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中國唯一的女皇武則天

中國唯一的女皇武則天

武則天造了17個字:「照、臣、君、月、年、日、星、載、聖、人、初、授、證、天、地、正、國」。其中「天、地、正、國」是從古字借用的。 照→曌(武則天本名武照,改照為曌,上明下空,意喻自己猶如日月當空) 臣→??(臣對君當忠心如一) 君→ (從天大吉,意指其為君乃天賜大吉,亦涵天下大吉之意。) 月→??(匚是月缺之形,出像月中玉兔或金蟾。 此字行草書作 ,○是月圓之形。) 年→ (「千千萬萬」,取大周帝業千千萬萬年之意。嚴格來說,這裡是「千千力力」。不過「千千力力」沒有意義,大概借「千」的一橫成「萬」。) 日→ (像日中有蹲烏) 星→○ 載→ 聖→ (取正統女主,得享長久之意) 人→ (取一生為人之意) 初→ (從天明人上,意謂上天光明,照耀人間土地。) 授→ ?? 證→??(《金石文字辨異》:「武后改易新字,以永主久王為證」) 天→ (聽說是「天」之篆文) 地→埊(山、水、土,《玉篇》:「古"地』字」) 正→像「擊」但不出頭,看武則天造的「聖」字的右上角。古文「王」字,武則天借為「正」字。 國→圀(八方土地,《玉篇》:「古文"國』字」)武則天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一位真正的女皇。   她死後在乾陵立了一塊中國唯一的無字大碑。   她又是中國歷史上唯一能與皇帝合葬的女人。   她所佔的「唯一」實在太多,在無數傑出的古代女性當中,在數不清的爭權稱制的帝妃皇后當中,能佔得到一個「唯一」的,就已很了不起,而武則天卻在許多方面都「創下了歷史記錄」。如果把中國的歷史比做一場群雄逐鹿的運動會的話,那麼,武則天不僅囊括了女子項目的絕大多數金牌,連男子項目的一些獎牌,她也當仁不讓地摘走了!   正像武則天所立的無字碑一樣,讓我們怎麼評價這位絕無僅有的女皇呢?真像時下流行的說法,「這是一個無言的結局」嗎?還是先不忙評價,看看她的政治生涯和生命歷程,或許能感悟到些什麼。   武則天,名曌,山西文水人,生於唐高祖武德七年。其父出身於木材商人,官拜正三品工部尚書都督等大官;其母楊氏,出身名門大族;其外祖父楊達是隋朝的宗室宰相,到了唐代,楊家在京城裡也還是顯赫的宗族。   儘管如此,武則天的家庭在當時也還是不入上流社會的「寒族」。武則天的父親靠做木材生意致富,後結識李淵,在晉陽起兵以後,李淵命他為行軍府司鎧參軍,一直為唐軍提供軍需,直到唐軍進入長安,被李淵尊為「太原元從功臣」。然而,這並不能改變他的家庭出身。按當時的門閥觀念,所謂名門望族,是在一百多年間一直控制著西魏、北周和隋、唐政權的關隴集團,只有出身於這些家族的人,才能獲得朝廷的承認,才有資格在朝廷中擔任重要的官職。按武則天父親的經歷和官位,當然可以躋身於士族之列,但論其血統出身,卻是寒微之族。唐太宗貞觀十二年,朝廷修《氏族志》,不列武姓,「不敘武氏本望」,社會上也攻擊武家是下等族姓,甚至連突厥人都稱:「武,小姓」。武家被排斥在貴族之外,想取得很高的權力和職位,是十分渺茫的。   武則天就生長在這樣的家庭里,既有著上流社會的榮華富貴,又有著寒門微族的「歷史出身」。上流社會的生活刺激了她的權勢欲,寒門微族的出身又使她無法實現攫取權勢的慾望。武則天自小就在這種矛盾的心理狀態下長大,逐漸養成了她那種仇視名門士族、不擇一切手段攫取權力的性格特徵。的確,在她的身上,是看不到多少「貴族氣質」的。唐太宗貞觀十年(公元636年)元月,長孫皇后去世,次年,太宗聽說武則天長得端莊漂亮,操行方正,就把她召入宮中,立為才人,並賜名曰「武媚」。召她入宮之時,武則天年僅十四歲,一般說來,這種年齡的女子都不願離開家族,況且一入深宮,如同生離死別。而小小年紀的武則天卻把這看成是一個進身的機會,並且可以擺脫兄長們的管束和壓抑,因此,她很高興進入宮廷。當時,她的母親「慟泣與訣」,武則天反倒覺得大可不必,笑著勸慰母親說:「我去見天子,怎麼能知道不是福緣呢?為什麼要哭哭涕涕,作兒女之悲?」   武則天為人聰慧,又愛讀史學習,愛考慮政事人情,遇事願意多聽多看多想,性格剛毅果斷,幾近殘忍。據《鶴林玉露》記載:吐蕃國進貢給太宗一匹極其名貴的馬,叫作「獅子驄」,十分猛烈強悍,難以馴服。太宗親自去控馭,也無法制伏。當時,武則天侍立一邊,大聲說:「只有我能制伏它!」太宗忙問她有什麼辦法,武則天回答說:「我有三樣東西可以制伏它。開始用鐵鞭狠勁地抽它,如果不服,就用鐵棍狠狠地打它,如果還不服,就用匕首刺入它的咽喉。」一個小小的宮女竟有如此的膽略和氣魄,太宗不禁大為驚異。   從十四歲到二十六歲的這十二年里,武則天只能在深宮空耗年華。她當時是正四品的才人身份,是最低級的內官,只能料理皇上的生活,無法取得太宗的寵幸。不久,太宗病重,武則天見太子李治經常出入宮廷探視,就靈機一動,希望把自己的終身託付給比自己小四歲的太子。於是,她就想方設法地接近太子,並取得他的好感。太子李治生性懦弱,遇事沒有主張,乍遇武則天這麼一個美麗端莊、通達事理而又善於理事的年輕女子,不禁傾心。   不久太宗病重,他擔心西漢呂雉專權的局面再度出現,便決定把武則天賜死。一天,太子李治和武則天一起在床前服侍太宗,太宗對武則天說:「我自從得了痢疾以來,醫藥無效,反而越來越重。你多年服侍我,我不忍心把你扔下,我死以後,你打算怎麼辦呢?」武則天一聽,即刻嚇出了一身冷汗,但她很快地鎮靜下來,對太宗說:「我蒙皇上的恩寵,本該以死來報答皇上的大恩大德。但您的身體未必不能痊癒,所以我也不敢馬上就去死。我情願削去頭髮,披上黑衣,吃齋拜佛,為聖上祈禱,聊以報答聖上的恩德。」武則天的回答非常機智,在當時看來,唯有出家才是一條自我保全之道。太宗想了一想說:「好吧,你既有這想法,馬上就出宮去吧,也免得我替你操心了!」   武則天如同得了大赦令一般,急忙收拾行裝,準備出家為尼。太子李治雖然不舍,但也無法挽留,後來聽得太宗喃喃自語說:「我本想把她賜死,又覺得實在不忍心,她既削髮為尼,也就罷了,世上總沒有尼姑當權的。」   不久太宗駕崩,武則天就和一些沒有生育過子女的宮女被送進感業寺,削髮為尼。太子李治即位後,對武則天十分思念,只是無由把她請回宮中。   到了唐太宗去世周年的時候,唐高宗(即太子李治)借父親忌日去感業寺進香為名見到了武則天。史書上記載說:「忌日,上詣寺行香見之,武氏泣,上亦泣。」唐高宗雖然思念武則天,可因為她曾待奉過唐太宗,還是不敢公然把她弄回宮中。兩人相見一事被高宗的王皇后知道了,當時,高宗正寵愛蕭淑妃,王皇后吃醋,就鼓動高宗把武則天接回宮中,目的是為了分蕭淑妃的寵。