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諾貝爾文學獎授獎詞及獲獎演說 | 我們在文學中追求的是有意義的生命

授獎詞:「他以詩人鮮活的靈感和難得的赤子之心,把作品寫得雍容、華麗、繽紛。」

獲獎演說:

我們在文學中所追求的是有意義的生命,它雖小如露珠,卻能在風雨中來去自如;有了這種精神,我們會感到心安理得,沒有這種精神,我們會悵然迷惘。

一個人越是敢於擔當大任,就越是意氣風發;如果一個人有足夠的膽識和能力,他就敢於去講該講的話,敢於去做該做的事,不會有絲毫的心虛和畏懼。

這就是我要捍衛的理想,我一直都衷心接受和佩服它。我不贊成作家逃避責任,我題材作家要擔當更大的責任,因為作家是帶領人們前進的舵手。

1930年[美國]辛克萊·劉易斯

授獎詞:「由於他充沛有力、切身和動人的敘述藝術,和他以機智幽默去開創新風格的才華。」

獲獎演說:《美國人對文學的恐懼》

所以,即使沒有準則,我們照樣也過來了。我們過去沒有準則,看來對堅強的年輕人也許更好些。因為,在我彷彿用悲觀的口吻談論我深深地熱愛著的祖國之後,我想用非常輕快樂觀的語調來結束這支輓歌。

我對美國文學的未來充滿了熱切的希望和信心。我相信,我們正在從安穩,健全和難以置信的愚笨的鄉土觀念那種令人窒息的氛圍里走出來。今天,年輕的美國作家正在寫那麼熱情洋溢和真實可信的作品,處在他們中間,我不免悵然感到自己年紀太老了。

1934年[義大利]路易吉·皮蘭德婁

授獎詞:「他果敢而靈巧地復興了戲劇藝術和舞台藝術」。

獲獎演說:

為了能夠去表現我在我的作品中已經表達的一切,我需要投身於人生的學校。這個學校對於某些才智超群的人來說是毫無裨益的,然而,對於我這樣一個兢兢業業、耽於沉思、富有耐心的人——一個起初的確思想幼稚、即使不是老師的、至少也是人生的馴服的好學生,一個不可能對他所學到的東西失去信心和信仰的馴服的學生——來說,卻是唯一有效的。這個信仰就存在於我天賦的單純的本性。我深切體驗到,需要毫無保留地、毫不懷疑地相信人生的表象。

我在接受並思索人生的教誨時所持的密切關注和認真嚴肅的態度,表現出為備嘗失望的苦澀、積累痛苦的經驗、蒙受可怕的創傷和經歷一切使我們獲得具有內在價值的經驗而犯下無知的錯誤所絕對必需的謙遜、崇敬和對生活的熱愛。我依靠自己獲得的經驗教訓來完成靈魂的教育,這使我能夠在維護自我的同時不斷成熟。

只有我作為一個藝術家的真正才幹增長的時候,我才完全不會生活,只會思索和感覺:思索,是因為我有感覺;感覺,是因為我在思索。

事實上,我抱著創造自我的幻想,僅僅創作了我感覺到的和我能夠相信的。

誠然,這些創作被認為無愧於你們頒發給我的聲華卓著的獎賞,我仍為此由衷地感激,並感到無比的喜悅和自豪。我願意相信,你們遠不是獎賞一位作家的精湛的技巧——這從來是不足為奇的,而是為了獎勵作品中真誠的人性。

1947年[法國]安德烈·紀德(1869—1951)

授獎詞:「以無所畏懼的對真理的熱愛,並以敏銳的心理學洞察力,呈現了人性的種種問題」

獲獎演說:

許多年來,我好似在沙漠中自言自語,後來我也只是對少數人說話。但今天你們向我證明了,雖然是少數人的信念,但我對他們的信任是正確的,少數人的信念成為勝利者。

諸位先生,在我看來,你們投的贊成票並不完全是投給我的作品,而是投給那種使作品有勃勃生命力的獨立精神,這種精神在我們這個時代受到了各方面的攻擊。你們從我身上看到了這種精神,你們認為有必要讚許它,支持它,這使我充滿了信心,內心感到極大的滿足。……你們希望自由的精神獲取勝利,你們通過這一象徵性的獎勵——它不分國界,不顧及任何派系紛爭——給予了這種精神大放光芒的意想不到的機會。

