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元庄(2) - 系列功法 - 智能氣功 智能氣功網 智能氣功論壇 智能氣功下載 智能氣功...

8 次。右小臂外展伸直,帶動身體迴轉,至 90 °變陽掌,繼續迴轉至正前方。落肘回收按於右側期門、日月穴。左手變肝訣,按於左側期門、日月穴,指尖向下直伸,指根對乳頭。 ( 圖 4 - 79)

( 三 ) 發音:自然吸氣,呼氣發 tü - ju - ling 音,共 5 次。

智能誠信網www.zn315.com 智能氣功

二、動作要領與意念

此式多系直臂運轉,注意肩、肘腕的放鬆,不可僵硬用力。掌指向後點縮時,要配合兩肩部的伸縮。掌指回縮時,肩往回收,對側肩微前扣,帶動臂掌按肋, 意念送入體深處,使外氣入內以養肝,外點時按肋之掌微松,肩關節微後收,好像往對側肩郎傳動。外點臂的肩、掌指都外抻,似乎把肝之氣通於外。此式微要求目不轉睛地看著食指端,注意力從肋部的日月穴上合於頭部的上星穴,然後兩目集中看食指端,天目穴就會自然而然地起變化。當左右換式,右手從右肋部推向左肋部時,意念把肝之氣推到中宮混元地帶,這是融肝氣於混元,促進混元之生髮功能的關鍵一舉,切勿等閑視之。若連續做左手亦然。練此式時應呈現怒的情緒。

三、作用

此式主要是培益肝臟之形、氣、神,尤其發 ling( 靈 ) 音時,心下 ( 舊說之絳宮部 ) 會微微振動,此系借肝之氣打開中宮混元的訣竅,曉此位置,才能自覺地把五臟臟真聚於該處進行混化。

Ⅸ、伸縮開肺氣 悲心益魄身 ( 第九式 )

一、動作姿勢

( 一 ) 松肝訣。轉掌心向上呈橫掌。隨即變肺訣:第四指直伸,大指壓在二、三、五指的指甲上,盡量多地掩住指甲。 ( 圖 4 - 80) 兩手四指於胃部相接,掌心向上, ( 圖 4 - 81) 沿任脈上升,至心口轉掌心向內,上升至喉部,大臂呈水平狀。 ( 圖 4 - 82)

( 二 ) 大臂微展向後,兩小臂帶動肺訣指沿鎖骨外拉,張胸、拱手腕,指端外開至肩頭。 ( 圖 4 - 83) 訣指在乳外上方之胸部劃圓。先沿外→下→內→上的方向轉 3 圈,再反方向轉 3 圈。 ( 圖 4 - 84) 轉時以肘帶動,注意肘勿低於肩。

( 三 ) 大臂不動兩小臂向上劃弧,向兩側外展,下落成一字平肩。 ( 圖 4 - 85) 掌心向上,兩臂伸直,兩肩胛骨向脊柱合攏,手腕回收,掌指向上。爾後手腕放 松,兩手外伸將兩肩胛拽開。小臂從上方回收至肩前, ( 同圖 4 - 84) 訣指在乳外上方之胸部劃圓,先沿上→內→下→外的方向轉 3 圈,再反轉 3 圈。

( 四 ) 兩臂向斜前方約 45 °彈出,兩臂伸直,掌指向上圖 4 - 86a 、 b) 轉訣指相對,兩臂向體前合攏,兩手訣指相接,虎口略低於肩。 ( 圖 4 - 87) 兩手回收,至膻中上方 ( 玉堂穴稍下 ) 。 ( 圖 4 - 88) 肺訣掌指上升至喉部,大臂抬平。 ( 圖 4 - 89)

( 五 ) 大臂微向後展,張胸、拱手腕,兩小臂帶動肺訣指沿鎖骨外拉, ( 圖 4 - 90) 訣指端按於肩部雲門穴,以肩、肘帶腕、掌劃圓,肘沿後十下一前一上方向轉圈。轉 4 圈。第一圈時發 sang( 桑 ) 音,第二圈前半圈發 si( 嘶 ) 音,而後快吸氣發 si 音 ( 舊稱此為「倒吸嘶字加氣罡」 ) ,第三圈發 song( 松 ) 音,第四圈自然吸氣。重轉 4 圈發音。然後反轉兩個 4 圈,發音同前。爾後鬆開肺訣,兩大臂從兩側下落,手與小臂從胸前自然下落至體側,向前平伸,掌心向上。 ( 圖 4 - 91)

