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的中西醫結合治療
07-02
中西醫各取「標本」 規範與個體並舉 成都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 劉福友 近年來,全球有近1/4的人受到失眠困擾,失眠患者占睡眠障礙患者的95%以上,成為中西醫診治的重點和難點。失眠的治療現狀是方法多,指南少,目前國內只有失眠診治專家共識。採取中西醫結合治療失眠患者的臨床醫生要首先應掌握共識精神,取長補短,靈活運用,強調失眠規範化治療同時不能忽視個體化策略。 睡眠障礙國際分類第二版(ICSD-2)對失眠的定義為患者對睡眠時間和(或)質量不滿意,並影響白天社會功能的一種主觀體驗。我國至少有35%的人失眠,失眠可使精神無法集中、思考能力減退、警覺力與判斷力下降、免疫功能低下、內分泌紊亂等。此外,其還與上呼吸道感染、抑鬱症、糖尿病、肥胖、卒中、心臟病和癌症的發生有關。2006年《中華神經科雜誌》發表了《失眠定義、診斷及藥物治療專家共識(草案)》,規範失眠藥物的臨床應用。但是不少醫師對失眠的治療卻是見仁見智,對此筆者就失眠的中西醫結合治療的個人經驗闡述如下。 分類標準:依病情 按病情 失眠按病程分為:(1)急性失眠指病程小於4周;(2) 亞急性失眠指病程大於4周,病小於6個月;(3)慢性失眠指程大於6個月。 失眠按病情程度分為:(1) 輕度為偶發,對生活質量影響小;(2)中度為每晚發生,中度影響生活質量,伴一定癥狀(易怒、焦慮、疲乏等);(3)重度為每晚發生,嚴重影響生活質量,臨床癥狀表現突出。 診斷評估:區分失眠症 主客觀多角度監測 失眠既可以是一種原發疾病,也可以是其他疾病的伴隨癥狀。失眠和失眠症是不同的兩個概念,兩者容易發生誤診,需要臨床醫生提高對失眠的診療水平,減少誤診與漏診。在失眠評估中應注意三點。 主觀睡眠質量 通過量表和問卷了解睡眠總時間、夜間醒覺次數、入睡時間等。常用量表有阿森斯失眠量表、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愛潑沃斯思(嗜)睡量表、疲勞嚴重度量表、抑鬱量表、焦慮量表及睡眠日記。 客觀睡眠質量 主要採用多導睡眠儀來評價,進行多次睡眠潛伏期試驗、清醒狀態維持試驗( MWT)等,也可行生長激素、甲狀腺激素、腎上腺激素、晝夜激素等內分泌功能以及5羥色胺、γ一氨基丁酸等神經遞質檢測。 間接評價 參考次日精神狀態、工作效率等表現綜合評價。 西醫治療:辨因別症 適量適度 西醫用藥一般採用苯二氮卓和非苯二氮卓類藥物,療程應適當,必要時採取中西醫結合方案以鞏固療效,減輕戒斷癥狀。急性期失眠則無需藥物治療。 制定方案前,應明確患者的失眠亞病種、癥狀、病程、病情程度。 1.急性失眠、生理性失眠、心理生理性等輕度失眠者,通過尋找病因、消除誘因,失眠癥狀很快會緩解或消失,有的甚至無需藥物治療。 2.心理生理性失眠、矛盾性失眠、睡眠衛生不良等,採用以情勝情、語言開導、順情從欲、移情易性、暗示解惑、寧神靜志等中醫情志療法,結合認知一行為療法,做到「先睡心,後睡眠」。培養良好睡眠習慣,多數患者睡眠會得到改善。需藥物治療者,選擇一種小劑量非苯二氮卓類藥物,如(唑吡坦、佐匹克隆、右佐匹克隆等),時間不宜超過3周,多數可以治癒,不宜過度治療。 3.內科疾病所致失眠、藥物或物質濫用所致失眠、精神障礙所致失眠等,通常屬亞急性失眠或慢性失眠。對此類中度以上患者,病因治療是首要原則,鎮靜催眠藥物是治療的主要臨床手段。通過中等劑量非苯二氮卓類藥物或苯二氮卓類藥物,或以有鎮靜作用的抗抑鬱藥物治療為主,配合中醫藥治療2-3個月,睡眠改善後,可逐漸減少或停用西藥用量。 需注意,先停苯二氮卓鎮靜催眠葯,再停用非苯二氮卓類藥物。