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古建築攝影的構圖 - 數碼後期俱樂部 - 搜狐數碼公社

談古建築攝影的構圖古建築, 攝影, 構圖, 美感, 中國

 再現古建築的藝術美感  談古建築攝影的構圖  以中國古典建築而論,它們的個體和群體形象都是一個特殊的歷史時期政治、經濟、文化、技術等諸多方面的綜合反映。拍攝古建築要立足於掌握和認知其歷史、文化背景的基礎上,結合其構建特點、形態特徵做出一個總體的分析、解讀,從而有計劃、有步驟地實施拍攝。  如何體會古建築的藝術美感,用攝影的視覺平面語言感受它的形態美與意韻美呢?其基礎中的基礎即:首先從攝影乃至古建築攝影的構圖來學習體會,只有這樣才能對古建築攝影從藝術層面獲得認知和平面視覺靈感。  構圖是眾多造型藝術創作所共有的手段。《辭海》中「構圖」條中解釋為:構圖,造型藝術術語。藝術家們為了表現作品的思想內容和形式美感,在一定時間,安排和處理人、物關係和位置,把個別或局部的形象組合成藝術的整體。在中國古代繪畫中稱之為:章法或布局。  一、攝影構圖的概念   通常簡明說法,即把所要表現的客觀對象,根據主題思想的要求,以現實生活為基礎,然而,要比現實生活更富有表現力的表現形式,有機地組織安排在畫面中,使主題思想得到充分表達和展示。  從攝影構圖的定義中我們不難看出,攝影構圖由三個因素組成:一是客觀對象,二是主題思想,三是表現形式。這三個因素都有著豐富變化,相互影響,彼此聯繫。從實踐來看,造型藝術的創作既有「以象尋意」的處理方式,又有「以意尋象」的處理方式,前者是首先確定拍攝對象,而後選擇拍攝影主題,確定表現形式,而後者為確定了主題思想,然後選擇拍攝對象,確定表現形式。總之,無論哪種表現形式,三者都應是有機地配合起來,即恰當被對象,恰當的主題構思,恰當的表現形式。這種恰當自然就會創造出合理的攝影構圖,讓人賞心悅目。  攝影構圖也是一種視覺理性的思想方式,作為一種造型手段,具有著區別於它種藝術所特有的個性特點和思維方式。同時,作為古建築,傳承了千百年也有著包括攝影在內所不具備的獨特的個性,如何運用攝影構圖手段表達出創作者對古建築的審美思考,將是擺在古建築攝影愛好者面前的一個根本性問題。  筆者認為,只有在認真掌握古建築美學個性特點的基礎上,合理運用攝影的造型特點,充分發揮攝影構圖的各種手段,再現古建築的人性化審美情趣,才能實現古建築攝影的藝術美。  二、攝影畫面的構成要素  (一)畫面構圖的景象構成諸成分  1、主體 即拍攝者所關注的主要建築對象,它可以是一座宮殿、一幢高塔、也可以是一個建築群落、一組建築體系;可以是一個整體,也可以是一個局部;既可面積龐大,也可體態細微。但它必須具備兩個基本條件:一是畫面內容的主要體現者,二是畫面結構的中心和主導。無論將之放在何種位置,處理上必須突出而鮮明。  2、陪體 即與主體有緊密相聯繫的對象,是畫面中陪襯主體景物,幫助主體揭示內容的成分,在構圖中有均衡畫面結構、美化畫面和渲染氣氛的作用。它與主體共同表現主題思想,使畫面更加自然、生動,更具形式美感,賦予古建築更多的人格化、和生活化氣質。  3、環境 是畫面主體周圍的景色??人物、景物和空間位置,是畫面的重要組成因素。它是畫面構圖中烘托主體,營造氣氛,幫助敘事、表情、達意的成分,它能使古建築具有了如「天上人間」的相互間矛盾與統一的關係,創造出了一種空間上三維立體感。  環境的處理要求:一是要選擇好與主體相結合、適於主體表現的環境,即「典型環境」;二是要注意與造型有關的手法問題,使之更雅、更美。  