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樓蘭古城

解密樓蘭古城

地理 2010-09-22 07:23:53 閱讀6 評論0 字型大小:大中小訂閱

樓蘭屬西域三十六國之一,與敦煌鄰接,位於現今新疆塔里木盆地東部的羅布泊及其鄰近地區,與漢唐文化密切相關。鼎盛時期人丁興旺、車馬喧鬧,然而在公元4世紀,樓蘭文化戛然而止。時至今日,這個震驚世界的歷史遺迹帶給人們的仍是一個個未解之謎。一個古代王國為何會一夜之間消失?樓蘭文明究竟發展到什麼程度?為何羅布泊地區頻現謎團?本期地理講堂,西域地理研究專家夏訓誠為您揭開樓蘭古國的神秘面紗。

誰發現了樓蘭遺址?

關於樓蘭遺址的發現,近一個世紀以來比較固定的說法,是斯文?赫定僱傭的維吾爾族嚮導奧爾得克,在1900年3月29日返回尋找丟失的鐵杴時,在風暴迷路中無意發現的。斯文?赫定在他的專著和遊記中,都真實的記錄了發現的過程。而發現的認定是一個科學的過程,是經過斯文?赫定和他的好友經大量分析後做出的結論。所以,我個人認為「樓蘭的發現者」這一榮譽應歸功於斯文?赫定和奧爾得克。

現在有的人認為這個是斯文?赫定發現的,有的認為是奧爾得克發現的,我說這個事情兩個人應該都有不同的功勞,我們當地有一些人認為這個是奧爾得克發現的,應該就是奧爾得克,實際上斯文?赫定和奧爾得克都起了很大的作用,特別是科學上的認證,斯文?赫定起了很大的作用,所以我認為他們兩個人在樓蘭古城的發現裡面都起了很大的作用。

對斯文?赫定在新疆的探險活動褒貶不一,然而對一個人的歷史功過要放在具體環境中作具體分析。斯文?赫定首先是一個孜孜不倦、百折不撓的探險家,其次是一個學識淵博、造詣很深的地理學家。他一生辛勞,豐富的著述,引導許多人走上了科學探險之途。我選擇地理學為終生職業併到新疆工作,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受到了他的影響。

斯文?赫定1865年出生於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當時正是資本主義世界蓬勃發展的興旺時期,他在德國柏林大學留學時,又師從著名地理學家李希霍芬。1893年10月,開始了他第一次中亞探險之行,從而開始了先後長達40餘年的新疆探險活動。發表了《中亞科學考察報告》、《南藏》、《西北科學考察報告》等三部47卷巨著共約1000萬字,涉及到這一地區自然地理、地貌、水文、氣侯、地圖、歷史地理、地質、生物、天文、人類與考古、民族、語言等許多科學問題。

條條「大路」通樓蘭

關於樓蘭古城的遺址,樓蘭位於羅布泊西北角上,地理坐標為東經89度55分22秒,北緯40度29分55秒。

現在有四條路可以到樓蘭,國家規定,我要收費,我要報批,人家不報批,照樣可以進去。他有四條路,一條是東途,經玉門關、八一泉,沿庫魯克塔格山南麓,至羅布北端向西南可至。西途由烏什塔拉至馬蘭,由庫魯克塔格山南麓折向孔雀河北岸,經老開屏至前進橋,由前進橋向南即至。南途由若羌縣城,經三十六團場,穿米蘭古城,向西北沿喀拉庫順湖盆而上可至。北途則由吐魯番向南,穿過庫魯克塔格山,直趨土垠,再赴樓蘭。所謂的東西南北四條路現在都可以進去,我在四條路都進去過,現在看管是很難看管的,很難管理。

儘管樓蘭古城經歷了三千餘年的風沙摧殘,但古城的城牆,在若干地段仍依稀可辨。經考察隊復原並實際測,樓蘭城略呈正方形,其四邊殘存的城垣長度分別是:東面長333.5米,南面長329米,西面和北面均為327米,總面積為10.824萬平方米。從殘存的遺址推斷,樓蘭的城市可劃分為三個區,即中部和東南部為行政區,西部和西南部為住宅區,以烽火台為中心的東北部為軍事區。

在現在的遺址中,我們可以發現,一條西北—東南走向的河流穿過整個城區城,城內沒有任何古井遺址,說明河水是城市用水的唯一來源。沒有井,他當時的能源就是靠水,就是靠這條湖。在樓蘭城外,古河道也是縱橫交錯,交織成網,它們寬約數十米,深三四米至六七米,當年河水常泛濫,以至留下「大小波深必泛」的文獻記錄。

