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衚衕印象

【什剎海的銀錠橋】從空中俯看什剎海的前海與後海,很像一個頎長的葫蘆,銀錠橋就建在這個葫蘆的蜂腰部。該橋始建於明代,已有500多年的歷史,因橋形似一個倒置的元寶,於是取名「銀錠橋」。橋體不大,長不過12米,寬不過7米,但卻是什剎海景區的點晴之筆,這裡是當年京城內觀賞西山美景的最佳地點,有「銀錠觀山」的美稱,是舊燕京16景之一。1910年革命志士汪精衛在此謀刺攝政王載灃。這是北京最早的橋。要說會侃,非北京人莫屬,去年春節游什剎海附近,打車一到銀錠橋就有一位北京大爺迎了上來,讓我們坐上他的三輪車,隨他游北京衚衕,聽他講解北京,感受北京的衚衕文化。收費呢是一人40元,如有人問我貴不貴我也不知道,我這人滿有駝鳥心態的,交了錢我就不會再去問價了,免得高了心中不舒坦。嘰嘰呱呱,一陣純正京片子伴著三輪車的叮鈴聲在我們耳邊響起,我們一邊眼觀八方,一邊聽給我們拉車的車夫兼導遊的老大爺講北京,講風俗,講得異常的引人入勝,其口才我都自嘆不如,讓人不得不佩服北京的人侃勁。

我們坐的三輪車,師傅特地拿了一床厚毛毯搭在我們腳上,嘿,一點都不冷了!

什剎海元代名叫海子,當時水面寬闊,一望無際,至明清時候水面逐漸縮小,後逐漸開成西海(積水潭)、後海、前海,此「後三海」形成的平民水面和中南海、北海形成的皇家水面構成了北京城「前朝、後市」的格局,強化了都城的分區特色。直到今天什剎海地區仍是京城內老北京風貌保存最完好的地方,夏季里楊柳依依,泛舟釣魚;冬日裡滑冰疾行,鑿冰冬泳。三海碧波蕩漾,遠山秀色如黛,構成了「城中第一佳山水」,加之挺拔俊秀的鐘鼓二樓、眾多的王府花園、古剎名寺、名人故居,使得這一區域形成了京城為數不多的自然景觀和人文勝跡交相輝映的特色。清代高珩有一首詠什剎海的詩:「酒家亭畔喚漁船,萬頃玻璃萬頃天。便欲過溪東渡去,笙歌直到鼓樓前。」道盡了什剎海無限旖旎的風光。而說起什剎海名字的由來,據說在後海西北岸邊的糖房大院衚衕27號,有一座明代古廟,「十剎海寺」的舊址,「十剎海」因此而得名。也有人說歷史上這裡是寺廟林立的地方,素有「九庵一廟」之說,所以這裡得名為名為「什剎海」(「什」通「十」),不知此說法是真是假,不過可以肯定的是,歷史上什剎海周邊的寺廟遠不止十座。

很多事情都是不能單憑想像的,在電視節目里,那些朝庭大員們都住得豪宅,都是幾進深深院,一游北京衚衕,沒想到在一條窄窄 的衚衕內,竟深藏著三品以上的大員好幾個,更別說小小的京官了。可如何才能得知這衚衕的宅第里住的是何種等級的官呢?那就要看門當和是幾進步,按我們的三輪車夫兼導遊的話來說,門當為北京官宦家的上方的2個或4個小木樁,由於在北京的都是7品以上(包括7品),所以有2個門當是7-5品的官,而有4個門當的是4-1品的大員。所以自古所說的「門當戶對」就是從這裡來的。事實上,門當起初不是指門上方的小木樁,而是門口的小石墩,這種小石墩分兩種,一種是帶小石獅子的,一般為武官家庭,一種不帶小石獅子的(或者小石墩為印章模樣),一般為文官家庭。而戶對,則是指門上方的小木樁。而官越大門退得越深。圖上我們參觀這家應該是文官中的三品大員。