1948[英國]托馬斯·史特恩斯·艾略特

授獎詞:「對當代詩歌作出的卓越貢獻和所起的先鋒作用」

獲獎演說:

詩歌通常被認為是最具地方色彩的藝術,繪畫、雕塑、建築和音樂都可以被所有能聽或能看的人欣賞。但是語言,尤其詩的語言,是一件不同的事。似乎,詩歌把人們分離開來而不是團結攏來。

但另一方面,我們又必須牢記,雖然語言構成了一個障礙,詩歌本身卻給我們一個去努力克服障礙的理由。欣賞屬於另外一種語言的詩歌,就是欣賞一種對這種語言的人民的理解,一種我們不能在其他方式中獲得的理解。我們也不妨想一想歐洲的詩歌史——一種語言的詩歌能給另一種語言的詩歌的巨大影響。我們必須牢記每一個有成就的詩人從與他自己不同語言的詩歌中獲得的巨大收益。我們還不妨考慮一下,要是詩沒有受到外國詩的哺育的話,每一個國家和每一種語言的詩都會衰亡和消失。當一個詩人對他自己的人民說話,對他起了影響的其他語言的詩人的聲音也在說話,與此同時他自己也是在對其他語言的青年詩人說話;這些詩人將會把他的生活景象的一部分和他的人民精神的一部分傳遞到他們自己的作品中去。部分由於他對其他詩人的影響,部分通過翻譯——這必須是其他的詩人對他的詩的一種再造,部分通過那些與他運用同一語言,雖說自己不是詩人的讀者,詩人能夠對促進不同民族問題的理解作出貢獻。

在每一個詩人的作品中,必然會有許多只能對那些與詩人居住同一地區,使用同一語言的人們才有魅力的東西。儘管如此,「歐洲的詩」一詞是有意義的,甚至「全世界的詩」一詞也有意義。我認為,在詩歌中,不同國度和語言的人民——雖說不管在哪一個國家中都只是通過一小部分人——能獲得一種相互理解,這種理解雖然不全面,卻至關重要。我認為諾貝爾文學獎——當她獎給一個詩人時——主要是對詩的國際價值表示肯定。要作出那樣的肯定,就必須不時指定一名詩人。於是我此刻站在你們前面,不時憑著我自己的成就,而是就一段時間來說,作為一個象徵,象徵著詩的重要意義。

1949 [美國]威廉·福克納

授獎詞:「因為他對當代美國小說做出了強有力的和藝術上無與倫比的貢獻。」

獲獎演說:

當今我們的悲劇是大家確實都懷有一種普遍的恐懼,而此種恐懼是如此深遠,以至對此種恐懼,我們已經能夠忍受。精神上的東西已不復存在。剩下的只有一個問題:我何時被炸死?正因為如此,現今從事寫作的青年男女已經忘了人類的內心衝突問題。然而,唯有此種內心衝突才能孕育出佳作來,因為只有這種衝突才值得寫,才值得為之痛苦和煩惱。

作家必須把這些銘記於懷,必須告誡自己:最卑劣的情操莫過於恐懼。他還要告誡自己:永遠忘掉恐懼。佔據他的創作室的只應是心靈深處的亘古至今的真情實感、愛情、榮譽、同情、自豪、憐憫之心和犧牲精神,少了這些永恆的真情實感,任何故事必然是曇花一現,難以久存。他若是不這樣做,必將在一種詛咒的陰影下寫作。因為他寫的不是愛情而是情慾;他所寫的失敗里,誰也沒有失去任何有價值的東西;他所寫的勝利里沒有希望,而最糟糕的還是沒有憐憫或同情。他的悲傷並不帶普遍性,留不下任何傷痕。他描寫的不是人的靈魂而是人的內分泌。