這是古城「三間房」,裡面最好的幾個建築,就是土木建築,是由土坯砌成的。我們幾個人在裡面考察,前年考察,認為這個房子可能是官員住的,因為這個裡面當時斯文?赫定他們發現了很多的文書,而且文書都是有關於法律這方面的文書,當時猜測這個地方肯定是官員住的,高級幹部住的,因為高級幹部要住好的房子,可能這個房子是裡面最好的,是不是高級幹部住的?前年我們去量了一下,這個房子很正,根本擺床都擺不下去,所以是不是人居住的事情還是說不清楚。

樓蘭古城新發現

樓蘭古城2008年的發現,經衛星照片判識並進行實地考察,在樓蘭遺址東10餘公里接近孔雀河處發現了大面積的農耕遺迹。這一遺迹的存在可能改寫樓蘭地區的屯田歷史和蘭古城獨特地位,也是考古界長期爭論的問題之一。

我們在衛星照片里,在家裡面沒有去之前已經發現衛星照片,這個衛星照片,這個雅丹地貌風吹的,但是中間這個,原來都是耕地,以前這個情況不知道,以前對於樓蘭古城,是首都嗎?還是住宿站呢?還是個軍事基地呢?還是屯田要址呢?情況不清楚。所以在我們前年去考察之前,我們北京地質所搞衛星照片的同志一看,在家裡一看,衛星照片不是很清楚嗎?他們有大片的耕地,所以後來我們一到野外以後,我們很快就找這片耕地,他們考古學界對樓蘭古城的職能也沒有清楚,是首都,是軍事基地?也沒有弄清楚,如果現在發現了大量的耕地在這裡,認為這個地方以前是屯田,是一個重要的屯田地區。所以關於樓蘭古城的職能,就可以初步得到解決了。

另外就是中科院地質與地球物理所的研究員秦小光,他在家裡面判斷,就看到了那一片地,所以我們一到野外我們就到那個地方去。後來我們把土壤也采了樣回來,發現直徑大於47.6um的孢粉,是證明這個地方以前曾被人們耕種的有利證據。發現了這麼一種標本,這種標本肯定人們作為耕地的證據,而且我們在那個地方也找到了小麥,栗子這些東西也不少,所以證明以前是大量開墾的一個地方。這是我們前年的一個重要發現。

樓蘭古城消失之謎

關於樓蘭古城,文明興衰,樓蘭古城為什麼會消失了?第一種認為,因為氣候變干。第二個是由於高山萎縮了。第三個是認為湖泊不穩定了。第四是人為活動造成了湖泊環境的變化。以上諸說,各強調了某一種因素的作用,沒有全面揭示羅布泊地區古代文明興衰的原因,我們認為其興衰是社會經濟和自然條件變化的綜合反映。

樓蘭古城的消亡,後來我總結了一下。一個是路斷城空,因為樓蘭古城是在絲綢之路上一個重要的屯田地區或者是重要的中繼站,絲綢之路以後走海上絲綢之路的,不走陸上了,路上太困難,走這麼一段路太艱苦,所以把這一段放棄了,路一放棄,路一斷,城就空了,樓蘭古城就消失了,「路斷城空」是一種說法。

第二種原因是水斷城空,因為他是在塔里木湖下游,支流變動很大,你這個河流,今天往這裡流,明天往那裡流,新疆有一個特點,水流到哪裡哪裡就是綠洲,水離開哪裡,哪裡就是沙漠,哪裡水多了,哪裡該鹽鹼化。如果這個地方塔里木湖下游,水系斷了,這個城裡人就跑掉了,塔里木湖下游水系也經常變化,水斷城空或者是路斷城空,是導致樓蘭古城消失的原因。

小河墓地的新發現及全面發掘

小河墓地是瑞典考古學貝格曼在奧爾得克的引領下,於1934年沿孔雀河向南分叉出的一條無名小河考察時發現的一系列墓地。位於孔雀河下遊河谷南約60公里沙漠中。東距樓蘭古城直線距離約120公里。西南距阿拉干直線距離約25公里。2000年夏季,新疆考古所王炳華曾到此考察,2001年1月1日,中央電視台和我曾到此考察,並在新聞聯繫節目首次報道小河墓地,引起了多方關注。

當時中央電視台要在東南西北,走過四個點來報道情況,當時我就在西邊,就在小河墓地,2001年的1月1號,現場直播了小河墓地的活動情況。小河墓地的外景,在一個沙包上,在一個沙丘上豎了很多的木樁,就是小河墓地。當時小河墓地,貝格曼是這麼說的,他說是1000個棺材的地方,說這個地方上面1000個棺材,實際上沒有這麼多,但是有100多,他當時形容1000個棺材的地方。他的位置是這樣的,在孔雀河下游,小河墓地。

