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一個造就明朝崛起的大工程,卻也造成了明朝滅亡

作者:我方團隊張嶔

一:要想富,先修路

中國歷代王朝,開國條件若論慘,沒幾家能和明朝比慘:大江南北全打爛,北元還在邊關不停搗蛋,元順帝跑路時,恨不得捲走了北方所有的金銀貴金屬,連發行貨幣都一度困難。外加天災不停,各省流民遍地,昔日繁華無比的城市,好些都成了廢墟,比如著名的揚州城,宋元年間的富庶之地,被元末戰爭打的稀爛,開國竟只剩下十八戶人家。但如此民生慘淡的王朝,明太祖朱元璋登基時,卻發出一聲給力豪言:務欲使民豐衣足食。

因為這位立志再造強大王朝的帝王,早已找到了一支恢復國民經濟的最好強心針。以老百姓早年間的話說,要想富,先修路。朱元璋想修的,就是中國古代王朝空前長度,連通大江南北的驛路網路。

雖說驛路這個工程,歷朝歷代都有,但之前歷代,還從沒有人像朱元璋這樣,以無比決心修到這般大場面:洪武元年軍隊還在追亡逐北時,就專門頒布了嚴令,許多軍隊駐紮後就地扛起工具,全力修繕當地道路。待到天下一統之後,修繕驛路更成了頭等大事,甚至地方官的考核里,這都是絕對硬杠杠的考核標尺。

如此決心,也換來了大明朝的驛路建設,遠遠超越歷史的大場面,全國各地府縣,每隔六十里就設有驛站,備有馬驢等交通用具,另外還有提供車船的水驛站,大江南北形成了四通八達的交通網,總長度高達十四萬三千七百里。這空前強大的交通體系,也就成了沸騰的血管,大明王朝開國各種移民建設,乃至種子稻穀的輸送,都變得方便快捷。曾經一片廢墟的明王朝,也就從此大補血,不出三十年時間,就再造國富民強的盛世。以《國朝獻徵錄》的說法,明朝開國後的國泰民安,發達的驛路交通,就是首功。

而這強大的交通網路,在明王朝之後的歲月里,更是不停演進,甚至成了大明朝的國際招牌,在永樂大帝萬國來朝的年代裡,很多造訪明王朝的外國使臣們,無不驚嘆中國發達的交通網路。甚至明朝中後期,那些懷著傲慢的情緒踏上明朝土地的傳教士們,也紛紛被強大的明朝驛路折服。以西班牙人拉達的驚嘆說,明朝福建地區的驛路交通,路面寬闊的難以想像,更有良好的排水效果,每次大雨磅礴之後,驛路上的積水,都會迅速清洗乾淨。僅僅這一條,就領先西班牙人實在太多。

而且這時候的明朝驛路,也早不是朱元璋時代那個規模,從永樂皇帝起,就是不惜血本的繼續修,往北一直修到了今天的松花江黑龍江流域,往西更是從四川延伸到了西藏拉薩地區,傳統的川藏茶馬古道,就是從此成型。對於我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發展,貢獻可謂重量級。

而更加重量級的,還有明朝驛路強大的運輸水平。以《粵劍編》里的記載,明朝官員王臨亨從蘇州出發到廣東出差,一路上走的是最偏僻的線路,而且不停的遊山玩水。就這樣走走停停,只用不到一個月時間,就從蘇州抵達了目的地廣東南雄。運輸質量相當好。

但是,朱元璋恐怕萬萬沒有想到的是,也正是明朝這出名強大的驛路系統,最後卻給明朝的滅亡挖了坑,原因只因簡單倆字:腐敗!

二:變質的明朝驛路

「腐敗」怎麼和明朝驛路扯上了關係?就得說說明朝驛路的基本管理制度:符驗制度。也就是說,由兵部車架司管理的明朝驛路,需要有這信物,才可以免費使用驛路的福利。多年以來,這個制度有效保證了明朝交通的運輸,也減輕了百姓的負擔。

可是,從嘉靖年間起,這個良好的制度,卻是迅速變質。一方面是國家腐敗嚴重,符驗的發放,也變得嚴重不靠譜,到了嘉靖初年時,就一度廢棄不用,改為了更加嚴格的「勘合」制度,這個東西更加嚴格,以紙做的公文,寫明使用者的職務和去向。可是沒想到換湯不換藥,特別在嚴嵩擔任內閣首富期間,勘合的發放更變得無比泛濫。官員的七大姑八大姨外出辦私事,輕鬆就可以找來勘合,一路白吃白拿。

而更加雷的,卻是另一個驛路信物:火牌。這個信物原本更加嚴格,本來只允許邊關軍用,用以傳遞緊急軍情。可是到了萬曆年間,這個高大上的東西也變了味,不止軍隊可以用,各個衙門更是爭相效仿。以《西園聞見錄》里的嘲笑說,使用者拿著火牌,不單能一路白吃白喝,甚至報銷的時候更能多填馬夫錢糧。來回跑幾趟,發家致富特別容易。

而如此負擔,也就無一例外,全都轉給了老百姓身上。驛站的勞動力,基本都是沿途普通老百姓的徭役,屬於無償被使喚。而驛站的車馬驢費用,更是當地老百姓來買單。甚至以《明經世文編》里的說法,好些官員更沿途勒索百姓,獅子大開口要錢要糧,鬧得百姓苦不堪言。《明經世文編》里更形容:中人十家之產,歲不能供一役。嚴重勞民傷財。

如此勞民傷財的場面,從明朝張居正改革起,也是不停的改。在張居正改革時代,明朝嚴格控制驛站的使用,並借著一條鞭法的東風,改為老百姓出銀僱人代役,一個新的產業鏈也迅速形成,各地都出現了大批以此為業的專業役夫。可是張居正去世後,驛站的亂用情況又迅速泛濫起來,到了萬曆晚期時,僅是車馬的工食費用,就比萬曆之前上漲了七倍。所以,到了心疼錢的崇禎帝登基後,這事也變得沒商量:經過御使劉懋疾呼,直接簡單粗暴裁掉。

但問題是,驛站裁掉了,朝廷的交通更不能松,攤在老百姓身上的錢,只是變了個花樣繼續要,而全國數十萬驛卒更沒了飯碗,動亂頓時火上澆油。崇禎十七年,驛卒出身的李自成打進北京,將崇禎帝逼得活活上吊。這個造就明朝輝煌的驛路工程,最終成了國家滅亡的喪鐘。

推薦閱讀:

崛起的韓國電影丨韓影佳片推薦
「一帶一路」彰顯了中國的擔當,也預示著一個「文明型國家」的崛起
大話五代十國(上):黃巢覆滅,朱溫崛起,節度使混戰拉開唐末歷史大幕
宜興望族之一宜興蔣氏陽羨崛起

TAG:明朝 | 崛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