二、動作要領與意念

本式動作路線清楚,容易掌握,只是指掌在肺尖部劃圓時須注意:大臂勿下墜,肩部放鬆;意念掌指與肩頭相合。這是沖開肩鎖結之訣竅。只有肩部與肺尖氣充盈且暢通無阻,肩頭氣光才能出現。舊稱兩肩頭與頭頂之氣光為「三盞性燈」。動作 ( 三 ) 與 ( 四 ) 中,都有兩臂伸直,手腕回收動作。但動作 ( 三 ) 是在兩肩胛向內擠合時收腕立指,氣在臂之肘背側 ( 即陽面 ) ,該處有酸脹感。動作 ( 四 ) 是兩臂直伸斜前方,腕內扣、平指內伸,肩胛骨處是向外拽開之勢,氣在臂之內側 ( 即 陰面 ) ,該處有酸脹感。兩者能起到相反相成的作用,練時要認真體會。發音時,當倒吸「嘶」字時,舌尖要抵緊門齒,吸氣要短促,丹田自然會猛然間壯緊,這是增強丹田氣的有效方法。發「松」字音時,要把精神集中在身柱穴附近,意念導引其放鬆。練本式時,應有悲憫之心情,以增加肺之「收」的作用。

三、作用

本式補益肺臟的形、氣、神,強化肺與混元的整體作用。尤其是「倒吸嘶字加氣罡」,還可以加強肺氣、臟真混元氣與軀體混元氣的聯繫與轉化,使周身混元氣得到充足的供應。

上述五式主練五臟之形、氣、神。因心主神明,練五臟之氣必須先練神,故從心臟開始。因肺主氣,練氣以運全身,故以肺為最後。前後結合則屬神氣同練。前面兩節是心、腎,按舊說是水火相交之意。後面兩節肝、肺,按舊說有情性相合之意。而意正位於中節。五式微的排列順序,按五行關係則屬相剋之逆行,以體現氣功以逆為用。需知這裡的五臟為用與古典功法中的五行不可同日語。

X 、悠悠鶴步運形軀 ( 第十式 )

以下四式是在通條五臟、強化混元竅之後運形馭氣的鍛煉,旨在使軀體混元氣與臟真混元氣緊密連為一體。

一、動作姿勢

( 一 ) 接前式,重心右移,左腿提膝抬腿,腳尖上翹,足跟向前蹬出。 ( 圖 4 - 92 、圖 4 - 93) 腿直後左足尖向下扣,順勢落腿,同時引手前伸;腳尖先落地而後全腳踏實。重心移至左腳,右足跟提起,兩臂前伸與肩平,掌心向上。 ( 圖 4 - 94) 身體前傾,兩臂外展,同時右腿後伸,腳尖綳直,至軀體呈水平狀與左腿略呈丁字腿時,兩臂外展至兩側呈一字,逐漸轉掌心向下。同時,抬頭、收下頦、張胸、塌腰以維持平衡。 ( 圖 4 - 95)

( 二 ) 兩臂繼續後展,同時右腿收胯、收膝,小腿隨膝下落回收,腳心向上。 ( 圖 4 - 96) 軀幹漸向上直起,兩手同時從胯部向前掏出。右腿繼續回收,以膝帶動收胯,大腿前抬,小腿收至與大腿近 90 『,腳腕放鬆,至大腿前抬到水平狀,轉腳尖向前向上,兩手收於肋下,掌心向上。 ( 圖 4 - 97)

( 三 ) 重心左移,右足跟向前蹬出。兩手前伸,右腿邊前伸腳尖邊向下扣。腿伸直後順勢下落,腳尖先著地,然後全腳踏實。重心移至右足,左足跟提起,兩臂前伸與肩平,掌心向上。身體前傾,兩臂外展;同時左腿後伸,腳尖綳直,至軀體呈水平狀與右腿略呈丁字腿時,兩臂外展至兩側呈一字,逐漸轉掌心向下。同時,抬頭、收下頦、張胸、塌腰以維持平衡。

( 四 ) 兩臂繼續後展,同時左腿收胯、收膝,小腿隨膝部下落回收,腳心向上。軀體漸向上直起,兩手從胯部向前掏出,繼續收膝、收胯,大腿前抬,小腿收至與大腿近 90 °,腳腕放鬆。至大腿前抬至水平狀,轉腳尖向前向上,兩手收於肋下,掌心向上。

