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水故事) 風水大師賴布衣

中國歷史上的風水大師——賴布衣,足跡曾踏遍整個中國大陸,據說他為人樂天知命,助人無數;原本應有輝煌騰達的際遇,不料卻被下人無意間壞了風水,使他一生與功名無緣。後來他又受到奸臣秦檜陷害,成為朝廷通輯的逃犯,於是他決定遊走江湖,躲避官兵通輯;由於他飽讀詩書,精通堪輿之術,在民間幫助了許多人,所以流傳了不少佳話傳說,「一代風水大師」的名聲也不脛而走。第一回 賴澄山探尋佳穴,為子孫後代納福宋朝徽宗年間,在江西省定南縣鳳山崗,出現了一位飽讀詩書的地理師——賴布衣。他自幼聰明伶俐,熟讀四書五經,九歲時即高中秀才。他的父親賴澄山,亦是當時有名的地理師,為人樂善好施,見識淵博。賴布衣本名賴風崗,字文俊,布衣是後人為他取的別號。他十一歲那年,祖父去世,賴澄山把他叫到跟前,說:「孩兒,你天資聰穎過人,所以我並不打算傳授風水之術給你,希望將來你能功成名就,為賴家爭一口氣。現在我要出遠門,為你祖父找一處安息之地,順便想籍著風水的幫助,使你出人頭地,飛黃騰達。」於是,賴澄山便離家去尋找龍家。他沿著九峰山來到粵北樂平縣,只見那兒山明水秀,靈氣逼人,他猜測在這四周山中,極可能藏有佳穴。於是他就繼續往山上攀登,在不知不覺中,天色已暗了下來,一陣狂風自山頂刮下,賴澄山一不小心摔了一跤。他抬頭往山上觀看,忽然看見一隻如老鷹一般大的黑鳩,自北方飛來,然後在對面山崖處消失了蹤跡。賴澄山心裡覺得很納悶,那隻黑鳩長約兩丈,寬約九丈,莫非是黑鳩精變的?於是,為了探查究竟,賴澄山立即起身,走了大約四、五個時辰,終於到達了對面山崖。他看了看四面,並沒有任何鳩鳥的蹤影,正在覺得希奇的時候,忽然看見了一塊模樣怪異的巨石,聳立在山崖邊。原來剛才賴澄山所看到的鳩鳥,是由這塊石頭所幻化出來的,它背後的山形,正是一般地理師所稱的龍穴。賴澄山當即掐指一算,算出將來葬在此處的姓氏,其後代子孫將會出現一位宰相和一位國師,並且子孫顯貴,流傳萬世。正當他雀躍不已的時候,他看見了一輪月光直射在這山穴四周,心中暗自嘆了一口氣,說:「原來是塊犯師地,真是太可惜了!」在風水理論中,所謂「犯師地」是指最輕易吸取日月精華的靈秀之地;假如將祖先遺骸葬在此處,後代可享福不盡,但經手點葬之人,在三年之內卻會發生不測,輕者殘廢,重者身亡。賴澄山不禁憂心忡忡起來,心想:雖然明知它是塊犯師地,但為了子孫的前途,以及一生勞碌的父親,就是犧牲性命也是值得的。隔日清晨,賴澄山馬上趕路回家。經過三十多天的奔波,他終於回到了江西。甫一進門,就對他兒子賴布衣說:「孩兒啊!父親已經覓得一處福地,對你日後的前途有很大的幫助,今後這個家你也要多費點心。」賴布衣點頭允諾,但心裡卻完全不信所謂風水的奧秘。他問賴澄山何時將祖父的骨骸下葬,賴澄山卻告訴他五年之後,賴布衣雖然覺得希奇,但也不便多問,心想父親總是有他的一番道理。光陰飛逝,五年的時間一晃即過,此時賴布衣已苦讀了數年書,除了個頭健壯不少,在為人處事上也更加成熟穩重。賴澄山覺得是該讓父親入土的時候了,便選了一個良辰吉時,命令家僕買齊香燭紙錢,預備前往粵省樂平縣的山上。當日天才亮,賴澄山便帶著賴布衣及三五個家僕出發。到達目的地之後,賴澄山拉正子午線,然後叫僕人把棺柩放下,正要掩土的時候,一位僕人因內急便在巨石旁小解,賴澄山來不及阻止,只得說:「萬般皆是命,半點不由人。」賴布衣見父親愁容不展,便上前問道:「爹,發生什麼事了?讓您這麼憂慮。」賴澄山說:「這塊福地本來可助你官運亨通,榮華一生的,如今下人在此灑了一泡尿,衝散了這山中的靈氣,你將來最多也只是做個國師罷了。」於是,他便安慰他父親說:「爹,就算是當個國師,也沒有什麼不好啊!況且,這還可以繼續你的衣缽,將來若成為天下知名的地理師,也算是光耀門楣,您說是不是?」於是,從那天開始,賴澄山就將自己一生的風水學知識傾囊相授。賴布衣則一面苦讀,一面學習風水之術。他認為多學一門學識是有利而無害的。但他仍然寄希望後年的考試,能一舉成名。」時光匆匆,又過了兩年。這一天,賴布衣正收拾行李,預備進京赴考。臨行前,他父親語重心長再三叮嚀,勿把功名看得太重,以風水之術造福鄉里,才是最實在的。賴布衣說:「爹,您儘管放心,孩兒這些年來夜夜挑燈苦讀,私塾的夫子對我也很器重,您就等著看孩兒衣錦還鄉好了。」在進京的途中,他暗中打聽了一下,知道今年來至各省的舉人中,沒有任何人的學識可以與他匹敵,不禁暗自竅喜,看樣子今年的狀元,是非他莫屬了。會試那天,賴布衣一進考場便疾筆而書,三天的試題,他居然一天就寫完了。正當他重新審閱的時候,聽見隔壁房裡傳來一陣極痛苦的呻吟聲。賴布衣便起身走到隔壁房裡探個究竟。他看到鄰房的考生,正抱著腹部在地上打滾,賴布衣馬上上前將他扶起。只是此人牙關緊閉,面無血色,賴布衣猜測極可能是因為水土不服,而引起抽筋寒熱。於是他就拿了一些藥丸給他吃,半個時辰後,這個人才醒了過來。「我叫劉仲達,江西修永人,家境非常清寒,在赴京的路上,幾乎是沒吃什麼東西。而平常所吃的,也都是一些別人送的剩飯剩菜,所以今天才……」劉仲達說著說著就流下淚來,他嘆了一口氣,接著說:「今年科試若是名落孫山,我看我也將死路一條了。」賴布衣安慰了他一番,並囑咐他好好休息,明後兩天才能繼續完成應試。不料到第三天中午,劉仲達的病情還是毫無起色,但他一想到此次會試是他唯一的希望,便想勉強執筆應試。賴布衣看他面色慘白,全身發燙,遂起了惻隱之心,說:「劉兄,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你又何苦這樣堅持呢?你若是信得過我的文筆,就由小弟為你代筆吧!」劉仲達此時也別無選擇,便點頭應允。而賴布衣在答完試卷後,便趕緊回到自己的試場,等待主考官來收回試卷。賴布衣交完卷,又急忙帶著劉仲達去看病。在靜療一個月之後,劉仲達的身體慢慢復原,便一再感謝賴布衣的救命之恩。一轉眼,放榜之日已到,賴布衣滿心期待著自己能金榜題名,卻沒想到榜首居然是劉仲達。在這一刻,他忽然想起臨行前父親所說的話,只好苦笑一下。在與劉仲達話別之後,賴布衣整理行囊,離開了京城。

賴布衣回到家鄉村口,遠遠的便望見家門上貼著一張白紙,心中頓感不安,於是他加快腳步,急奔回家。打開門一看,見母親正伏在父親的靈前痛哭,一片凄涼景象,讓賴布衣懊悔不已。 他母親並沒有責怪他,反而安慰他說:「布衣,你不要太自責了!也許這一切都是命中注定好的。你父親臨終前寫了一封遺囑,要我轉交給你,你拿去仔細的看吧!」 遺囑的主要內容,是要賴布衣淡泊名利,努力鑽研堪輿之術,成為一流的國師;並且還非凡囑咐,萬一發現為帝的佳穴,一定要稟奏聖上,再不然就把該地破壞,以保天下太平。 賴布衣回想從前不聽父親的勸言,以致於一事無成。如今,父親臨終時又沒有隨侍在側,若是再違反父親的心意,那就太忤逆不孝了。 從此,賴布衣不再妄想功名,終日研讀父親遺留下來的書籍。由於他資質不凡,加上豐富的學識涵養,很快就在堪輿界打響了名聲。 一天,村子裡傳來鑼聲隆隆,鞭炮聲不斷,原來是劉仲遠返鄉祭祖,今天特地繞道鳳岡來拜訪賴布衣。劉仲遠命令僕人搬出一箱黃金,要贈於賴布衣,但被賴布衣婉拒。隨後,劉仲遠告訴賴布衣,已為他覓得官缺,而賴布衣仍然堅持不就。賴布衣明白劉仲遠急欲報答他的救命之恩,以及代筆誤中狀元的機遇,所以今日才特地到鳳山岡來。於是他拍了拍劉仲遠的肩膀說:「仲遠兄,那年會試我名落孫山,表面上看起來,是你幸運,其實是我們家門不發所致。」古云:「一命二運三風水,四積陰功五讀書,真是所言不假。今後,就別再把這件事放在心上了。」 劉仲遠見賴布衣如此堅持,不便多言。忽然,他靈機一動,對賴布衣說:「恩公,現在宮中正在招攬各地有名的堪輿師,小弟有意為你舉薦,希望恩公別再拒絕小弟的這片心意,否則小弟此生將會把您的大恩大德一直惦記在心。」 賴布衣早已看淡功名,但又不忍拒絕劉仲遠,只好勉強答應,擇定日期與劉仲遠一起進京覲見皇帝。 