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教會的道路

五 第五個教會—撒狄

第五個教會是撒狄。撒狄這一個教會,是恢復的教會,或者說是余剩的教會(that remains),也可以說,這是一個剩下來的教會。這一個教會,乃是繼續在推雅推喇之後。不過推雅推喇沒有停止。撒狄繼續在推雅推喇之後,並不是代替推雅推喇。

1 按名是活的,其實是死的

撒狄的情形乃是這樣:「我知道你的行為,按名你是活的,其實是死的。你要儆醒,堅固那剩下將要衰微的;因我見你的行為,在我神面前,沒有一樣是完全的。……然而在撒狄你還有幾名是未曾污穢自己衣服的。」(三1~4)撒狄的特點就是說,按名是活的,其實是死的。

2 宗教的改教與政治的改教

繼續在羅馬教之後的是更正教。撒狄代表所有的更正教。撒狄雖然包括改教,但不代表改教,撒狄是代表更正教。

當羅馬教的勢力還存在的時候,羅馬教變得非常專制、非常殘暴,結果歐洲各國受不了羅馬教的壓迫,因此發生改教的運動。改教的時候,你看見有兩種不同的勢力出來,一種是出乎神的,一種是出乎人的。

出乎神的部分,你看見路德馬丁出來,一個人站在那裡反對教皇,反對神甫,反對所有的主教,也反對整個的羅馬教。你看見說,在那個時候,神讓人有一本公開的聖經可以讀,神給人看見因信可以稱義。在那一個時候,有許多愛主的人,在各地起來改教,用他們的性命來作自己所見證的道的印記。他們受羅馬教的壓迫、殘害,但是他們相信主所要作的是恢復。所以,他們在那裡犧牲一切,在那裡作所謂改教的工作。聖靈在那時大大地作工,叫人忠心,叫人事奉。聖經被解開,叫人能夠看見光。那時各處得救的人也加增。他們宣告說,不是憑著自己的行為,也不是靠著祭司,乃是倚靠神。這實在是聖靈一個大的工作!

當路德改教的時候,有許多的政權,因為和羅馬教反對的緣故,就利用改教來達到他們政治的企圖。因此改教不只是一個宗教的改教,並且變作一個政治的改教。這也是因為羅馬教不只有宗教的勢力,也有政治的勢力,因當時羅馬教轄管了整個的歐洲。改教本來是宗教的問題,可是因有各國的君王、各國的大臣、各國的政治家,要趁這個機會擺脫羅馬教的轄管,而變作獨立的國家,所以就有了政治的改教。本來他們所在的國家的教會是羅馬管的,他們所在的國家的政府也是羅馬管的。今天他們所在的國家的教會脫離了羅馬,他們所在的國家的政府就也脫離了羅馬。

3 國立教會的產生

所以,改教變成是教會和世界聯合起來打倒羅馬教的一個運動。不光是教會反對推雅推喇,也是政治反對推雅推喇,利用同一個機會來發動。結果你就看見說,有所謂的國立教會產生。德國有信義會,瑞典有信義會,英國有安立甘會,荷蘭有所謂的荷蘭更正教會等等,都是國立的教會。

a 政治和宗教合在一起

當時有許多神的子民,完全是為著要脫離羅馬教的姦淫,要脫離羅馬教的拜偶像而出來的。可是因為有了政治的力量幫助他們,叫他們改教改得更容易。他們當時受了這個外來的力量,乃是由於無知,結果他們設立新的教會的時候,就效法了羅馬教。羅馬教是政治和宗教合在一起的教會,更正教所設立的教會也是政治和宗教合在一起的教會。

b 教會以國家為範圍

當時的信徒脫離了羅馬教,如果他們回到新約的聖經里去,他們就要看見說,教會乃是神的子民,在地上是一個無倚無靠的團體。可是他們當時這個光不夠,同時那時有許多人又利用他們,結果就設立了所謂的國家教會。如果那些信徒是在德國,就成立了一個德國的國家教會,凡是德國的人都是這一個教會裡的人。在英國,他們設立了一個安立甘會,凡生下來是英國人的,就可以請英國的牧師來替他施洗。按國立教會的規矩,國的範圍有多大,教會的範圍也有多大。不只信主的人能在教會裡,就是所有那一個國家的國民,都能夠受洗在教會裡。國立教會按名是活的,其實是死的。這話,就是這樣來的!

c 信和不信的調和

更正教的特點,就是世界和教會混在一起。本來是普遍地混在一起,現在是一個國家一個國家地混在一起。本來是羅馬教管理了整個世界,今天有了一個國家,一個國家獨立的教會。一個國家,有一個國家的教會。所以,你就看見說,神的子民在裡面,不是神子民的也在裡面,兩個調和在一起。按名是活的,其實是死的!這是更正教的光景。

d 單獨有屬靈大漢

但是,這並不攔阻在更正教里出來許多大的人。因為在更正教里,還有許多人的確是有名的屬靈人,是神所用的。所以主說,「然而在撒狄你還有幾名是未曾污穢自己衣服的;他們要穿白衣與我同行;因為他們是配得過的。」這一個也是更正教的歷史,這一個也是更正教的特點。就是說,一面名是活的,其實是死的;一面一直出偉大的屬靈人,是單獨的,不是團體的。乃是說「有幾名」,一直是有幾名,有幾名,這就是更正教的特點。

