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 | 魯迅先生的8句話, 送給逆境中彷徨的你!
「19日,夜的下半夜,人衰弱到極點了。天將發白時,魯迅先生就像他平日一樣,工作完了,他休息了。」
蕭紅的《回憶魯迅先生》記下了魯迅生前的最後時刻。那是1936年10月19日,距今整整79年。
1936年10月19日,早晨5時25分,一貫言辭激烈、最富戰鬥性的作家魯迅,因肺病醫治無效,病逝於上海大陸新村9號寓所。
魯迅晚年,已經處於徹夜創作的戰鬥精神境界之中。他「不憚於以最壞的惡意來推測中國人」,「一個都不寬恕」,包括死亡。
他的散文集《野草》裡面有一篇短短的《墓碣文》,寫了夢境中在墓前的經歷,形象地描述了他與死亡的不妥協關係:
我夢見自己正和墓碣對立,讀著上面的刻辭。那墓碣似是沙石所制,剝落很多,又有苔蘚叢生,僅存有限的文句——
……於浩歌狂熱之際中寒;於天上看見深淵。於一切眼中看見無所有;於無所希望中得救。……
……有一遊魂,化為長蛇,口有毒牙。不以嚙人,自嚙其身,終以殞顛。……
……離開!……
我繞到碣後,才見孤墳,上無草木,且已頹壞。即從大闕口中,窺見死屍,胸腹俱破,中無心肝。而臉上卻絕不顯哀樂之狀,但蒙蒙如煙然。
我在疑懼中不及回身,然而已看見墓碣陰面的殘存的文句——
……抉心自食,欲知本味。創痛酷烈,本味何能知?……
……痛定之後,徐徐食之。然其心已陳舊,本味又何由知?……
……答我。否則,離開!……
我就要離開。而死屍已在墳中坐起,口唇不動,然而說——
「待我成塵時,你將見我的微笑!」
我疾走,不敢反顧,生怕看見他的追隨。
一九二五年六月十七日。
在逝前的一個月,魯迅於9月5日,在題為《死》的文章中,給妻子許廣平寫下了如下遺囑:
(1)不得因為喪事,收受任何人的一文錢。--但老朋友的,不在此例。
(2)趕快收殮,埋掉,拉倒。
(3)不要作任何關於紀念的事情。
(4)忘記我,管自己的生活。--倘不,那就真是糊塗蟲。
(5)孩子長大,倘無才能,可尋點小事情過活,萬不可去做空頭文學家或美術家。
(6)別人應許給你的事物,不可當真。
(7)損著別人的牙眼,卻反對報復,主張寬容的人,萬勿和他接近。
魯迅夫人許廣平(右1)、兒子周海嬰(右2)、宋慶齡(右3)、日本友人內山完造在魯迅墓前
其實除了那個「橫眉冷對千夫指」、「怒向刀叢覓小詩」的鬥士魯迅以外,還有一個我們從未發現的「痴情」魯迅。
扒一扒魯迅先生那高能閃瞎眼的情書!
時光可以讓一些人面目全非,也會讓一些人愈加清晰。
如今,我們不必仰視,不必神化,更不必帶了顯微鏡去放大個人的缺點,故作驚人之語。
我們要在這滿目絢爛的時節,坐在秋涼里,隔著歲月,感受真正的「人間魯迅」。
魯迅先生的8句話,
送給逆境中彷徨的你
1即使艱難,也還要做;愈艱難,就愈要做。改革,是向來沒有一帆風順的,冷笑家的贊成,是在見了成功之後……——《中國語文的新生》一九三四年
2
敵人是不足懼的,最可怕的是自己營壘里的蛀蟲,許多事情都敗在他們手裡。——《致蕭軍蕭紅書》一九三四年
3
沉著,勇猛,有辨別,不自私。——《拿來主義》一九三四年
4
必須敢於正視,這才可望敢想、敢說、敢做、敢當。倘使並正視而不敢,此外還能成什麼氣候。然而,不幸這一種勇氣,是我們中國人最所缺乏的。——《論睜了眼看》一九二五年
5
我覺得坦途在前,人又何必因了一點小障礙而不走路呢?
6
願中國青年都擺脫冷氣,只是向上走,不必聽自暴自棄者流的話。能做事的做事,能發聲的發聲。有一分熱,發一分光。就令螢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裡發一點光,不必等候炬火。 ——《熱風·隨感錄四十一》一九一九年
7
我之所謂生存,並不是苟活;所謂溫飽, 並不是奢侈;所謂發展,也不是放縱。
——《華蓋集·北京通信》一九二五年
8
希望是附麗於存在的,有存在,便有希望,有希望,便有光明。
——《華蓋集續篇》一九二六年
【魯迅先生還告訴你如何惜時】
①時間就像海綿里的水,只要願擠,總還是有的。
②哪裡有天才,我是把別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了工作上了。
③節省時間,也就是使一個人的有限的生命更加有效,而也即等於延長了人的生命。
④時間就是性命。無端的空耗別人的時間,其實是無異於謀財害命。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