他們到達京師之後,劉仲遠先領賴布衣回狀元府休息,然後到聖殿覲見皇帝。皇帝聽完劉仲遠的稟報,很想見見這位民間的堪輿大師,便命令劉仲遠次日即帶賴布衣一同上朝,順便為他看一看陽宅風水。 第二天,劉仲遠便帶著賴布衣進宮覲見皇上,皇上見賴布衣一副仙風道骨的模樣,知道他道行一定頗深,便賜封賴布衣為國師。 賴布衣晉封為國師之後,皇帝便命他隨侍前往紫禁城及各個宮殿,四處察看有無與風水相剋之處。賴布衣每經過一個宮殿,便一一解釋此殿的坐向及運勢。當走到邵陽宮四周時,只見賴布衣忽然眉頭深瑣,閉目不語。然後他啟奏皇帝,說:「此邵陽宮坐南朝北,對正丙線方位,而丙丁屬火,因此微臣預料此宮在建完五年之後,必有火災發生。」 皇帝聽完,心想:各個國師對紫禁城及各宮殿的風水,都極為讚揚,只有賴布衣說邵陽宮會發生火災,我究竟該不該信呢?賴布衣看出皇帝半信半疑,便說:」邵陽宮建於丙線方位,照地理位置推測,本月十八日是火星當煞之日,希望聖上下令做好防禦,以免火苗波及其他宮殿。」 皇帝聽了說:」既然賴卿如此言之確?,我就姑且相信,只是到時邵陽宮若沒有任何事故發生,那賴卿又將做何解釋?「賴布衣聞言後,神色若定的說:」微臣願以人頭作保。」 十八日當天,皇帝下旨在邵陽宮四周,加派御林軍看管,並嚴禁任何人出入邵陽宮或點燃燈燭。在這樣嚴密的防禦下,邵陽宮應該沒有理由會發生火災才對;一直到晚上二更時分,邵陽宮依舊平靜,皇帝傳賴布衣到邵陽宮,對他說:「賴卿,現在與你猜測發生火災的時間,已經很接近了,而邵陽宮目前戒備森嚴,應該不可能發生火災,看來你的猜測有誤。」 賴布衣回答:「天意註定邵陽宮將發生火災,是千真萬確的事實。俗話說:人算不如天算。即使是這麼小心的防禦,邵陽宮仍難逃一劫。」 賴布衣話還沒說完,忽然,天空颳起了一陣強風,賴布衣指著天空說:「啟奏聖上,天上的火星,已經降臨了。」 皇帝和眾臣們仍不相信的笑著。忽然間,在不遠的天空中,有一顆會移動的光點,正朝著邵陽宮的方向落下,就這樣,流星直直落入邵陽宮的天井中,然後「轟」地一聲,邵陽宮頓時一片火光,御林軍大吃一驚,連忙大喊:「失火啦!失火啦!」 皇上看見當時的情形後,不得不佩服賴布衣的 才能,從此就重用賴布衣,並賜予黃金萬兩,錦帛五千匹。於是,一代國師賴布衣之名,就因此傳遍了全國。不料樹大招風,宰相秦噲竟起了邪念。一日,秦儈在早朝後,傳令賴布衣到相國府中見面,並以酒宴款待,席間要求賴布衣儘快為聖帝尋得龍穴,等到事成之後,再通知他前往勘察。賴布衣一聽便知此人有篡奪王位的野心,但由於秦儈在朝中權大勢大,遂不好當面拒絕。 秦儈心想,以目前他在朝廷中的地位,沒有任何人敢與他作對,所以預料賴布衣也必將歸順於他。次日一早,便親自帶著賴布衣到祖先的墓地,觀看四周的風水。 賴布衣看這祖墳坐落於五星聚集的祥地,而且龍脈自金華峰而來,心知這兒的確可發為皇帝,只可惜被白鶴寺及東獄廟壓住了龍氣,所以最多只能發出丞相命。賴布衣本想直說,但想到秦儈並非善類,若全盤托出,恐怕會引起亂事。 想到這裡,賴布衣再四處觀望了一會兒,看見前面遠山有一尖峰,外形如同一支金刀,於是賴布衣告訴秦儈:「丞相大人,此山為殺頭山,且看前面山形,正如一把尖刀,向著此地殺過來。」 秦儈聽完,臉色大變。心想:從前的地理師們,總是稱讚此地的風水極佳,是個可發為皇帝的佳穴,只有這個民間術士,竟說 此為殺頭山。 賴布衣瞄了秦儈一眼,又繼續說:「此山原本是座好山,只是風水與後人的性情相關,心地善良者,自可避免殺頭一劫,進入寺廟安享晚年;心地邪惡者,則將被皇帝砍頭 處死。不過,依我看丞相大人是位善心之士,應不會有此下場。」 秦儈愈聽愈生氣,本想馬上了斷賴布衣的性命,卻又怕消息走漏,便暫且不動聲色,籍稱時候已晚,便返回京城。回到相府後,秦儈馬上命令府上的兩名護衛,當晚一定要把賴布衣殺死,已絕後患。 這兩名護衛,一個叫做牛江,一個叫做張進,兩人都是武功高強的殺手。這一夜,兩人分持利刃,朝著賴布衣的住處飛奔而來。 當晚,賴布衣覺得心神不寧,輾轉難眠,只好下床點燭夜讀。忽然,他瞥見窗前有兩個黑影閃過,於是趕緊躲入床底。兩名殺手一進門,便大聲叫道:「賴布衣你還是乖乖的出來吧!免得咱們爺倆彎身去取你的人頭。」 賴布衣嚇得渾身發抖,正在不知如何是好之時,聽到其中一個殺手說:「張進,聽說賴布衣是天下知名的地理師,我們現在若是請他指點,他一定會答應,你看如何?」 張進說:「丞相的作風你又不是不知道,今天你所說的話,不怕我回去告你一狀嗎?」 牛江一聽張進這麼說,便舉刀與張進廝殺,而賴布衣仍是動也不敢動一下。忽然,「啊!」的一聲,一顆人頭落在賴布衣的眼前,嚇得賴布衣差點昏了過去。 這時,勝利者向床底的賴布衣說:「大師,您可以出來了,牛江正等著你的指點。」 賴布衣這才鬆了一口氣,慢慢的爬了出來。除了感謝牛江的救命之恩外,並稍加指點其治家之道。之後,便收拾行李,預備連夜逃走,而牛江自願相隨保護,賴布衣欣然允諾。 途中,賴布衣問牛江,是誰派他們來的?牛江回答是丞相大人。賴布衣心想大事不妙,秦儈若獲知張進被殺之後,必會派出大隊兵馬追來,應該改走山路,以躲避兵馬的追殺。 在牛江領路之下,他們繞著蜿蜒的山路而行,才剛爬過一個山頭,後面就已經傳來兵馬搜尋的聲音。 牛江說:「大師,追殺者個個身強體壯,我們是敵不過他們的。依我看,最多再半個時辰,追兵便會趕上,倒不如我們先找個藏身之所,等追兵走過,我們再出來。」 眼看這荒山野地,既無樹林,又無山岩,哪裡有避身的處所呢?賴布衣心裡這麼想。 忽然,牛江靈機一動,告訴賴布衣:「我知道前面不遠處,有一個豬居住的洞穴。」 說完,便帶著賴布衣往該處走去。那個洞穴口上雜草叢生,兩旁亂石圍繞,果然是個藏身的好地方,走近一看,裡面躺著一隻肥壯如牛的山豬。 牛江拿起刀,與山豬搏鬥,不久山豬便負傷逃走。賴布衣見此洞只能容納一人,正不知如何是好時,牛江連忙對賴布衣說:「大師,您留在世上,對世人的貢獻比較大,區區一個牛江算不了什麼。您趕緊躲進去吧!只希望國師在逃生之後,能為我撿拾骨骸,擇地安葬。」 話沒說完,牛江便飛也似的離去,賴布衣阻攔不了他,只好先進入洞穴中,再做打算。 不一會兒,官兵果然路過此地,但並未留意在亂草之中的洞穴,繼續向前搜索。牛江明知隨後便會趕到,但恐怕官兵會發現賴布衣,只得犧牲自己,來引開官兵的注重力。果然走不到半里,牛江便被官兵追上。 數百位官兵將牛江團團圍住,令身手矯健的牛江插翅難飛。牛江與眾士兵苦戰了幾回合,終究敵不過對方的人多勢眾,便當場持刀自刎,慘死在荒山野地中。 此時大隊兵馬都以為賴布衣已先逃跑,便繼續向前追趕。當一切歸於平靜之後,賴布衣走出洞穴,看見不遠處,牛江的屍體已血肉模糊,令人慘不忍睹,賴布衣馬上放聲大哭,說:「恩公啊!你我素昧平生,而你卻能仗義相救,不但犧牲了自己,還曝屍在這山谷之中,我該如何報答你的救命之恩呢?」在哭了一陣之後,賴布衣背起牛江的屍首,決定為他尋覓佳地,替他安葬。 賴布衣四處張望,想找出一條逃生之路。忽然,他發現這座黃家山,有龍盤虎踞的山形;再望向對山,險惡陡峭,儼然是一頭牛俯卧的姿態。他大叫一聲說:「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功夫,此處正是難得的佳地,就將恩公埋葬在此吧!預料不出三年,牛家必將出現傑出的將相之才。」 賴布衣將牛江安葬好之後,一路躲躲藏藏,繼續逃亡。此時,他將名字賴鳳岡改為賴布衣,後人稱他為布衣大師,即是從此開始的。