2003年——2005年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對小河墓地進行了全面發掘。小河墓地外觀為橢圓形的沙山,高7米,長74米,寬35米。這一沙山實際是在原有沙丘上,由於自然積沙和不斷疊埋的人工堆沙共同形成。在其分布區南北位隔離一排木桐牆,可分為南北兩個墓區。北區吹得比較厲害,南區保存好一點。

墓地南區保存較好,發掘墓葬139座,北墓區由於強烈東北風吹刮,特別是上次墓葬幾乎沒有保存下來。現在的28座墓基本平面布列,不見明顯的上下疊壓現象。總共發現墓葬167座,主要是成人墓,另外有兒童墓20座。死者頭向基本向東,仰身直肢,乾屍身體上普遍發現塗有乳白色的曲狀物質。該項發掘工作,出土珍貴文物數以千件。被列為當年十大考古發現之一。

墓葬一般由木棺、坑前象徵男根或女陰的立木以及作為墓地標誌高大粗木組成。木棺前常豎立不同性質的立木,棺後豎立紅柳條或細的胡柳木。棺前立木因死者性別不同而有區別,男性棺前立木似漿,漿面塗黑,柄端多刻有7道旋紋。女性棺前立木基本成柱體,木柱端頭均塗紅,纏繞一段紅繩,繩下固定草束。兩種立木的象徵意義已很明確:柱體象徵男根,「漿」象徵女陰,兩根立木彼此匯映,共同傳遞著小河人祈求生命反演,萬物興盛的理念。

科研工作中的種種疑問

看了一系列的東西,現在我們要回答,我自己感覺要回答幾個問題,一個是小河墓地又稱「一千口棺材」墓地,具有較大規模。在墓地周圍5公里至10公里範圍應有工程或居民點,但一直沒有發現。2008年冬季科考,目的之一是尋找墓地附近的古城與居民點。因為這個墓地在05年、06年、07年,新疆考古所在這裡挖掘了,他們在那裡呆了兩三年之後,回來以後我就問他們,我說你們在附近有沒有發現居民點或者是古城,有沒有?他說沒有發現,我說不可能,應該有,因為什麼?這裡是1000個棺材的地方,肯定1000個棺材死在這個地方,附近三、五公里一定有村莊或者是古城,人死了以後把他埋在這個地方,如果沒有居民點,沒有古城,這個人是哪裡來的?所以我當時就猜測,這個地方應當有,三五公里,也不能太遠,如果太遠,把死人搬到這裡也不容易。所以三、五公里範圍之內應該有居民點或者古城,這個是當時,前年我們考察墓地,在周圍能不能找到古城或者是居民點?這樣可以把小河墓地埋葬的人,他們住在哪裡可以解決。

第二個問題是這樣的,小河墓地遺物年代測定為4000年左右,就是胡楊,還有遺物,還有乾屍,確定了是4000年左右,樓蘭古城是2000年,樓蘭古城剛才看了,三間房,佛塔,樓蘭古城的遺物都是2000年的歷史,小河墓地是4000年的歷史,中間平面距離差了100多公里,而且年代相差2000年,中間缺失了1000年到2000年的歷史,為什麼會缺失?所以前年去,我們帶著這個問題,這一段歷史為什麼會缺失?我們想把這個問題解決。

第三個問題就是小河墓地是4000年前也屬極端乾旱氣候,與現在有很大的區別。但是當時小河墓地局部生態環境要比現在好,主要原因是由於孔雀河一直流通,有水就是綠洲。當時人們大量砍伐胡楊、紅柳,對生態環境有一定的影響。當時的生態環境和現在有很大的區別,我們要把這三個問題能夠好好的研究一下。

在我國歷史上,羅布泊及其鄰近地區,曾經有過輝煌燦爛的一頁。上下五千年,羅布泊地區所經歷的滄桑,給我們留下了一部乾旱區開發史,其中既有可以借鑒的經驗,也有值得吸取的教訓。一個世紀以來,羅布泊由一個浩瀚大湖,變成了一個乾涸的「大耳朵」。人類用自己的雙手創造了舉世聞名的樓蘭文明,人類又用自己的雙手徹底改變了羅布的面貌。羅布泊的未來,應該是什麼模樣?是繼續荒漠乾涸,還是再次振興,這是值得我們認真思索的,對人類科學認識羅布泊借鑒歷史,展望未來,重鑄羅布泊歷史,我們任重道遠!(責任編輯:盧建爽)


推薦閱讀:

驚采絕艷:盜墓盜出的新樓蘭
歷代書法:魏晉簡書(樓蘭殘紙文書)
書法講座 | 樓蘭殘紙文書技法指要(十五)
揭開西域的面紗,逝去的樓蘭
書法講座 | 樓蘭殘紙文書技法指要(十一)

TAG:古城 | 解密 | 樓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