醫患暴力衝突頻發 醫生為何成為高危職業?(2)

  醫患信任太脆弱

  「病好了,萬事大吉;病沒好,立刻翻臉。」這種以結果為導向的信任,成為醫患關係的一大特點

  信任缺失是轉型期中國醫患關係的顯著特徵。醫患暴力衝突愈演愈烈,最根本原因是缺乏信任。

  2008年,西南政法大學教授徐昕等發表了一份關於「轉型中國的醫療暴力研究」的報告。報告認為,基於一種近乎當然的常識,患方會將延續生命、恢復健康的希望寄託於醫務人員,但這是一種事前的、臨時性的「脆弱信任」。一旦發生不良的醫療後果,這種「信任」就會立即出現戲劇性轉向,而且往往是徹底反轉,變成徹底的不信任。「病好了,萬事大吉;病沒好,立刻翻臉。」這種以結果為導向的信任,成為醫患關係的一大特點。因此,醫患之間「脆弱的信任」,與其說是信任,倒不如理解為不得不信任、半信半疑。

  中國醫科院整形醫院副院長吳念告訴記者,幾年前,醫院曾收治了一名燒傷男孩,由於家長對治療效果不滿意,把醫院告上法庭。令人意外的是,家長居然出示了長達70分鐘的錄音資料。原來,患方從第一次就診時便開始錄音,包括醫生的承諾和解釋、搶救治療過程、多方專家諮詢等。「患者隨時留取證據,以備訴訟,這是對醫生情感的極大傷害。」吳念說。

  生老病死,本是人生的自然規律。然而,很多患者家屬對生命的期望值過高,要求醫生只能成功,不能失敗。一旦發生死亡或意外,往往遷怒於醫生,無理取鬧。今年9月,北大人民醫院收治了一名女患者,肺癌晚期並侵犯心臟,病情兇險。而家屬卻說是肺炎,醫院屬於誤診。後來,多家醫院均證實是肺癌。於是,家屬又要求醫生確保生命安全。醫生不能承諾,故遭到毆打。

  北京協和醫院急診科副主任王仲認為,醫學技術是有限的,而患者的期望是無限的。我們不能只強調醫學的先進性,而忽視了醫學的局限性。如果患者對醫學的期望值太高,一旦出現意外,很容易導致醫患衝突。現在,不少患者認為醫生無所不能,希望醫生徹底解決病痛,其實醫生沒有這個能力。醫生能做的通常有三件事:減輕痛苦、適當延長生命、提高生活質量。

推薦閱讀:

看你最適合的職業是什麼
丈夫是一種職業
來看看自己的名字在古代是什麼職業!(看過的留個名兒)
高帥富們的婚戀困局:婚姻是女人的職業|高帥富|婚戀|財富
太子:古代的高危職業

TAG:醫生 | 職業 | 暴力 | 衝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