秦儈在捉不到賴布衣的情況之下,一直寢食難安,惟恐賴布衣泄露了他篡位的野心。於是誣指賴布衣殺了張進,在各地張貼告示,緝拿賴布衣歸案。只是所有的告示牌上都是寫著賴布衣的原名賴鳳岡,所以賴布衣始終沒有被人認出來。這一天賴布衣來到江西仙霞關四周,看見關上守衛森嚴,便躲進四周的樹林中,想等到天黑時再找機會溜進去。忽然,他聽見路上有兩個士兵在交談。其中一個說:「這賴鳳岡不知是何方神聖,害我們兄弟倆又得熬夜把關。總兵也真是愚昧,仙霞關地形這麼險惡,即使賴鳳岡要回江西老家,也不會選擇這條路的。」賴布衣聽完,知道前面關口搜查正嚴,便不敢久留,急急忙忙地往山崖邊的小路逃走。這條小路是賴布衣的父親在采草藥時所發現的,地形非常的險惡,毒蛇猛獸也很多,平常人是不會走這條遍布荊棘的小路的。幸而賴布衣曾多次跟隨父親走過這條小路,所以路上哪兒有陷阱,哪兒有猛獸的洞穴,他都非常的清楚。他不停地走著,入夜以後,正想找一處乾燥的地方休息,忽見有燈光閃爍。賴布衣心想,那可能是樵夫搭建的草房,到那裡住也許比較安全些。於是他又起身,向著光源走去。不料,沒走兩步,便看到前面不遠處有隻老虎正緩緩地朝著他的方向走過來,並猛然縱身一跳,嚇得賴布衣直往後退,一個不留神,便滾落山下。隔日,賴布衣全身疼痛的醒了過來,發現自己安然無恙的躺在雜草叢中。他正慶幸自己撿回了一條性命,卻發現隨身的行囊已不知去向。如今他又餓又渴,這會兒該上哪裡去找吃的、喝的呢?賴布衣勉強爬起,看見前面有條小路,小路旁有間茶館,便想上那討點水喝。看店的老婆婆不但沒有因為他沒有錢而感到嫌惡,反而笑臉可掬的招待他,並說:「出門在外,難免盤纏會用盡,我老太婆也是窮苦人家出身,所以你不用如此客氣,這些粗茶粗餅不成敬意。」賴布衣道了謝,便狼吞虎咽的吃完了所有的大餅和清茶,他用衣角擦了擦嘴,便向老婆婆問道:「老婆婆你心腸真好,不知您今年貴庚?家中有哪些人?」這時,老婆婆嘆了口氣說:「心腸好又怎麼樣?如今世風日下,人心不古,善人未必會有善報,而殺人搶劫者,卻能享受榮華富貴。我從三十歲開始守寡,茹苦含辛的把兒子養大成人,如今他們年近三十。連娶房媳婦的本事也沒有,所以我才在這*賣茶過日子。」賴布衣聽完之後,覺得老婆婆雖然家中貧苦,卻能主動幫助別人,這份善心實在難得,便想報答她,於是問:「老婆婆,您丈夫的屍體葬在何處?」老婆婆答說:「哪來的銀子埋葬啊!現在他的屍骨還放在村後的山上呢!」賴布衣說:「那正好,我剛觀察您燒水的風爐,正是一處安葬的佳穴,相信不用多久,你們的生活一定可以改善。」老婆婆半信半疑的拿起鋤頭,在風爐挖了一個洞,然後上山取出骨鐔朝南放入洞中。說也希奇,此時從洞底冒出了一股熱氣,接著地動山搖,好一會兒才又靜止下來。老婆婆問賴布衣方才發生了什麼事,賴布衣答說:「剛才那是醉龍復生的現象,這可使你們林家即葬即發。」不久,老婆婆的兩個兒子,提著竹簍滿臉通紅、氣喘吁吁地回到茶店。老婆婆急忙問道:「發生了什麼事?看你們這樣慌慌張張。」這兩個兒子放下竹簍,老婆婆發現竹簍里裝滿的全是閃閃發亮的黃金,便大聲責道:「這些金子是打哪來的?」原來今天一早,兄弟倆奉主人的命令上山砍柴,途中,遇見一隻白額虎。兄弟倆為了保住性命,只好拚命朝著老虎亂砍了數十刀,然後又一路追到虎穴,把老虎給殺了。他們發現虎穴中,有三具骷髏及一擔行李,打開一看,竟裝滿黃澄澄的金子,所以才一路跑回來,想給母親一個驚喜。老婆婆聽完兒子們的敘述,馬上叫兒子們向賴布衣道謝,並說:「恩人,你果然是高人一等的堪輿大師。」賴布衣連忙說:「這是你們林家的福氣,老婆婆您不用一再言謝。」林家母子三人,為了感謝賴布衣,便殺雞殺鴨的款待他,並請賴布衣留宿林家。到了半夜,林家母子三人擔心獲得這大筆財富會遭村人猜疑,甚至招惹盜匪的觀望,三人徹夜難眠,最後決定明早與賴布衣一起離開村子。賴布衣原本不肯答應,怕自己拖累了他們,但由於他們母子三人一再堅持,只好答應。林氏兄弟向他們的主人黃百萬辭工之後,回家收拾行李,與賴布衣往南而去。賴布衣猜測秦儈可能早已在他江西老家設下埋伏,於是決定先到福建去避避風頭。時光飛逝,不知不覺中,賴布衣與林家母子三人在福建已呆了三個月,他們三人對賴布衣說:「雖然我們有這麼多的黃金,但長期有出無進的,恐怕也不是辦法,恩公,您看我們在此置產開業如何?」賴布衣說:「這是個好辦法,只是此事不宜過於張揚,明日我就為你們去找一陽宅佳地。」於是,賴布衣天天飯後,必到處逛逛,看看縣城裡有無興盛的佳地。這一天,賴布衣來到市街旁的一處空地,見此處為長方外形,兩面低洼,地上雜草叢生,賴布衣左觀右望後,點頭說:「果然是塊陽宅吉地。」回去後,賴布衣通知林氏兄弟馬上買地興宅。兩年後閩江水漲,岸邊的房子全被沉沒了,而這處原本看似廢墟的荒地,馬上成為新區集的市場,非但地價大漲,而過往的人潮,也使得林氏兄弟生意愈做愈大。林氏兄弟賺了錢,各娶了一房媳婦,在回鄉祭祖時,碰到舊城的鄰人。鄰人們看到林氏兄弟現在衣錦榮歸,都感到很驚奇,尤其是林氏兄弟從前的主人黃百萬,看見林家又建亭又修墳的,猜想他們一定是葬得了佳穴。當林氏兄弟辭別村人時,黃百萬要求能陪同南下,大哥林昌見他一番誠意,便欣然答應了他的請求。其實,黃百萬根本不是想遊山玩水,他的目的是想看看林家到底有沒有經過高人指點,若是有的話,到時再請他點一山穴,使黃百萬能比林家更富有。黃百萬看賴布衣一副仙風道骨的樣子,心想他一定就是這位高人。互道了姓名之後,黃百萬猜測:「難道他會是朝廷通緝的國師賴鳳岡?若是經賴國師指點,日後我黃家後代子孫必定榮華一生,享受不盡了。」黃百萬一方面試探賴布衣,一方面又極盡所能巴結他。時間愈久,黃百萬就更加肯定賴布衣就是賴鳳岡。一天,黃百萬向賴布衣要求為他父親指點一山穴,不料,賴布衣見黃百萬心術不正,為人刻薄,便斷然的拒絕了黃百萬。黃百萬因此惱羞成怒,寫信到衙門密報,指稱賴布衣疑似被通緝的國師賴鳳岡。官府在接到密告後,馬上派出捕快,前往林家抓人。所幸那幾天,賴布衣見老婆婆身體一天比一天差,於是便外出為老婆婆追尋龍脈,所以捕快到林家後,撲了個空,硬是把林家小兒子林盛給抓回衙門。老婆婆看小兒子被抓走,便趕緊通知林昌。林昌聽了心想:「弟弟現在已在衙門,可以遲一些去救他,而恩公若是來不及通知,卻可能因此而喪命!」於是,林昌取了一包金子及衣物,纏在身上,然後騎馬出城去找賴布衣。雖然賴布衣出城前,曾交代過去向,但林昌追了老半天,卻一個人影也見不著。再走了幾里,林昌看見山邊有幾戶人家,便上前打聽,一問之下,知道賴布衣剛離開半個時辰左右,林昌便趕忙跳上馬背,往深山裡走去。走到半山腰,果然看見賴布衣正在拉線點穴,他上前叫了一聲,然後把黃百萬密告,官兵搜查林家,林盛被關進衙門的經過,具體的說了一遍。賴布衣聽後,當場嚇得說不出話來,林昌見賴布衣如此害怕,便連忙安慰他,並把包袱交給賴布衣,說:「我林家經恩公的指點,才有這幾年富裕的日子好過,這包袱里有銀子千兩,及一些換洗衣物,是讓您逃難時用的。恩公的大恩大德,就待來日重逢時再報吧!」賴布衣感動的無言以對,他用手指著腳下的石頭說:「這石的位置,就是將來你母親的葬處,下葬的時候,要趁著石頭剛一掘起熱氣初升時,趕緊埋下,如此才能常保林家後代子孫興旺。生老病死,乃是人一生必經的過程,你也不必過於傷心,只需牢記我剛所說的話。現在趕緊回去營救林盛吧!」賴布衣說完,即與林昌辭別,臨行前,賴布衣又對林昌說:「這次官兵會來捉拿我,可說是黃百萬一手造成的,等會兒救回你弟弟之後,馬上回鄉立一石碑在你先父所葬的山頭上,石碑上刻「廟立庄滅,亭拆林發」八個字,到時黃百萬便知道我賴布衣的利害了。」林昌趕回家後,便想盡各種辦法營救林盛,最終於以五千兩銀子買通衙門,官府才沒有證據證實林盛藏匿罪犯為由,而將他釋放了。林盛回家後,林昌馬上趕返江西老家,遵照賴布衣所說,立一石碑,上刻「廟立庄滅,亭拆林發」八個字。黃百萬看見林家建了這麼怪的一個石碑,心想他們必然別有居心,於是他自做聰明的猜測:賴布衣一定是怕我把林家的亭子給拆了,所以才在石碑上寫這些字;又怕我修建土地廟會帶來好運,所以故意說:「廟立庄滅。」於是,黃百萬馬上請工人重修土地廟,誰知修廟的第二天,庄內就開始流行瘟疫,一天之內死了許多人。黃百萬這時才知所言不假,便不敢貿然去拆林家的茶亭。其實這卻正好中了賴布衣的計,黃百萬庄內從此一年比一年衰敗,而林家卻越來越旺盛,財富也越積越多。不久後,老婆婆也如賴布衣所料,壽終正寢,葬於賴布衣離開福建前所指點的山 。