4、前景 即一般指在主體前方,或最靠近鏡頭的景物部分。前景的位置沒有固定格式或位置,它要依據內容和構圖需要來確定。  對於古建築攝影構圖來說,很多前景很大程度上,存在於並非現實中的古建築所具有的「前景」,而是攝影畫面所主觀創作中添加、補充、搭配上去的,這是為了攝影表達需要而確定的,或許這才能反映出古建築的藝術之美,來於現實,又超於現實的特色。其作用:首先可以直接說明主題,一是前景本身就是主體,二是前景是陪體,與主體相互映襯,更生動地表達主題。其次,幫助畫面構圖,它能形成多景物的層次,有助於表現空間;能有助於平衡畫面,並有裝鈽效果,有美化古建築所處環境的作用。  5、背景(後景) 即主體後面的景物。不同景物構成不同的背景,背景可以使主體能從中分離出來;它與主體產生明暗、色彩、動靜、虛實關係,使之相互形成對比,讓主體的形象鮮明突出。  (二)景象構成要素  1、影調 即攝影畫面中的一系列不同等級的黑、白、灰的表現。  影調中有兩個指向,一為畫面影像所表現出的明暗層次,二為畫面整體所表現出的明暗傾向。這為把我們在古建築攝影的創作更加具有主觀原創性,使被攝古建本身更加人性化,因而作者的情感、思想自然流露出來。  古建築攝影的影調控制顯得頗為重要,與攝影曝光控制有關,它或呈現硬調、中間調、軟調,或表現為高調、低調,從而使觀者感受到畫面所表達某種情感趨向和情緒基調。  2、線條 即所謂幾何學所指:一是直線,一是曲線。線條是攝影畫面中以一個重要組成因素。  古建築本體就存在無數線條形狀變化,而形狀本身卻時時以線條形式構成。而這種形狀的輪廓就反映為線的形式變化。根據古建築結構特點,就反映為影像中輪廓形式的變化和明暗交替以及色彩的變化,換言之,建築影像中輪廓形式變化、明暗分界、色彩分界就是線條的變化 。  直線有水平線、垂直線、折線之分;曲線有弧線、波狀線、自由曲線等。人們將線形與一定的事物相對應,就賦予線形一定的意義,表達一種特殊的情緒、情感、思想。線條的把握既能產生畫面的形式美感,又能產生表意的作用。  古建築本身的線條美自不用說,而用攝影構圖語言表達出來,會提升創作的意義,營造出建築美學所不具備的美學特徵,這是攝影的美學升華,也是攝影構圖所獨有的魅力。比如古建築在空間上無法構建在一起的線條,在攝影影像卻可用光與影的語言表達出來。真可謂:源於現實,又高於現實。  3、色彩 是客觀世界華麗的外衣,是彩色攝影的重要表現手段。其中影響色彩的因素有三:一為飽和度,二是色別,三是明度。在攝影構圖中,對色彩的處理要基於它的自然屬性與主觀創作性質來進行創作。用色彩進行表現,常常是指在一定的創作意圖前提下,用色彩進行布局和造型,應注意的問題:  (1)色彩的應用要有目的性,即為表現主題、表情、達意。  (2)色彩的應用要有整體觀念,使多樣性的色彩有統一的控制,即做好色彩的總體把握。  (3)畫面要有一個基調。用這一基本色調整體地表達出主題思想,情感傾向。  (4)要注意冷暖色的對比、配合。在把握基調的前提下,冷與暖的對比自然產生一種形式衝擊力和情感張力,引發觀者的無限思索。  (5)在畫面的色彩處理中,色塊的處理要分清主次,這可以用色塊的配置產生色彩的空間透視感,營造出一種三度空間效果,產生強烈的色彩立體感。  三、取景與構圖  古典建築熔匯了中華文明幾千年的歷史文化傳承,博大而精深,擁有著厚重的文明積澱,其建築文化體系可謂浩如煙海,對此,由於我們認識水平的局限,文化素質的粗淺,我們的觀察力顯得更加渺小,通過攝影畫面表現很大程度上仍具有隨機性、局限性。