……我相信人類不但會苟且地生存下去,他們還能蓬勃發展。人是不朽的,並非因為在生物中唯獨他留有綿延不絕的聲音,而是因為人有靈魂,有能夠憐憫、犧牲和耐勞的精神。詩人和作家的職責就在於寫出這些東西。他的特殊的光榮就是振奮人心,提醒人們記住勇氣、榮譽、希望、自豪、同情、憐憫之心和犧牲精神,這些是人類昔日的榮耀。為此,人類將永垂不朽。詩人的聲音不僅僅是人的記錄,它可以是一個支柱,一根棟樑,使人永垂不朽,流芳於世。

1954 [美國]歐內斯特·海明威(1899—1961)

授獎詞:「因為他精通於敘事藝術,突出地表現於其近著《老人與海》之中;同時也因為他對當代文體風格之影響。」

獲獎演說:

寫作,在最成功的時候,是一種孤寂的生涯。作家的組織固然可以排遣他們的孤獨,但是我懷疑它們未必能夠促進作家的創作。一個在稠人廣眾之中成長起來的作家,自然可以免除孤苦寂寥之感,但他的作品往往流於平庸。而一個在安寂中獨立工作的作家,假若他確實不同凡響,就必須天天面對永恆的東西,或者面對缺乏永恆的狀況。

對一個真正的作家來說,每一本書都應該成為他繼續探索那些尚未到達的領域的一個新起點。他應該永遠嘗試去做那些從來沒有人做過或者他人沒有做成的事。這樣他就有幸會獲得成功。

1957 [法國]阿爾貝·加繆(1913—1960)

授獎詞:「由於他重要的著作,在這著作中他以明察而熱切的眼光照亮了我們這時代人類良心的種種問題。」

獲獎演說:

在我看來,藝術並不是一種獨自的享樂。它是通過給予最大多數人以關於共同的苦樂的特殊的形象來使之受到感動的一種方式。因此,它迫使藝術家不離群索居;它使他聽命於最謙卑、最普遍的真理。一個人常常因為感到自己與眾不同才選擇了藝術家的命運,但他很快就明白,他只有承認他與眾人相像,才能給予他的藝術、他的不同之處以營養。正是在他與別人之間的不斷的往返之中,在通往他不可或缺的美和他不能脫離的集體的途中,藝術家成熟起來。

1962 [美國]約翰·斯坦貝克(1902—1968)

授獎詞:「通過現實主義的、寓於想像的創作,表現出富於同情的幽默和對社會的敏感觀察。」

獲獎演說:

古代的作家使命沒有改變。作家有責任揭露我們許多沉痛的錯誤和失敗,把我們陰暗兇險的夢打撈出來,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以利於改善。

而且,作家受委託宣示和稱頌人類既有的心靈和精神的偉大能力,面對失敗不氣餒的能力,勇敢、憐憫和愛的能力。在與軟弱和絕望進行的漫長戰爭中,這些是希望和競爭的光輝旗幟。

我認為,一個作家如不滿懷激情,相信人有可能達到完美,那他既無獻身文學的精神,也無列入文學隊伍的資格。

1965[蘇聯]米哈伊爾·亞歷山大羅維奇·肖洛霍夫(1905—1984)

授獎詞:「由於這位作家在那部關於頓河流域農村之史詩作品中所流露的活力與藝術熱忱——他籍這兩者在那部小說里描繪了俄羅斯民族生活之某一歷史層面。」

獲獎演說:

一個藝術家,如果認為自己不是脫離亂世、不問人間疾苦、高踞於奧林匹山上的神仙,而是人民的兒子、人類的一個小分子的話,那他的使命是什麼,他的任務是怎樣的呢?