第四回 報答何婦救命恩 苦肉計移葬佳穴 賴布衣與林昌離別之後,打開林昌為他預備的包袱一看,裡面除了閃閃發亮的銀子之外,還有洗妥揲好的衣物;賴布衣這幾年來在林家生活得相當的舒適,他一想到如今又要開始隻身逃亡,就不禁潸潸淚下。為了逃避官府的通緝,賴布衣白天找隱秘處休息,晚上則摸黑趕路,一路走到廣東潮汕地區,為了顧慮安全,他決定乘船前往潮州。這一天晚上,賴布衣前往岸邊探問,獲知當晚正好有一艘船,要運貨到潮州。船主見賴布衣長得眉清目秀,應該不是惡人,便答應賴布衣一同前往。在船上的第一天,賴布衣不太適應漁船的搖擺,整日嘔吐個不停,直到第二天才適應些。不料船主卻告訴賴布衣一個令人害怕的壞消息,他說前方的天空似乎有颱風的預兆,漁船已來不及*岸,一切都得聽天由命了。果然不出兩個時辰,風浪開始越來越大,船上的人都臉色大變,而賴布衣從來沒有遇過這種情形,只好抓著船詭,向神明禱告。忽然,一個大浪把漁船推高,然後再將漁船狠狠地拋下,這艘年久失修的漁船,就這樣被打個粉碎,船上的人也全沉沒在大浪之中。賴布衣一墜入海中,便昏迷的不醒人事了。所幸賴布衣大難不死,他醒來時,發現自己躺在海岸邊,身旁儘是些碎石,全身疼痛的無法動彈。他看了看四面,並沒有任何界碑或是告示,四周似乎也沒有人家居住,他想掙扎著站起來,但因為飢餓過度,又昏了過去。當他再度醒來,身旁站著兩個人,問道:「喂!你不象是我們這兒的村人,是打從哪兒來的?怎麼會昏倒在這兒呢?」賴布衣全身酸痛無力,根本說不出話來。這時,坐在路旁轎子上的一個女子,對賴布衣身旁的人說:「我看你們就將他抬到四周的物質土地廟去休息吧!待會兒再請個大夫去看看他。」 賴布衣被抬到土地廟之後不久,即有一位大夫來看他。大夫按了按賴布衣的脈搏後告訴那個先前坐在轎中的女子說:「他受了點風寒,加上長時期未吃東西,所以體力才這麼虛弱。」 那女子聽完,便令一位家僕跟隨大夫去抓藥,然後拿出幾個餡餅給賴布衣吃。賴布衣吃了幾口大餅,精神狀況似乎好了許多,便開口說話:「我在潮安縣搭船,本來是要到潮汕去的,不料半路上卻遇著颱風,漁船被風浪給吹翻後,我就被衝到這兒來了。」賴布衣說。這名女子聽完後,說:「幸好你命大,昨天是我父親大壽之日,路過岸邊時,剛巧看見你,否則你恐怕已餓死在岸邊了。」 賴布衣向她道完謝,便問她姓名,那名女子笑著說:「這點小忙,不用放在心上。」接著叫僕人留下十兩銀子及幾個大餅,便離開了。賴布衣在土地廟休息了三天,體力已完全恢復,他向村民打聽是什麼人救了他,村民告訴他:那名救你的婦人是村裡許成翁的長女,她為人善良,只可惜際遇太差。嫁到何家不到三年,丈夫便死了,所以常受族人的欺侮,不過她夫婿留下了一些田宅,及一個兒子,可算是不幸中的大幸。賴布衣聽村民說完,心中暗自盤算了一下,他知道像何氏這樣善良的女子,是絕不會接受他的報答。於是,賴布衣便在山地廟前擺攤,*占卦為生,一方面也找機會報答何氏的救命之恩。雖然賴布衣學的是堪輿之術,但對於占卦、看相,也略有研究,所以自從擺卦以來,生意相當不錯,甚至還存了一些積蓄。這日,他收起了卦攤,想到四周山頭逛逛,究竟堪輿之術才是他的專長所在。賴布衣探聽得知,何氏的祖墳葬在鹿山四周,便往鹿山方向走去。他看見鹿山外形似獅,屬於上乘的安葬之所,只可惜何家祖墳的位置,不是安葬在正穴中。賴布衣猜想可能是當初的風水師,道行太淺,只看到獅身,未看出獅爪,所以才誤葬了祖墳。賴布衣心想,這下可有機會報答何婦的恩情了。從這天起,賴布衣天天早上便手執卦鈴,在何家莊四周遊走,希望能巧遇何婦。皇天不負有心人,半個月之後,何氏果然請賴布衣幫她兒子利生算命。賴布衣看見何婦後,連忙跪下說:「夫人,我就是你半年前在岸邊救起的那個人。不瞞夫人,我本名叫賴鳳岡,是朝廷目前通緝的國師,上次沒有機會報答您的恩情,今天特地來指點夫人,好使您的兒子將來功成名就。」 何婦忽然看到這麼一個人向她跪下,又稱自己半年前曾救過他,一時不知所措。這時在旁的僕人忙著把那天的情形重新敘述了一遍,何婦才想起了這件事。何婦說:「原來先生就是賴國師,我真是有眼不識泰山,怎受得起您這一拜啊!」 賴布衣說:「救命大恩豈是言謝即可?我今天是為了告訴夫人一處佳穴。」 何婦非常興奮,問賴布衣莫非四周另有名山?賴布衣說:「這裡的名山不多,只有獅山最好。」 何婦聽後,覺得希奇,說:「先夫的墳就是安葬在獅山啊!」 賴布衣說:「是的,只可惜安葬之處不是獅山的正穴,所以無法發出功名富貴。而獅山的精華所在是位於「猛獅摸寶」的獅爪處。」 何婦此時面有難色的說:「先夫下葬已多年,現在若重新安葬,勢必會引起族人閑話的。」 賴布衣點頭說:「你這話說的不錯,只是此事關係到利生的前途,我們必須排除困難,利生才能揚眉吐氣,我倒有個計謀,不知夫人是否願意配合?」 何婦說:「一切就聽國師的指示!」何婦對利生的管教,向來非常嚴格,所以利生比同齡的孩子來得懂事。可是自從上次賴布衣來過之後,利生就一反常態,時常與母親頂嘴,甚至還結交一幫終日遊手好閒,無所事事的壞朋友,經常一起出入街尾的賭場。何婦對利生又打又罵,利生不但全然置之不理,反而更變本加厲,時常揚言沒錢做賭本,要把田宅給買掉。何婦看見利生變得如此厲害,心灰意冷之際,便向家族中的長者訴苦。她說:「利生最近結交了壞朋友,時常向我嚷著要分家。現在他年僅十六歲,不知趁著年輕時好好求學上進,我看倒不如把這些家產,全部送給何氏祠堂,為地方做些有意義的貢獻算了!」 族人一聽,這麼好的事,豈有不答應的道理?於是,在一陣商議之後,何家長輩怕何婦後悔,言明要立下字據。何婦在立字據之前,又提出一要求,她說:「各位長輩,為了怕利生將來在我死後,不給先夫上香,所以我想將先夫的墳移到祖墳四周;這樣每到清明時分,即使不孝兒不願祭拜,族中的長者也可順手在先夫的墳上點上一柱香。」何家族又商量了一下,看在何婦捐出這麼多家產的份上,就答應何婦的要求。其實,這些請求以及利生的變壞,都是賴布衣設計的;因為只有如此,才能使何婦先夫的墳,可以順利移到獅山的正穴中。何婦見事情進行順利,便派人去請教賴布衣,下一步該如何做。賴布衣說:「我已看好吉時,就在明日的酉時,你們帶著骨罈前去正穴的位置。記得,一路上仍然要互相埋怨,別讓人看出端倪來,我會趁機給你們暗示,讓利生知道正穴的位置。」 第二天,何婦與利生照著賴布衣的話,一路上爭吵不休。利生一下嫌骨罈重,一下罵何婦浪費了這麼多的家產;何婦假裝生氣,狠狠的敲了利生一記,利生則作勢要打何婦。同行的族人一看到此情形,有的苦笑,有的幸災樂禍,最後圍觀的人群越來越多,母子倆便停在「猛獅摸寶」穴中大吵一頓。賴布衣則混在人群里,站在正穴位置上。利生望向他,賴布衣連忙用腳跺了三下,利生會意地向賴布衣點了點頭,便找機會,把骨罈朝著賴布衣所踏的地上一擺,然後說:「您到底葬是不葬,今天我是說什麼也不再上山了!」說完,利生扭頭就走。何婦當時哭的滿臉是淚,然後說:「這裡離老太爺的墳也不遠,我看就麻煩各位族人幫我一起埋了吧!」 次日,利生忤逆的行為傳遍了整個鎮上,人人都說何婦將來必定會被利生活活的氣死,而利生自己不是被賭場的人打死,就是會淪為乞丐。誰料到,在次年的會試中,利生居然高中舉人,鄉人們趕緊見風轉舵,說利生這孩子本性不壞,而且天賦過人。又過了幾年,利生順利的當上了巡撫。而多年前的往事,鄉人們自然是不敢提起,惟恐吃上官司。利生髮達後,努力重建家園,沒數年光景,家產比原來的增加了數十倍。他一直在暗中查訪賴布衣的下落,但自從賴布衣在正穴上踏了三下之後,便如風一般的消失了,任憑何利生怎麼去探尋,都沒有他的任何消息 。