而要想達到對古典建築美學理性的認知,必須更加理智地解讀古建築之美,試問自己:它美在何處?如何表達這種美?換言之,觀察與研究這種客觀存在的世界。  (一)觀察與研究客觀世界  觀察就是要研究、分析、比較客觀對象(古建築物),從中發現、選擇能夠構成藝術作品的材料。這自然比「純記錄」性的古建築攝影大相徑庭,那與筆者所說的藝術地再現古建之美相去甚遠,屬兩個範疇。  觀察是感性的認知,是理性思維的前奏。觀察是一種能力,是一種獨特能力體現,它是作者主觀原創性、獨創性的個性體驗。它能否取得成效,就依賴於創作者觀察的同時,進行構圖手段的思考:用什麼樣的鏡頭,什麼膠片、什麼樣的光線條件。其中觀察過程中應注意: 1、要集中注意力,排除各種干擾,提高觀察的時效。  2、要注意打破固有模式,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奇」。  3、攝影是把握瞬間的藝術,觀察中應時刻把握拍攝對象變化的瞬間,使之具有鮮活的瞬間美感。如風雨雷電,日出日落等各種大自然變化對古建築產生的環境、氣氛、色彩、影調的影響都要整體考慮進去。  (二)取景  取景簡單地說就是構圖的基礎,或者說取景是第一次構圖;構圖是對取景的完善,是精細與精確的畫面形象的塑造。  可以說,對古建築被攝對象的取景是對古建築構建美學的重新闡釋和分解。是取是舍,是填加還是剔除,就需要細心、耐心地判斷、分析,從而確定畫面各組成部分及相關要素。  取景是創作者對古建築被攝體的直接對話。對話過程中,創作者對古建築要進行特定視角的審視,從相關信息中根據創作意圖進行審美判斷。二者統一起來,最終達到畫面構圖審美與古建築體結構之美的相互融合,達成創作之美與古典建築之美的完美結合。  取景過程就是通過相機取景器內的局部世界分離、提取出局部信息,建成一個獨立、完整的、全新的系統。將具有本質特色的、主要的、能夠體現作者構思、體現作者情感的建築物概括、提煉出來,以完成藝術的創造與再現。 取景是對古建築審美的升華,是創作的重要因素。取景過程中應注意:  1、四條邊框線的位置擺放。  2、要認識到邊框是重要的畫面要素,要將之作為畫面形式的結構元素存在。  3、形式結構要服從於情感表達、意韻表現。  (三)畫面構圖中視覺形象的造型  對古建築之美的視覺表達通過各種造型手段來表達,其中如何用平面的二維空間來營造出視覺認知上的三度空間?如何用平面來體現古建築本體的立體形態?這兩個問題是創作者應意識到的構圖理念。  1、表現三度空間  客觀實體具有著長、寬、高的三維形態特徵,自然,古建築無論是宮殿、寺廟、樓閣、塔、橋,它們表現出的三維形態特徵反映到兩維的平面上,就要通過「透視」來體現出來。景物的空間展現包括:一是線條透視;二是大氣透視。  A、線條透視  (1)線條透視的產生與被攝主體的結構構成、拍攝位置、所選擇鏡頭的焦距有著緊密聯繫。  (2)線條透視既能表現古建築被攝體的空間深度,還能產生使觀者的視覺引導,使之迅速觀察到畫面的視覺中心點。線條的透視使整個畫面具有一種難以言表的視覺秩序。  (3)通過線條透視的變化在畫面中產生以靜生動,明為靜實為動的意境。  (4)線條透視的變化具有了一定的規律和秩序後,一種如意韻幽遠樂曲般的節奏感產生了,形式的美,易讓觀者引發心底的共鳴。  B、空間透視(即大氣透視)  通常,畫面的空間透視是通過對整體畫面明暗影調的控制來實現的。影調的或明或暗,或清晰或模糊,營造了一種特殊的氣氛,使觀者產生了空間三維立體的聯想與判斷。它往往表現為:  (1)景物與觀者距離遠近不同,明暗不同。  (2)景物與觀者距離遠近不同,明暗反差不同。  (3)景物與觀者距離遠近不同,景物輪廓清晰度不同。  (4)景物與觀者距離遠近不同,色彩表現不同(飽和度、明度、色別不同)  如:利用古建築體(群)所處條件,構成或暗或亮前景(背景),形成景物間的明暗對比;又如利用景深的控制,形成前後景物輪廓清晰與模糊的對比關係等等。  (二)景物具象的形態表現  古建築有抽象的美感,源於它具有著豐富的具體形態特徵即具有著立體形狀、輪廓形式、質感、肌理等。  1、立體形狀表現應注意的問題:  (1)注意縱深定向的面與線的表現。  (2)注意不同定向的面的數量與不同形狀的表現。  (3)注意不同定向的面的明暗變化。  (4)注意觀察位置及拍攝位置與光線條件的選擇。  立體形狀的表現手法不同,變化不同,效果各異,但只要是表現得美、適度、悅目,那麼就是成功。  2、輪廓形式  這是被攝對象外部形象的特徵,是在平面上讓景物間相互區別開來的基礎。不同的被攝對象,輪廓形式不同;不同視覺角度不同,手法不同,同一景物不同的畫面變化,也會產生性格各異的輪廓。表現輪廓形式的方法可細分為:  A、從明暗關係分:  (1)亮主體,暗背景。  (2)暗主體,亮背景。  (3)明暗變化的主體處在明暗變化的背景中,其相互間亮與暗,暗與亮相對比,交互影響。  (4)明暗變化的主體處理在中間影調背景上。  (5)主體和背景都暗,用亮輪廓線勾畫出主體輪廓。  (6)主全和背景都亮,用暗輪廓線勾畫出主體輪廓。  B、從色彩對比分:  (1)利用色別不同,處理主體與背景關係。  (2)利用明度不同,處理主體與背景關係。  (3)利用飽和度不同,處理主體與背景關係。  C、利用動靜對比處理主體與背景。  D、利用虛實對比處理主體與背景。  E、處理輪廓形式的主要手段有:選擇拍攝位置、選擇光線條件、合理控制景深。  F、輪廓形式表現應注意的問題:輪廓形式是否表現了物體特徵、是否具有典型性;是否符合創作意圖、主題表現要求,;輪廓形式是否美、悅目。  3、質感  物體的「質」就是指物體的材料性質,即所謂「質地」。它客觀地反映了物體特有的物質屬性。而我們這時所說的質感實為攝影的「視覺質感」。  正如我們對古建築中木柱、石階、磚牆、硫璃瓦等的認識都是通過表面結構特徵來反映出來的。它們都具有著不同的表面結構、表面亮度、色彩、肌理。  創作者要從創作意圖出發,從整體衡量,進行取捨,對質感特徵某一或多方面進行展示,充分把握光的造型特點,全面掌握色彩知識,合理控制曝光,來體現古建築的局部質感。這就如文學作品中的「細節」描寫一般,使被攝主體更加生動,更加栩栩如生。  (四)建立視覺重心與趣味中心  1、視覺重心  人們對外部世界的視覺感是對景物光與色的認識。那麼視覺重心就是畫面中光和色對觀者視覺產生最強烈刺激的地方,或是引起人產生視覺指向的地方。它是組織攝影構圖的重要因素。建立視覺重心既能吸引觀者的注意力,又具有畫面結構的意義。沒有重心的畫面顯得分散無序,無章法和層次,雜亂無章的畫面讓觀者品之無味,主題含糊難懂。  視覺重心是屬於形式範疇,建立視覺重心的條件,就是明暗、色彩、點、線、面、形狀的變化及所佔的空間位置、面積大小等形式因素。利用這種形式對比,給視覺造成強烈的觀感刺激,引導視覺的指向。  2、趣味中心  趣味中心一般指審美指向的地方。這屬於視覺意識範疇。  畫面構圖中,建立趣味中心一是引導觀者的審美注意力,二是給作品增強藝術韻味。它是整個畫面的靈魂所在。  趣味中心是畫面構圖的主旨,視覺重心是畫面的眼睛。兩者相互依存,不可缺少。  