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吳王劉濞:你敢殺我兒子,我就奪你江山

漢景帝三年(前154),吳王劉濞聯合楚王劉戊、趙王劉遂、濟南王劉辟光、淄川王劉賢、膠西王劉昂、膠東王劉雄渠,公開反叛漢室,這就是歷史上的七國之亂。那麼,同為劉姓宗族的劉濞為何要帶頭起兵反叛呢?

在七國之亂中,劉濞等提出的口號是「誅晁錯,清君側」,彷彿造成七國之亂的罪魁禍首是晁錯。

漢景帝即位後,晁錯得到重用。晁錯一向力主削藩,一朝大權在握,馬上採取了一系列削藩的行動,而這些行動,也得到了漢景帝的首肯。

景帝元年(前156),趙王劉遂有罪,削去其河間郡;膠西王劉昂因為售賣爵位時舞弊,削減其六個縣;景帝三年冬,薄太后去世,楚王劉戊在為薄太后服喪時偷偷淫亂,被晁錯知道,請求誅殺他。景帝下詔赦免楚王死罪,改為削減東海郡作為懲罰。隨之,景帝又與群臣商議削奪吳王劉濞的封地事宜。

景帝的削藩之舉在朝野引起了很大震動,吳王劉濞早有謀反之心,遂與膠西王劉昂約定反漢事成,吳與膠西分天下而治。劉昂同意謀反,並與他的兄弟、齊國舊地其他諸王相約反漢。吳王劉濞同時還派人前往楚、趙、淮南諸國,通謀相約起兵。

晁錯提出削藩,確實觸及到諸侯王的利益,是諸侯王反叛的一個重要原因,但吳王劉濞帶頭反叛,其實還有一個不能說的原因——劉濞的兒子被景帝殺了,他要為兒子報仇。

漢文帝時,吳王劉濞的太子劉賢入宮朝見皇上,得以陪伴皇太子劉啟(漢景帝)飲酒玩樂。一次,劉賢與劉啟博戲,劉賢在棋桌上爭勝,對劉啟態度不恭,劉啟激怒之下拿起棋盤當場將劉賢砸死。

漢文帝命人將劉賢的屍體運回吳國埋葬,吳王劉濞大怒道:「天下都是劉家的,死在長安就埋在長安,何必送回吳國!」又把屍體送回長安,並且從此不遵守諸侯對天子的禮節,稱病不朝。

到此時,吳王劉濞的反跡已現,然而漢文帝自知自己的兒子有錯在先,故一再忍讓,不僅沒有怪罪劉濞,反而賜給劉濞几案和手杖,表示體諒吳王年老,可以不再朝覲。

漢文帝的示弱,讓吳王劉濞愈發驕橫自負,反叛之心更盛。於是他積極籌備,只等時機合適就起兵造反,為自己死去的兒子報仇。而晁錯主張削藩,不過是給劉濞帶頭謀反提供口實罷了。

當然,對大多數政治人物來說,只要有足夠的利益,殺子之仇也不是無法化解的。所以七國之亂的根子,主要還是在利益上。而這個根子,早在漢高祖劉邦時期就已埋下了。

漢初,劉邦在滅掉韓信等異姓諸侯國的同時,又陸續分封劉氏宗室子弟為諸侯王。剛開始時,同姓諸王與漢室血統親近,確實能夠效忠漢朝,起到拱衛漢室的作用。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諸侯王名義雖然還是姓劉,而在血緣上卻已日漸疏遠,這就為後世諸侯勢力與漢室對抗埋下伏筆。

吳國在漢高祖十二年受封,吳王劉濞是劉邦兄長劉仲之子,淮南王英布反叛時,劉濞年僅二十,跟隨劉邦擊破英布有功。當時,荊王劉賈為英布所殺,沒有繼承人。劉邦認為東南之地與漢廷懸隔,非猛壯藩王難以統治,而此時劉邦的兒子都還年幼,承擔不起這個重任,於是就立劉濞為吳王,統轄三郡五十三城。

吳地資源豐富,不僅產鹽,還產銅。劉濞利用這些資源,招攬天下亡命之徒,煮水為鹽,鑄銅為錢,獲取豐厚利益,實力日漸強大。

劉邦去世後,呂氏專權,劉濞採取觀望態度,並未起到匡扶漢室的作用。到漢文帝時,文帝對劉姓諸侯的寬容,簡直到了寵溺放任的程度,劉姓諸侯的勢力因此又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和加強,終於出現干弱枝強的倒懸現象。

而隨著實力的增強,各諸侯王的野心也就越來越大,特別是吳王劉濞,表現得尤為突出。這一點不僅晁錯看得清楚,賈誼、袁盎等當時的有識之士也都清楚。

所以,對漢王朝而言,削藩已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的頭等大事,無論有沒有晁錯的建議,漢帝想要維護自己的皇權和統治,都會進行削藩。也就是說,晁錯的削藩主張是正確的。

晁錯的問題在於急於求成,他想要一步到位,冒然進行大面積削藩,結果一下子得罪了太多的諸侯王,所以吳王劉濞能夠一呼百應,終於造成七國之亂。但這也不能完全怪罪晁錯,因為真正把握大局的應該是漢景帝才對。

想當初,漢高祖劉邦以四兩撥千斤,逐一除掉韓信、彭越等異姓王,手段何其高明!漢景帝在這方面,與他的爺爺相比實在差太遠啦。


推薦閱讀:

獨家:曝張藝謀嬌妻及兩兒子?女方被曝19歲懷孕
夢鴿含淚公開道歉 承認對兒子的教育失敗
恨不得把我趕出門的婆婆,我媽生日她給一萬紅包,兒子一話我嚇癱
離婚後帶著兒子,再也嫁不出去了
一位父親給兒子的九條人生忠告 - Qzone日誌

TAG:兒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