第五回 得禽渠吐火之穴 被孩童無意遷葬賴布衣為何婦葬得猛獅摸寶穴之後,他自知現在仍是朝中通緝的罪犯,不宜在一處久留,倒不如四海為家,尋訪各地名山佳穴,於是便朝著鶴山方向走去。 在經過堂下墟時,看見群山相接,龍脈暗藏,值得細細探尋,說不定能為亡母覓得佳穴。 幾日後,賴布衣在指山墟四周,看見一座高山,山上林木繁茂,正對仙人石,心想此山必藏著佳穴。他便上山仔細觀察,發現山勢宏偉,但山下卻沒有任何石碑刻有山名。他正覺得遺憾時,忽然看見一個高約三尺的岩洞,洞口呈青苔色,賴布衣迷惑地站在洞穴前端詳許久,才恍然大悟的說:「原來這裡就是此山的正穴-----禽渠吐火之穴啊!」賴布衣尋得了佳穴,心中自然輕鬆,便在洞口坐下來歇息。他不經意的四處張望,看見洞口的幾株桃樹,樹榦、樹葉全都枯萎了,似乎被人用火燒過一樣。賴布衣當場嘆了口氣,說:「禽渠吐火之穴,成年人碰不得啊!」 所謂的「禽渠吐火之穴」,大都出現於殺氣重的山巒中,並非所有日都可經手下葬,尤其是成年人,很輕易就被禽渠口的火給燒斃,只有未涉世的孩童才可避免。賴布衣左看看、右看看,仍然對此穴讚不絕口,心想就暫做個記號,或許以後能找到適合的人葬在此穴。 下山後,賴布衣決定在指山墟一帶住些日子,等禽渠吐火穴安置好之後再離開,否則若有不知情的人,正好選擇了此處安葬,就枉死人命了。 賴布衣天天留意墟上有無適合的人家,竟發現沒有一戶人家有此福分。於是,他將目標轉移到鄰墟。直到有一天,賴布衣在指山墟口擺卦時,看見有個壯漢追打一個小孩,賴布衣上前阻止,卻被壯漢推了一把,大漢大聲嚷嚷的說:「這小子拿了我的鋤頭去掘死人的墳,最後還把鋤頭弄成這副樣子,你說氣不氣人!」 壯漢說完之後,又作勢要打那個小孩,賴布衣連忙阻止說:「這位大哥請息怒,這把鋤頭值多少?我賠給你好了。」 大漢見有人願意賠錢,便不再發怒,拿了錢就走了。 賴布衣轉頭向那小孩說:「你叫什麼名字?家住哪裡?為什麼要去挖掘死人的墳呢?」 那孩童說:「我叫阿勇,六年前,父母就去世了,把我托給姑姑收養,從此改姓梁。前些日子,我看見鄰人在替親人撿骨,所以便想替我親身父母撿骨,誰知一不小心,就把叔叔的鋤頭給弄破了,不過,爹娘的骨骸我已保存著了。」 賴布衣聽完,心想:「這麼小的孩子,竟然如此有孝心,我看那個禽渠吐火之穴,倒是挺適合他的。」 這時阿勇見天色已晚,便趕著回家了。回家後,他把下午發生的事告訴姑姑,他的姑姑嘆了口氣說:「勇兒,你何不等我們有錢之後,再買個好骨罈呢?」 姑姑看阿勇一片孝心,也不忍心責備他,便要阿勇吃完飯,早點上床睡覺。 一天,阿勇正在園中偷摘番薯,預備拿來祭拜父母,不料,卻又被那個大漢發現,追得阿勇到處跑。阿勇跑到山上,眼前正好有個山洞,便決定先把骨骸藏好。於是阿勇急忙地把骨骸放入洞內,然後再用亂草遮掩。 那壯漢追來,看見阿勇便大聲怒罵,但阿勇個兒小,身體又靈活,壯漢始終抓不到他,只好放棄下山去找阿勇的姑丈理論。 阿勇見壯漢走後,便趕緊跑去洞穴找尋骨骸。不料那洞穴竟然不見了,只剩洞口有一排筍狀的石頭,阿勇見此情形,便嚎啕大哭,拚命地想把石頭移開。他「啪」的一聲折斷了一枝最細的石筍,接著再攀折第二枝時,忽然有人阻止他,說:「孩子,萬萬不可!」 阿勇轉頭一看,原來是墟口那個擺卦先生,他便把事情的經過說了一遍,賴布衣聽完後說:「孩子,你真是好福氣。」 阿勇聽了覺得莫名其妙,賴布衣接著說:「這穴名為禽渠吐火穴,由於殺氣太重,只有孩子才能親手安葬。今天你在偶然的情況下,把父母下葬於此,這是上天註定,你將來必定享盡一生功名富貴,只是你剛才拌斷了一枝石筍,表示你將少一個兒子。」 阿勇無法判定賴布衣所說的話是否屬實,便想回去稟明姑姑,但賴布衣卻說:「孩子,你千萬要相信我說的話,否則你這一去,將有牢獄之災;最好是馬上遊走他鄉另覓出路,等待功成名就之日再返鄉。」 阿勇心想:「也許他說的話都是真的,剛才那位壯漢一定去衙門,告我偷采番薯,不如我跟著這位堪輿師到外地增廣見識。」 阿勇便把心裡所想的告訴賴布衣,賴布衣答說:「看你的性格,適宜習武,但從我這兒,卻只能習文,你就暫且跟隨我,等以後有好出路時,再做打算好了。」 兩人就一路順著鶴山直上。傍晚,兩人來到高明縣城,賴布衣決定找一家客棧,好好的休息幾天,順便在城內採買一些乾糧及日用品。次日,賴布衣出外擺卦做生意,阿勇便在客房內打理房間。賴布衣看賺的銀子,已夠當日開銷,便收拾卦攤,到四周山頭去尋找龍脈。 阿勇在客棧中覺得無聊,便跑到城中關帝廟去逛逛。他看見關帝廟前的廣場,圍著一群人,中間則站著一個和尚,不知在此劃著什麼。這位和尚背著一個葫蘆,手上拿著一根禪杖,對圍觀的人群說:「誰能三刀將此三根香蕉切為九段,我就送他一件無價之寶!」 要想將此排成川字狀的香蕉,以三刀切成九段,的確需要花點腦筋。在場的人一時議論紛紛,就是沒人能出個好方法來。阿勇在旁想了一想,就對和尚說:「我有辦法。」 他便拿起刀朝川字形的香蕉對角切去,香蕉被切成不等的四段,即上下兩根仍保持原狀,僅中間那根被對等切開,然後他再朝中間直直地切下,第三刀則往右側邊切斷。就這麼三刀,香蕉當場被切成了九段。 和尚見了,驚呼道:「小施主真是聰明,這件無價之寶已是你的了,但是我必須當著你父母的面,才能將它送給你。」 阿勇這時非常自得,就帶著和尚回去找賴布衣。 賴布衣從山中回到客棧,看不到阿勇,正在著急時,卻看見阿勇領著一個和尚,推門進來說:「師傅,這位大師要送我一件寶物。」 和尚說:「貧僧是四川峨眉山慶雲寺的主持,人稱悟真上人。」 說完後,和尚便在賴布衣耳旁低語了一陣。賴布衣回頭囑咐阿勇,明早要去慶雲寺,今晚早點休息。 第二天大早,三個人便向慶雲寺出發。到了慶雲寺的羅漢堂,悟真上人叫阿勇朝五百個羅漢分別磕三個頭,阿勇二話不說,便朝著羅漢一一磕頭,直到磕完時,已兩腿發抖,一身大汗。悟真上人等阿勇磕完後,說:「小施主既聰明又有志氣,整整一個時辰里沒聽他抱怨一句,看來我是找對人了!」 原來慶雲寺歷代主持曾立下一規矩,每隔百年,當代主持就得下山,尋找幾位既聰明又有膽識的少年,傳授珍貴的文武秘籍,使先人的武功不致於失傳。而阿勇正好趕上這個良緣,獲得了這本稀世的秘籍。 賴布衣見阿勇這麼快就找到了屬於自己的未來,一方面想到即將與阿勇分離,不禁熱淚盈眶。他摸著阿勇的頭說:「師傅就將離開你了,日後若是有緣,我們必會相逢。你在這要好好的念書習武,莫辜負了禽渠吐火穴帶給你的好運。」 阿勇連忙跪地磕謝,賴布衣將他扶起後,便拿起包袱,往山下走去。他邊走邊想,該往哪裡去?最後決定去廣東,因為廣東地處偏遠,而且山水秀麗,應該有發掘不完的龍穴佳地。

賴布衣一路自峨眉山走下,預備經貴州、湖南,再重返廣東。他見峨眉山四面峰巒連接,山勢蒼勁挺拔,便讚歎峨眉山地靈人傑,難怪山上香火不斷。賴布衣這一路遊覽,自然耽誤了行程,他看天色漸暗,便在山下的龍池鎮住宿一晚。隔日一早,他起身到四周閑逛,發現龍池鎮夾在兩山之中,頗像地經上所說的「藏龍縮爪」,看起來此鎮乃是大發之鎮。於是賴布衣便向鎮人詢問,鎮中可曾出現過顯赫的名人,或是財大勢大的員外。不料,鎮中父老卻都一致表示,近百年來從未出現過這樣的人。賴布衣不覺納悶起來,決定在龍池鎮上再多待些時日。次日,賴布衣來到鎮中的龍池橋上,他往上抬頭一看,眼前的山巒像在移轉似的,讓人一陣目眩。賴布衣深思良久,忽然驚呼:「原來破此鎮風水的竟是這座龍池橋!」賴布衣在橋上端詳了兩個時辰,更加確定龍池橋將帶給龍池鎮民一場災難。於是他希望找位鎮上的名人,談一談此橋的源由及歷史,並勸導鎮上的居民遷居他處,等災難過後再回來。賴布衣忽然想到客棧老闆,他在地方上小有名氣,且為人隨和。於是便回到客棧,與老闆閑聊,這老闆知道賴布衣是個地理師之後,便向賴布衣請教道:「不瞞先生,我對地理風水之事也小有研究,當初選擇了龍池鎮居住,是看出此鎮風水極佳,卻沒想到龍池鎮一代不如一代,沒有絲毫大發的跡象。」賴布衣說:「今天我正是為了此事而來,貴鎮中的龍池橋,似乎暗藏著一些玄機,明早我們一同前往觀察,不知你意下如何?」於是,第二天,賴布衣便帶著客棧老闆一起到龍池橋上,把昨天看到的景象,具體的解釋給客棧老闆聽。客棧老闆聽完後,知道賴布衣並非一般的風水師,連忙帶他去拜訪地方上頗有權勢的胡員外。胡員外一聽賴布衣不過是個看風水的地理師,就擺出一副不耐煩的姿態,對賴布衣所說的話,完全不放在心上,甚至還以鄙視的口吻對賴布衣說:「我胡家三代在此住了幾十年,沒見龍池鎮有什麼天災,為什麼你一來,就滿口的災難,劫數?是不是缺盤纏,想借點銀子花花?」賴布衣行走江湖已有些時日,卻從沒碰到過這麼無禮的人,本想拂袖一走了之,但一想到鎮中千百人的性命,就耐著性子,對胡員外說:「胡員外,今天我只是個過路客,身上並不缺盤纏,我之所以會如此熱心,完全是念在上天有好生之德。