有皇后的主動支持,高宗這才把武則天接回宮中。   武則天在進宮之初,非常清楚自己的境地,就採取了卑躬屈膝的態度待奉皇后。皇后十分喜歡她,曾多次在高宗面前說她的好話。但不久,高宗就專寵武則天,把她封為昭儀,皇后與蕭妃同時失寵,於是,兩人就又聯合起來對付武則天,武則天胸有城府,並不懼怕。 是,王皇后是有強大的門閥士族勢力支持的,當武則天懷孕的消息傳出以後,王皇后因自己沒有生子,就十分恐懼,恐怕武則天一旦生子,自己的皇后之位以及未來就會受到威脅,於是,就聯絡她的舅父中書令柳爽等人,立後宮劉氏所生的唐高宗的長子李忠為太子,並把當時的重臣長孫無忌、褚遂良、韓瑗、于志寧、張行成、高季輔等人拉進了輔佐太子的班子,經營得如同鐵桶一般。   宮廷內外聯合起來搶立太子的事件深深地刺激了武則天,從此她深刻地認識到,自己即使沒有當過太宗的妃子,也不可能得到大臣們的支持,其根本的原因,就是自己出身寒微。她從此看清了,內廷中王皇后容不得她,外廷中士族大臣更容不得她,她處於內外夾擊的地位上,要想達到自己的目的,靠正常的手段是不行的。   武則天的性格是遇強則怒,迎難而上。她大肆結攬人心,凡是王皇后和蕭淑妃不喜歡的人,她都傾力結交,把自己得到的賞賜全都分給他們,因此,皇后和蕭淑妃的動靜她全都知道,每每把這些事情告訴給高宗。然而,只靠這些,還遠遠不夠。武則天在尋找時機。   公元654年春,武則天生下一個女兒,極其靈秀可愛。王皇后聽說,也前去探視撫抱。王皇后剛走,武則天就聞報高宗要來,她渾身一震,覺得千載難逢的好時機到了。於是,她把手伸進被窩,狠狠地掐住女兒的脖子,直到掐死,然後再把被子蓋上,若無其事地出去迎接高宗。   等高宗進來,武則天承笑如前,毫無慌亂之舉,待高宗打開被子想看女兒時,卻發現女兒已經死了。武則天故作吃驚,大聲悲號。高宗忙問左右侍女,都說王皇后剛剛來過,高宗憤怒地說:「皇后殺了我的女兒。」武則天又乘機曆數王皇后的罪過,王皇后有口難辯。自此,高宗就下決心廢掉王皇后,立武則天為後。在當時的情況下,恐怕踩著自己女兒的屍體往上爬是唯一有效的方法,除此之外,真還無計可施,但就是這樣,也非一帆風順。   武則天早在掐死女兒之前,就已設法讓王皇后的堅決支持者柳爽被迫辭職,現在剩下的關鍵人物是太尉長孫無忌。武則天請母親去向他說情,並和高宗一起親自去看望他,對他封官許願、軟纏硬磨,然而一概無效。武則天終於明白,她是無法取得關隴貴族集團支持的,於是,她到一群不得志的寒門庶族出身的官吏那裡去尋找支持者,如中書舍人李義府、王德儉,御史大夫崔義玄,御史中丞袁公瑜以及許敬宗等人,武則天在朝廷中得到了這批人的支持,她就軟的不行來硬的。   李義府首發其難,率先上表請求廢王皇后而立武則天,唐高宗永徽六年(公元655年)八月,唐高宗正式提出廢立皇后事宜。長孫無忌一派當然是「拚死固爭」,褚遂良等人也來諫勸,並說皇后出自名家,不可輕易廢棄,即便要立新皇后,也應選擇名門淑女,不該立武則天這種待奉過先帝的人,並舉出妲己、褒姒等妖女亡國的前朝事例,諫阻唐高宗。在當時的宰相中,唯有李沒有參預搶立太子李忠之事,因此他在這時不冷不熱地說:「這是陛下自己家裡的私事,何必要問外人呢?」於是,當年九月,貶褚遂良出朝;十月,下詔廢王皇后為庶人,立武則天為皇后;十一月,李主持冊後典禮。第二年,太子李忠被貶為梁王,立武則天之子李弘為太子。   武則天當皇后的目的達到了,她的第二步計劃是攫取權力。武則天當皇后以後,當務之急是把原皇后一黨徹底整垮。遂把王皇后、蕭淑妃禁死於冷宮,把褚遂良貶死在愛州,逼令長孫無忌自殺,又殺柳爽於象州,韓瑗被逼死在振州,這些人的主要親屬也都被殺或遭貶謫。至公元659年,長孫無忌的權力集團被徹底摧垮,「自是政歸中宮矣」。   據史書記載,高宗不僅懦弱寡斷,而且身體不好,經常頭暈目眩,不能理事,政事均交武后處理。「上初苦風眩頭重,目不能視,百司奏事,上或使皇后決定之。後性敏捷,涉獵文史,處事皆稱旨,由是始委以政事,權與人主侔矣。」說她的權力與高宗相等,還是輕了,其實實權還是操在武則天的手裡,尤其顯慶年間以後,更是如此,以至與高宗並稱「二聖」,與皇帝無異。   武則天專權日久,必然會從多方面產生問題。一是她自己一反過去卑躬屈膝的常態,作威作福起來;二是高宗的權力受到了極大的限制,常常覺得很憤怒。在這種情況下,高宗授意宰相上官儀起草詔書,要把武則天廢為庶人,上官儀也正想如此,就欣然從命。   武則天安插在上官儀身邊的暗探見事不好,急忙跑去告訴武則天,武則天當即跑到高宗那裡,「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居然說服了高宗,使高宗覺得武則天之作為情有可原。高宗心一軟,就說自己本無此意,是宰相上官儀先提出來的。於是,武則天就使人誣告上官儀與過去的太子李忠一起謀反,上官儀、上官庭芝父子被處死,上官儀的妻子及女兒上官婉兒被沒入宮廷為奴。李忠被賜死於黔州。   從此以後,高宗更加依靠武則天,每當上朝,武則天總是垂簾聽政,黜陟、生殺之權皆歸中宮,天子唐高宗只做了武則天的應聲蟲而已。   唐高宗咸亨五年(公元674年)八月,「皇帝稱天皇,皇后稱天后」。至此,長達十幾年的皇后—太子權位之爭以武則天的完全勝利而告終。這場勝利,決不僅僅是武則天一人的勝利,也代表了一定的歷史性轉折,因為代表寒門庶族地主的政治力量終於登上了歷史舞台。  武則天充分顯示了她的政治家的氣魄,在稱「天后」後的四個月,她即以皇后的身份向高宗提出了十二條政治建議,史稱「建言十二事」。這十二項內容,是武則天經過對唐代社會長期的觀察和仔細的研究而有針對性地提出的,其中包括:一,勸農桑、薄賦徭;二,給復三輔地;三,息兵,以道德化天下;四,南北中尚禁浮巧;五,省功費力役;六,廣言路;七,杜讒口;八,王公以降皆習《老子》;九,父在為母服齊哀三年;十,上元前勛官已終告身者無追核;十一,京官八品以上益稟入;十二,百官任事久,才高位下者得進階申滯。   為了從觀念上徹底打擊舊的門閥士族,也多少有泄憤的目的,武則天另修《姓氏錄》,以取代太宗時期修的《氏族志》。《氏族志》不載武氏宗族,武則天受盡了氣,這次,她另修《姓氏錄》,把皇后的家族列為第一,按當時官品的高下分為九等,凡五品以上的官員皆可入錄,升入士流。這樣,大批出身於寒門的庶族地主知識分子蜂擁而來,確實給當時的政治、經濟和文化帶來了一股新鮮的生氣,這對促進當時社會的發展,確有好處。而那些關隴門閥士族的餘孽們,完全喪失了憑祖先留下的族望而陞官的政治優勢。他們當然極為不滿,諷刺《姓氏錄》是賞軍功的「勛格」,根本不是貴族志。但武則天不管這一套,她用行政的方式強行收回《氏族志》,推行《姓氏錄》,在當時造成了很大的影響。   