上述動作可反覆進行。若於此處收住,則腳落地與右足立齊;兩手下落,還原體側。

二、動作要領與意念

本式動作取意於仙鶴在淺水中行走。練此式旨在以神運形、馭氣,故練功時心神須格外寧靜,題曰「悠悠鶴步」亦即此意。展翅要意注中指,收膝須縮腰裹臀。在提腿前蹬時須寓彈勁於其中,以展示其輕靈矯捷之姿。展臂、收臂均須輕舒自然,以體現鶴性不爭之態。此式可反覆多走。

三、作用

強化神意駕馭形、氣的功能,不僅是健美身形之良法,而且是練神入形之門徑。

XI 、抖翎心寧四末齊 ( 第十一式 )

一、動作姿勢

( 一 ) 兩臂自然下垂,全身放鬆,周身中正,百會上頂,松腰松胯,尾閭下垂。兩腳放鬆,站立不動。以骨盆兩側為動點,通過左前右後、右前左後的前後擺動,帶動軀幹、四肢抖動。 ( 圖 4 - -98) 抖動 2 - 3 分鐘後停止。

( 二 ) 兩臂下垂,掌心向後,臂伸直,以肘帶動手腕前綳約 15 °,掌背向前,指尖向下。 ( 圖 4 - 99) 臂後拉至體側,坐腕,掌心向下。 ( 圖 4 - 100) 前綳後拉反覆做 3 次。

( 三 ) 保持直臂下垂坐腕姿勢,身體中正,兩足跟提起,分三次提至最高點,重心在腳掌趾。 ( 圖 4 - 101) 而後放鬆腳掌,重心後移,直身下落,足跟快速自然落地。反覆做 3 次。

二、動作要領與意念

抖動時必須以胯為動點帶動全身,切不可以臂帶動。能否帶動全身抖動,腰與肩部的放鬆是關鍵。注意不是臀部左右擺動,而是兩胯的前後動帶腹部左右動,牽動胸與肋部動,從而帶上肢抖動。另外由於兩腿放鬆,骨盆的前後擺動也必然牽動下肢相應地動。抖動時要身體放鬆,精神安寧,意照全身。

動作 ( 二 ) 的向前綳臂與後拉坐腕,動作要猛而有力,前綳時用力部位在小臂與手腕的背面,後拉時用力部位在腕部。

動作 ( 三 ) 的向上提身、提足跟,要以百會上領帶動軀體上升。升起後稍停一會,不要馬上下落。腳要五趾抓地。而後放鬆百會上領的意念,腳趾放鬆,重心後移,自然直身下落接地。這樣,很強的震動感會直達頭部。

三、作用

此式之抖動實際是直接調動丹田中的混元氣自然充斥周身。由於以骨盆兩側為發動點,直接牽扯兩肋,因而可使混元中的臟真之氣下降入丹田以充實軀體混元氣。因而當臟真之氣未充實於混元中時,抖動時會有肋痛、混元中空痛及氣不足之感覺。練此式不僅可使混元氣流溢全身各部,而且可收使丹田、混元融混之效果。而綳臂與足跟接地震動全身,不僅可以使周身氣機平衡,而且有助於氣向更深層次滲透。

XII 、逍遙起落神貫頂 ( 第十二式 )

一、動作姿勢

( 一 ) 接前式,松腕轉掌向內,兩手內合至小腹前;變陽掌,中指相接,上升至混元位。同時,重心移至右腿,左腳跟提起,第四、五趾點地。 ( 圖 4 - 102)

( 二 ) 兩掌上升至胸前璇璣穴處,轉指尖向前,兩掌小指側併合,繼續上升至面部,而後邊升邊兩掌分開,轉指尖向外,兩掌根分開,轉指尖向後,兩臂上舉至似直非直,兩掌在頭上方,掌心向上,十指相對成托天掌。 ( 圖 4 - 103)

( 三 ) 掌臂從兩側下落與肩平成一字。 ( 圖 4 - 104) 掌心向下,掌臂繼續下落,兩腿隨之下蹲,至兩臂與軀體成 15 °時,兩手拇指與中指內合成「鶴咀勁」 ( 亦稱拈花指 ) 。 ( 圖 4 - 105 、圖 4 - 106) 兩臂從體側上提,兩腿隨之慢慢直起,至兩臂一字平肩時,放開鶴咀成陰掌。 ( 同圖 4 - 104) 起落共 3 次。兩臂第四次下落時,左腳放平。

