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來寫梅花的詞,這首是第一名
「從小讀宋詞」的第二十二課
▼
◆◆ ◆
詞人
姜夔(kui)1155—1221,字堯章,號白石道人,江西人。錢鍾書曾評價他的詩:「他的字句都很精心刻意,可是讀起來很自然,這是詞家的詩少有的。」在詞上取得巨大成就的姜夔,更是把這種自然的「雕琢」發揮地遊刃有餘。
◆◆ ◆
詞解
古往今來寫梅花的詞,第一名是姜夔,第二名還是姜夔。
北宋的詩人林逋曾經有一句寫梅花的詩——「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姜夔寫梅花的詞共有兩首,詞牌分別化自這句,一首是暗香,一首是疏影。這兩首詞,可以說是古往今來寫梅花最好的作品,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姜夔在詞風上繼承了周邦彥,但他比周邦彥更加自然,雖然兩位都是精通音律和詞賦的大師,但姜夔的詞更具文人氣質,所以一直有人用「騷雅」這兩個字來形容姜夔的詞風。
在婉約派或者格律詞派來說,這個尺度是很難把握的,很容易就把詞寫成了晦澀或者濫情的俗套,第一是因為這種詞風非常講究音樂性,比如「鎖窗明」這一句的明字,一開始是用「鎖窗幽」,明和幽同樣都是平聲,但講究的詞人考慮的是是否合於音律,明是上入聲,配上音樂更加和諧,所以改為「明」字。但我們現在看「明」和「幽」表達的完全是兩種不同的意境,為了合於音律,詞人可以改變原來的意境。
這有點悖於詩詞的本意了,但這是格律詞派的詞人追求的,畢竟詞是要唱出來的,音樂性很重要。
第二是這類詞人大多喜歡雕琢文字和用典故,這也符合一種文學體裁發展的過程。當前人把各種意境都用這種文學體裁表達過之後,後人只有在形式上多費腦筋,才能翻出新意來。
姜夔的這首《暗香》,正是通過對形式的改變來寫出新的意境。
跟現代的創作歌手一樣,《暗香》是姜夔自己譜曲自己填詞的。第一句「舊時月色,算幾翻照我,梅邊吹笛。」從月色起筆,引出一段梅邊吹笛的往事,也寫出當下面對梅花的心情感受。也把整篇詞的主題基調體現出來——懷舊和懷友。
「喚起玉人,不管清寒與攀摘」。這裡的玉人不一定是女性的,但我們在這裡把她理解為一個女性的形象會更有意境,笛聲喚起了玉人,在清寒中折下一枝梅花 。
「何遜而今漸老,都忘卻春風詞筆」。這裡用了典故,但一點也不晦澀突兀,用得很巧妙,就算不知道何遜故事的人,也可以直接理解為作者本人。何遜是南朝詩人,他住的地方種了一樹梅花,也經常寫一些詠梅的詩。杜甫說:「東閣官梅動詩興,還如何遜在揚州。」何遜這個人就和梅花聯繫在了一起。
這裡是說,詩人老了,已經忘記了當時寫梅花的那些詞賦。這只是其中的一層意思,還有一層意思是說,昔日一起踏雪尋梅的時光已經匆匆逝去了。
所以只能「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瑤席」。怪起梅花來了,因為境遇和心情都不同了。
古人朋友之間經常用寄梅花來表達友情和思念,所以有「折花逢驛使,寄與隴頭人。 江南無所有,聊寄一枝春」。宋詞里也有「故人早晚上高台,贈我江南春色,一枝梅」的句子。
在這裡作者沒有直接寫要把梅花寄給遠方的友人,而是從相隔的距離來寫,「嘆寄與路遙,夜雪初積」。不直接抒情而是從側面婉轉地表達情感,這是姜夔詞的特色。
緊接著去寫曾經和友人一起攜手共游的回憶,非常美,「千樹壓,西湖寒碧」。冬天的西湖一片寒碧,一千多株梅花卻正盛開,成為冬天最艷麗的景色。
接下來再從回憶里抽身,回到現實,如今是「又片片吹盡也,幾時見得」。寒風吹過,梅花也一片片凋落吹散,何時才能再見到這樣美的梅花呢?
這首詞初看起來沒什麼特別驚艷的地方,但你多讀幾遍,就能體會在不經意處作者的經營雕琢之功。
其實上闕詞和下闋詞都是對應好的。上闕「舊時月色,算幾番照我,梅邊吹笛「對應的是下闕「嘆寄與路遙,夜雪初積」。一個寫的是時間的距離,一個寫的是空間的距離。
上闕的「喚起玉人,不管清寒與攀摘」對應的是下闕「翠尊易泣,紅萼無言耿相憶」。寫的都是把梅花折下來後,近距離地面對梅花的感受。
上闕的「何遜而今漸老,都忘卻,春風詞筆」對應的是下闕「長記曾攜手處,千樹壓西湖寒碧」。寫得都是詩人的過去回憶。
上闕「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瑤席」對應的是下闕「又片片吹盡也,幾時見得」。一個怪梅花,一個惜梅花,但表達的都是時光易逝,離別等閑的感受。
這首詞用「舊時月色」開頭,用「幾時見得」收尾,開頭四個字一出,把人帶入到詩人的回憶——是月色籠罩的舊時回憶。而「幾時見得」之後,留給人一種「再也難見到」惋惜和悲嘆。詩人在收尾用一個問句結束,其實答案早就已經有了。
▼
【從小讀宋詞】
這裡是宋詞的王國
淺吟低唱、風花雪月的世界
(關注微信公眾號「從小讀宋詞」:leishusongci,一起來聽語文老師不會講的宋詞課)
推薦閱讀:
※烏克蘭:一個熱衷於在「民主」的梅花樁上跳「自由舞」的國家
※【PNG素材】梅花,桃花,金魚,吊花,散落的花瓣,樹葉素材
※賞◎風雪梅花,與你共賞!
※描寫梅花的句子
※梅花蒸餃
TAG:梅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