四、攝影構圖的相關形式法則  攝影構圖是組織、構建畫面。根據具體內容、具體對象、不同的條件、結構、組織有許多的變化。但是,必須給觀者以美的享受。  古建築本身具有設計與審美法則,那麼用攝影構圖手法去解讀它、表現它,也有一定規律和法則可循。  (一)對稱與均衡  對稱與均衡是平衡的兩種形式。平衡能給人以穩定感。  1、對稱  指的是沿畫面中心軸線兩側有等質、等量的相同景物形態,兩側保持著絕對均衡關係,它在人們心理上感覺偏重於嚴密,偏重於理性,有一種莊嚴、肅穆感。  在建築藝術里最為常見,如北京的故宮,從整體布局來看,天安門、午門、太和殿直至御花園形成一個中軸線,在它們的兩側都有相同的建築相對應;從局部看,天安門中間一個大門,兩側各一個小門;午門兩側各一個箭樓。又如許多民宅的兩扇大門,門兩側各安置一個石獅子或石墩等等,這都是對稱形式。對稱對給人以有秩序、協調的感覺。對稱的構圖在攝影中多運用為正面角度進行拍攝,以表現物體正面形象,使畫面布局工整、端莊、安定。  2、均衡  指通常指的是沿畫面中心軸線兩側,有不等質、不等量或不同景物形態的構成形式。  均衡也稱做動態平衡,是一種有形式變化的平衡,它較之對稱的平衡顯得生動、活潑。  影響均衡的要素有物體的大小、運動方向、空間位置以及色彩、明暗、影像的虛實、疏密、繁簡的布局。  均衡能使相對靜止的建築物在構圖中以遵循力學的原則以安定的狀態存在,在審美方面使人產生心理認識上的平衡。  (二)集中和呼應  集中與呼應是整個畫面創作中需要遵循的一種構圖「秩序」。有秩序才能使畫面主題意義突現,使畫面有合力、向心力。  1、集中  集中是眾多景物,向一個目標匯聚。依據景物的空間定向,物體的形態以及人物視向、動態、表情或線條結構等,集中使畫面建立一種秩序,有機結合成一個整體,一個完整的體系。  集中可分為動態的集中與表意集中兩種。  動態集中即人物或景物的動作、態勢的集中。有突出主題,建立視覺重心、趣味中心的作用。在古建築攝影構圖中,運用點、線、面的分布或走向,影調、色彩的變化方向產生集合與匯聚,運用這種方向感,會使建築本體的影像有親合力,主題表達會很明確。  表意集中區別於動態集中,有表達內在意蘊、渲染氣氛的作用,能使畫面產生整體感。  2、呼應  呼應是指畫面中各物體間的直接溝通與相互聯繫。它與各種構圖要素都有關係,它可以利用光、影、色調、實體、虛體以及物體的形態、大小各異的對象間的相互關係,使畫面面達到秩序、含蓄、均衡的效果。畫面中各組成部分間的相互聯繫、呼應,使畫面內、外形成有機聯繫,揭示一定深度的內涵,體現了整體統一的布局。  在構圖處理中如:主體與陪體、前景與主體、背景與主體的明與暗、色彩處理,在內容上相互聯繫中,彼此呼應,而在形式上又有主、次之別,這樣才能使畫面產生一定的均衡。視覺感覺舒適、視覺刺激強烈。  (三)變化與多樣統一??和諧  變化能使攝影構圖生動,有活力,沒有變化的構圖顯得呆帶、乏味。變化的主要作用就是提供豐富的視覺信息,在諸多信息間相互映襯、相互補充,使得形象生動起來。變化有兩種情況:一是景物本身各構成要素的變化,另一方面是客觀景物被納入畫面中產生變化。  變化在畫面中遵守某種造型形式規律來表達,就具有了表現力,對錶情表意提供信息,產生美感。和諧就就是達到這一目的的手段與途徑。  和諧即指畫面構圖中各種要素間協調的、整體的、美的組織作用於視覺,在觀者心理上產生共鳴與愉悅的感受。  在古建築攝影構圖中,表現為比例相稱,影調、線條、色彩、形狀、主體陪體、前景、環境背景等方面完美的組織協調。