高宗疾病纏身,隨著年齡的增長,病勢越來越重,他曾經想把皇位傳給太子李弘。太子李弘「仁孝謙謹,上甚愛之」,又加上「禮接士大夫,中外屬心」,頗有政治才能,因此,高宗對他甚為看重。但武則天卻不喜歡他,有一次,李弘發現宮中幽閉著蕭淑妃生的兩位年逾三十的姊姊,就奏請讓她們出嫁,引起了武則天的不滿,還有幾次也違忤了武則天的心意,使之失寵於母親。其實,這是次要的,關鍵是李弘勢必與武則天爭權。於是武則天用毐酒藥死了親生兒子李弘,李弘死時七竅流血,很像他的肺疾發作。死後,立武則天的次子李賢為太子。經李弘之死的打擊,高宗病勢更加沉重,頭暈目眩不能視事,就想讓位於太子,但武則天堅決反對,高宗只得打算讓位於皇后。過了幾年,高宗還是想讓李賢監國,而李賢並不願聽武則天的話,於是,武則天就以李賢「頗好聲色」為由,把他廢為庶人,押至京師幽禁起來。繼而立三子李顯為太子。   公元683年唐高宗病死,太子李顯即位,是為唐中宗。高宗臨終遺詔說:「軍國大事有不《新集天下姓望氏族譜》卷並序   決者,兼取天后進止。」武則天以皇太后的身分臨朝稱制。一次,中宗想讓岳父韋玄貞為宰相,並授給乳母的兒子一個五品官,宰相裴炎覺得不妥,跟中宗爭執起來,中宗年輕氣盛,發怒說:「我就是把天下交給韋玄貞,又有什麼?」裴炎感到很害怕,就跑去告訴了武則天,為了防患於未然,武則天下詔「廢中宗為廬陵王,扶下殿」,改由其四子北豫王李旦為睿宗,但睿宗住在另一個地方,不得參預政事。同時,武則天又派人逼死了廢太子即次子李賢。清除了一切阻礙勢力,武則天做好了登基稱帝的準備工作,李唐宗室知道武則天稱帝必然要除盡李氏宗族,所以十分害怕,人人自危,不斷有人起義。   在武則天臨朝稱制後的第七個月,揚州發生了徐敬業叛亂,朝中宰相裴炎也與之相勾結,可謂內憂外困。但武則天臨危不亂,她先不失時機地斬除了裴炎、程務挺等人,以除肘腋之患,又急調三十萬大軍,在不到五十天的時間裡平定了徐敬業之亂。武則天在平定叛亂後對內臣叛變十分惱火,她嚴厲訓誡群臣說:「我待奉先帝二十多年,為天下操勞憂慮可謂至忠至勤!各位公卿的富貴,都是我給你們的;天下安定,百姓康樂,也是我促成的。等到先帝去世,把天下託付於我,我不愛惜自己而愛惜百姓。現在叛亂的人,都是出酷吏行刑圖   自將相,你們為什麼這樣忘恩負義呢?在你們這些元老重臣之中,倔強難制有超過裴炎的嗎?糾結亡命之徒率眾征戰有超過徐敬業的嗎?在握兵的宿將之中,攻佔必勝有超過程務挺的嗎?這三個人,都是素有威望的,我還是把他們殺了。你們當中,如果有人在能力上超過這三人,想反叛就試一試。如果自認為超不過,那就洗心革面,好好地待奉我,不要再亂說亂動,貽笑天下了!」   唐武宗垂拱四年(公元688年),武則天的侄子武承嗣看到武則天登基稱帝的時機已經成熟,就暗地裡派人在一塊白石上鑿上「聖母臨人,永聖帝業」的字樣,並使雍州人唐同泰奉表獻之,謊稱獲之於洛水。武則天聞訊大喜,當即下詔把這塊石頭稱之為「寶石圖」,並準備於當年五月選擇吉日,親臨洛水拜受寶石。武則天把獻圖有功的唐同泰提拔為游擊將軍,讓他參預辦理此事。  李唐宗室眾人十分清楚,武則天已是實際上的皇帝了,至於名義上的登基改號,只是一個時間問題,而李唐宗室所面臨的,卻是一場滅頂之災。出於自我保全,他們紛紛起兵。   首先,李唐宗室以「迎還中宗」、「救拔睿宗」為旗號號召眾人,但因范陽王李靄出首,密謀敗露。倉促之間,韓王李元嘉首先起兵,繼而琅琊王李沖在博州起兵,越王李員在豫州起兵,霍王李元軌在青州起兵,魯王李靈夔在邢州起兵。但這時國家較為安定,人民不願為一家一姓的名利再去生什麼內亂,於是,李氏諸王的軍隊皆無鬥志,武則天的兵馬一到,不是開城投降,就是紛紛逃走,根本不堪一擊。在很短的時間內,李氏諸王的叛亂就被武則天輕而易舉地鎮壓下去了。   李氏諸王的這次失敗也說明,關隴貴族門閥在社會上也逐漸喪失了人心。因為一百多年以來,這些門閥士族在大眾中很有影響,很有號召力,李淵起兵後人心迅速歸附,就是最好的例證。在唐朝社會安定發展了幾十年以後,庶族地主的力量興起,逐漸取代了門閥士族的影響,人們開始不願為一家一姓效力,開始考慮社會的公平與正義,這不能不說是歷史的進步。而李氏貴族集團歷代以武力為勝,如今其子孫也失去了祖先的雄威,看來,門閥士族的衰落已是無法挽回的了。   在鎮壓了這次叛亂以後,武則天決心清除敵對勢力。她採取了三條措施:一是鼓勵告密;二是嚴刑逼供;三是任用酷吏。武則天把周興、來俊臣、索元禮等酷吏提拔上來,專門進行「肅反」。他們秘密觀察李氏宗族中王公大臣的行跡,一有可乘之機,他們立即加以逮捕,酷刑逼供,誣其謀反。武則天在朝堂之上設立了一個銅製的告密箱,專門用來接受告密的文書。並明確規定,任何官員不得過問此事,凡是告密的人,不論職位高低,哪怕是農夫樵子,也一律按五品官員的標準供應食宿。更妙的一條是,如果告密有功,那就破格封官;如果告密失實,也絕不加以追究。如此以來,「四方告密者蜂起,人皆重足屏息」。周興、來俊臣、索元禮等酷吏編寫《告密羅織經》,教授門徒,以便羅織罪名害人,並創製出「方梁壓髁」、「獼猴鑽火」、「驢駒拔橛」、「鳳凰亮翅」等酷刑和「求即死」、「死豬愁」、「定百脈」等刑具。這樣,這三個酷吏每個人都殺了數千人,其中尤以來俊臣為最,所破獲的「罪犯」就連及千餘家。在這次運動中,大臣被殺者數百家,李唐宗室被殺者達數百人,刺史以下官吏被殺者更是不計其數。武則天的這種十分過火的恐怖政策,造成了無數人的屈死。   當然,按武則天的想法,殺盡了李唐宗室,又使得朝野上下「人人自危,相見莫敢交言,道路以目」,確實是無人敢於造反了。   至此,武則天的第三步計劃其實已完全實現,至於做皇帝的名號,只是一個手續問題。   公元690年七月,東魏國寺里的僧人寫了幾卷經書,書中說武則天乃是彌勒佛投胎轉世,應該代替唐朝作閻浮提主(即東方之主)。不久,侍御史傅遊藝率領關中的百姓九百多人來到長安的宮門外,上表請求把大唐的國號改為周,武則天假裝推辭,沒有應允,但升了傅遊藝的官,把他提拔為給事中。不久,朝中百官及宗室、遠近百姓,四方邊遠地區的酋長以及沙門、道士一共六萬多人,組成了一支極其龐大的請願隊伍,重複傅遊藝的請求。 武則天見「民意不可違」,只有順從,於是,在公元690年九月九日,宣布改唐為周,立稱號為「聖神皇帝」。她身穿皇帝服飾,光彩奕奕,在洛陽登上了大周皇帝的寶座。   中國歷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皇,就此正式誕生。   武則天稱皇以後,也並不是萬事順利的。首先,她必須解決兩個矛盾,一是她同李唐宗室爭奪地位的矛盾;一是因濫殺而造成的她與大臣之間的矛盾。隨著時間的推延,她與李氏的矛盾逐漸淡化下來,重要的是要解決與大臣之間的矛盾。