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孫穴位位置圖
公孫穴的名詞解釋 公孫穴,經穴名。出《靈樞。本輸》。屬足太陰脾經。足太陰之絡穴。八脈交會穴之一,通沖脈。
公孫穴:「公孫」,公之輩與孫之輩也,言穴內氣血物質與脾土之間的關係也。脾經物質五行屬土,其父為火,其公為木,其子為金,其孫為水。該穴名意指本穴物質為脾經與沖脈的氣血相會後化成了天部的水濕風氣。本穴物質來源於二個方面,一是太白穴傳來的天部之氣,二是由地部孔隙傳來的沖脈高溫經水。沖脈的 高溫地部經水出體表後急速氣化與天部的氣態物相合,形成了本穴天部中的水濕風氣,故名。(沖脈為經脈之海,其特點是「主滲灌溪谷」,其來源是位於人體重力場中心部的高溫區胞宮,故其氣血物質溫壓較高。而本穴位處人之足部,在地球重力場的制約下,沖脈流行至公孫的物質為下行的水液,流行的通道是沖脈的體內經脈,故沖脈氣血出公孫後會急速氣化。
足太陰絡穴:絡,聯絡也。本穴物質為天部的水濕風氣,其運行為橫向輸散脾胃二經,有聯絡脾胃二經各部氣血的作用,故為足太陰絡穴。
沖脈足太陰之會:理同公孫名解。
公孫穴的功效與作用 公孫穴的功效:健脾益胃、通調沖脈、消除痞疾。
公孫穴位配伍功效
配束骨穴、八風穴,有通經活絡的作用,主治足趾麻痛;
配支溝穴、章門穴、陽陵泉穴,主要治療脅肋下痛;
配豐隆穴、膻中穴、中魁穴,有健脾化痰的作用,主要治嘔吐、眩暈;
配足三里穴、滑肉門穴、太白穴,治胃痛;
配合谷穴、內關穴,針刺得氣,用電針治療儀分別連接於雙側同名穴,每次20分鐘,10-20天為一療程,治原發性低血壓。
配滑肉門穴、三陰交穴、腎俞穴、命門穴,治月經不調;
配解溪穴、中脘穴、足三里穴,有健脾化食,和中消積的作用,主要治胃脘脹痛;
配中脘穴、足三里穴主治胃脘脹痛;公孫穴配豐隆穴、膻中穴主治嘔吐、眩暈;
配合天樞穴、梁丘穴、豐隆穴,針刺得氣,平補平瀉,天樞加電針,留針30分鐘,每日1次,12次為一療程,治療單純性肥胖;
公孫穴配中脘穴、內關穴治胃酸過多、胃痛。
公孫穴的主治病症
胃痛,嘔吐,腹痛,腹瀉,痢疾等脾胃腸腑病證;
心煩,失眠,狂證等神志病證;
逆氣里急,氣上衝心(奔豚氣)等沖脈病證。
公孫穴的按摩手法 用大拇指指尖用力掐揉公孫穴100—200次,每天堅持,可改善腹痛。
公孫穴的療法及注意事項 【公孫穴的特效按摩】:用中指指腹向內按壓公孫穴,以有酸脹感為宜,可輔助治療腹脹、腹痛、心痛、胃痛、胸痛等症。 【公孫穴的艾灸療法】:用艾條溫和灸公孫穴5—20分鐘,每日一次,可治療嘔吐、水腫、胃痛等。 【公孫穴的針灸療法】:公孫穴,直刺0.5—1寸。
公孫穴可治療肚脹反酸月經不調
反酸:對消化性潰瘍病人進行X線胃腸檢查時,觀察到針刺足三里對胃蠕動多有增強作用,針刺公孫穴則多使胃蠕動減弱。平時胃酸過多的人可以通過按摩公孫穴來抑制胃酸分泌,通常在兩餐之間進行手法按摩,持續15—20分鐘為宜。
肚脹:小孩子脾胃嬌嫩,過飢過飽、飲食油膩都容易導致消化不良而肚子脹;胸腹部術後的老年人,由於手術刺激、麻醉抑制等因素,也容易出現腹脹、食慾下降、大便不通等癥狀。局部按摩公孫穴可以緩解此類癥狀。 【具體操作為】:拇指一側點揉該穴,力量透向湧泉穴為佳,每次10分鐘,兩側交替進行。
月經不調:公孫穴通沖脈,沖脈起於子宮,具有含蓄十二經氣血的作用,故按揉公孫穴可以緩解月經不調,起到舒經通絡、引血下行的作用。按摩方法:用拇指指腹稍用力點揉,以酸脹為度,一般經前1周左右開始,月經來潮後停止。
推薦閱讀:
※膝蓋不好 教你三個穴位搞定
※五個穴位預防頸椎病
※腰痛別再吃止痛藥,兩穴位,緩解下背痛、治腹瀉,更改善糖尿病!
※穴位按摩 養肝補肝
※學習賀氏三通必記的 十四經脈循行及穴位歌訣
TAG:穴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