不管你是否聽的進去,我希望你能把我說的話,仔細的想一想。」賴布衣說完,便馬上轉身返回客棧。不料,到了傍晚,賴布衣說龍池鎮將發生災難的事,一下子就傳達了全鎮。鎮民們聚集在客棧中,一片嘈雜聲,有的罵賴布衣是騙吃騙喝的江湖術士,有的則在一旁看熱鬧,客棧老闆看到這種情形,便親自上樓,向賴布衣道歉,說:「這一切都怪我不好,假如我不帶你去見胡員外,你也不會受到這些欺侮,請大師不要責怪那些無知的鎮民,」賴布衣回說:「現在最重要的是該如何拯救鎮民的性命,其他的並不重要。看來龍池鎮我是待不下去了,等我走了以後,我希望你能刻一石碑,豎立於龍池橋旁,日後龍池鎮發生浩劫時,鎮民就可以明了我的專心了。」客棧老闆答應了賴布衣的要求,問賴布衣:「大師,那石碑上要寫些什麼?」賴布衣拿起筆紙,匆匆的寫了一首詩後,便收拾包袱走下樓去。圍觀的鎮民仍不停的咒罵著,而賴布衣並不理會他們,只是昂首闊步的走出客棧。次日,客棧老闆一方面開始打理行李,一方面則進行立碑的事。他心裡想:等我一離開龍池鎮,這石碑恐怕就會被鎮民砸爛,我何不將客棧*賣給胡員外,而以立石碑為條件,以胡家在龍池鎮的聲勢,必定沒人敢動這塊石碑。胡員外聽客棧老闆出價如此低廉,便一口答應了他的請求。客棧老闆見心愿已了,便馬上離開了龍池鎮。光陰似箭,一轉眼五年過去了,鎮民一如往常的生活,而五年前的那個預言,也早被鎮民所遺忘。龍池橋旁的石碑,所刻的那首詩:「斷龍橋旁頭紛紛,斷龍水溢無遮掩,藏龍縮爪不可測,龍飛水走如夢中。」大家早就見怪不怪,甚至連看也不看一眼,四周的婦人還把石碑當做曬菜的板子呢!所謂「冥冥之中,自有安排」,龍池鎮的劫數已到!一天中午,一群被官府緝拿的盜匪,流竄到龍池鎮來,他們不但大肆燒殺搶掠,還毀了不少宗寺廟宇。數以百計的鎮民逃到龍池橋畔,本想上山去躲起來,但在橋中即被盜匪截住,當場人頭落地,死傷慘重。賴布衣的警世石碑正實現了這可怕的預言。

話說賴布衣離開龍池鎮之後,又開始雲遊四海,沿覽各地風光。在越過廣東省界時,發覺廣東省北部,有一雷霆萬鈞的龍脈。賴布衣追龍直下,直來到廣東中部的高要縣,卻忽然不見龍脈的蹤跡。於是,他當晚便住在高要縣,等明早再好好的勘查這支龍脈。次日一早,賴布衣便前往龍脈處仔細觀察,但走了整整一天,卻一無所獲。當他踏著月光,走回客棧時,看見客棧旁有一條荒涼許久的小巷,巷前有座小山丘,山丘上林木長得非常繁茂。賴布衣沿著這山丘打了幾轉,再由小山上向那支龍脈望去,忽然恍然大悟的說:「原來這條龍脈的終點就是這山丘,此山丘雖小,但山上巨石神似麒麟身上的花紋,而林木繁茂具有生氣,看來此脈就是麒麟俯卧的龍脈!」所謂麒麟俯卧之地,是塊聚財添丁的福地,窮人只要遷進去,即可家財萬貫,享福不盡。次日,賴布衣向客棧夥計打聽,得知此巷叫做高明裡,原屬於陳氏家族的產業,但在十年間,住在此巷的所有男丁沒有任何原因的相繼去世,而新生的嬰兒也全是女嬰。因此,當時陳氏家族的長輩們決定離開高明裡,所以那條巷子才荒涼至今。傍晚,賴布衣躺在床榻上百思不解,便下樓問夥計,如今陳氏家族遷居何處?夥計告訴他,就住在前面一排房子的轉角處。賴布衣來到陳宅前,把心中的疑問告訴陳氏族長,陳老先生說:「當時發生那種事情,全族的人都很害怕,便請風水先生來到家中探查,有的說這是塊凶地,有的看不出個究竟,總之到最後,就全部移遷到這,遠離那不祥之地了。」賴布衣心想:這分明是塊麒麟俯卧的佳地,怎會是塊凶地呢?那些江湖術士可能是看不出個所以然來,便胡謅了一番,等明天天亮後,再好好的看看,我一定要查個水落石出不可。第二天,賴布衣再度來到高明裡,前前後後花了六、七個時辰,終於讓他看出了問題所在。原來麒麟俯卧時,獨角會朝上,但高明裡的房子卻正好建在麒麟的頭頂上,而把麒麟的一對眼給遮蔽了。這樣不僅使麒麟的靈氣無法發揮,而且還會引發災難,所以陳家的男丁才會接二聯三的出事。了解原因之後,賴布衣豁然開朗,卻聽見前方傳來嘆息的聲音。來者是陳族的陳守意,賴布衣問他為何如此抑鬱寡歡,他說:「我們陳族的族長要我及妻小搬回舊居,這舊居死過很多人,聽說是塊受過詛咒的山地,怎麼能住人呢?」賴布衣接著問他,為什麼族長陳繼光要趕他們一家人出來?陳守意答說:「族長近幾年來,已將陳族的產業一一佔為己有,如今逼我們出來,是因為他兒子要娶媳婦,房子不夠住的關係。風水先生,你願不願意為我佔一卦,看看我們一家人未來的吉凶?」賴布衣說:「我剛才已為你佔了一卦,你的命與其他人不同,住進高明裡,不但會大富大貴,而且十年之內,你後代子孫必將出人頭地。」陳守意雖然對賴布衣的話感到懷疑,但現在除了搬進高明裡之外,也別無選擇。此外,賴布衣還非凡囑咐他,要與陳繼光訂下契約,以他原來的祖產交換高明裡所有的房子。陳繼光見陳守意自動放棄祖產,反而要那塊凶地,心裡暗笑陳守意是個傻瓜,嘴裡則一口允諾。次日,陳守意遵照賴布衣的指示,將阻擋在小山前的兩間房子拆毀,然後再沿著高明裡,搭蓋一條高一丈的圍牆,然後建兩座祭拜天地的天壇,壇上放置兩盞紅燈,待一切布置就緒,再選良辰吉時遷了進去。遷進去的當晚,當兩盞紅燈點燃之後,陳守意聽到地底下傳來隆隆的聲響,他感到非常害怕,第二天便去向賴布衣請教。賴布衣說:「這聲響是表示麒麟復生,盲龍復活。」賴布衣看陳守意一副不解的樣子,接著又說:「這些深奧的道理,你不用去了解,反正好運就將降臨了。」陳繼光看陳守意大肆修建高明裡,而且還天天工作得相當勤奮,料想其中必有原因,於是他便去探視陳守意。憨厚耿直的陳守意,不疑有他,就將整件事的經過,全盤托出。陳繼光聽了,也想去賄賂賴布衣,好讓他能得到另一塊佳地。次日一早,陳繼光預備了一些厚禮,跑到賴布衣所住的客棧,向賴布衣說出他的來意。賴布衣本想一口回絕,但念頭一轉,何不趁此機會教訓一下陳繼光呢!於是便答應了陳繼光的請求。他們來到陳族的祖山上,賴布衣向遠處遠望,只見山中雲霧瀰漫,氣象萬千,自成帝垣格局,但這整片山,卻只有一處人家,看來陳守意必發,也是上天註定好的。賴布衣暗想,若是阿勇能住進陳族祖山前的郡號,那未來前途將無可限量。於是,他對陳繼光說:「此山本是好山,只是郡號地廣人稀,人氣過虛,若是能在此匯聚一市集,那麼你陳家大發之日便有希望了。」陳繼光聽完,面有難色地說:「匯聚一市集,那需要極大的財力,這恐怕不是我能力可及啊!」賴布衣微微一笑,說:「不然,我還有一計,只是貿然地說出天極,恐怕會遭天忌。」「那要如何才能避免呢?」陳繼光問。「只要你誠心誠意禁食三天,早晚勤念佛經,三日後去靜虛寺找我,到時候我會把計策告訴你。」陳繼光生**財,為了致富,果真開始斷食三日。只是他平日養尊處優,餐餐山珍海味,三日不吃不喝,可說是折殺了他的老命。三天後,陳繼光依約前往靜虛寺,賴布衣身穿道袍走了出來。他看陳繼光額頭冒汗,手腳顫抖,一陣冷風吹來,便連著打了幾個寒顫,心裡不禁覺得好笑。賴布衣拿出香燭,朝著麒麟山上朝拜,再掐指一算,對陳繼光說:「大事不妙,施主半年之後必有殺身之禍。」陳繼光當場面無血色,說:「大師,此話怎講?」賴布衣答說:「因為施主原居高明裡,高明裡地處麒麟山丘上,而麒麟眼被屋角遮蔽,所以陳族男丁皆不幸去世,施主雖然逃過一劫,但如今舊屋拆遷,麒麟已獸性大發,約莫在半年之後,必會取你性命。」陳繼光此刻已亂了方寸,連忙向賴布衣跪下,請賴布衣無論如何,一定要救他一命。賴布衣心想,陳繼光平日狐假虎威,仗著族長的權勢,欺壓族中晚輩,如今卻這麼一副狼狽相,便說:「現在只要找個陽氣正盛,能與麒麟的靈氣相抗衡的貴人,遷進郡號內,救可去除你身上的凶煞之氣。只是你日常仍要勤念佛經,否則災禍將隨時降臨到你子孫身上。」陳繼光說:「吃齋念佛是不成問題,但那個貴人要去哪裡找呢?」賴布衣答說:「貧道會替你留意,短期之內必尋獲此人,到時再告知施主。」陳繼光連忙拱手向賴布衣再三拜謝,然後拖著蹣跚的步伐走回陳宅。其實,陳繼光根本沒有災禍臨身,只是他平日作為囂張跋扈,為富不仁,賴布衣不願見他日後大發,又會魚肉鄉民罷了。當晚,他便收拾了一些衣物,預備明日上峨眉山慶雲寺找阿勇。