而有鎮靜作用的抗抑鬱及焦慮藥物尚需維持一段時間,並以中藥繼續鞏固療效,多數失眠癥狀能緩解或消失。 最新研究表明,抗抑鬱葯可以通過重建下丘腦一垂體一腎上腺軸(HPA軸)負反饋功能、降低精氨酸升壓素的刺激,使失眠患者HPA軸功能下降,有望治癒失眠。 4.上述療效不好者、非器質性失眠(失眠症)、慢性失眠重度者,其因病因複雜、病程長、癥狀繁多、服藥種類較多等造成療效極不滿意,且已對睡眠無信心或產生恐懼,四處求醫無果時,可考慮為頑固性失眠,宜住院系統治療。 首先要養成良好的睡眠習慣,樹立患者自信心,盡量消除病因。因長期失眠,多數患者都服用過苯二氮卓類或非苯二氮卓類藥物,常伴有抑鬱及焦慮表現,可聯合抗抑鬱、焦慮的藥物,也可以使用非典型抗精神類藥物(如奧氮平)。採用足量、全程、合理的聯合用藥原則,但不宜長期應用,以間歇輪替用藥預防出現藥物依賴,在患者睡眠改善時(每日睡眠達到4~5h),並逐漸減量至停葯。 同樣需注意,先減量苯二氮卓類或非苯二氮卓類藥物,直到停葯。抗抑鬱、焦慮類藥物最好在專科醫生指導下停葯。如果減量或停葯後出現反跳或戒斷癥狀,說明治療時間還需延長。 此階段中西醫結合治療的作用在於減毒增效,讓患者逐漸減少對西藥的依賴,因人而異制定合理的中西醫結合個體化治療方案。一般用藥療程為半年或更長,達到中醫的「陰平陽秘」的境界,最終治癒失眠。若出現藥物依賴者,應由精神專科醫師處理。 中醫治療:調和陰陽 以肝論治 安神定志為主 安神定志是治療失眠的主要治法。有文獻顯示,安神藥物是歷代醫家治療失眠的高頻藥物。 鎮心安神湯 為固定方隨證加減於臨床實踐:生龍骨30 g,生牡蠣30 g,丹參30 g,炒酸棗仁20 g,夜交藤各30 g,茯苓20 g,合歡皮20 g。 合丹梔逍遙散 用於肝鬱化火證。以失眠、甚則徹夜不眠,情緒急躁易怒,伴有頭昏頭脹,不思飲食,舌紅苔黃,脈弦數。治宜清肝瀉火、鎮心安神。 合黃連溫膽湯 用於痰火內擾證。以失眠,胸悶心煩,頭重昏沉,目眩,腹中痞滿不適,惡食噯氣,口苦,舌苔黃膩,脈滑數。治宜清熱化痰,和中安神。 合黃連阿膠湯 用於陰虛火旺證。以失眠或入睡困難,心悸不安,頭昏耳鳴,腰酸足軟,遺精健忘,五心煩熱,津少口乾,舌紅少苔,脈細數。治宜滋陰清火,養心安神。 合歸脾湯 用於心脾兩虛證。以失眠或多夢易醒,心悸健忘,頭昏目眩,食少無味,肢倦神疲,面色少華,舌淡苔薄,脈細無力。治宜健脾益氣,養心安神。 合安神定志丸 用於心膽氣虛證。以失眠多夢,易於驚醒,膽怯心悸,遇事善驚,氣短倦怠,舌淡,脈弦細。治宜益氣鎮驚,安神定志。 此外,對陰血虛者,症見唇甲淡白、心悸氣短、舌淡脈細弱,加歸身、白芍、生地、龍眼肉以補血滋陰。若氣虛者,症見心悸氣短、乏力,加太子參、麥冬、五味子以益氣斂神。若肝鬱者,情緒抑鬱或胸脅滿悶,加柴胡、白芍、枳殼以疏肝解郁。若以早醒為主,偏焦慮者多,加用抗焦慮的中、西藥通常可收到很好的療效。 以肝論治為輔 某些失眠多由情志不舒暢,肝失疏泄,氣機鬱結,魂不入肝,陽不入陰所導致。氣結不舒,郁久化熱,「氣有餘便是火」,火擾心神,心神不寧是發生或加重失眠的重要因素。氣滯日久,血運不暢,瘀血阻滯;氣血不能上奉養心而心神失養,致睡眠愈發加重。另外,肝木橫乘脾土,脾失健運,水濕內生,鬱火熾盛,傷氣耗血;脈絡痹阻日久,氣血化生乏源;凡此種種情況,均可導致氣血兩虛,心神失養,失眠經年不愈。 此外,調整陰陽氣血,「補其不足,瀉其有餘,調其虛實」,同時強調在固定方的基礎上再辨證加減,均能收到很好效果。 結語 儘管失眠已有以上藥物及針灸﹑耳穴﹑推拿等治療方法,但頑固性失眠患者仍不在少數,希望在失眠中醫結合治療方面,能有催眠較快﹑不干擾睡眠結構﹑避免藥物依賴﹑副作用小的中藥新葯和方法問世,也希望有符合中國國情﹑中西醫結合治療失眠的規範診療方案出台,以便更好地服務於患者。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