( 四 ) 兩手順勢從體側至體前合,至小腹前轉掌心向上,中指相接,身體直起,兩腳併攏站立。兩手上升至混元位。同時,重心左移,右腳跟提起,第四、五趾點地。

( 五 ) 兩掌上升,至璇璣穴,轉指尖向前,兩掌小指側併合,繼續上升。邊升邊兩掌分開,轉指尖向外,兩掌根分開,轉指尖向後,兩臂上舉至似直非直,兩掌在頭上方,掌心向上,十指相對成托天掌。

( 六 ) 掌臂從兩側下落與肩平成一字。掌心向下,掌臂繼續下落,兩腿隨之下蹲,至兩臂與軀體成 15 °時,兩手拇指與中指內合成「鶴咀勁」。兩臂從體側上提,兩腿隨之慢慢直起,至兩臂一字平肩時,放開鶴咀勁成陰掌。起落共 3 次。兩臂第四次下落時,右腳放平。兩手順勢從體側至體前,至小腹前轉掌心向上,中指相接,身體直起。

  

 

二、動作要領與意念

本式動作 ( 一 ) 、 ( 四 ) 之第四、五趾點地是虛懸輕點,不可使之吃力以防其變實。上提之膝蓋不可外撇,否則氣不易上升。動作 ( 二 ) 、 ( 五 ) 的全部動作舊稱掌托天門,動作要連續。兩手到頭上方上托時,要閉目內觀兩中指之間的藍天。動作 ( 三 ) 、 ( 六 ) 中的起落,要瀟洒自如,下降時沉肩、落肘、坐腕而下,上升時肘腕放鬆而升,切忌兩臂直挺而僵。身體隨著上升時,不是兩腿用力,而是百會上領配合收下頦,兩耳根上提,拉動頸部大椎帶動身軀的起落, 「神貫頂」即指此而言。與此同時,意念專註兩手之鶴咀。

三、作用

此式動作旨在將全身混元氣還歸於中,使下、中二田之混元氣充養上田。四肢的動作均為此而設。

XIII 、混元一氣連天地 ( 第十三式 )

一、動作姿勢

( 一 ) 兩掌上升至混元位,左上右下重迭,兩手大指微微相接 ( 此手式舊稱「定印」 ) 。 ( 圖 4 - 107) 上升到膻中轉掌心向內,上升至額前翻轉掌心向外至額上。 ( 圖 4 - 108) 兩手拉開,從兩側下落成一字,繼續陰掌下落與胯平時,內收兩掌至小腹前,兩手相合,左右重迭成定印手。重複上述動作,共做 3 次。第三次兩手於小腹前相合重迭成雙環定印 ( 兩手大指與二指成環,兩手大指端相接 ) ,上升至混元位。

( 二 ) 轉左手掌心向下覆於右掌,而後兩掌臂向兩側拉開,順勢轉兩掌心為斜相對,以肘帶動外展成一字平肩。然後轉掌心向上,掌臂向上劃弧,至額前兩腕相交,左手在上呈立掌,右手在下呈橫式陰掌。 ( 圖 4 - 109) 兩手沿中線下落至混元位成頂天立地掌。 ( 圖 4 - 110) 右手轉掌心向上,左手合覆於右掌,而後掌臂向兩側拉開,重複上述動作,共做 3 次。

( 三 ) 放開兩訣,左手覆於右手,兩手拉開,中指按於對側第四指根,兩手相互握住成混元合印手。 ( 圖。 4 - 111) 端身正立。自然吸氣,呼氣發 qing( 清 ) 音,共 5 次。

兩手還原體側。收功。

二、動作要領與意念

動作 ( 一 ) 之兩手定印上升時,兩拇指不可抵緊,同時要意念注意兩大指端之相合處。至額上兩掌拉開時,注視兩手先後拉開順序、兩手分開下落諸動作,要用目之餘光照顧。兩手體前上升時尤需注意注視兩手動作與姿勢。動作 ( 二 ) 之諸動作也是如此。當兩手至頭前上方時,亦尤需注意注視兩手動作與姿勢,必要時頭可微仰,但不可過,否則影響氣機。發音只發 qing 音,以收氣歸於混元。

三、作用

此式是導順氣機還歸於混元。


推薦閱讀:

健身氣功·六字訣
智能氣功-捧氣灌頂法
峨嵋臨濟氣功天罡法硬功大八勢
大雁氣功輔導集錦(必看)
怎樣練易筋經才能有健身效果

TAG:下載 | 氣功 | 論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