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視患者的病因評估與檢查要點

英國伯明翰大學Low L等通過一則病例總結了眼科醫師必知的有關復視的知識,相關內容於2015年11月發表在BMJ雜誌上。  病例介紹  患者女,70歲,因出現無痛性復視3 d來就診。復視(double vision或diplopia),可能是致命性疾病的第一特徵,也可能是完全良性的病變,因而此時進行快速系統性評估至關重要。針對該患者,如何進行評估、檢查?有關復視必知的知識見表1。

  評估  ①是單眼還是雙眼出現復視?雙眼出現復視可能表明存在致命性病因。單眼性復視指,遮蓋單眼時,出現復視。視物典型表現為重影或陰影。總體表明眼睛本身異常,包括眼睛乾澀、角膜病變或結痂、白內障和非器質性病因。雙眼性復視指,雙眼睜開時出現復視,遮蓋任何一隻眼睛後復視消失。  *雙眼物象呈垂直分離(一個物象高於另一個物象,即垂直復視)還是水平分離(兩眼物象在同一水平方向分離,無高低之分,僅有左右之分,即水平復視)?垂直復視常表現為眼球抬高和內陷(如失代償性斜視、甲狀腺性眼部疾病、第四腦神經麻痹、眶周創傷),而水平復視則提示眼部內收或外展功能受損(如失代償性斜視、第六腦神經麻痹、多發性硬化)。  *復視現象是否持久不變,還是呈間斷性出現?對於持久性復視的患者,應詢問其癥狀出現的時間、持續時間和頻率,以及加重和緩解癥狀的因素。夜間或疲勞時,持久性復視加重,提示重症肌無力或失代償性斜視。若更換眼鏡復視現象加重,則提示是適應性或眼鏡引起(兩種情況均為良性)。  *向特定方向凝視時,復視現象是否加重?  ②初現癥狀:突發復視,通常提示急性病因,例如缺血或血管受擠壓。逐漸或間歇性發病,則提示失代償性隱性或長期性斜視。無明確發病特徵,提示可能原因為甲狀腺性眼部疾病。  ③相關特徵:是否出現與復視相關聯的頭痛或眼周疼痛?若出現,提示可能原因為缺血、炎症、感染、顱內壓增高或動脈瘤。  ④虛弱或疲勞:是否有眼部虛弱無力或疲勞(特別是在夜間)、眼瞼下垂或吞咽困難的癥狀?提示可能原因為重症肌無力。  ⑤創傷:近期有無頭部或面部創傷?爆裂性眶壁骨折可能引起眼外肌受損。  ⑥其他特徵:是否新發頭痛、頭皮壓痛、不明原因的體重減輕,或咀嚼時疼痛?可能原因為巨細胞動脈炎。  ⑦既往眼部情況:兒童期斜視或弱視,接受過眼部神經手術,或新更換眼鏡,提示長程病因。  ⑧醫療史:糖尿病、高血壓和血管病變危險因素,與腦神經微血管缺血相關。包括甲狀腺疾病史、癌症史、和多發性硬化史。  ⑨用藥史:拉莫三嗪、托吡酯、加巴噴丁、氟喹諾酮類和西酞普蘭的應用,與復視相關,但是復視是應用這類藥物比較少見的不良反應。  檢查  觀察頭部位置是否正常(歪斜或旋轉現象),並與既往照片進行比對,確定癥狀持續時間。  觀察眼瞼位置:上瞼下垂可能提示第三腦神經麻痹或重症肌無力,眼瞼退縮可能提示甲狀腺性眼部疾病。  斜視檢查:例如,第三腦神經麻痹時,受累眼球會向下向外翻轉。  眼球突出檢查:提示眶蜂窩織炎、眶周腫瘤、甲狀腺性眼部疾病或頸動脈海綿竇瘺。  復視是單眼性還是雙眼性:分別遮蓋左眼和右眼,詢問患者復視現象是否持續存在。  檢查左右眼的視力:單隻眼睛長期視力下降可能提示弱視,新發視力下降則提示眶周或神經性損傷。  瞳孔大小和反應性:與頭痛和復視相關的單側瞳孔散大,高度提示顱內動脈瘤(第三腦神經麻痹),屬於神經外科急症。單側上瞼下垂伴瞳孔縮小和單側腦神經麻痹,提示霍納綜合征,繼發于海綿竇病變。這些都是警示性癥狀,見表2。

  檢查眼球運動情況:向不同方位凝視時,詢問患者復視現象是否加重。  對於疑似眼外肌無力的患者,均需完成腦神經和外周神經系統檢查。多重腦神經麻痹提示顱內或腦膜內腫瘤,腦膜炎,多神經病變、多發性硬化或海綿竇受損。  對於第六腦神經麻痹的患者,均需進一步檢查排除視神經盤水腫,因為它可能是顱內壓增高的假性局部指征。
推薦閱讀:

衛計委:「單獨二孩」效果仍需評估 暫不全面開放
門診頭痛評估:三張表與「五不要」
健身開始前的自我評估
肱骨內旋評估
肩袖肌損傷/檢查/評估

TAG:患者 | 檢查 | 評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