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高血壓年會精萃] 楊艷敏:高血壓急症的血壓管理策略
9月22日,阜外醫院心內科急重症中心的楊艷敏教授做了題為《高血壓急症的血壓管理策略》的演講,重點闡述了高血壓急症的概念、流行病學、臨床表現、治療原則和藥物治療選擇。
高血壓急症概述
高血壓急症1914年由Volhard & Fahr提出,以嚴重進展的高血壓為特徵(曾稱為惡性進展性高血壓),伴隨腎臟疾病的證據及心、腦、視網膜、腎臟血管的損傷,迅速進展成心臟事件、腎衰或卒中。2013 ESC/ESH高血壓指南對其的定義是伴有靶器官損害的血壓驟然升高,而血壓驟然升高是指收縮壓(SBP)>180 mmHg或舒張壓(DBP)>120 mmHg。
需要說明的是,不能單純依靠血壓升高來判斷高血壓急症。並發急性肺水腫、主動脈夾層、心肌梗死或腦血管意外者,即使血壓僅為中度升高,也應視為高血壓急症;部分臨床高血壓急症並不表現為顯著的血壓升高,如妊娠期或某些急性腎小球腎炎患者,特別是兒童;但如果患者SBP>220 mmHg和(或)DBP>140 mmHg,則無論有無癥狀均應視為高血壓急症;某些患者在既往臟器功能損害的基礎上血壓急性升高,從而使臟器功能進一步損害的臨床情況,也應視為高血壓急症。需要關注的是已經或可能發生的靶器官損害。
高血壓急症的流行病學
國外資料顯示,高血壓急症占內科急症的27.5%。在急性高血壓治療(STAT)註冊研究中,高血壓急症與亞急症患者的急性期死亡率高達6. 9%,發病後90天死亡率和再住院率分別高達11%和37%,其中1/4是由於反覆發作急性嚴重的高血壓。高血壓的知曉率、治療率和控制率低是急症發病的關鍵。
高血壓急症的臨床表現
主要表現為短時間內血壓急劇升高(SBP>180 mmHg,DBP>120 mmHg)。伴隨癥狀有頭痛、眩暈、煩躁、噁心、嘔吐、心悸、氣急和視力模糊。高血壓急症靶器官損害的臨床表現包括腦血管意外、高血壓腦病、先兆子癇及子癇、眼底改變、充血性心力衰竭、急性冠脈綜合征、急性主動脈夾層和進行性腎功能不全;非靶器官損害的臨床表現主要包括植物神經功能失調,如面色蒼白、煩躁不安、多汗、心悸、手足震顫、尿頻和心率增快等。
高血壓急症的治療原則
治療原則主要包括:控制降壓的節奏和目標;根據不同的臨床情況,適時將血壓降至安全範圍;個體化治療方案(靶器官灌注、基礎血壓等);合理選擇靜脈降壓藥。在進行降壓治療時,要關注重要臟器腦、心、腎的組織灌注,藥物對冠狀動脈和腦血管的「竊血作用」,擴血管葯對顱內壓的影響,以及對心率的影響。要正確把握高血壓急症的降壓幅度,美國JNC 7指南建議第一步是在數分鐘至1小時內使MBP ≤ 25%或直到器官損害穩定,第二步是在2~6小時之內將血壓控制在160/100~110 mmHg,第三步是在24~48小時之內使血壓恢復正常。在治療過程中需把握降壓節奏, 控制降壓幅度, 保證器官灌注,還需要根據不同的臟器受累,選擇不同的降壓步驟。
高血壓急症的藥物治療選擇
臨床常用的靜脈降壓藥包括硝普鈉、烏拉地爾、硝酸甘油、尼卡地平、酚妥拉明、合貝爽、艾司洛爾等。2014日本JSH高血壓管理指南建議對於高血壓腦病,如腦血流量自身調節紊亂,應啟動靜脈治療(持續靜脈輸注),最初2~3小時內血壓應下降約25%;可使用藥物包括地爾硫?、尼卡地平和硝普鈉等;對於腦血管病,在超急性/急性期,以低劑量鈣通道阻滯劑(如地爾硫?、尼卡地平和硝普鈉)靜脈內給葯;對於急性主動脈夾層,應使用CCB連續輸注(地爾硫?、尼卡地平),硝酸甘油或硝普鈉聯合β-阻滯劑,使收縮壓維持在100~120 mmHg。
編輯:李國光┇ 美編:楊棟
推薦閱讀:
※肥胖,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這些被統稱為「富貴病
※抗高血壓藥物的A、B、C、D,您知道嗎?
※兩胳膊血壓數值相差太大?可能預示著身體出現這個問題
※果盤中的「降壓藥」,高血壓年夜飯必用
※40歲前患高血壓,一定要檢查這3樣,防吃遍所有降壓藥血壓仍不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