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課應該教給學生哪些知識

語文課應該教給學生哪些知識

【案例背景分析】

這是雲南省骨幹教師培訓中要求學員上一堂公開課的教學設計分析,授課者為雲南省中小學學科帶頭人王德志,授課地點為雲南羅平富樂一中154班教室,時間為2011年8月30日上午第三節,聽課學生共60人,聽課教師為本校語文組全體教師(共12人),教研活動按以下程序開展:授課者說課——授課者上課——教研組長當著全體學生評課——學生代表評課——教研組組織教師析課。授課者堅持語文課應上出語文味的教學理念,向語文教師展示「新課程背景下語文課應該教給學生哪些知識」的公開課。

【教學設計整體分析】

這節公開課著眼於引導學生研習課文,從而真正成為體現學生為學習主體的研究性閱讀,根據教學內容,讓學生在短時間裡把握文章全部內容是有著相當的困難的,因此執教者著意引導學生在把握有關文言字詞的理解的同時,努力呈現與文本相關的人文與掌故,從而使學生在濃郁的文化與文學氛圍中,真正體悟莊子的智慧與文風,並在這過程中,注意積累,夯實語言基礎,提高人文素養,加深對文本的感悟。

授課者在這節公開課教學中定了兩個教學目標,它們分別是:指導學生領悟莊子的思想在《秋水》中的體現;進一步體味莊子思想的深刻含義及現實意義。教學難點確定了以下兩個方面:積累文言實詞、虛詞及句式,理解課文內容:掌握對比的寫法,並使學生明白「山外有山,天外有天」的道理。教學方法採用:研讀法;討論法。授課者對學生能輕易掌握的知識不講或者說講得很少,對學生無法理解的內容基本不講,對學生一定要掌握的但以難以理解的內容多角度解析,整節公開課教學中授課者非常注重難點分解及課外拓展。這節課的設計意圖準確體現了新課程的目標要求,同時對教材本身的意圖也把握得非常到位。

【教學過程深入分析】   

【導語點評】介紹莊子時,有的老師隻字不提,或只一句「莊子是一個很有個性的人」而輕輕帶過,有的老師全搬教參介紹,一字不漏地讀,或從大學課本照搬來大講特講。其實,這兩種做法都將走入文言文教學的誤區。前者忽視了文言文教學的根本目標,即文化的傳承性,而只重字詞教學,使文言文變為一堆死文字;後者則可能會佔用文言辭彙和文言知識的積累這一基礎教學的時間,使初中文言文教學變成空中樓閣。以筆者之陋見,介紹先秦諸子的思想應把握以下原則:一要介紹,二要通俗易懂,三要適量。具體方法有對比法、系統法、記憶法等。這節公開課的授課者在導語中先是對作者的重點介紹,這一部分文字是學生應該記住的,接著用通俗易懂的語言,採用對比的方法,讓學生了解莊子的一些基本思想。在導語中引用名人評莊子的話,避免了與開頭介紹的內容重複,同時又恰到好處地激發了學生探究的慾望。

【文本解讀點評】

1、教師先誦讀課文,引導學生注意生字詞。師背誦《秋水》,學生勾划出一些生字詞,師生明確本文所要掌握生字詞,明確文章中的兩個通假字。教師以「涇」提問:「直流的水波」究竟是怎樣的「水波」?此問意在引導學生注意品味課文語言。  2、再讀課文:學生集體誦讀,要求學生注意讀音和句子的停頓。集體讀一遍後,教師糾正讀音句。教師指導學生把莊子的神韻讀出來,進行第二次集體誦讀。

3、在學習課文的過程中,要求學生結合課前要求,將教師列出的詞語進行正確的註解。教師在這個過程當中,總結詞類活用、一詞多義、古今異義、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等情況。在此基礎上,自由朗讀課文,感受莊子描繪的壯闊的境界。

課文梳理的四個環節,教師充分注意到覆蓋文章的重要內容,同時又注意到問題設計的梯度。

【文本研習部分點評】  

教師出示幻燈片中的問題:1、這篇文章出現了哪兩個人?主要講了什麼樣的故事?(要求用原文回答)2、河伯看到什麼景象後「欣然自喜」?(百川灌河 不辯牛馬)3、為什麼會不辯牛馬,這說明了什麼?多遠的距離才能使你不能分辨牛和馬呀?我們可不可以想一個成語來形容河伯的心理?(狂妄自大,躊躇滿志,洋洋自得,夜郎自大)4、見到大海之後,河伯為什麼要望洋興嘆呢?(東面而視,不見水端)5、面對波瀾壯闊的大海,河伯只是感慨自己的可笑嗎?要求學生集體把河伯自責的語句讀一遍。給學生兩分鐘的時間,請將河伯向海神若感慨的一段文字,口頭翻譯給同桌聽。請大家注意「始吾弗信」。聯繫上文,這裡說的「弗信」究竟「弗信」什麼?(有少仲尼之聞,輕伯夷之義者)在現在的河伯看來,「少仲尼之聞,輕伯夷之義」可不可以?現在看來是可以的。6、從下文河伯的「吾非至於子之門,則殆矣。吾嘗見笑於大方之家」一句可以得出什麼啟示?