e 私立的教會興起

更正教起頭的歷史,乃是國立教會。更正教後來的歷史,變作私立的教會。所謂的異議者(Dissenters)(對國立教會意見不同者),起首看見在國立的教會裡,人是借著受洗進入的,人不是借著相信進入的。信徒不是用信心作成的,信徒是用受洗作成的;信徒不是信心所產生的,信徒乃是受洗所產生的。所以,有許多人就覺得國立的教會不對,因為人應當在神面前有信心,他才能作神的兒女。

f 因著特別的真理而分開

或者說,他們因看見新的真理,就特別地注意某一個真理;而國立的教會,除了要維持國立這一個機構之外,沒有意思要事奉神。所以,自然而然,神在那裡興起一個人,興起幾個人,興起一班人,讓他們看見某一個真理,讓他們定規某一件事情為罪,而在那裡設立了所謂獨立的教會,或者說私立的教會,就是英文的DissentingChurches,意見不同的教會。這些人受到許多的逼迫,許多的反對。象本仁約翰的故事,就是一個例子。象長老會在蘇格蘭所受的逼迫,就是一個例子。後來清教徒因受逼迫,到美國去,也是一個例子。後來衛斯理和懷特腓這一班人起來,也是一個例子。神在那裡興起一個人來,興起兩個人來,叫這些人看見特別的真理,來定許多事為罪,而脫離了許多的罪,結果就與國立的教會分開了。

g 合一乃在於審判罪

當他們起頭與國立的教會分開的時候,這些分開的人都冒著一個名字,叫作分門別類。這些意見不同而出來的人,都得著一個名字說,他們是分門別類的。實在說起來,分門別類的不是他們,乃是因為國立的教會所包括的太多了!所以神的兒女要跟從主的話,就只得從他們中間分別出來。

所以,我願意你們看見,合一併不在容讓罪,合一乃是在審判罪。今天有的人所說的合一,不過是大家都容讓一個罪。在這裡有一個罪,你也容讓、我也容讓、他也容讓,所有的基督徒都容讓,這是合一。大家都容讓罪,一點難處都沒有。在國立的教會裡,有許多東西是不出乎神的。但是,今天一個人的良心被聖靈摸著,起首有感覺而拒絕罪,可是其他的人不拒絕,這一個拒絕的人就有一個罪名說,他是分門別類的人。實際上難處不在看見的人身上,而在看不見的人身上。

如果神的兒女都審判,神的兒女就合而為一;神的兒女合而為一,不是根據大家馬馬虎虎。我們要與主合而為一。神的兒女如果馬馬虎虎不審判罪,雖然神的兒女有合一,但卻與主不合一了。

今天在更正教的歷史中,神一直興起一個人、兩個人來,叫他們學習認識神的心意,審判某一件事。其餘的人或者看不見,或者不要看見,結果,這一個看得見的人,為著順服神的緣故,就被人稱作分門別類的人。今天如果神的每一個兒女都審判罪,都對付不是出於神的,大家都能合一,而且也都能與主合一。請記得,審判錯誤、審判罪,乃是真實合一的根基。

h 一代祝福,二代組織,三代墮落

在更正教的歷史裡,還有一種情形,就是興起了一個人,有一個人蒙了恩典,得著了更大的祝福,在第一代里的確是榮耀的日子。等這第一代過去了,在第二代里光景也不錯。但是到了第二代末了的時候,人就在那裡注意說,我們蒙了神這麼多的恩典,應當想法子來保存這一個恩典,應當有一個組織來繼續這一個恩典,應當有一個組織來維持這一個恩典。所以到了第二代,或是第三代,組織就進來了。有的時候,甚至在第一代的末了,組織就進來了。

他們能相信神給恩典,他們不能相信神保守恩典。他們能相信神給祝福,他們不能相信神繼續祝福。結果就有人的信條出來,有人的規矩出來,就有人的辦法出來,維持他們所已經得著的祝福。當泉源關閉的時候,池水只會越過越乾枯,不會越過越高。到了第三代,情形就相當死,象他們所出來的教會一樣。從那一個時候起,神又得另外抓住一個人,抓住幾個人,叫他又有新的看見、新的祝福、新的分開、新的恩典。這又是一個復興的日子。第一代又是充滿了祝福,第二代又是起首組織,第三代又起首墮落。

i 一直在生和死的分界中

本來是離開國立教會,現在自己也得給別人離開。本來是承認說,那一個是死的,我們應該離開;現在是說,自己也是死的,也得給別人離開。更正教全部的歷史就是按名是活的,其實是死的,一直在生和死的分界上。有活過來,又有死。不是一直死,因為有幾名沒有沾污的人,有幾個特出的人,是神所特別揀選、特別使用的人。這些人,乃是更正教的偉人,配穿白衣與主同行的人。這是全部更正教的歷史。

推雅推喇是被責備的教會,撒狄也是被責備的教會。那麼,信徒的路到底在那裡呢?


推薦閱讀:

從專業角度說一下這些案例是媒體誇大其詞還是真的如此?
【宗薩欽哲仁波切】進入靈性道路時的絕佳忠告
印度教授發明可自我修復道路,從此同胞不再受雨季困擾
東西為街,南北為路?還是南北為街,東西為路?
家庭:選擇婚姻就是選擇後半生的道路

TAG:道路 | 教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