賴布衣本來預備直接上山,拜訪阿勇,但又想,何不先到郡號,仔細瞧瞧那福地的方位。心裡有了這個想法後,就毫不猶豫的朝著郡號走去。 剛越過祿山與雲霧山之後,就望見靈氣洋溢的郡號,賴布衣記得他父親曾經說過:「龍脈的兩旁,若有外形似旗或鼓的山,則此地將出現將才,若是有外形如筆,高聳入雲的山峰,則此地將出現文才。」賴布衣向郡號四面的山形,仔細的觀察,心中不禁一怔,那郡號四周的山形,不僅有旗、鼓,甚至連筆桿狀的山形也出現了。 賴布衣滿心歡喜,心想阿勇這孩子,未來的際遇,必是驚天動地,不可限量。這時,忽然有一聲巨響凌空而降,天空中馬上出現一道紅光,朝著郡號正中非去,而陳家祖墳上也忽然飄起一道青氣,擋著紅光,外形怪異。賴布衣被眼前的景象給嚇呆了,因為他眼前紅光來自青雲寺,然後降在郡號上方,然而陳家祖墳的青氣卻出來阻擋。這說明了阿勇日後雖然居於郡號,但命運卻凶多吉少。賴布衣對此微兆思量了很久,卻始終不明白究竟是什麼原因。 正當紅光與青氣相持不下之時,忽然從郡號四周的草屋內,打出一道紫光。只見紫光幫著紅光,一齊抵制青氣,最後青氣終於被制服,消失在空中。 這草棚內住的是什麼人?怎麼會有這麼大的本事?看來他對阿勇的前途,有很大的幫助,賴布衣便急忙地上前去探個究竟。 賴布衣來到草屋前,敲了幾下大門,卻沒有人回應。於是他推門進去,看見大廳里躺著一位上身半裸的老翁,老翁全身熱汗淋漓,正呼呼大睡。在這樣嚴寒的天氣里,這位頭髮已白的老翁,竟還能裸著上身睡覺,令賴布衣百思不解。 賴布衣高聲喊著:「老丈!老丈!你沒事吧?」他一連叫了幾聲,這老翁才起身坐起,睡眼惺忪的揉著眼睛,說:「來者可是賴鳳岡國師?」 賴布衣聽完,大吃一驚地說:「老丈是何方高人?為何熟悉貧道?」 老翁微笑不語,起身穿了件衣裳,說:「我就是幫助太祖趙匡胤得天下的虞訓。而我之所以知道你是何人,是因為剛才做了一場夢,夢見一隻披布衣的象,而象又名獺,所以老朽便猜來者是你。」賴布衣記得父親曾經提過此人,說他精通天文地理,是位曠世奇才,在助趙匡胤得天下之後,便浪跡天邊,雲遊四海。現在賴布衣看他雙眼炯炯有神,面頰紅潤光亮,一望便知此非凡人。於是賴布衣便把剛才看見的怪異景象,一一向虞訓細述。虞訓說:「幾個月前,我觀察天象,發現我漢族降被外族侵略,而今異族已開始入侵,這可謂是「天意不可違」。如今你想救愛徒阿勇,而泄漏了天極,最後恐怕會不得善終!」 虞訓接著又說:「唉!其實我早就算出這些事,你就速去找阿勇來此地吧!唯今之計,只有你找我攜手合作,為阿勇化解此劫。」賴布衣聽完,馬上向虞訓告辭。一路上,他沒有稍做停留,所以原本兩個月的行程,他一個月就趕到了。 遠遠地就望見「慶雲寺」的朱紅牌坊,這時小道上一名道僧走來,仔細一看原來是悟真上人。賴布衣對悟真上人說:「大師,闊別一年,您依然身強體健,不知阿勇有無給您添麻煩?」 悟真上人說:「施主您真是客氣,阿勇天資聰穎,老衲打心眼裡就喜歡這孩子。他現在正在佛堂做功課,我看你們分別一年多,自然會有許多心事要說,不如現在就去看他。」 賴布衣當下跟著悟真上人,走進殿堂,見阿勇正盤膝打坐。不一會兒,他合掌舒氣,睜開雙眼,忽然看到恩師賴布衣,連忙翻身跳下,跑到賴布衣面前,叫道:「師父,您來了也不通知我一聲,好讓徒兒去迎接您!」 賴布衣手撫著阿勇的頭,心裡卻盤算著要如何開口。悟真上人似乎看出了賴布衣的心事,就說:「施主,你是否有相辭之意?若是真有此意,直說無妨。阿勇在此一年中,已降兩本秘笈練得相當熟練了,雖然我與他僅有一年師徒之緣,但老衲已心滿足足了。」 賴布衣聽了,非常感動,忙說:「大師深明大義,不愧是佛界高人,阿勇日後必會再上峨眉山,以報答你這一年多的教誨。」 於是,阿勇含淚拜別悟真上人,與賴布衣前往虞訓的住處。在路上,賴布衣就將郡號上空的怪異現象,與高人虞訓的話全告訴阿勇,阿勇一知半解的聽著,他相信賴布衣是絕對不會害他的。一路上,他待賴布衣有如親身父親,令賴布衣感到很欣慰。 這一日,他們來到渡口鎮上的客棧用膳,忽然聽見鄰桌的客人說:「各位,聽說皇帝已決定定都杭京,並改名為臨安。」 賴布衣聽完一怔,桌上的飯菜尚未吃完,就拉著阿勇繼續趕路。阿勇雖然感到莫名其妙,但他看賴布衣一臉嚴厲,便不敢開口發問,只得尾隨賴布衣趕路。走了大半天,來到莫邪山,賴布衣才告訴阿勇:「據我所知,臨安並非是塊王氣之地,大宋皇帝將都城移至此地,恐怕會遭來亂事,所以剛才急欲前來看個仔細。」 賴布衣凝神舉目張望,見崑崙南乾的龍脈自雲南入浙江,表面上臨安居龍脈之終點,其實它只是暫隱,也就是說,臨安不可作為百年之都,僅可暫時駐留。賴布衣細看之後,嘆了一聲,說:「宋朝大勢已去,今後半壁山河將很難保住了。」 阿勇見師父如此憂國憂民,心中也想為國效力,他問道:「難道就沒有拯救的法子嗎?」 賴布衣回答:「現在建都臨安已成定局,*你我之力是無法拯救的,何況天意不可違,我們只能靜觀其變了。」 賴布衣說完,便在路旁的白石上寫著:「天目山前水不長,龍飛鳳舞到臨安,海門更疊異峰起,一百年間送帝王!」 此時正是宋高宗紹興八年,一百年後,宋朝果然被元人打敗,慘遭滅亡,而當初獻計移都的罪人,也就是逼走賴布衣的jian人--秦儈,冥冥之中,似乎早有安排,所以即使是像賴鳳岡這樣的大師,也無力改變命運!

賴布衣與阿勇下了莫邪山之後,繼續趕路,一路上賴布衣仍然為大宋的半壁江山憂心不已,所幸有阿勇在旁殷勤照料,這才稍解了賴布衣心中的憂慮。一個月後,賴布衣偕同阿勇終於回到郡號。虞訓一看阿勇,便說:「賴國師果然好眼力,覓得如此人才!」 賴布衣進屋後,把大宋移都之事告訴虞訓,虞訓說:「謀事在人,成事在天,你就務須這麼憂心了,還是先料理好阿勇的事再說吧!」 賴布衣說:「老丈對阿勇的事。是不是已有對策?」 虞訓說:「阿勇曾經得過龍穴之助,若驟然住進郡號,仍然會陰陽失調。所以我打算將我身上的靈氣傳給阿勇,待數年之後,阿勇便可遷入郡號了。」 於是,賴布衣要阿勇跪地叩謝,並且拜虞訓為義父,從此改姓虞,字允文,以避陳家祖墳的青氣。而賴布衣則表示要繼續尋找龍脈,四處遊覽,以精進其堪輿之術。阿勇自然是捨不得,但為了要在郡號潛修,也不得不與恩師話別。 光陰似箭,歲月如梭,此時虞允文已是個英挺的青年,虞訓待他視如己出,而虞允文也非常孝順他。這一日虞訓忽然生了一場怪病,虞允文心裡非常焦慮,連忙到市街上去為義父買葯。虞允文到鎮西的一家藥鋪買完葯後,就急著趕回郡號。忽然,他聽見不遠處有喧嘩聲,虞允文便上前去看個究竟。原來是一個樵夫不慎勾破了一位公子的衣物,連忙鞠躬道歉,但公子卻絲毫不加理會,命令身旁的家僕痛打樵夫,樵夫被打得鼻青眼仲,血流滿面,卻也不吭一聲,而圍觀的人卻沒有一個敢出面阻止。 虞允文本想上前搭救,但想起義父正等著他手上的葯,只得轉頭上路。沒想到他才走了幾步,忽然聽見有人叫:「阿勇!阿勇!」虞允文覺得希奇,怎麼會有人知道他的本名呢?於是回頭細看,竟然是三年未見的恩師--賴布衣。 虞允文看見久違不見的恩師,正想開口說話,卻不料賴布衣開口的第一句話竟是:「趕緊去追那個樵夫!」 虞允文聽後覺得很希奇,便告訴賴布衣,虞訓卧病在床,正等著葯治病。賴布衣見他猶豫不定,連忙說:「你義父的葯就由我送去,剛才那位樵夫是武界奇才,你找到他之後,一定要向他拜師學藝。」 虞允文聽完,大感不解,那位被打得如此凄慘的人,怎可能是武界奇才呢?但恩師說的話又不可能出錯,於是便趕緊去找那位樵夫。 他四處打聽,知道樵夫出了城,往溪邊方向走去。追了數里,他終於看見樵夫正預備走進山邊的一幢茅草屋。於是虞允文跑到屋前,大喊:「師父,請開開門!」 樵夫出來,問:「你有什麼事嗎?」 虞允文答:「請師父收我為徒。」 樵夫大怒:「我有什麼可以教你的?你最好離我屋子遠一點!」說完,便用力關上門。 虞允文雖然碰了個硬釘子,但他深信賴布衣所說的話,所以便跪在門前,直到天亮。 天一微亮,樵夫預備上山砍柴,他一打開大門,便看見虞允文跪在地上,不禁大吃一驚地說:「小夥子,你這麼做是為什麼?我與你素不相識,你怎麼半路認師父呢?」 