而那批酷吏,可就成了替罪羊。武則天禁錮了當年濫告濫殺的二十七名酷吏,處決了來俊臣等人,使矛盾漸漸緩和下來。應當說,武則天晚年時期的政治氣氛還是比較寬鬆自由的,她的統治也應當是穩固的。   但新的危機又出現了。武則天雖與群臣在表面上維持著良好的君臣關係,但當年濫殺所造成的陰影始終無法徹底驅除,因此,她的晚年應當說是很孤獨的。在這種心態下,她求助於自己的男寵,先是僧懷義(馮小寶)和御醫沈南璆,後逐漸不太滿意。在這時候,武則天的女兒太平公主把年輕貌美又精通音律的張宗昌推薦給了母親,武則天一見之下,十分寵愛,不久,張宗昌又把滒滒張易之拉了進來,於是,兩兄弟就代替了前面的兩人,成為武則天的又一代男寵。由於武則天在私生活上很需要他們,又在政治上倚靠他們,所以,他們兩人的權勢越來越大,以致連武三思、武承嗣這樣權貴,也都爭相趨奉他們,稱張易之為「五郎」、張宗昌為「六郎」。    政變的目的起初並非為了推翻武則天,僅是為了殺掉張氏兄弟。宰相張柬之等五位朝廷的重要人物,聯絡羽林軍將領以及太子李顯、相王李旦、太平公主等一大群勢力,乘武則天卧病不起之機,攻佔了玄武門,突入宮中,在武則天的迎仙宮搜出張易之、張宗昌,就地處死,完全控制了武則天。事情既已至此,就順便把武則天請下皇位,迎立中宗。政變的第二天,武則天下《命皇太子監國制》,第三天,武則天宣布傳位太子,第四天中宗宣布複位,武周政權即告結束。   公元705年十一月,八十二歲的武則天在洛陽上陽宮憤恨而沒。死前遺囑:「去帝號,稱則天大聖皇后。」第二年,其子唐中宗不顧眾人的強烈反對,為母親舉行了隆重的葬禮,護靈柩回長安,與唐高宗合葬乾陵。   武則天稱帝十五年,前後專政近五十年,在她掌握政權期間,為中國歷史的發展作出了相當的貢獻。她首先重視發展農業,推行均田制,抑制豪強和土地兼并,獎勵墾荒,做得很有成效。在她統治期間,全國人口由三百八十萬戶增長到六百一十五萬戶。其次是發展科舉制度,並親自主持考試,選拔了一大批庶族地主出身的優秀人才,並開「武舉」科,選拔有軍事才能的人。唐太宗在位的二十三年間,共取進士二百零五人,而在唐高宗和武則天統治的五十五年間,取進士一千多人。她還極其重視文化教育事業,倡導編纂了許多文化典籍。她還重視加強邊防,改善同少數民族的周邊關係,對於維護國家統一、鞏固邊防、發展商業等都作出了積極的貢獻。   當然,武則天晚年生活靡費很大,讓她的侄子武三思及男寵張氏兄弟把持朝政也造成了政治的混亂,尤其是她縱容女兒太平公主爭權奪利,做了許多壞事。另外,她任用酷吏,大殺宗室大臣,李唐宗室近支被殺盡,除自己的親生兒子李顯、李旦以外,唐高祖、太宗、高宗的子孫被全部誅除。十四年間的五十八個宰相,被殺被貶各有二十一人,佔百分之七十二以上。武則天終於落下了一個「千古忍人」的惡名。無論如何,武則天還是像一顆流星划過中國漫長的封建歷史蒼穹,閃爍著奪目的光輝,引發著後人無限的思考。她所有的意義,就在於她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皇。   的確,她想把李唐王朝變為武周王朝的企圖是失敗了,後人談起武周時期,只是把它當做唐朝的一個小插曲,或是唐朝的一個組成部分,根本不把它看成是一個獨立的朝代,更何況武則天臨死之前,還政於李氏,彷彿本來就是李家的政權,自己只是代為管理一段時期而已,連自己都不承認有獨立的皇帝資格。   當然,武則天更沒有把中國變為一個「女兒國」,沒有把中國的男皇制改為女皇制,儘管她不服,儘管她採取了許多畸形的手段進行抗爭,她還是失敗了。她所爭取到的最大的榮譽是能與高宗合葬,這或許是一種象徵,象徵著她有著同皇帝平等的女皇地位,但要想壓倒男皇,那是無論如何也辦不到的。然而,已經夠了,武則天以嶄新的姿態出現在皇帝寶座上,給門閥士族勢力以毀滅性的一擊,使這塊板結的土壤開始鬆動;也給黑沉沉的男人世界以沉重的一擊,使中國的男人們終於被迫正眼看看女人;也重重地當眾打了中國宗法觀念一記耳光,讓中國男人從此不敢忘記中國女人的威力。武則天女皇養顏美容之謎   1)從太宗妃子到高宗皇后  武則天是并州文水(山西文水縣)人,14歲的時候以美貌召入唐太宗後宮,立為較低級的才人,因其狐媚美麗,賜號武媚。她的獨特性格,並不太吸引武勇過人的唐太宗,卻令唐太宗的兒子李治著迷。  52歲的唐太宗去世以後,他的後宮嬪妃統統進入皇室寺院感業寺為尼。  李治即皇帝位,為唐高宗。不久,22歲的李治將26歲的父親的妃子武媚納入自己的宮中,寵愛有加,冊為昭儀。從此以後,武媚青雲直上:先後為李治生下了四子一女;32歲時,入主皇后寶座,苦心經營數十年;65歲之時自稱聖神皇帝,改國號為周。  武則天在中國帝王后妃之林中,是長壽者之一,活了82歲。  2)養顏三寶  她喜歡用少女的口水潤發,古稀之年,她的頭髮依舊黑亮潤滑,富於光澤。  她講究美食,注重飲品,她在花甲之年以後,皮膚依然白晰紅潤,很有彈性。  她是一位感情細膩、情感豐富的女人,她寫的《如意娘》一詩,把女人肝腸寸斷、愁腸百結的情懷,描寫得淋漓盡致,沒有人能相信這是出自一位鐵血心腸的女皇之手:  看朱成碧思紛紛,憔悴支離為憶君。  不信比來長下淚,開箱驗取石榴裙。  內心豐富的武則天,身為女皇,她不可能隨時將自己的真實情感表達出來,她將自己的這份孤獨、浪漫,轉向風流、倜儻的文人學士。她與才子們交往,收穫了權力,收穫了愛情,充分享受了作為女人來說很幸福的一生,她的眼睛因才子們而明亮,她的頭髮充滿了性感的光澤,她的身體散發著令文士們痴情的芬芳,因此她每天都是那樣容光煥發,神采奕奕。  她一生喜愛才子俊男,在她年輕之時幫助她起家的北門學士,就是一批才華橫溢的文學之士——元萬頃、范履冰、苗神客、衛敬業等。這批智囊團的文學之士,特許從皇宮北門出入宮禁,不經南衙,世稱北門學士。  自稱女皇之後,武則天改洛陽為神都,縱情享樂。有一天,朝會結束,她命群臣:賦詩一首,誰的最先、最好,賞賜錦袍。左史東方虯一揮而就,武則天非常高興,立即賞賜宮內精製的錦袍。但還沒等東方虯謝恩,才子宋之問的詩就呈上了。女皇看了,眉開眼笑,讚不絕口,並送給大臣傳閱。宋之問寫道:  三王定鼎山河固,寶命乘周萬物新。  吾君不事瑤池樂,時雨來觀農扈春。  眾大臣見女皇高興,紛紛稱讚。武則天命人奪過錦袍,賞賜給宋之問。  大臣們都知道,宋之問是女皇的男寵,女皇對他的才氣和相貌,都是讚賞有加。但他始終不明白的是,女皇為什麼時冷時熱,若即若離?苦惱不已的宋之問特地寫情詩一首,送給心儀的女皇:  明河可潔不可親,願得乘槎一問津。  還將織女支機石,更訪成都賣卜人。  女皇最早寵愛的男人,是偉岸淫毐的狂人馮小寶——武則天最寵愛的女兒太平公主之夫薛紹,以父親之禮事奉他,朝野王公大臣更是人人對他畢恭畢敬。