這是作者運用攝影語言表達變化的規律性與豐富性的有效方法。這種處理景物變化的方法是「對立統一」的,畫面諸多要素間有區別、有聯繫;有不同,亦有相近;有對立也有統一。  (四)對比  對比就是相互映襯。對比的形式豐富多樣,在造型上使人感到有強烈的衝擊力。在古建築攝影構圖中體現為:形狀的大小、高低、方圓的對比;色彩的色別、明度、飽和度、冷暖的對比;光線明暗對比;線條粗細、長短對比;景物質與量的對比;除視覺感受方面之外,氣氛、意韻、情感的對比等等諸多範疇。簡單對比給人以清新、明快感。  對比對表達主題氣氛起到了烘托作用,對表現主題、主體有明顯效果,能將主體、主題渲染得更加動人;對比能強調各要素間的彼此不同的性質,使造型生動,賦予活力。  藉助古建築結構設計上的對比手法和象徵意味,可以進行攝影構圖的對比創作,例如,古建築的用色很講究,其內涵意味深長,用色的對比可以形象表達這種固有的對比色,表達主觀情緒;建築物本身線條的長短、明暗,或直或曲,也為對比構圖提供了信息;建築體之間的結構對比亦是如此,只要能納入畫面,對比方法簡單明了,就可運用。但必須明確的是,創作者創作的主觀意圖什麼,表達什麼內涵。只有這樣,對比的運用才生動、有效,否則只能停留在形式的對比上,缺乏深度。  (五)節奏  節奏源於音樂術語。用於攝影造型手法指的是構圖形式形成一定的視覺節奏感。  節奏表現是豐富多採的,在明暗變化間、在線條結構間,在色彩的搭配間,在景物排列間,點、線、面的組合與分布都能產生一定的節奏和韻律。  在古建築攝影造型中,我們需細心觀察,深刻分析,準確判斷出其點、線、面的布局與組合,運用光線的方向、條件、性質來把握光的造型特點,分離和提取出能產生節奏關鍵要素,抽象化地表達出點、線、面的變化規律。對節奏感的認識可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由於觀察角度不同,審美情趣不同,表現手法不同,相應地產生的節奏感受會有很大的主觀性和獨創性。  節奏的產生應服從於主題,拍攝者要有選擇地進行抽象化總結,提煉出古建築美之外的抽象化了的視覺美。  (六)傳統的黃金分割  「黃金分割」是幾千年人類對美的認知與探索的結果,它濃縮了人類對審美的傳統過程和規律。  在古建築攝影構圖中運用這一法則,常常表現為點、線、面的位置處理問題。諸如:拍攝古建築時,在全景構圖時,黃金分割點上多為需主要表現的建築主體,或是視覺重心、趣味中心,其它環境、自然天氣現象(如日、月、星、雲)及諸多參照物分布在黃金分割點之外或其它分割點上。在中、近景構圖時多放置建築的主要部分(或局部),從而體現某個局部的重要性和特點。另外,如建築個體(群)與地平線關係,空間景物間的分布;建築與人的關係的處理,都往往採用這一法則。  「黃金分割」構圖法是審美視覺的規律,但並不是一成不變的,需要在掌握這種構圖法的基礎上,推陳出新,作適度的調整,做適度的偏離以產生視覺的張力,這也是一種創新。  攝影構圖由於涉及到造型藝術的諸多領域,可控制因素豐富多變,表現手法亦不可籠統概括,拍攝者理應在掌握理論知識的基礎上,從攝影創作的實踐中獲取藝術創作的營養,去體驗不同的審美情趣,提高自身的創作能力,只有這樣才會取得構圖的實效,創造攝影畫面的視覺美和意韻美。  作為一名古建築攝影愛好者,筆者也經歷了從起初萌味無知地「亂拍」到理智地思考、有針對性、有重點、有創作想法的拍攝過程。我認為:在進行古建築攝影創作過程中應千方百計地在圖片中實現拍攝對象的新奇感,體現出作者的主觀原創性。在適當範圍內將拍攝對象合理的、某種程度的陌生化,攝影就成功了一半。