要誠懇地和讀者說話;要向人說實話,實話有時候是冷酷的,但總是勇敢的;要增強人們心中的信念,使人們相信未來,相信自己有力量創造未來。要作為世界和平而奮鬥的戰士,並且要用自己的語言在影響所及的地方培養這樣的戰士。要使人們團結在人類正常的、高尚的追求進步的願望之中。藝術具有影響人的智慧和心靈的強大力量。我以為,那些運用這種力量去創造人的心靈美、去為人類造福的人,才有資格稱為藝術家。

1971[智利]巴勃羅·聶魯達

授獎詞:「詩歌具有自然力般的作用,復甦了一個大陸的命運與夢想。」

獲獎演說:

就在那次漫長的行程里,我獲得了創作詩歌的必要成分。在那裡,大地與心靈充實了我的詩的內容。我認為詩是一時的而又是莊嚴的產物,是孤獨與相互關切、感情與行動、一個人的內心活動與大自然的神秘啟示,成對地構成的。我還同樣堅信,通過我們把現實與夢想永遠結合在一起的活動,一切——人及其形影、人及其態度、人及其詩歌——都將日益廣泛地一致起來;因為只有這樣,才能把現實與夢想結合起來,融為一體。

……

朋友們,由上述一起可以得到一個教訓:詩人必須向別人學習。絕沒有不能克服的孤獨。條條道路都通到同一點:用我們自己的內心感受去感染人。我恰恰是穿過那孤寂的、崎嶇不平的、與世隔絕和沉靜的地方,才到達那塊神奇的場地的,在那裡我們能夠笨拙地跳舞,憂傷地唱歌;然而正是這種舞蹈和歌曲,完美地體現了人類有意識以來最古老的儀式,表達了人類的良知和對共同命運的信念。

……

我過去常說,最傑出的是詩人乃是每日供應我們麵包的人,也就是我們身邊的、不自詡為上帝的麵包師。他們為了盡社會義務,從事揉面、上爐、烘烤和每日送麵包這樣一些既崇高又卑微的工作。如果詩人有這種淳樸的覺悟,也就有可能把這種淳樸的覺悟變成一個其結構既簡單又複雜的偉大藝術品的組成部分;這就是建設社會,改造人類生存的環境,為人們提供麵包、真理、美酒、夢想這些物品。在為了人人都使他人感受其承諾、對每日共同勞動的專著和熱愛這一永無止息的鬥爭中,只要詩人投身進去,就是和全人類一道奉獻了自己的血汗、麵包、美酒和夢想。唯有沿著這條人類共同的必由之路前進,我們才能使詩歌回到每個時代賦予它的廣闊天地中去,我們也才能在每個時代為詩歌創造出一個廣闊天地。

1978 [美國]艾薩克·巴什維斯·辛格(1904—1991)

授獎詞:「他的充滿激情的敘事藝術,這種既紮根于波蘭人的文化傳統,又反映了人類的普遍處境。」

獲獎演說:

富有創造力的人的悲觀並不是頹廢而是種要拯救人類的強烈情感。他不屑於詩人的消遣娛樂之道,而是鍥而不捨地探尋永恆的真理、生命的真諦。他以自己的方式試圖揭開世事變遷之謎,試圖找到苦難的根源,揭示處在殘酷無理深淵中的愛。

儘管這些詞語聽起來生疏,但我腦際卻經常縈繞著這樣一個念頭:當社會的所有學說不復存在,而戰爭和革命又使人類處於暗無天日的境地之時,被柏拉圖逐出文壇的那個詩人也許會起來拯救我們所有的人。

1988[埃及]納吉布·馬哈福茲(1911—2006)

授獎詞:「他通過大量刻畫入微的作品—洞察一切的現實主義,喚起人們樹立雄心—形成了全人類所欣賞的阿拉伯語言藝術。」

獲獎演說:

先生們,你們會產生疑問:這個來自第三世界的人,怎麼能心境安寧地創作小說呢?問得有道理。……但是,幸運的是,藝術慷慨大度而又富有同情心。同樣,藝術既同幸福的人在一起,也不拋棄不幸的人。藝術以喜聞樂見的手段使兩種人都能抒發胸懷。

