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博物館 明代藩王墓金玉器展【86P】

「金枝玉葉」在封建時代特指皇家後裔。展覽之所以起名叫「玉葉金枝」,緣於此次展覽所展物品均來自明代江西寧、益兩大藩王及其家族成員墓中。在明朝,「金鑲玉」、「金鑲寶」等金玉合器最流行、最時髦。被稱為「寶中之寶」的江西藩王金玉合器也在此次展出之列,這些古物,再現了明代諸藩王絢麗多彩、富貴奢華的生活場景。其中最名貴的有:鑲寶石白玉墜金耳環。那顆白玉呈長茄形,上端有圓鼻,用金絲綴以金葉四瓣,每瓣上又鑲上寶石一顆。傳說屬於明代江西益藩王佩玉的具體有:髮髻上系的七梁琥珀發冠,插髮髻的竹節形青玉簪,佩戴在頸處的水晶項鏈,手裡握捻的琥珀念珠,綬帶縫綴的鏤雕花紋玉飾,手指套戴的白玉戒指,衣服上還有各式玉扣。一件出土於益王墓中的小金冠,用細如頭髮的金絲編綴而成的,上面鑲嵌了數十顆珠翠寶石,兩側插有束髮用的金簪。據介紹說明,這個金簪的工藝精巧程度,與北京定陵出土的帝後金冠相比猶有過之而不及,且上面的寶石都是從南洋購買過來的,價值難以估計。本次展出的皇族佩戴的金冠、金簪等文物,應當屬於國寶中的國寶。看過了展覽中的寶貝,我們還應當了解一些那幾位江西藩王由來。據史料記載:在明朝皇帝分封的眾多朱姓藩王中,分封於江西的藩王世系有三支: 他們是,南昌府的寧王、饒州府(治今鄱陽縣)的淮王和建昌府(治今南城縣)的益王三府。三大王府宗支蔓延,人口眾多,他們所享有的封建特權,給明代江西地方造成了沉重的負擔;他們利用特殊的身份和地位,嚴重干擾地方政治,對當時社會產生了較大的影響,其中以寧王府的危害最烈。一、寧(藩)王系:第一代是寧獻王朱權,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封王。二十六年就藩大寧衛(封地最初在長城喜峰口外,今內蒙寧城西邊)。永樂元年(公元1403年)二月,改封南昌府。以江西布政司官署為歷代寧王官邸。正統十三年薨。朱權嫡長子朱磐烒,永樂二年封世子。正統二年薨。以子朱奠培襲封,追封王,謚曰惠。第二代寧王是朱權的孫子寧靖王朱奠培,朱磐烒嫡子,正統十四年襲封。弘治四年薨。第三代寧王是寧康王朱覲鈞,朱奠培嫡子,初封上高王。弘治五年襲封。十年薨。第四代寧王是朱宸濠。是寧康王朱覲鈞的庶子。初封上高王。因寧康王沒有嫡子,他於弘治十二年(1494年)襲封寧王。正德十四年(1519年)因舉兵謀反,兵敗被殺。自此,寧藩被廢除。明末清初著名的大畫家朱耷(約1626—1705年),號八大山人,即是寧獻王朱權九世孫。二、益(藩)王系:第一代益端王朱祐檳(1479—1539年),號潢南,自稱潢南道人。明憲宗(成化)第六子、母庄懿德妃張氏。生於成化十五年(1479年)正月初四日,二十三年(1487年)七月封益端王。弘治八年(1495年)到封地建昌府(今江西省撫州市南城縣)。