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僑鄉科技報

  泉州人素有「補冬」的習慣,近段時間,氣溫驟降,也讓各種滋補食材在市場上熱銷起來,特別是以溫補著稱的羊肉最受消費者熱捧,這也讓一些用現代技術養羊的養殖戶賺了個盆滿缽滿。

  山羊養殖最怕疫病

  「一養羊,二種姜。」這是流傳甚廣的一句民諺,說的就是養羊業的可觀效益。業內人士介紹,一隻羊羔如果順利長到成羊出售,50%的利潤沒問題。然而,對於不少養殖戶來說,「錢」景可不那麼樂觀。

  養殖戶傅登州在安溪縣龍美村擁有3000畝荒山,用來養殖山羊。「養羊的成本主要是僱傭放牧工人的工資和食宿費用,場里現有7人,養殖場目前有100多隻羊,放牧需要3人。」傅登州說,羊怕狗,僱人放牧主要是因為附近村莊有人養狗,怕羊被嚇著走丟。而一些養羊散戶主要由老人負責放牧養殖,採用的是閑散勞力,可省去不少人力成本。

  傅登州說,人工成本對於養羊來說並不算什麼,養羊業最大的風險是發生疫病。例如某養羊戶因其羊圈暴發傳染病,200多隻羊最後只剩下8隻。對此,安溪縣農茶局畜牧站站長鄭學慶也表示,如果防疫不過關,只要發生一次疫病,養殖戶就有可能把幾年來賺的錢全部賠上。

  鄭學慶說,農村一些養羊散戶往往在防疫上重視不夠,再加上少更換種羊,近親繁殖導致羊群病弱嚴重,秋冬草料補給不足,養殖規模難以擴大,效益也難以得到保障。此外,傳統養羊還受制於生態保護。山羊在啃食過程中,對一些嫩草甚至會連根拔起;羊糞會污染水源等,在一定程度上破壞生態。「在大規模養殖方面,我縣劃分禁養區和可養區,嚴格規定放牧區域,就是考慮到傳統養羊與生態保護的矛盾。」鄭學慶說。

  現代化養羊多利好

  傳統養羊模式處處受到約束,而現代化的養羊技術卻讓不少養殖戶受益匪淺。這不,雖已入冬,但日前記者在位於安溪縣官橋鎮善壇村的洋山坪生態農場看到,這裡的牧草長得青翠蔥蘢,經工人們收割並在碎草機加工後,便成為牛羊越冬的美食。據了解,該農場剛引進100多隻黑山羊種羊,恰好趕上享用農場第一茬新鮮牧草。

  「羊是反芻動物,食物只能以草料為主,才能消化。但是秋冬季節野外不少草木枯萎凋敗,羊群往往採食不飽,因此,我們自己栽種象草、黑麥草、大麥等,來彌補傳統養羊模式的不足。」農場負責人吳淑琴為記者介紹了自己的「養羊經」。

  她說,不僅僅草場里的這些牧草是新種的,目前農場里的羊舍、消毒池等設施也已全部建設完成。其中羊舍按現代化設計,羊糞乾濕分離;干羊糞可出售,沼液種植牧草,沼氣可供照明、供熱。「此外,我們還會配置羊肉、奶製品加工設備,走現代化養羊之路,農場最大規模可容納上千隻山羊。」吳淑琴如是說。

  她還向記者展示羊圈防疫設計:在給羊群餵食草料時,拉下料槽上面的長桿,把正在進食的羊的頭部卡住,技術人員就可以進行疫苗注射,操作起來非常方便。「防疫做好了,疫病就少了。」吳淑琴表示,現代化的養殖有利於把技術、設施、資金、管理等進行優化組合,大大提升了養羊效益。

  「精選種羊,自繁自養,做好防疫、草料補給、種羊定期更換等,以後有條件的話,還可採用人工受精技術,減少種公羊的飼養成本。」吳淑琴表示,一般情況下,引種100隻黑山羊,一年可繁育300隻羊羔。而傳統養羊模式下,過度放牧會破壞生態環境,且野外草場有限,規模擴大難;現代化養羊前期投入較大,對飼養技術要求高,但效益較有保障,可促進肉羊業的產業化發展。

  □本報記者黃毅通訊員徐仰望文/圖


推薦閱讀:

在VS2015中用Halcon13 Variables Inpect插件
俄郵政無人機"炸機" 離窗檯收件我們還有多遠?
王垠為什麼寧可去微軟也不回國?
跟Google Earth VR環遊世界
16年前,誰給網易雪中送炭?

TAG: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