後來,武則天寵愛御醫沈南等,馮小寶大怒,火燒明堂。武則天命健婦捆綁他,命壯士將他撲殺。  大臣們都知道女皇好美色,紛紛獻俊兒邀寵。  負責御膳的尚食奉御官柳模,特地將自己的美貌兒子柳良賓推薦給女皇,說他皮膚白,美鬚眉,相貌英偉。許多大臣更是躍躍欲試,爭先恐後自我推薦。  晚年的女皇,對於美色之喜好依然不減,80高齡的女人,寵愛著20多歲的美貌青年張易之、張昌宗兄弟,日夜不離左右地侍候。她特地為他們設立控鶴府,授予他們位居三品的府監高官之職。大臣們對他們兄弟又嫉妒又痛恨,但表面上個個都恭恭敬敬,稱讚他們的美貌面似蓮花。  女皇的這一風流艷聞,詩人特地寫詩譏諷:  鏡殿青春秘戲多,玉肌相照影相摩。  六郎酣戰明空笑,隊隊鴛鴦漾綠波。  年事已高的女皇,真正成了令人驚嘆的妖精:不僅毫無衰老之狀,居然容顏不老,皮膚白凈,頭髮烏黑,還長出了新牙!  如果不是神龍政變,82歲的女皇武則天,還會依舊風流、美麗地生活下去。  少女津液、美食美酒和文士俊男,是武則天養顏美容之三寶。解密:一代女皇武則天的「第一次」 慈禧用了不少手段才讓咸豐帝寵幸身為敵人後代的她。此前的武則天完全可以是她的老師。中國歷史上最有權勢的兩個女人經歷何其相似。  唐太宗李世民喜歡漂亮的女人,他的後宮裡美女不計其數。   十五歲的武則天入宮並沒有惹皇上注意,兩個多月過去了,她也沒有見到皇上。武則 天整日呆在掖庭宮裡,跟太監學一些規則、禮儀、用語等方面的知識。而和她一起入宮的徐惠因父親在朝廷為官,有傳言說皇上近日要寵幸她。武則天經過考慮,她就想了個辦法:她要和徐惠拜姊女未,通過徐惠接近皇上。   於是,武則天每天就千方百計討好徐惠。這徐惠是一個才女,武則天常常以向徐惠請教學習上的各種問題到她的房間,這樣一來二去,兩人就熟悉了。武則天見時機已成熟,便向徐惠提出拜姊女未之事,徐惠答應了。這天晚上,兩人穿戴整齊,來到院子里,燃香結拜,並互立誓言,如果雙方誰先被皇上寵幸,誰就提攜對方,倆人同時到皇上身邊才好,可以互相照應,永遠不分離。   幾天後,徐惠果然被皇上寵幸。武則天按捺不住喜悅,事情進展的和她預料的差不多,她為自己下一步謀劃著,甚至每個細節、每個對話和動作。幾天過去了,徐惠一去杳無音信。武則天並不灰心,她了解徐惠的脾氣秉性,知道徐惠不會扔下她的。但是,武則天也積極行動,她托太監給徐惠捎信。   徐惠沒有忘記武則天,皇上賞識她的才華,封她為婕妤,住到別處去了。但她一有機會就向皇上說武則天如何好,說得他心裡直痒痒。在皇上的眼裡,掖庭宮裡的新女人們,仍舊是青澀果物,沒有散發出成熟的滋味,所以,他也就不太感興趣。而徐惠常常誇獎的武則天卻讓他動起了想見見的慾望。   幾天後,皇上果然召見了武則天。他被武則天的美驚呆了,從此,便倍加寵幸她。 武則天通過徐惠見到了皇上。   把男人當目標,看準目標後而暫時達不到,不妨走一條彎路,拐彎抹角;但是,這條彎路要選好,能直通終點。找人替自己說話,自己說百句,不如別人說一句。女人不求立即和男人達到一種水深火熱的程度,巧妙地向男人傳遞你的信息。   利用男人身邊的女人來接近男人,是最好的辦法。試想:一個美貌的女人都說好的女人,怎麼能讓男人按捺得住不動心呢?這是最有效的活廣告。當然,利用女人要施手段,摸透她的喜怒哀樂,要比她聰明。男人注重義氣,女人注重情意。只要情到意也就不愁了,這時可以隨心所欲的利用情來實施意了。   「曲徑通幽」就是這個道理,曲通直,直連曲。   武則天第一次要陪皇上睡覺。她當然知道,在同輩之間,有許多競爭者。幫她打理的這位老太監也許發覺她對自己的第一次很不安,基於好意,說了些安慰她的話。其中就有徐惠陪皇上的事。   武則天坦誠的接受了他的好意。可同時,也喚起她不服輸的心理,她想一定要超過她們。初更兩點,武則天由提著燈籠的太監引導,到當時天子常住的甘露殿。終於能見到皇上了,看著近在咫尺的皇上,武則天的心緊張得快要跳出來了。李世民的動作很粗魯,完事後,她覺得下身陣陣痛楚,一顆淚珠禁不住滾了出來。   李世民喜上眉梢,在他的眼裡,這眼淚就像稀世珍寶似的,還從來沒有人當著他的面哭過。以前,李世民佔有的少女不計其數,她們都拚命的忍耐,木偶般的臉上強露出死板的笑。而懷中的武則天卻不同,她並不隱藏此時的痛苦,她梨花般嬌美的臉頰上淚珠晶瑩剔透,閃著嫵媚之光,讓李世民倍感珍貴,心中非常快慰。 其實,武則天的哭開始時是情不自禁,當她看到皇上興奮的樣子,決定繼續哭下去。喜得皇上愛不釋手,他第一次覺得懷中擁有的不是傀儡,而是個活生生的處女。李世民被武則天的眼淚所打動,他親自給她定號叫武則天媚。   武則天退出甘露殿時,已接近午夜子時,她由太監背著,回到掖庭宮。她不了解其他宮人的情形,例如徐惠狀況。但她本能地知道,自己能使皇上如意,這就足夠了,並且已經 很好的開始了第一次。「從現在開始,武則天媚要努力作戰,堅持到底。」武則天躺在床上告誡自己。過去,她認為男女之間的事是夢一般甜蜜的,是神秘的也是神聖的。現在,她明白這件事近乎粗暴,會帶給女人厭惡感和痛苦,她十分掃興。   此後,不到三天,武則天就又得到皇上寵召,再度侍候皇上。身體的痛苦雖然很深,但精神上的榮耀,受天子專寵而勝過其他佳麗的榮幸,卻使武則天看起來更加容光煥發,美艷動人。   武則天在李世民面前大膽、機智的運用了哭這一招,使她從眾多的女人中脫穎而出,勾住李世民的心。   第一次接觸男人,內心難免會有恐慌,陌生的環境裡面對陌生的男人,如何調整心態,以己之軟,解男人之悍,征服男人,是每個「不甘心」女人要面對的問題。   第一次,是開始,也是結束;是句號,也是逗號。如何讓這第一次繼續,才是重要的。第一次與男人做愛是小本買賣,須用心經營,日後才有發展。   女人用眼淚能系住男人。但是,女人有淚也不要輕彈,喜歡女人流淚的男人,把淚珠當珍珠;不喜歡的會因此而生厭。女人流淚時要看男人的臉,這叫「女為悅己者容」。毐手女皇武則天 武則天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這是從自主性上來說,其他坐過皇帝寶座的小女皇也有,但現在一般的觀點都把武則天作為唯一的女皇來看待,因為她是憑藉自己的實力登上皇帝寶座的,不是別人的傀儡。 漫漫皇后路出身貧寒 公元624年,即唐高祖武德七年的正月二十三,武則天出生在都城長安。他的父親雖然在唐朝是貴族,但祖先並不顯要。武則天的祖籍是現在的山西文水,即當時的并州文水。父親在隋煬帝時期因為做木材生意,順應了隋煬帝大興土木的形勢,結果發家致富。在做生意的過程中,和權貴們有了交往,並得到了一個下級軍職。 