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養孩子還是富養孩子,這可能是分析得最全面的一篇文章!

【親子溝通如何說專家微評】

窮養孩子還是富養孩子,一直是父母們思考的問題。窮養出來的孩子似乎更加自力更生,但又害怕他會透露著一股窮酸氣,視野也不夠開闊,富養出來的孩子好像更加從容優雅,卻又擔心他揮霍無度,成為社會的「寄生蟲」。文中作者認為,單一的窮養或富養都不是明智之舉,而應該依孩子的成長階段和心理需求來調整。

作者:心心媽

正文

窮養還是富養孩子,一直是教育界爭論不休的話題。

前幾年,大家都堅信窮養的重要性。

看李嘉誠,他腰纏萬貫還帶著兩兒子擠公交,大學期間鼓勵孩子勤工儉學當高爾夫球場的球童去賺取零花錢,畢業後,更是不給孩子提供工作機會,而讓他們自己找工作,如今兩兒子在商界都創造出了自己的輝煌;

再看看比爾蓋茨,他將自己580億全部家產全部回饋社會而不留給他的孩子,他認為:「擁有不勞而獲的財富,對站在人生起跑線上的孩子並非好事。」

股神巴菲特也不例外,成年後的兒子霍德華用自己的錢買下巴菲特的農場還需向他繳納稅金,小兒子皮特唯一一次向其借錢都被拒絕,皮特只好硬著頭皮去銀行申請貸款。

這些故事影響了很多父母,讓我們意識到「窮養孩子」是對孩子的磨鍊,是他們人生路上一筆珍貴的財富。於是我們從之前的「再苦不能苦孩子」,一邊倒得轉向「再富不能富孩子」。

可這幾年,風向又變了。我們把出身貧寒,憑自己的奮鬥衝破困境,在大城市立足的很多男人稱為「鳳凰男」,他們如鳳凰般浴火重生,改變了自身的階級卻在生活的種種細節中顯現出貧寒生活留給他們的深深烙印,他們看中金錢,觀念保守,甚至自私、苛刻;我們也見過一些女孩,他們寒窗苦讀數載終在大城市謀得一席之地,卻禁不住物質的誘惑迷失自己,亦或太崇尚物質,沒有了富養中成長起來的女孩所擁有的氣質、優雅和視野。

於是,父母們再一次思考富養孩子的必要,是不是物質充裕了、滿足了,孩子就會更加註重精神的追求呢?

或許極端的追求「窮養」或「富養」都不是明智之舉,如孔子的「中庸之道」,教育中我們也要找到最合適的尺度。如何才是合適的,我認為要遵循孩子的成長規律和心理需求,對症下藥。

1,追求安全感的嬰幼兒時期,富養孩子奠定幸福的基礎

孩子小的時候,金錢觀對於他們還是混沌一片,在他們純真的眼裡,幾百塊的高檔玩具和幾塊錢的貼紙帶來的快樂不相上下。

這個階段,孩子的首要需求是愛與安全感。

正如孩子所說:「如果我只需要2塊糖,你卻給了我10塊,那剩下的8塊都在說你愛我。」

當你以自己的視角向孩子分析她喜歡的玩具很劣質,不值得購買時,當別的家長總能痛快滿足孩子,而你卻以「節儉」為由壓制孩子的小心愿時,孩子是聽不進去那些大道理的,他滿腦子想的是你不愛他,又或者是自己不配得到這些好東西。

你的苛刻會印入孩子的潛意識,讓她覺得想得到的東西總是那麼難。而一旦長大後,別人能痛痛快快滿足他時,他便認為那就是愛。

所以,富養孩子,這不在於我們要給他們最好的一切,而在於能滿足他時就痛快且乾脆,不滿足時誠實表達自己的想法,是父母捨不得買,而不是她欲求有罪。

如此這樣,當孩子滿滿的安全感取代了匱乏感,他便不再有貪心,不再把賺錢當做人生第一要務,而會自由地去體驗更高層次的需求。

2,建立消費習慣和理財觀的學齡期,培養健康的物質觀

孩子上小學後,他們開始對金錢有了初步的概念。同齡人之間也開始有了攀比之心。這時候,若還是富養,很可能讓孩子理所當然地享受著父母的付出,不知感恩。

孩子漸漸長大,進入了財商教育和品德培養的好時機。

我們可以鼓勵孩子將零花錢、壓歲錢存入自己的小賬戶,引導他們去做簡單的理財。讓他們體驗「錢生錢」的成就感,同時,與孩子一起規劃好錢的用途,讓孩子自由支配一部分資金供他平日自己的花銷,買東西時,多引導他關注性價比,他會在這個過程中學會理性消費。

此外,以身作則地向孩子灌輸「戒奢從簡」的價值觀。父母自己不盲目消費,不崇尚奢侈品,而更多去關注財富能帶來的更大的社會效益時,孩子從中就能得到精神境界的升華。

3,體驗社會,獨立生活的青年期,窮養孩子更明智

孩子進入青年期,開始體驗世間百態時,充裕的物質對孩子是弊大於利的。

這時候,我們該給予孩子金錢的尺度,如巴菲特所說,應足以讓他追隨自己的夢想,又不足以讓他安享清福。

怎麼理解呢。父母可以幫孩子支付學費和一定的生活費,讓他們不至於為了生存奔波而無法安心學習,同時又不足夠,讓他不思進取。為了能夠去旅遊,去滿足自己更高的需求,他們需要去勤工儉學,掙得更好的生活。

在這些經歷中,不光磨練了他們的意志,也從不同的角度認識了世界。人性在他們眼裡立體起來,閱歷讓他們厚重起來。這時候的窮養,是父母放手讓孩子獨立面對風雨的智慧。

所以,並不存在單一的「窮養」或「富養」。聰明的父母知道如何將兩者結合起來,在孩子不同的成長階段加以調整,讓他們各自發揮最大的效益。如此,孩子就能帶著他充足的安全感,優秀的財商與端正的品德,勇敢接受生活的洗禮,最終成長得獨立又幸福。

(作者簡介:心心媽,育兒路上努力追求自我成長的全職媽媽,美國正面管教認證講師,堅信先有好父母,再有好小孩,而學習是成為好父母的唯一捷徑。)

本頭條號擁有30餘位教育學、心理學、社會學、傳播學背景的專家學者,將與活動號(微信公眾號:親子溝通如何說)一起,致力於推動有品質的親子溝通,「你問我答」功能已經開啟。歡迎關注!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推薦閱讀:

六大茶類的儲存方法,這一篇齊了!
化妝品好壞知多少-第一篇 臉部清潔用品6-11
一篇旅遊宣傳詞
紐西蘭到底要玩啥?一篇攻略教你選出最佳遊玩路線!
如何實踐佛法 第一篇 慚愧懺悔

TAG:孩子 | 文章 | 一篇文章 | 一篇 | 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