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拳特性及祛病養生
形意拳中的五行拳,即劈、崩、鑽、炮、橫,是學練形意拳的最基本的拳法,也可以稱作形意拳基本功,因而有形意母拳之稱。五行拳是五個拳勢,五種勁力,五種用法,是形意拳套路演練及技擊的基礎,在養生或曰祛病的功用上,可疏通五臟經絡,培補五臟元氣,有針對性地治療五臟疾患。
劈拳,氣發於肺,拳順可以理肺;鑽拳,其氣發於腎,故練之可以強腎固精;崩拳直而速,氣發於肝,拳順可以舒肝;炮拳最烈,其氣發於心,用之得當,則可以養心血;橫拳之氣發於脾,故練之可以健脾。
人之動作,以心為主,以氣為用,以丹田為根本。練好丹田則腎精足,精神健旺,動作靈敏;心血足則神經靈敏,腦力堅強;肺氣足則呼吸功能健全,與外界氣體交換充分;肝氣足則發力迅猛;脾臟健則肌肉豐盈,力大無窮。因而,技擊家名此拳為「形意拳母拳」。
劈拳
歌訣:劈拳高舉出雲門起落鑽翻氣暢伸;
少商指引意中氣,通經理肺效如神。
練法及用法:(略)
祛病養生:劈拳做為祛病養生的手段時,一般動作宜緩慢,柔和,不發迅直剛猛之整勁。劈拳打的是一氣之起落,故應特別注意呼吸與起落鑽翻的有機配合。每打一個起落,定式都應保持三體式姿勢,最好定式5秒—10秒左右。起鑽落劈,兩手皆從中府、雲門而出,此兩穴乃是肺經的主要穴位,落時虎口撐圓,肺氣直貫大拇指端之少商,轉入食指端大腸經之商陽穴。中府是肺經之募穴,又是手太陰肺經和足太陰脾經之會合處,對肺經的肺氣至關重要。少商是肺經的井穴,關係到對呼吸系統一切疾病的治療。眼為心之使,眼到心即到,心到神到而意、氣隨之。故目視虎口則肺氣暢通。兩手起鑽落翻,帶動了肋間肌、肋下肌的運動,使肋骨上提、下拉,增大了呼吸時胸腔的擴張和收縮,使肺通氣量增大,也起到養肺的作用。
《內經。素問。經脈別論》有云:「脈氣流經,經氣歸於肺,肺朝百脈」;《形意拳要論。五行》中說:「肺經動而諸脈不能靜。」故肺脈通暢則諸臟脈氣皆隨之而動。西醫認為:肺向人體輸送氧氣,是要通過肺血流量的控制,而肺泡壁的微動脈,又受體液因素的調節,但體液量和萬分的穩定,主要是通過腎來調節的,所以欲治呼吸系統的疾病或增強體質,必須養肺與補腎同時並舉。由於劈拳定式與三體式相同,一動一定,既有養肺之功,又有補腎之能,於是它便成了治療呼吸系統疾病的理想功法。
鑽拳
歌訣:金生水來水濡金,肺腎兩家本相親;
劈開火山通丹灶,鑽出腎水返崑崙。
練法及用法:(略)
祛病養生:練鑽拳用來祛病養生時,不練其「似閃」的快速,也不打其手腳齊到的整勁,而是要柔順、協調,注意動作與呼吸的配合,體會腰脊間的旋轉與伸縮活動。鑽拳練的是一氣之流行,其氣發於腎,如水之委婉曲折,無微不至。
腎為何處?西醫認為腎是位於腰部的臟器,左右各一。兩腎後面上部與膈肌相貼,下面由內向外依次與腰大肌、腰方肌、腰橫肌相連接,它能維持人體內環境的恆定。其健康與否,與其結構和腎血供應有決定性關係。人體血容量的大約20%注於腎,每天約為1700L左右。如果任何因素改變了腎血管的正常供血機能,都將改變腎臟的功能。中醫認為腎除了兩個腎臟之外,還包括生殖泌尿系統及前列腺、胰島、腎上腺、女子胞等重要生殖腺和內分泌腺,包括命門在內,為先天之本,生命之源。明代名醫張景岳說:「命門為元氣之根,為水火之宅,五臟之陰氣非此不能滋,五臟之陽氣亦非此不能發。」故腎又被名為「作強之官」。《形意拳要論》中說:「背脊十四骨節皆為腎,此固五臟之位。然五臟之系,皆繫於背,通於腎髓,故為腎。至於腰則兩腎之本位,而為先天之第一,尤為諸臟之根源。」