到了公元617年,唐高祖李淵起兵,武則天的父親以軍需官的身份跟隨效勞,最後攻克長安後,論功拜為光祿大夫,封太原郡公,列入十四名開國功臣行列,從此成為唐朝新權貴。 公元620年,武則天父親的原夫人病逝,唐高祖便做媒介紹娶了隋朝顯貴楊達的女兒,當時已經四十的老姑娘,後來為他生了三個女兒,第二個便是武則天。 有的觀點分析說,武則天的毐辣性格和他的出身有很大的關係,因為她的家族是從父親開始才升上來的,但是,在當時的輿論中對於他父親這樣的人還是歧視的,從魏晉以來注重門第等級的風氣還沒有完全改變過來。唐朝的法律就有規定,禁止良民和奴隸身份的人通婚。至於上層,雖然同樣是貴族,但由於各自的家世不同,身份地位也有區別。所以,武則天的小時侯也會多少受到這種歧視的影響。等到她做了女皇,對於以前歧視過自己的人就開始了報復。 後來的人們對於武則天的肯定方面,就包括了她對於出身貧寒官員的提拔、重用,逐漸打破了門第的影響。 出身的問題成為武則天倔強、爭強性格的來源之一,她要用自己的努力來回應那些歧視,等有了權力,打擊報復自然少不了,就性格而言,女性的報複比男性有時更狠毐,古語所說的「最狠莫過女人心」雖然有點絕對,但應用在武則天身上恰當無比,簡直就是對他說的。 入宮與出家 入宮之前,武則天的生活並不如意。他的少女時期隨做官的父親在四川生活,後來,父親去世,同父異母兄長對她們母女很刻薄,因此武則天在長安和姊女未、母親有過一段很艱難的生活。 到了公元636年,即唐太宗貞觀十年,太宗的皇后長孫氏病逝,第二年,太宗聽說武則天美貌出眾,於是將她召進宮中做了才人,這是級別很低的嬪妃,這時的武則天只有十四歲。不過在封建社會,這個年齡的女子基本上都要出嫁了。 進宮之後,太宗賜給她武媚的稱號,所以人們都叫她媚娘。由於他性格倔強,不善於施展女人的溫柔手段,所以不受太宗的寵愛。這使得武則天進宮十二年後也沒有為太宗生育一男半女,才人的稱號當然也沒有改變、提升。 武則天的機會來自於太宗的兒子李治,即後來的高宗。 在太宗在世的時候,武則天便和李治產生了感情,至於發展到什麼程度,這在歷史典籍中一般是不記載的,現在一些歷史小說的描寫有它的合理性,但畢竟是文學的創作,不能全信。 貞觀二十二年,即公元649年,唐太宗去世,隱諱的說法是駕崩。按照慣例,沒有生育過的嬪妃們要出家做尼姑,生育過的則要打入冷宮,為死去的皇帝守寡,他們都是皇帝的「東西」,即使皇帝死了,其他任何人也不能動。 武則天到感業寺出家後,並沒有安心念佛,而是處心積慮地想出來。到了第二年,太宗的忌日,高宗李治到感業寺里來進香,武則天緊緊把握住了這次機會。她使高宗又回憶起了先前的戀情,武則天的美貌加上舊情,促使高宗不再顧忌佛教教規和禮教的約束,將武則天帶回了皇宮。這就是封建帝王至高無上權力的一次極好體現,自己喜歡的事,即使祖先有過訓令禁止,也可以找個借口去做。再入宮得獨寵 這次再入宮時,武則天已經是二十八歲的人了,按照一般的理論,這個年齡的女子基本上是徐娘半老,畢竟不比十幾歲嬌艷的女子了,但武則天的心計不是一般人所能比的,再者,她的美貌也許確實出眾,還有高宗對她的感情做基礎,久別重逢,更能抓住高宗的心。 武則天這次再入宮也和宮中的鬥爭有關,當時的王皇后為了和蕭淑妃爭寵,鼓動高宗接武則天進宮,她還自己做主讓武則天先蓄髮,然後再入宮。王皇后沒有想到自己在引狼入室。入宮後,武則天很感激王皇后的照顧。她對王皇后非常尊敬,侍奉得也很周到,這使高宗也很高興。皇帝和皇后都高興了,武則天的嬪妃地位也就升到了昭儀,這是正二品的級別。超過了其他八個嬪妃,是九嬪之首,在她的上面,只有皇后和四妃了。 武則天進宮之後,基本上讓高宗只寵愛她一人。前後生了四男二女,而高宗總共才有十二個子女。後邊的六個都是武則天生的,可見武則天的受寵程度是其他嬪妃無法相比的,這連主張讓他進宮的王皇后也沒有料到,結果自己也吃了大虧。 武則天的性格決定了她不甘於居人之下,她的目標是皇后。等她的地位穩固之後,便開始有心計地活動了。她在後宮裡想方設法籠絡太監、宮女,特別是和皇后、蕭淑妃關係不好的人,她總要設法接近拉攏,給予一些小恩小惠,讓她們注意監視皇后和淑妃的行動。第一步,武則天聯合王皇后打擊蕭淑妃,等高宗把蕭淑妃廢成庶人後,武則天便開始對皇后下了手。 為皇后殘害親女兒 武則天生下的第二胎是個女孩兒,非常可愛,王皇后也很喜歡,經常去看望,等高宗快來的時候便知趣地先走了。武則天為了皇后之位,利用這種機會對親生兒下了毐手。 武則天在皇后剛走,將女兒掐死,然後蓋好被子,偽裝好。高宗來了,假裝笑臉相迎。等再看到女兒時,武則天痛苦失聲。不知道當時的她是不是有些後悔,虎毐不食子,難道武則天竟連野獸也不如?或許權勢真的能讓人喪失理智,以致於六親不認。 武則天正是利用一般的推理來嫁禍皇后的,母親或者父親殺死嬰兒,這只是在窮困或者走投無路時才有的事情,可愛的女兒,又是公主,誰也不會懷疑是武則天。 高宗也是這樣考慮的,所以高宗聽說剛才是王皇后來過時,不由大怒,而王皇后也一直沒有生育,所以高宗便下決心要廢掉她。 實現皇后夢 在封建社會,對於皇后的廢與立都是國家大事,必須由大臣們共同商議。這方面的阻力主要來自重臣、國舅長孫無忌。還有宰相褚遂良等大臣也極力反對。 朝廷的大臣們分成了兩派,除了長孫無忌和褚遂良等人以外,李義府、許敬宗等人為了在高宗和武則天面前爭功邀寵,就站到了長孫無忌的對立面,支持武則天做皇后。高宗把長孫無忌等反對的人召到一起,商量皇后的廢立問題。武則天坐在帘子後面監聽。長孫無忌極力反對,為王皇后辯解,說她出身高貴,忠厚賢惠,沒有什麼大過失,不該廢皇后之位。而武則天卻是出身貧寒,還曾經侍奉過先帝太宗,再立為皇后違背了禮制。 褚遂良也在一旁反對,而且還磕頭磕得流血,一氣之下提出辭官回家。武則天見了,怒火頓生,大聲喊道:「怎麼不把這種臣僚亂棍打死!」其他人見狀,趕忙替褚遂良求情,性命雖然保住了,但被貶官,去了譚州即現在湖南長沙任都督。 後來,還是開國的功臣李勣給高宗出了個主意,他說皇后的廢立是皇上的家務事,沒有必要和大臣們商量。同時,李義府和許敬宗等人也在朝廷大臣們中間大造輿論,支持武則天。終於,在公元654年,即高宗永徽五年的十月十三日,高宗正式下詔書廢王皇后、蕭淑妃為庶人,六天後,即十九日,正式立武則天為皇后。武則天對王皇后、蕭淑妃也沒有放過,後來將二人各責打了一百杖,然後殘忍地砍去雙腳,泡在酒翁里活活折磨死。其報復心和殘忍性可見一斑。 為皇位毐殺親子修改《姓氏錄》武姓成貴族 武則天做了皇后,先要清除仍有威脅的長孫無忌。她指使許敬宗等人,捏造罪名製造朋黨案,然後將長孫無忌牽連進去,把他流放外地,後來許敬宗又逼長孫無忌自盡。長孫無忌集團其他的人也被清除,或殺或流放。武則天終於將最大的對手解決了。 