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神經官能症與冠心病的鑒別

冠心病 是「冠狀動脈性心臟病」的簡稱,是指由於冠狀動脈硬化或痙攣(收縮變細),使冠狀動脈管腔狹窄或閉塞,導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臟病,臨床又稱為「缺血性心臟病」。其中單純由冠狀動脈硬化(在冠狀動脈內壁形成粥塊樣隆起,又稱為「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引起者,特稱為「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它占冠心病的絕大部分(90%),另外還有一些比較少見的原因,其中包括冠狀動脈炎、冠狀動脈畸形、冠狀動脈栓塞、心肌微血管阻塞性病變(X綜合征)等。一般臨床所說的冠心病,主要是指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而言,在臨床上冠心病主要表現為心絞痛和心肌梗死。

冠心病、心絞痛是中老年人最常見的心血管疾病,由於其發病率高、處理不及時容易導致心肌梗死等不良後果,因此備受大家重視。

心臟神經官能症病人的許多表現與冠心病心絞痛,甚至心肌梗死相似,在沒有冠狀動脈造影以前或在沒有冠狀動脈造影條件的醫院,兩者的鑒別是一個比較困難的問題。但仔細分析臨床表現,兩者還是有一些區別的。首先,冠心病心絞痛病人一般年齡較大,多在40歲以上,男性較多,有冠心病易患因素存在,如肥胖、高血壓病、糖尿病、高脂血症等。

其次,心絞痛的胸痛與心臟神經官能症的胸痛也有區別,下列胸痛特點符合心絞痛。

疼痛部位

心絞痛發作時疼痛的典型部位是在前胸正中的胸骨後,而不是在胸部表面。範圍如拳頭或本人手掌大小。有時疼痛部位可偏左或偏右,偏左者多見,累及右胸者較少超過乳頭線,單純右側胸痛者極少見。近半數病人胸痛同時向身體其他部位放射,其中以向左肩背、左上肢內側和左手小指側放射最常見,少數可向上腹部、頸咽部,甚至面頰部放射,引起相應部位不適或疼痛。少數病人心絞痛發作時胸痛並不明顯,主要表現為上述放射部位的疼痛,臨床易誤診為肩周炎、 胃炎、胰腺炎、膽囊炎等。

疼痛性質

病人胸痛常呈壓迫性、緊縮樣或壓榨性,伴有發悶、甚至窒息感,也可呈燒灼樣,但不尖銳,不像針刺或刀扎樣痛。疼痛時常伴瀕死的恐懼感。發作時病人往往不自覺地停止原來的活動,直至癥狀緩解。對同一病人來說,每次發作的疼痛程度可輕重不一,但疼痛性質基本一致。疼痛緩解後有些病人可遺留皮膚感覺過敏或前胸壁發酸的現象,然而多數病人發作後並無任何不適。

發作誘因

心絞痛發作的誘因很多,常見的有下列幾種。

勞累。如走路急、跑步、上樓梯、搬重物等。一般典型的心絞痛常在相似的勞力條件下發生,但有時同樣的勞力只在早晨而不在下午引起心絞痛。

腦力勞動過度。如長時間緊張的腦力工作、連夜加班或工作壓力大,不能很好的休息等。

情緒激動。如過度興奮、悲傷、恐懼、憤怒、焦慮不安等。

飽餐。可以表現為進餐時胸痛,也可表現為餐後心絞痛,後者多見且常見於餐後20~30分鐘。餐時或餐後的心絞痛尤應注意與胃病相區別。

排便。小便困難或大便秘結者,因排便用力也可誘發心絞痛。

寒冷。冷天迎風走路容易誘發心絞痛。

吸煙。尤其短時間大量吸煙。

心律失常。心動過速時心肌耗氧增多,容易誘發心絞痛;嚴重心動過緩(心率少於50次/分)時也可因心臟排血明顯降低而發生心絞痛。

卧位。有的病人心絞痛常發生於安靜、平卧位休息時,尤其是在夜間睡眠後1~3小時發作(午休時也可發生),稱為「卧位型心絞痛」。

貧血。貧血時血液攜氧能力下降,冠心病病人伴貧血時心肌缺血、缺氧更加明顯,易發生心絞痛。

持續時間

一般的心絞痛發作每次持續約3~5分鐘,很少超過15分鐘,大於30分鐘的胸痛很少為心絞痛,而應注意有無心肌梗死的可能,或根本就不是冠心病所致的胸痛。

緩解方式

一般心絞痛發作,經休息或去除誘因後即能緩解,含服硝酸甘油也有良好療效(含葯後3~5分鐘即緩解),胸痛緩解後病人常無任何不適感覺。

張曉光,河北醫科大學第三醫院心血管科主任醫師 教授,擅長心血管內科疾病尤其高血壓的藥物治療。


推薦閱讀:

心理疾病和神經並精神病到底是否一樣如何區分判斷
神經官能症的發作竟與童年有關,專家帶你一探究竟
植物神經功能紊亂是什麼疾病?看完這篇,你就清楚明白了
植物神經紊亂會有哪些方面出現癥狀?
神經官能症

TAG:心臟 | 神經 | 神經官能症 | 冠心病 | 鑒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