居住在原來的荊憲王朱瞻堈的府邸,其生性儉約,舊衣,素食。愛好讀書史,愛民重士,無所侵擾。王妃彭氏,生四子二女。朱祐檳好書史,工楷篆,傳世作品有《名山藏》,明代益藩由此始。第二代益庄王朱厚燁(1498年—1556年),朱祐檳嫡長子。母妃彭氏。正德四年(1509年)受封益世子,嘉靖二十年(1541年)二月十二日襲封益王,嘉靖三十五年五月二十二日薨。元妃王氏、繼妃萬氏,無子嗣。生性樸素,生活淡泊。第三代益恭王朱厚炫(1496-1577年),朱佑檳次子。正德[1506-1521]中,受封崇仁郡王。武宗崩,世宗以興王入繼大統,興王缺,有臣奏請厚炫襲興王,以奉祀興王,世宗未准。嘉靖三十五年[1556],益庄王厚燁薨,無子。厚炫以庄王親弟,得嗣益王。在位二十一年,壽八十二歲,萬曆五年[1577]薨。謚號恭王。葬於江西省南城縣境內。第四代益宣王朱翊矧(1536-1603年),朱厚炫孫,昭王載增長子。嘉靖二十五年[1546],其父載增卒,翊鈏時年十一歲,後其祖父襲封益親王,翊鈏受封世孫。至萬曆八年[1580],得嗣益王。在位二十四年,壽六十有八,於萬曆三十一年[1603]薨。謚號宣王。葬於江西省南城縣境內。第五代益敬王朱常(氵遷)(1605—1615年),朱翊矧次子。萬曆九年封世子。三十三年襲封。四十三年薨。第六代益定王朱由本(1617—1634年),朱常(氵遷)庶三子。《益宣王墓誌》載稱朱由校,又名朱由木,萬曆三十五年以鎮國將軍進封嘉善王。三十九年改封世子。四十五年襲封。崇禎七年薨。第七代益先王(益素王)朱慈炲(1636—1646年)。朱由本嫡子。《益藩朱氏宗譜》載稱素王。崇禎九年襲封。乙酉國變,於撫州立為監國,被俘,旋被救。王走閩,復入粵,次年薨。另外益王系還有:益王朱由榛(?年—1647年),朱常(氵遷)子。不知何年襲封。永曆元年,鄭成功擁王至揭陽,稱監國三日。後清軍破揭陽,王為潮州總兵車任重擒殺。益王朱慈炲(1651—1662年),朱由本子,永曆四年三月襲封。國亡不知所終。益王朱和璽(1662年後—?年),朱慈炲嫡子,不知何年襲封。薨。益王朱怡鎬(?年—1683年),朱和璽子,不知何年襲封。後至台灣避難,為寧靖王朱術桂之嗣,更名朱儼珍。清康熙二十二年,施琅破台灣,鄭克塽降清。王被俘,置在河南開封府杞縣,薨。《琴學叢書》說:「明寧、衡、益、潞四王皆能琴,潞琴最多,益琴次之,寧、衡最少。」益端王朱祐檳是撫琴高手,又會制琴,從而影響了子孫。自嘉靖、隆慶至萬曆年間,益王府數代造琴,量多且精,腹款署「潢南道人」、「益國潢南道人等」。說句閑外話,當時由於時間緊,所以沒有拍攝台牌是,所以對於各個器物就不好隨意說了,請大家見諒,這個展覽當時在杭州良渚博物院展出,離杭州市區非常遠,所以真正去看的人不多,加上江西省博物館關於明代藩王墓的專門展覽很少,所以,這次系統展出的展品顯得尤為珍貴,共展出國家一級文物9件!