武則天念念不忘長孫無忌說她出身貧寒的話,為了提高威望,為以後秉政做準備,他主持將《姓氏錄》進行了修改,提高自己武姓的地位。原來在唐太宗時期,曾經修訂過《氏族志》,是太宗命高士廉按照官位高低來制訂的。但受魏晉以來重視門第風氣的影響,在裡面也列了很多官職很低的人的姓氏,而且將武姓排除在外。這讓武則天一直耿耿於懷。等把長孫無忌驅逐出京城之後,僅僅兩個月,許敬宗便馬上請示修訂新的《姓氏錄》。修成之後的《姓氏錄》將武姓列為第一等,其他的則按照官職品位的高低順序來排列。 處死上官儀 高宗因為不滿意武則天的專斷,就和宰相上官儀商量廢掉武則天的皇后,上官儀答應起草詔書。武則天的耳目得知後趕忙報告,武則天趕到後,軟硬兼施,說得高宗變了主意,還把責任全推到了上官儀的身上。武則天於是讓許敬宗捏造上官儀和已經被廢的太子李忠圖謀反叛,將上官儀父子處死。高宗的軟弱性也是武則天一步步登上女皇寶座的客觀原因。 出眾的治國方略 武則天雖然心狠手辣,但她也是有些才幹的。她曾經上意見書十二條,也就是歷史上的「建言十二事」,這裡面包括了發展農業、減輕賦稅、廣開言路等,基本上是一套較完整的治國方略。後來也被高宗頒布詔書推行。後來高宗之所以將處理政務的權利交給武則天,也是相信她有這方面的能力。 武則天以後之所以能在朝廷施展才幹,和她對於庶族出身的官員的重用有很大的關係。科舉制度在隋朝隋煬帝時期創立,就是為了打破魏晉時期以來做官都講出身的惡習以及由此引出的很多弊端。到了武則天時期,科舉制度基本定型,新的官員很多是出身微寒的,他們需要最高層重用他們,而武則天就成了他們的總的代言人。一大批的文人學士成為武則天的鼎力助手,武則天利用他們來打擊舊的貴族反對勢力,鞏固自己的權勢與地位。 心狠手辣的母親 作為母親,武則天的心比一般的人要狠多了,為了自己的權勢和皇位,對親生兒子都不肯放過, 武則天親生的兒子一共是四個,長子李弘,次子李賢,老三是李顯(又叫李哲),老四是李旦(又叫李輪)。第一個有機會繼承皇位的是長子,在公元656年,太子李忠被廢黜,武則天的長子李弘被立為皇太子。 李弘為人忠厚,而且知道謙虛忍讓,高宗和眾大臣對他都很滿意,在參與朝政的過程中顯示出政治才幹。隨著身體狀況的下降,高宗想把皇位傳給李弘。 但武則天卻不願意讓兒子來侵奪自己已經習慣的政治權力,而且兒子一旦即位,自己的權力夢特別是女皇夢就肯定要破滅了。況且,兒子對自己也不是那麼聽話,於是,在權力和親情之間武則天狠心地選擇了前者,在公元675年,即上元二年,武則天用毐葯將年僅二十四歲的兒子李弘毐死。 李弘死後,高宗由於精神受到刺激,加上原來的頭疼病,覺得身體狀況不允許他再操勞國家大事了,就想把皇位讓給武則天。但是,由於大臣們極力反對,武則天沒能如願,但這對於武則天卻是個極大的刺激與鼓勵。 在滒滒李弘死後一個月,次子李賢被立為太子,他和滒滒李弘一樣,也很聰明,在高宗讓他處理政務過程中也顯示出過人的能力,加上宰相們的輔佐,武則天又感到了權力將要離她而去了。所以,武則天指使人誣告太子貪戀女色,想早日奪取皇位,公元680年的八月,李賢被廢掉太子身份,貶為庶人。後來又被迫遷到巴州。到了公元684年的時候,在武則天廢除中宗李顯後的第三天,武則天就派人到巴州將李賢殺死,同時,許多人被牽連被殺。 在李賢被廢掉太子的第二天,三兒子李顯被立為太子。公元683年,高宗病死,立下遺囑讓太子即位,但國家大事還要聽從武則天的意見,這成了武則天日後專權乃至成為女皇的很重要的一個原因。 李顯即位後就是唐中宗,他尊母親武則天為皇太后,李顯比他的滒滒要軟弱很多,所以他的即位在開始的時候才被母親所接受。 但中宗也沒有將寶座坐熱,就被母親趕了下去,當時即位還不到兩個月。中宗即位後,就沒有把母親放在眼裡,低估了母親的力量。他想讓岳父韋玄貞做宰相,但是父親高宗臨死時立的顧命宰相裴炎不同意,中宗便不可一世地說:「我就是把天下都給了他,又能怎麼樣?」裴炎便報告了武則天,武則天立刻召集大臣們到了乾元殿,將中宗廢為廬陵王,幽禁在深宮之中。幽禁中宗後,武則天把最後一個兒子李旦推上了皇位,這就是唐朝的睿宗。 如願做女皇為做女皇做準備 武則天首先將東都洛陽改為神都,準備將來做都城用。他還把唐朝文武百官的名稱進行了變動:尚書省改成文昌台,左右僕射改為左、右丞相,門下省改為鸞台,侍中改為納言,中書省改為鳳閣,這明顯地是體現了女性特徵,所以原來的宰相名稱「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也改成了「同鳳閣鸞台三品」。尚書省下屬的六部也改了名稱:吏部改成天官,戶部成了地官,禮部是春官,兵部是夏官,刑部是秋官,工部是冬官。御史台分成了左肅政和右肅政兩台,由左台負責監察朝廷,右台負責糾察地方郡縣。 平定徐敬業 武則天的這些為以後做女皇做的準備活動,被一些大臣識破,遭到了他們的激烈反對。在公元684年的九月,原來被武則天貶出京城的徐敬業開始起兵反抗。 徐敬業在揚州起兵,十多天便召集了十萬兵馬,著名詩人,初唐四傑之一的駱賓王專門寫了《討武曌檄》,據說武則天看了之後,並沒有生氣,而是感嘆這樣的人才沒有為她所用,可見,武則天在用人上還是用些氣量的,也很愛惜人才。 武則天連忙調動了三十萬兵馬迎戰,讓李孝逸領兵平叛。徐敬業不久便連遭失敗,他和駱賓王先後被部將殺死,只有四十天的時間,徐敬業的叛亂便被平定了,武則天終於度過了這次大的政治危機。 重組宰相班子 在平定徐敬業的叛亂之後,武則天又對宰相班子進行了調整,因為原來的宰相裴炎在這次危機中不但不幫助武則天對付徐敬業,還以此要求武則天還政睿宗,結果被武則天處死。然後,武則天將其他幾個宰相罷免,補韋方質、武承嗣、韋思謙為宰相。以後的兩年內,武則天對宰相班子進行了頻繁的調整,主要上建立效忠於自己的執政親信。 改年號、造輿論 為了給做女皇鋪路,武則天在輿論方面利用迷信等手段來為自己樹立威信。比如他的侄子武承嗣派人送一塊刻著「聖母臨人,永昌帝業」的白石頭,慌稱是來自於洛水。武則天很高興,還改了年號「永昌」。後來武則天總共改過十八次年號,有時一年就改三次之多。武則天還接受了睿宗和群臣上的尊號「聖母神皇」,這在歷史上沒有先例,原來的皇帝只有在死後才有,武則天打破了這個慣例。 武則天為做女皇做的這些準備,遭到了唐高祖李淵第十一子李元嘉的反抗,但不久就被武則天平定了。從此,再沒有人對武則天的權勢提出過挑戰。 實現女皇夢 公元690年的重陽節,即九月九日,年近古稀的武則天改元天授,正式建立了大周王朝,自稱「聖神皇帝」。同時,將睿宗李旦降為皇嗣,皇太子李成器也降為皇太孫。武則天尊周文王姬發為始祖文皇帝,尊父親為孝明高皇帝,侄子武承嗣等人也有封賞。 男寵薛懷義 武則天做女皇本身就是對封建禮制的破壞,在納男寵方面他也讓後來的衛道士們耿耿於懷。