虞允文答:「這是我恩師交代的,一定要拜你為師。」 樵夫說:「你師父是何人?」、 虞允文答:「我恩師是堪輿國師賴鳳岡。」 樵夫聽了,哈哈大笑兩聲,然後把跪在地上的虞允文扶起來,對他說:「不瞞你說,我是當朝兵部尚書陳伯康,如今皇上因受*人秦儈的蠱惑,國事一片混亂。所以我才微服出巡,想找一位文武全才的有為之士,以備將來能與金人對抗。既然你是我最仰慕的賴國師所推舉的,我就傳授給你一些武學,只是千萬不要稱我為師,我們年齡相仿,不如你就稱我為兄好了。」 虞允文欣然點頭,自此數個月,每日專心習武,沒有一日懈怠,另外陳伯康還教他研習三韜六略,以及孫子兵法。直到有一天,陳伯康接到一封信後,把虞允文叫到面前來,說:「朝中有軍報傳來,指出金兵己開始南侵,所以我現在必須返朝率兵抵禦。日後,你要把我傳授給你的武學,勤加練習,不出半年,我想你的成就將與我不分軒輊。」 虞允文當場跪謝陳伯康,究竟一日為師,終身為父,即使只是以兄弟相當,但虞允文已將陳伯康的教誨銘記在心。等陳伯康走後,虞允文返回郡號,見到賴布衣、虞訓身體康健,心中的石頭終於放了下來。當夜,三人一話家常,虞允文也將這些日子來的點點滴滴,具體地告訴賴布衣和虞訓。 虞允文生性耿直善良,從未與人發生爭執。這一天,他一如往常的上街買菜,途中忽然出現二、三十個大漢向他挑釁,其中一個大漢指著虞允文的鼻子說:「小子,看你在高明鎮住了這麼久,卻從不與別人打交道,是不是瞧不起我們啊?」 虞允文說自己從來沒有這個意思,請大家千萬不要誤會。但這些大漢卻不由分說的,朝虞允文亂捶一通。只見虞允文動也不動站在原地,但動手打他的人,卻像捶到了石頭般,痛的在地上大聲哀嚎。 大家看到這種始料不及的情形,紛紛跪地求饒,虞允文非但沒有打他們的意思,反而笑臉可掬的把他們扶起,並對他們說:「人生在世,不過數十年寒暑,你們何必把光陰浪費在爭強好鬥上呢?習武是為了強身報國,不如我們以兄弟相當,這樣從此可相互切磋武藝。」 於是,數十位大漢就拜虞允文為大哥,而虞允文的武功,也一傳十,十傳百的,成為鎮上談論的話題。 話說這一日,賴布衣正在桌前念書,忽然瞧見一片紅光籠罩在草屋上空,賴布衣一看,便知此微兆是在暗示虞允文的官運就要開始了。心裡正暗自為愛徒慶幸世,忽然聽見一陣馬蹄聲,朝著草屋方向而來。 「莫非是秦儈所派的追兵?」賴布衣心想不妙,便急忙的找地方躲起來,虞允文看見恩師如此慌張,連忙說:「恩師,若是真有追兵,來一個,我殺一個,您不用害怕。」 但是賴布衣為了不影響虞允文的官途,仍然堅持躲進屋外的草叢中。不久,有六位騎士在草屋前停下,其中一人走向大門,高聲喊著:「虞允文接旨。」 虞允文睜大眼睛,滿心迷惑。於是來者又大喊了一次,虞允文這才跪下接旨。 原來是陳伯康向皇帝推薦,所以皇帝便下詔,命令虞允文馬上進京覲見。此時正是金兵大肆擾疆之際,虞允文能為國效力,心中滿是歡喜,他隨便收拾了幾件衣物,隨著六位使者離開了草屋。此時,躲在草叢中的賴布衣,心中卻是憂喜參半,喜的是虞允文終於出人頭地,憂的是此次一別,要到何時才能再見。虞訓連忙安慰他:「這不是你多年來的心愿嗎?阿勇能有今日,才不枉費你我的一番苦心。」

隨六位使者進京之後,宋高宗馬上下令接見,並賜予他驃騎將軍的官位,不久,虞允文首次出戰,不僅大破金兵,並一連斬了金兵三名大將,立下了大功。宋高宗見虞允文如此驍勇善戰,心裡甚是安慰。 半年後,金兵又蠢蠢欲動,率了六十萬兵馬,在邊境上大肆挑釁。高宗得知後,日夜輾轉難眠,於是微詢宰相秦儈的意見,秦儈說:「這幾年來,宋朝戰事連連,如今尚未恢復元氣,金兵又率六十萬兵馬攻打。依微臣之見,還是以講和為上,諸位大臣之中,有無反對此意見者?」 殿堂上的文武百官,縱然有不贊成的,也不敢貿然出言。因為朝中與秦儈意見相左的忠臣,如岳飛、張俊等,都已被秦儈害死。此時朝中鴉雀無聲,忽然,虞允文站了出來說:「啟奏皇上,以我大宋的實力,未必會輸給金人,若是我們就此講和,只怕日後金人將因此而貪得無厭,予取予求,後果反而不堪設想。」此時,陳伯康也站了出來,說:「皇上,臣願為我大宋與金兵決一死戰,保我河山!」 話未落定,一干武臣也高聲說:「請皇上速下決定,消滅北方蠻族!」高宗看到群臣士氣激昂,心中非常感動。於是說:「驃騎將軍虞允文馬上招兵操練,我大宋將與金兵決一死戰!」在旁的秦儈眼見平常膽小如鼠的高宗,竟高喊與金兵大戰,心中感到很不悅,但又沒有辦法阻止,只有把這筆帳記在虞允文頭上,想伺機把這一干人全給消滅!虞允文回到軍營,看到篷內坐著一個人,竟是賴布衣。他又驚又喜,拉著師父除了閑話家常之外,並述說著近來朝中發生的事。賴布衣聽後,眉頭深鎖,然後對他說:「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阿勇,你年輕氣盛,凡事應再三思量。為師現在有一計。」於是阿勇附耳過來,賴布衣一邊說,他一邊點頭稱是。直到三更,師徒倆才上床就寢。宋高宗紹興三十一年,金兵將領李通率兵,一路浩浩蕩蕩的殺往江南,不滿一個月,揚州、南昌便已攻陷。賴布衣不斷囑咐虞允文不可輕舉妄動,而虞允文見無辜的百姓被金兵屠殺,心中很難過,賴布衣就婉言相勸,說:「為師自有妙計,不待多時,金兵必將打敗而逃。」當金兵一路攻到廣東時,賴布衣叫虞允文在銅鼓嶂設下埋伏,等金兵一到,馬上就成了瓮中之鱉。次日,金兵果然到達廣東銅鼓嶂,頓時戰鼓喧囂,沙石飛揚,虞允文派兵假裝逃跑,然後前後包抄,把金兵圍困在銅鼓嶂中,動彈不得。金兵望見一片飛砂走石,山谷兩邊又鼓聲隆隆,心中自然驚惶失措。宋兵群起發出震人心魄的喊聲,以及刀槍兵器的碰撞聲,交織成一股驚人的聲浪,把金兵嚇得人仰馬翻,潰不成軍。李通一見大勢已去,正想溜之大吉,但虞允文卻揮刀向他疾沖而來。虞允文右手持青鋒劍,以迅雷不及掩兒的速度,「休!休!」兩聲,李通的雙臂就齊肩落下。李通慘叫了一聲,然後用力踹馬飛奔。虞允文心想,讓你回去稟報番王也好,看金兵還能威風到何時?經過這一戰,宋兵軍心大振,連連收復長江流域的失土,此後金兵長達整整五十年不敢再入侵中原。虞允文任兩廣宣撫史,五年後又入朝為相,政績昭著。廣東銅鼓嶂一戰,扭轉了金與宋之間的局勢,一時之間虞允文名聲大噪,而賴布衣助虞允文的傳聞,也迅速的流傳開來。虞允文私下對賴布衣說:「恩師,此次宋兵能夠大勝金兵,全是仗著您的妙計,如今恩師助我一臂之力的傳聞已傳開了,不如我去向皇上奏明此事,也好恢復你國師的地位。」虞允文尚未說完,賴布衣便頻頻搖頭說:「為師的命中,沒有官運。那些傳聞若是傳到秦儈耳中,恐怕將惹來殺身之禍。」說完,賴布衣深思了很久,想這恐怕不是久留之地,便向虞允文辭行。虞允文雖然不舍,但賴布衣去意甚堅,只好含淚與他道別。賴布衣走後約一個時辰,就有五位騎兵前來營中,為首者便朝著蓬內大喊:「欽犯賴鳳岡快出來!」虞允文聽了大怒,說:「是誰膽敢在軍營里大聲嚷嚷?」來者見虞允文走了出來,連忙說:「小人不知道將軍在此,罪該萬死!我們是奉了宰相的命令,前來捉拿逃犯賴鳳岡。」虞允文一聽,心裡很生氣,本想一劍砍死這些奴才,但又想到恩師的囑咐--「小不忍,則亂大謀。」就說:「賴鳳岡不住在此,你們可以回去稟報相爺了。」來者齊道:「是!」便上馬,迅速離開。賴布衣離開了軍營,行走了幾十里之後,天色漸暗,便想找個客棧過夜,但方圓數十里內,竟然沒有任何歇腳的地方,只好暫且露宿於樹林中。朦朧中,賴布衣忽然覺得腳上有股冰涼的感覺,而且感到軟軟的,他大吃一驚,連忙站了起來,只見一條黝黑粗長的赤練蛇從他腳下爬過。賴布衣嚇得拔腿就跑,而赤練蛇在後窮追不捨,且不斷地逼近。眼看賴布衣就要逃出樹林時,赤練蛇迅速地在他足踝咬了一口,賴布衣當場倒下,便沒有任何知覺了。

推薦閱讀:

太虛大師全集
印光大師開示-專修雜修
任宗權大師講全真傳戒4:迎請諸師法
為何有些日元的男女,大師提都沒提?(1)
金剛決疑--憨山大師著 (之二)

TAG:故事 | 風水 | 大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