高浮雕龍紋白玉帶板 明代

鏤雕松樹牡丹麒麟紋青玉帶板 明代1982年江西省南城縣明崇禎七年(1634)益定王夫婦墓次妃王氏棺內出土,一副17塊

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登上皇帝寶座,為了鞏固大明江山,朱元璋分別在洪武二年、十一年、二十四年,將他的24個兒子分封到各地當藩王。這以後的一些明朝皇帝,都效法老祖宗,或多或少地將自己的子孫分封到各地為王,鎮守一方。江西省博物館副館長劉詩中研究員向記者介紹,明代時期,分封在江西境內的有三個藩王,分別是分封在南昌的朱元璋第十六子寧獻王朱權及其後代、分封在波陽的明仁宗第七子淮靖王朱瞻墺及其後代、分封在南城的明憲宗第四子益端王朱佑檳及其後代,這三個藩王使得江西成為了全國明代藩王陵墓考古發掘及出土文物最多的省份。據了解,江西境內先後共發掘過十餘座寧王系統、淮王系統和益王系統的藩王王妃陵墓,出土文物達到了數千件,其豐富和精美程度在已發掘的明代親王陵墓中首屈一指。分封在江西境內的三藩,都是朱家王朝的皇室貴胄,他們生前披金戴玉,盡享榮華富貴,驕奢淫逸,死後還要把大量珍寶帶進墳墓,盛殮厚葬,妄想繼續享用。為了讓屍體和隨葬物能夠長期保存,在埋葬過程中有意識地採取了一系列防腐措施。例如,用衣物、絲綿等包裹綁紮屍體,這樣有助於隔離空氣和防止蚊蠅昆蟲侵入屍體,帶入細菌,還可以縮小棺內剩餘空間,延緩屍體腐爛的速度。還有,注重木質棺槨的用材、髹漆和拼合方式,木材以楠木為多,棺外包裹有麻布層,再塗上厚厚的油漆層,這就大大增加了棺槨的密封性能。在棺內置放石灰包、燈芯草、綿紙、木炭等乾燥劑及吸水物品,以吸收棺內及外界滲入的水分,抑制細菌生長。入殮時還使用水銀、樟腦、硫磺、松香等具有滅菌防腐功效的藥物來殺菌消毒,改善墓室環境。這些措施的採用,使益宣王墓、寧靖王夫人吳氏墓的屍體均得到了較好保護。明代江西的社會經濟在宋、元的基礎上獲得了新的進步,市鎮發達,手工業全面繁榮,商品貿易空前活躍。江西各地出土玉器的明墓在100座以上,尤以寧王、益王家族所在的南昌、南城兩地最為集中,主要有:南昌市新建縣華東交通大學院內明弘治十七年(1504年)寧靖王朱奠培夫人吳氏墓,出土玉圭1件,玉佩1副,玉片、玉珠數千件;南城縣紅湖鄉外源村明嘉靖十九年(1540年)益端王朱g檳夫婦合葬墓,出土玉圭、玉帶等26件(組);南城縣洪門鄉長塘村明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益庄王朱厚燁(yf)夫婦合葬墓,出土玉圭、玉佩、玉帶等1500多件;南城縣岳口鄉游家港村女冠山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益宣王朱翊(yl)(ykn)夫婦合葬墓,出土玉圭、玉佩、玉帶等289件(組),玉珠千餘顆。南昌寧王、南城益王家族墓出土玉器,有禮儀用玉圭、玉璧,實用佩玉、腰帶、帶鉤、頭飾、服飾、墜飾等,以玉圭、玉腰帶及各種玉佩最為常見,一般是每棺出玉圭、玉腰帶、玉組佩各1件。玉佩飾種類豐富,有玉人、玉獸、玉魚、玉鳥、玉花、玉牌子等,以益宣王墓出土的成串玉佩飾最具特色。這些玉器,時代從明中期至末期,為研究明王朝中央和地方制玉的相互關係提供了新的視角。

青玉透雕麒麟松樹牡丹紋帶板 明代

黑玉帶板 明代

玉組佩 明代

玉佩飾件 明代

玉蟬 明代

玉戒指 明代

琥珀發冠 明代

水晶串珠 明代

琥珀念珠 明代

方心曲領配飾 明代

青玉豬握 明代

玉香籠 明代

玉鴛鴦 明代

金鑲玉帶 明代

掐絲嵌寶石金手鐲 明代

鑲寶石鎏金手杖頂 明代

王母駕鸞鑲寶石金鳳釵 明代

金冠 明代 國家一級文物

嵌玉佛鑲寶石金鈿 明代

嵌紅寶石金簪 明代

鑲寶石蝴蝶盤菊鎏金銀扣 明代


推薦閱讀:

天津 塘沽博物館【本地出土文物】 三
大英博物館展品介紹——蘇族兒童服裝
讀圖:上海博物館館藏古玉欣賞
如果國寶會說話,那一定都在這些博物館裡!
北京藝術博物館又識紅山玉

TAG:博物館 | 江西 | 玉器 | 博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