比較有名的是薛懷義。 薛懷義,原名馮小寶,是現在的陝西雩縣人,自幼闖蕩江湖,身體健壯、長相英俊。他被武則天的女兒太平公主發現後,獻給了守寡多年的母親。三十齣頭的薛懷義深得武則天的寵愛。為了讓他便於經常來往,太平公主又獻計,把他變成和尚,主持白馬寺。還賜姓薛,改名懷義。 薛懷義對於武則天做女皇起了很大的作用,主要是和其他的僧人合寫了《大雲經》,書中說武則天是彌勒佛轉世,應該代替唐朝成為新天子,在佛教理論方面提供了依據。 除了薛懷義,武則天的男寵還有她的御醫,薛懷義被冷淡後,一怒之下就放火燒了自己親自督建的萬象神宮,即明堂。武則天沒有聽從大臣們的意見嚴懲他,但他此後越發驕橫,最終被武則天派人殺死。 酷吏政治鞏固權位告密的銅匭 為了鞏固自己的權位,打擊異己,武則天採納侍御史魚承曄兒子魚保家的建議,在朝堂上設銅匭,接受全國的告密信。 銅匭共有四個,分別塗上了青、丹、白、黑四種顏色,分列於朝堂之上。其中的青匭叫做「招恩」,放在東面,丹匭稱「招諫」,放在南面,白匭放在西邊,叫「神匭」,黑匭放在北邊,叫「通玄」。然後派專人負責受理全國的告密文書。 武則天還下令全國,對於進京告密的人,沿途各地州縣必須給予照顧,按照五品官待遇接待。對於告密的人,不分等級,一律接見,如果屬實還給予獎勵,即使不真也不加追究。通過這個途徑,武則天得到了一批酷吏,最有名的是周興、來俊臣。後來中宗處理這些酷吏時列舉了二十七名。 酷吏們為了打擊李氏皇族,發明了很多的酷刑。武則天利用他們,但並不完全信任他們,也沒有重用。等他們的替罪羊的使命完成了,武則天便利用民憤,將他們先後處死,現在著名的成語「請君入甕」就是說的來俊臣和周興的事。 酷吏政治前後共有十多年的時間,利用酷吏將反對他的李姓宗室和原來的貴族勢力基本掃蕩乾淨。這個過程中,武則天還得到了庶族出身官員的支持。所以,武則天雖然有時表現得很殘忍,但他並不是瘋狂地屠殺、毫無節制。總之,酷吏政治只是武則天的政治手段之一。 末期清醒立儲讓位立太子的矛盾 通過酷吏政治,武則天鞏固了自己的權勢和皇位,但在皇位繼承問題上,她又左右為難。建立周王朝之後,他讓侄子們做了宰相和將軍,掌握朝政大權,大臣有了功勞也賜給武姓,而不是李姓。她還免掉了武姓的田賦,把自己的故鄉文水縣改為武興縣,從這些來看,武則天是想把皇位傳給武姓的侄子。這促使他的侄子武承嗣等人公開地對李旦的皇儲地位提出了挑戰。 在公元693年,武則天在萬象神宮即明堂里舉行了祭典大禮,這次武則天出乎意料地讓侄子武承嗣為亞獻,武三思為終獻,而正式的皇儲李旦卻被冷落到了一邊,非常尷尬。武則天的行動無疑是對侄子們的公開鼓勵。 但是,武則天的意願遭到了宰相狄仁傑等人的激烈反對,這讓武則天矛盾至極。如果把侄子立為皇儲,雖然可以保住大周政權,但以後的即位人絕對不會把她供奉到祖廟裡去的,因為她是武氏家族出嫁的女人,這在封建社會等於是外人了。如果立自己的兒子做皇儲,將來繼承皇位,他可以順利成章地包住皇后的正統地位,和丈夫高宗一起享受兒孫們時代的供奉。但是,這樣又要回到他已經打破的舊傳統中去。 再用親子血濃於水 武則天的矛盾最後還是聰明的狄仁傑給他解開了。這天,已經七十四歲的武則天對狄仁傑說:「朕昨天晚上做了一個奇怪的夢,夢見一隻大鸚鵡的兩個翅膀折斷了。愛卿看是什麼徵兆啊?」狄仁傑抓住這個絕佳的時機對武則天說:「陛下姓武,那鸚鵡便是陛下了。兩個翅膀就是陛下的兩個兒子,如果陛下再次起用兩位愛子,兩個翅膀就會重新好起來的。」 同時,宰相吉頊也在努力。他對武則天當時的男寵張易之和張昌宗兄弟倆說,你們倆因為受武則天的寵愛,蔑視群臣,被眾大臣們嫉恨,如果要保住性命,現在只有為立儲君出力,日後還能夠將功贖罪。你們要利用自己接近武則天的有利條件,勸說她立廬陵王李顯為太子。張氏兄弟聽了吉頊的話,對武則天立李顯為太子起了關鍵作用。 到公元698年,武則天將李顯秘密接回了京城洛陽,當時的太子李旦聰明地請求退出,讓母親立滒滒為太子。這讓武承嗣極為氣惱,因為他的繼承權完全被剝奪了,不久武承嗣便氣悶而死。 為了避免在自己死後侄子和兒子們相互殘殺,武則天還處心積慮地把太子李顯、相王李旦、太平公主、武姓的侄子們召集到了明堂,然後祭告天地,立下了鐵券,把鐵券收藏在史館,以為佐證。從此以後,到武則天去世,終於有了較長的一段安定的日子。 最後的男寵張氏兄弟 張氏兄弟即張易之和張昌宗,都是中山安國即現在的河北安國人,祖上曾在貞觀末年做過宰相,也是名門出身。武則天的晚年歲月得益於張氏兄弟的悉心照料,因此武則天對張氏兄弟恩寵有加。 在薛懷義被殺只有,姓沈的一個御醫成了武則天的男寵,但過了中年的御醫難以滿足武則天的性要求,武則天寂寞煩悶,脾氣很壞,經常責罵身邊的侍女。太平公主很了解母親,便將英俊少年張昌宗獻給了武則天,武則天很滿意,張昌宗又把滒滒張易之介紹近來,一同侍奉武則天。在武則天的寵愛下,兄弟倆的權勢急劇膨脹,連武氏兄弟也巴結他們。後來又在武則天的支持下開始干預朝政,這使很多大臣心裡惶恐不安。宰相張柬之看準時機發動了政變。 張柬之兵變復唐 公元704年年末,武則天病倒在床上,幾個月也不召見宰相,只有張氏兄弟倆侍奉左右,左右朝政大事,這使大臣們六神無主。宰相張柬之經過周密部署,在705年的正月里發動了兵變,把張氏兄弟殺死,迫使病中的武則天讓位,由中宗複位,重建唐朝。 臨終時的寬容與清醒 正月二十五這天,武則天不情願地離開了他做了十五年女皇的宮殿,搬到了洛陽宮城西南的上陽宮。中宗給她上了尊號「則天大聖皇帝」。但沒有了帝位的武則天心情很壞,精神的支柱沒有了,本來就年老的身體很快垮了下來,在705年的十一月初二,八十二虛歲的武則天死於上陽宮的仙居殿。臨終時她異常清醒,立下了遺囑,包括去掉帝號,稱則天大聖皇后,葬在乾陵,和高宗合葬。只許為她立碑,不許立傳,這就上武則天無字碑的來歷。還有赦免王皇后、蕭淑妃以及褚遂良等人的家屬。其他被酷吏迫害的人早在他被迫下台前已經赦免。706年的正月,武則天的靈柩運回了長安,和高宗合葬在乾陵。 武則天死後,她的謚號變過幾次,但兒孫們的尊敬態度沒有變。睿宗第二次即位後,改稱為「天后」,後來又先後改為「大聖天后」,尊為「天后皇帝」,改為「聖后」。唐玄宗即位後,改為「則天皇后」,比較客觀。到了749年,最後把武則天的謚號定為「則天順聖皇后」。
推薦閱讀:

中國10大銀杏村,最美的就藏在蘇州!
中國外交史上最隆重儀式護送西哈努克靈柩回柬|西哈努克|去世|靈柩
中國製造業趕超日本的最省力捷徑:努力生更多的孩子
越南為基洛潛艇購新導彈欲攻擊中國南海人工島
揭秘:中國古代太上皇的成功秘訣

TAG:中國 | 武則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