點評:授課者共展示了6個問題,文本研習的環節非常出色,既環環相扣,又一步一步引向到文章的本質。要求學生以原文作答,進一步體現了執教者的文本意識,同時,無形中強化了學生對課文的掌握。這裡進一步體現新課程精神,同時,將文章中的人與自然的關係,人與世界的關係充分揭示了出來,點出了文章的功用與價值。這對引導學生建立正確的價值現非常重要。

【難點分解部分點評】

分解難點1:現在,我們看文中的河伯,當他面對浩淼無際的大海時,他感到了什麼?

分解難點2:河伯在感嘆自己的渺小時,為什麼又要說到孔子和伯夷呢?

分解難點3:「至於子之門」,這個子是指誰?海神若。河伯和海神若是神的化身,其實他們身上也暗含著人的品質,我們還可以從人與人的關係來考慮,想想這兩個人身上,特別是河伯身上有什麼值得我們借鑒和學習的東西?

分解難點4:課文中「東面而視」一句中的「而」,有人解釋成表順承關係,有人理解為表修飾關係。你認為哪種解釋正確?

點評:分解難點的設計非常巧妙而成功。在這環節中,非常含蓄地進行了人物分析,化有形為無形,富有極高的教學智慧。此外,順承關係側重於前後兩部分的先後順序,修飾關係則側重於前後兩部分的主次。如果離開具體的語言環境,單獨看這句話,「而」的這兩種解釋都可以成立。按照字面意思此句可以理解為「先面朝東,然後再看」:也可以理解為「面朝東地看」。但在此文中「而」表修飾關係為好。

【拓展延伸部分分析】

教師先利用幻燈片展示關於莊子的故事,然後引導學生翻譯,歸納。明確故事內容及莊子思想,授課者介紹這一教學環節,既注意到師生互動,啟發學生思考,又注意到知識積累,以一種靈活生動的教學方法介紹莊子。拓展延伸這一教學環節,既使課堂視野開闊,也對學生進一步認識莊子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接著授課者又上學生對莊子成語進行接龍,注重學生語文知識積累。課後,教師又引領[生說:有興趣的同學不妨找來《秋水》全文。

【課堂作業部分分析】

「講之功有限,習之功無己。」語文課堂中要「精講多練」,從「重講輕練」的傳統中解脫出來,提倡精心設計作業,真正做到發展學生能力,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減輕學生負擔。這才是我們做教師的當務之急。新課程改革的主要方向是將教師講、學生聽的「一言堂」式教學變為師生共動、相互促進的合作式教學。課堂作業的設計更應講求實效性,要充分發揮學生主動做訓練的精神,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教師設計練習要富於彈性選擇、要注重啟發和變性創造。此節課堂中,教師先設計了四位課程研究專家對文章主旨的看法及結論,要求學生選擇自己最認可的一種看法及結論,並說明理由,這是一道探究性練習題,注重考察學生思考及研究的能力。第二道是培養學生結合語境來理解有分歧的字詞含義,教師在講到解釋有分歧的字詞時,應培養學生的「語境意識」。在講解詞類活用時,最好給學生講清詞類活用的條件,讓學生牢固樹立「條件意識」。如「形容詞是不帶賓語的,如果帶了賓語,而又沒有使動、意動的意味,就是用作動詞」。另外,在判斷具體的詞義時,還要讓學生樹立「結構意識」。即利用相似的語言結構中處於相應位置上的詞語往往在意義上相同、相近或相反、相對的特點,求得詞語正確的解釋;或者有時藉助整齊的句式,推斷出一個詞的詞性,進而推斷出這個詞的正確意思。

【教學反思】

學習文言文的目的之一就是能夠積累一定數量的文言辭彙和文言知識,為以後能獨立進行課外閱讀打下良好的基礎。語言的積累並不等同於簡單的死記硬背,這就需要語文老師在講解文言字詞時,教給學生一定的方法,使他們具有一定的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樣才能很好地完成由課內知識到課外閱讀的遷移。總是這是一堂文化氣息極為濃郁的課堂。執教者化簡為繁的教學藝術,準確而生動地詮釋了莊子的本質內涵。語言組織極富文采,教學內容富有厚重的文化氣息,教學資料翔實而豐富,教學過程緊扣文本,重視學生對文章的整體把握與認知。正是在這基礎上,執教者方能做到視野開闊,手法多變,既用巧妙的方法呈現課文內容,又以新課程理念進一步挖掘課文中的人文內涵,使課堂環環相扣而又波瀾起伏,風生水起,有極強的觀賞價值,同時又具有極強的啟發性。聽了這節課,語文教師強化了「語文課應上出語文味,語文課應該教給學生的是自己不容易掌握而以是必須要掌握的東西,語文課應該培養的是學生必須具備而又難以具備的語文能力。」這樣的語文教育理念。


推薦閱讀:

尷尬丨中國留學生入境加拿大被遣返...有些群該退就退吧
委內瑞拉發動學生暴力示威
從心痒痒到徹底失望 留學生代購,看上去很美·每日商報
留學生被白人男友殺害!姑娘,找對象就不能多長個眼么?
觸目驚心:老師確認什麼樣學生將來會成為罪犯

TAG:知識 | 語文 | 學生 | 語文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