練鑽拳時,身體成為以腰為主宰的運動方式,整個脊柱不停地蠕動,不但頭、頸上下肢肌群參加了運動,脊柱前後肌群不僅參與脊柱及其相鄰部分的運動,還要參與維持脊柱的協調和平衡,使上下肢運動時具有穩定性。
在練鑽拳時,我們可以用手摸到腰脊部筋膜和肌肉有節奏的運動:脊柱一伸一縮,肌肉一張一弛,內氣一起一伏,兩脅一開一合,直接按摩和激發了腎臟、腎血管和神經,改善了脊柱本身和腰部臟器的供血狀況,起到了洗髓作用,腎臟可得到充分調養而增強其功能,人體廢物也得到及時排泄,同時還可以增強黃韌帶、棘間韌帶、前後縱韌帶等脊柱附屬韌帶的牢固性,防止脊柱病的發生。腎氣充足後,元陰元陽得以互根互濟,腎水上潮以濟心火,腎精化氣,還精補腦,故鑽拳可以強腎固精。
崩拳
歌訣:肩松肘墜頂頭懸,腰為軸心運丹田;
氣通兩肋肝脾健,力發大敦似湧泉。
練法及用法:(略)
崩拳作為祛病之手段,或作為老年人及體弱者養生之用時,無論採取哪種練法,都宜慢不宜快,要柔不要剛,要求呼吸與拳之出入協調、順遂,不要求打「手腳齊到」的整勁。崩拳之氣,發於肝臟,兩手出入,勢如連珠,打的是一氣之伸縮。換式進步時,前腳螳,後肢蹬,大拇指特別用力。蓋大腳趾內側為脾氣的起點隱白穴,其外側為肝經的起點大敦穴。故每換一步,必能從此二穴勾起脾經、肝經之脈氣,沿腿內側而上,達於本臟,起到「肝脾之氣宜升」的作用。兩臂之出入以肘摩肋,不斷地撫摩期門、章門二穴。章門為肝經之要穴,脾經之募穴,為八會穴之一;期門為肝經之募穴,大敦為肝經之井穴,故崩拳可以舒肝即由此而來。
運動中,腰有轉動,脅有開合,肝氣得以疏泄,脾氣得以運化。肝為人體重要內臟之一,具有特殊的代泄功能,例如對糖元的儲存與分解,尿素的合成、解毒、防禦等機能。肝氣舒則心血足,筋膜健;脾氣升則肌肉豐滿。頂頭、豎項、瞪眼,使肝經脈氣由共支脈上升而出於目。《內經。素問》云:「目得血而能視」,故崩拳又有明目的作用。此拳在臨床上多用於治療慢性肝炎之病情穩定、肝功正常而自覺癥狀不甚明顯者(急性肝炎、慢性活動性肝炎不適用)。對多種眼病治療也有較好的效果。
炮拳
歌訣:兩手裹翻發從心,肝本相助火力純;
斜行直走隨意變,周天運轉消息真。
練法及用法:(略)
祛病及養生:練炮拳以祛病時,不發剛猛的爆發力,不求出拳時手腳齊到的整勁,只要求手腳的起落出入與腰胯肩肘運動的協調,及內氣升降開合的和順。外邊動作形式之順遂,代表著內中氣血之和:外面神氣之正,表示內中意、氣之中。外不乖於形式,內不悖於神氣,內外合順自然,才能祛病健身。為了經絡通暢,握拳不必用力,可握虛拳或散拳成掌亦可,但神氣仍需貫注,動作也要規矩。