這三品大員在京時也就不過住這樣一個小小的四合院,不過在現在也價值不菲哈,沒個幾百萬你還住不起呢!可不論怎樣與我的想像距離也太大了點,我不知重慶公安局局長文強如在古代算得上是幾品官,但人家住的比這可豪華多了(位於武隆仙女山旁)。就是在古代從我到過蘇州園林,那些官員的私宅多寬多美呀。電視《蝸居》里,看那些上海北京人為一小小的房屋,演出這麼多悲歡離合,總讓我很不以為然,也不過就是兩大城市。如要我選擇我一定不會選北京上海,我要的是蘇州拙政園、獅子林、網師園甚至耦園、滄浪亭式的園林作家(個人觀念,請別拍磚),遠離政治中心,悠然自得的看看書,看看景,逍遙快活勝似神仙。2011年的春節本我準備接著游北京,賓館就選在什剎海附近,都準備訂票了,卻得知我最想去的國家博物館從2007年改擴建後一直尚未開館,據說開館的時間訂在今年的三月,所以臨時取消了北京之行,而改為了上海江蘇南京,北京就後年春節再來。

【什剎海酒吧街】荷花,遊船,垂釣、遛彎的男女老少……這一切好像並沒有什麼特別,特別的就是圍繞什剎海一周的各式酒吧了,這裡可聚集了不少老外。   古典與現代的相容,傳統與前衛的碰撞,品酒眺湖,微風撲面,湖光粼粼,遊船楊柳,竊竊私語……的確別有一番風味啊,這裡就是北京的著名酒吧一條街之一。市井的喜氣與飄香的紅酒相安無事,古老的院落與時尚的潮流各得其所,什剎海的確是一種「北京特色」。來什剎海的吧客講究的是個鬧中取靜。來這裡喝酒是假,換心情才是真,所以不少酒吧裝潢頗為講究,「帥府」尋常院落中有金戈鐵馬之氣;「佛吧」的方寸之地卻別有宗教韻味;前海「小王府」更有個性,「我們是給那些拿銀子來找感覺的人開的。你再有錢,不符合我們的要求,我們也不伺候」。什剎海酒吧街最動人之處,還在可以觀景:站在「銀錠橋」上,聽船上二胡悠悠,最有銷魂滋味;更有水上蠟燈,伊人倩影,令人心醉。衚衕,也叫「里弄」、「巷」。是指城鎮或鄉村裡主要街道之間的、比較小的街道,一直通向居民區的內部。它是溝通當地交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根據道路通達情況,衚衕分為死胡同和活衚衕。前者只有一個開口,末端深入居民區,並且在其內部中斷;而後者則溝通兩條或者更多的主幹街道。衚衕,是北京的一大特色。

【煙袋斜街】北京煙袋斜街是北京歷史最悠久的斜街之一,位於北京市西城區轄境,為東北西南走向。據清乾隆年間刊刻的《日下舊聞考》一書記載,此街原名為「鼓樓斜街」,清末改稱為「北京煙袋斜街」。說起北京煙袋斜街名稱的由來有關老北京的書是這樣記載的:據說,當時居住在北城的旗人,大都嗜好抽旱煙或水煙,煙葉裝在煙袋中。由於煙袋的需求與日俱增,所以斜街上一戶一戶開起了煙袋鋪。這條街上的煙袋鋪,大都是高台階,門前豎一個木製大煙袋當幌子。黑色的煙袋桿兒,金色的煙袋鍋兒,這樣的標誌真可謂生動形象至極。在北京煙袋斜街的東口路北有一家「雙盛泰」煙袋鋪,門前豎著的木雕大煙袋,足有一人多高,粗如碗口一般,金黃色的煙袋鍋上還系著條紅綢,十分醒目。這「雙盛泰」的大煙袋真稱得上是北京同行業中的頭號大煙袋了。除此之外,北京煙袋斜街本身就宛如一隻煙袋。細長的街道好似煙袋桿兒,東頭入口像煙袋嘴兒,西頭入口折向南邊,通往銀錠橋,看上去活像煙袋鍋兒。可說真的逛煙袋斜街我是一點感覺都沒找著,街的兩旁同所有著名老街古鎮一樣,大多為小商品加小吃街,由於北京人缺少南方人的那種細膩的情感,這裡竟鮮有有情調的小資吧。可這煙袋斜街也實在太有名氣了,竟然還是人滿為患。


推薦閱讀:

咱老北京的這些地名,只有1%的北京人全部認識!
天棚魚缸石榴樹,先生肥狗胖丫頭
衚衕游第三站:什剎海
金秋北京(十五)北京後海老衚衕--煙袋斜街,小紀念品、大清郵局、九門小吃(轉)
八道灣衚衕(一)

TAG:北京 | 印象 | 衚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