1989[西班牙]卡米洛·何塞·塞拉(1916—2002)

授獎詞:「帶有濃郁情感的豐富而精簡的描寫,對人類弱點達到的令人難以企及的想像力。」

獲獎演說:

文學的界限恰好就是人性的邊界,它標明了神和魔鬼屬性之外的天地(從另一個方面來講,這後兩種屬性又極為相似)。我們的思維能夠想像造物主,人類文化輕而易舉地創造了宗教這一事實便是明證;我們的虛構能力能為闡明這些宗教提供有用的文學基礎,從荷馬史詩的時代起,我們就一直如此行事。然而即便這樣,我們也絕不會混淆了我們的人性,並把一個奴隸內心深處跳動著的激弱的自由之火一下子撲滅——可以逼迫這個奴隸服從,但不能迫使他去愛,可以使他受盡折磨而死,卻無法改變他深層的思想。

1992[聖露西亞]德里克·沃爾科特

授獎詞:「他的作品具有巨大的啟發性和廣闊的歷史視野,是其獻身多種文化的結果。」

獲獎演說:

對每一位詩人來說,世界永遠是清晨,歷史只是一個被遺忘的失眠之夜。歷史和對自然力的敬畏永遠是我們最初的發端,因為詩歌的命運是和世界戀愛,不管歷史會說什麼。

當一個作家發現一種證據,在晨曦微露的黎明一枝枝、一葉葉地自我界定時,證明一種文化開始形成,就會產生欣喜的力量,為自己生逢其時感到慶幸。

1996[波蘭]維斯瓦娃·辛波絲卡(1923—2012)

授獎詞:「通過精確的嘲諷將生物法則和歷史活動展示在人類現實的片斷中。她的作品對世界既全力投入,又保持適當距離,清楚地印證了她的基本理念;看似單純的問題,其實最富有意義」

獲獎演說:

靈感並不是詩人或藝術家專有的特權,在現在、過去和將來,靈感都會光顧一部分人,所有那些自願選擇一種工作並且以熱忱和想像力去完成那種工作的人就是這樣的人。這樣的人有醫生,有教育家,有園藝師和其他上百種職業的人。他們的工作可以成為永不停息的奮進,只要他們能從中發現新的挑戰,即使困難重重,或者累遭失敗,他們的好奇心也不會冷卻下來。每一次問題的解決又會引發出一大堆新的問題,靈感這種東西就是誕生於這種層出不窮的「我不知道」之中。

如果他是個真正的詩人,就應該不斷地對自己說「我不知道」。他試圖用每一篇作品來回答這個問題,但是每當他打上最後一個句點時,他便猶豫了,而且開始認識到,這種回答也只是暫時的,是絕對不充分的。

2006[土耳其]奧爾罕·帕慕克

授獎詞:「在追求他故鄉憂鬱的靈魂時發現了文明之間的衝突和交錯的新象徵。」

獲獎演說:

寫作就是將內心的自省轉化為文字,就是退隱到自己的世界並研究自己進入的這個世界,就是耐心地、執著地,且快樂地做這件事。當我日復一日、成年累月地坐在書桌前,慢慢地把新的文字寫到空白的紙上,感覺自己似乎在創造一個新的世界,似乎在創造我內心裡的另外一個人,就像有些人用一塊塊石頭建造一座橋樑或一個穹頂。

作家的訣竅不是靈感——因為我們不知道它來自何方——而是他的頑強和耐心。有句可愛的土耳其諺語——用針來挖井——在我看來說的就是作家。……要成為一個作家,耐心和勞累是遠遠不夠的:我們必須首先感覺到自己被迫遠離人群、同伴、瑣碎的事情、日常的生活,把自己關在房間里。我們渴望獲得耐心和希望,這樣就可以在作品中創造一個深奧的世界。但是這種把自己關在房間里的渴望正是促使我們開始寫作的動力。

……那些作家把自己關在房間里,踏上內心的征途,將會在多年之後發現文學的永恆規律:他必須有這樣一種藝術才能——在講述自己的故事時,就像在講述別人的故事一樣,而在講述別人的故事時,就像講述自己的故事一樣。因為這就是文學的內涵。