炮拳之氣,發於心臟,練的是一氣之開合,用的是血梢之力,可以養心。就中醫理論而言,一拳向上擰翻,發動心經之脈氣,自極泉、少海、神門、少府,而直達小指找側的少沖穴,同時也調動了心經包的脈氣,自乳頭外的天池穴沿臂內側正中,經過曲澤、內關、勞宮諸穴,而直達中沖。另一拳摩肘而出,發動肝木之氣以助心火之威。兩拳收時為吸,出時為呼,起時血管擴張,落時血管收縮;呼時經絡之氣自胸而至手,吸時脈氣復自手而回。兩脈暢通,則心血和順,心氣和順則能養血,諸血皆屬於心,故練炮拳後,脈搏和緩有力,面色紅潤。就西醫理論而言,心是包括心血管系統和腦神經系統而言的,心臟的功能,如同一個唧筒,通過心肌節律性收縮與舒張,從靜脈抽吸血液並把它射向動脈。心臟本身所需的各種營養和氧氣,則全部要向冠狀動脈去攝取,故當心臟負擔加重時,冠狀動脈就要通過增加血流量來增加供氧量。當心肌狀態和大動脈壓力保持恆定時,如果靜脈回心血量增加,則心室收縮前壓力將增大,心室的收縮力也增強。
根據以上特點,如使用炮拳作緩慢、柔和而有節奏的開合運動,可使回心血量較平時增多,心室收縮力增大,送入肺循環和體循環的血液均增多,此即炮拳養心的道理。不過應當注意,「過猶不及」,當心臟收縮前回心血量超過一定限度時,反而會導致心臟收縮力減小。所以,使用炮拳治療心臟病時,必須很好地掌握運動量,使之適度,動作要緩和,並與呼吸協調,這一點十分重要。運動量要小,要勤休息。對冠心病患者,以不引起心絞痛,不感疲勞為宜;對高血壓、高血壓心臟病和伴有冠心病的患者,應先做靜功,再配以炮拳;對風濕性心臟病患者,若病變無活動性,全身和心臟功能代謝較好者,應糾正傳統的、消極靜養的方法,而改用炮拳治療,並逐漸增加運動量。
總之,對各種心臟病患者,堅持炮拳鍛煉,可使心率減慢,回心血流量增加,舒張期延長,心搏出量增多,同時可使心肌毛細血管相應擴張,心肌可獲得更多的血和氧氣供應,從而改善其新陳代謝,增加心臟儲備力,而且有助於改善和提高全身健康狀況。
橫拳
歌訣:斜身拗步起勢橫,戊已二土居中宮;
陰陽消長合太極,龍虎相交大道成。
練法及用法:(略)
祛病及養生:練橫拳之拗步斜身,其形似彈,打的是一氣之團聚。其氣發於脾臟,練時總要性實、氣和、形圓、勁順,方為得體。所謂脾,指的是消化系統。它有運化水谷之功能。既是攝取、消化和吸收營養物質的器官,又是防禦外來刺激侵害的重要屏障,對防止疾病的發生起重要作用,中醫稱之謂「後天之本」。橫拳的動作可對胃腸起到緩和的撫摩作用,可幫助其消化、吸收、流通、排泄。蹬後腳時,拇趾叩地,帶起脾經之脈氣上升,使三焦之氣通暢(兩手和臂的背部是大腸經、小腸經和和三焦經分布區域),中土運化水谷之機乃得健旺。對脾腎陰虛、慢性胃炎、潰瘍性結腸炎等都有比較明顯的療效。初練者往往感到腸鳴轆轆,此乃腸氣通暢的徵兆;久練者食慾增進,體重增加,乃是脾主肌肉的具體表現。
總體而言,以意為主,以氣為用,以丹田為根本。丹田足,則腎氣健、精神旺;心氣足,則腦力堅、精神敏;肺臟足則氣必充;肝氣足則力必猛;脾臟充盈則體魄必強健。所以練好五行拳,可內養五臟,補腦力,保丹田;外強筋骨,捷身手,充耳目,奧妙無窮,裨益非淺也。前輩有歌訣:
心動如火焰,四梢逞威風;
肝動如放箭,脾動主力攻;
腎動似閃電,肺動陣雷聲;
五行合一處,放膽即成功。
推薦閱讀:
※初秋養生?清淡去噪最舒心
※拉筋養生十法
※氣虛質養生與養生大全
※月夜歸航的01-【養生】
※維生素C的這些關鍵點必須要多加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