如何實現這一主觀的新奇感、陌生化呢?大致總結以下幾個方面:  一、利用現有器材,做到揚長避短。  理論上講,拍攝建築(包括古建築)需使用技術控制要求嚴格的專業大畫幅技術型相機及相關鏡頭或135相機的移軸鏡頭來進行拍攝。然而,由於此類相機及相關鏡頭、附件價格昂貴、攜帶不便、操作程序繁雜等諸多因素,致使許多愛好建築攝影的朋友忘而卻步。那麼,揚長避短地利用好我們手中現有器材就成了一個現實問題。  拍攝古建築時最常用的是135相機及廣角鏡頭,因用廣角鏡頭拍攝易造成主體嚴重的透視變形,怎麼辦呢?那就避開這一先天缺陷,利用廣角鏡頭視場角寬、景深範圍大的特點縮小古建築主體在畫面中的比例,擴大天空及周圍環境的面積比例,以襯托古建築(群),反映其整體環境特徵,體現它的總體自然的原始風貌。  二、利用天氣的變化  古建築攝影(風光、人像、民俗攝影也是這樣)中天氣對於拍攝古建築起到了很好的總體裝飾作用。古建築本身沒有變化,相對靜止,若是天氣發生了不同尋常的變化,便會給整幅畫面創造了全新的裝飾感,給本無聲而靜止的古建築本身以靈氣和生機,營造出一種特有的氣氛。若很好地運用這種裝飾作用,藉助天氣的豐富變換,也是成功實現古建築攝影的新奇感的一個有效途徑。  三、利用光線變化  拍攝古建築技巧頗多,但最強有力的手段莫過於利光線的變化了。光線在古建築攝影中猶如一名魔術師。只有全面考慮不同光線的方向、特性、強度、色溫等可變因素,細心分析不同光線條件下的造型特點,加以巧妙運用,才會使最平淡、無奇的景物在圖片完成時,產生很強的視覺張力,造出鮮明的視覺新奇感,使觀者產生耐人尋味的情感觸動。  四、找到新的視角  一般觀看古建的人,通常不會有意識地改變個人習慣,但作為一名古建築攝影愛好者,就應多方面、多角度改變自己的觀察位置。不平常的視角自然會帶來不同的視覺效果,引發不同的觀感。如何改變視角,在攝影過程中要堅持一個「走」字,觀察中,視覺的習慣被打破,古建築也就從靜止變為流動。攝影者也就在這個過程中視覺與內心發生了相互匯聚和碰撞。這種機緣契合,決非預先所能想到的,而由此產生的新奇感受,往往具有很強的主觀偶然和客觀靈動。  所以說,古建築攝影某種程度上是走出來的,是通過觀察思考而凝聚出來的。  五、運用攝影基本技巧,體現古建築營造法式。  為了產生新奇感,還有其它諸多手法,如鏡頭焦距的改變,拍攝距離的變化,範圍的調整等等,都能使古建築產生一定程度的新奇感。因此,一位古建築攝影師應在拍攝時,調動多種手段,利用各種可變因素,使被攝的古寺、民居、祠堂呈現其藝術、人性化的另一面,達到古建築攝影創作的終極目標:藝術再現構造特徵,尋找其獨特美感。  綜上所述,要想運用攝影語言藝術地再現古建築的形象美與意韻美,拍攝者必須在掌握和領悟古建築結構特點、設計美感的基礎上,全面把握攝影構圖的相關要素,合理控制攝影曝光,綜合分析和考慮影響畫面的因素及其關係和相應效果;最後,對結構、形式、主題思想做到力求完美,定能創作出衝擊力強,賦予美感的古建築攝影作品來

推薦閱讀:

(吐槽向)建築生行走日記——象山美術學院 至 上海
風水地圖之建築風水選址原則
ArchBang | 紀念去年今日,扎哈建築畫解讀
瑪雅人未預測世界末日 2012為建築師胡言亂語
尼克松從中國帶回一物,回去一用,差點毀掉一百年建築,提前下台

TAG:建築 | 古建築 | 攝影 | 數碼 | 後期 | 搜狐 | 建築攝影 | 俱樂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