對我而言,做一名作家就是承認我們內心深處那些不為人所知的創傷,甚至連我們自己也不知道的秘密創傷,耐心地研究它們,了解它們,闡述它們,去擁有這些痛苦和創傷,使他們成為我們的心靈和作品中有意識的一部分。

2008[法國]勒·克萊齊奧(1940—)

授獎詞:「展現了新的起點、詩意的冒險和感官狂喜;作為探險者,發掘了隱藏於主流文明底部和外部的人性。」

獲獎演說:

為什麼寫作?我想,對這簡單的問題,各人自有各人的回答。有先天的稟賦、環境、條件。還有無能。一個人寫作,意味著他不行動。他面對現實感到困難,他選擇了另一種反應方式,另一種交往方式,一段距離,一段思考時間。

言語是人類最最無與倫比的創造,它前引一切,分享一切。……作家從某種方式上說,就是它的守護神。當作家寫出了他們的小說,他們的詩歌,他們的戲劇時,他們就讓言語活著。他們並不是在利用詞語,相反,他們是在幫助言語。他們頌揚它,磨鍊它,改變它,因為言語因他們、通過他們而或者,並伴隨他們時代的社會或經濟變化而變化。

2010[秘魯]馬里奧·巴爾加斯·略薩(1936—)

授獎詞:「對權力結構進行了細緻的描繪,對個人的抵抗、反抗和失敗給予了犀利的敘述。」

獲獎演說:

那時,我十一歲,從那時起,一切都改變了。我失去了兒童的單純,發現了什麼是孤獨、專橫、成人的生活和恐懼。我拯救自己的辦法就是讀書,讀好書,躲到那緊張、激動的世界中去,生活是一個又一個冒險故事,是我可以感受到自由、重新幸福的天地。我拯救自己的辦法就是寫作,偷偷地寫作,像那種投身於不可告人的惡習、投身於一種禁止情慾的人一樣。文學不再是一種遊戲了。文學變成了一種抵抗敵意、抗爭、反叛、逃避不能容忍的方法,成為我生活的理由。從那時到現在,在一切我感受到氣餒和打擊的環境里,處於絕望邊緣的時刻,全身心地投入到編造故事的活計中去,成為指示走出地底下的光明,成為把遇難者帶到海灘的救生圈。

儘管寫作讓我費力,讓我大汗淋漓,像每位作家一樣,有時我感覺到有癱瘓的危險,有想像力枯竭的危險,但沒有什麼能像寫作這樣享受生活的快樂,整月整年地建構故事,從一個模糊的萌芽開始,建構記憶力從某個生活經驗積累的形象,它變成一個不安的情緒、一種熱情、一個隨後出現設計中想像以及試圖把幽靈迷霧變成故事的決心。寫作是帶著幻想和歡樂的生活方式;寫作是腦海里閃光的火焰,是與不順從的話語之搏鬥、直到馴服它們為止,如同獵人一樣探索這廣闊的世界,去追捕那令人垂涎的獵物,為醞釀中的虛構提供營養以及寬慰每個故事中如饑似渴的情緒,因為它一長大就打算吞噬全部的故事。

2012[中國]莫言(1955—)

授獎詞:「用魔幻現實主義的寫作手法,將民間故事、歷史事件與當代背景融為一體。」

獲獎演說:

對一個作家來說,最好的說話故事是寫作。我該說的話都寫進了我的作品裡。用嘴說出的話隨風而散,用筆寫出的話永不磨滅。


推薦閱讀:

依法制國的內涵和意義論文
茹素的意義 | 布施旁生的食物里,有肉不為過
《紅樓夢》的悲劇意義
紫微諸星在福德宮之意義 | ziwei.my
台灣對於東亞的意義

TAG:生命 | 文學 | 意義 | 追求 | 諾貝爾文學獎 | 我們 | 諾貝爾 | 有意義 | 演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