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林記秘方願意免費提供 只願在全國推廣更好
不論是本地人還是外地品牌 只求做出原汁原味的熱乾麵
|
武漢熱乾麵地方標準出台但執行難,大漢口、南街村聲稱娶走「蔡林記」(本報近日多次報道),「沉默多年」的蔡氏後人不再保持沉默。
22日,年過花甲的蔡漢文先生約見本報記者,願意無條件貢獻出祖傳秘方,只求把原汁原味的熱乾麵提供給食客。他是「蔡林記」創始人蔡明偉的長子,也是嫡傳的第一個學徒。從4歲開始,蔡漢文就給父親當下手,幹活擀麵。
蔡林記熱乾麵有獨特配方
幾天前,戶部巷、李記等70多位武漢熱乾麵「手藝人」,在省質監局拿到熱乾麵省級地方標準。根據該標準定義的熱乾麵,必須添加芝麻醬、麻油、醬腌菜、醬油、食用鹽、胡椒粉、味精、醋8種調味料。當麵條和調料拌勻後,外觀應呈醬褐色。
「熱乾麵哪有什麼標準,願意花時間,願意下功夫就可以做出好面!」蔡漢文笑呵呵地說,只要工藝精細,配方考究,做出地道的熱乾麵並不難。
武漢熱乾麵大都採取相似的操作流程,麵條煮熟,撈起攤涼,吃時在開水內滾燙幾下,加上芝麻醬、小麻油和醋等調料拌勻。那麼,為人稱道的蔡林記熱乾麵到底有啥獨特配方和秘訣呢?
蔡漢文稱,蔡林記熱乾麵採取相同的方式製作,但工藝上更精細,配方上較考究。
以壓面來說,一般麵廠會把麵粉壓一道即可,但蔡林記面全部都要壓三道,以保持麵條勁道,同時壓出來的面,撒上一層米粉,再存放。每次煮麵,鍋大水多面少,上下攪拌保持受熱均勻。配料上,蔡林記採購專業的芝麻醬場製作的芝麻醬,並用小麻油攪拌,配上紅白蘿蔔丁、香蔥,色香味俱全。
願無條件貢獻熱乾麵秘方
當年蔡林記連鎖店遍地開花,如今難見蹤跡,大多數市民覺得熱乾麵越做越「走味」。蔡漢文以前也嘗遍蔡林記所有連鎖店的面,「但就是嘗不到父親做面的味道,面的勁道、佐料的味道都無法相比」。
蔡漢文分析,按照蔡林記熱乾麵傳統製作工藝和流程計算,每碗熱乾麵賣兩塊才能盈利,之前熱乾麵售價不高,部分商家「偷工減料」,芝麻醬口感不佳,用榨菜取代紅白蘿蔔等,味道越來越糟糕。
「父親一輩子操勞,即使做了老闆,生前都是親自做面給食客。」說起先父,蔡漢文眼睛紅紅的。
「希望能把父親最原始製作方法傳承下去,保持熱乾麵原汁原味。」蔡漢文語氣堅定地說,為還原蔡林記味道,他願意無條件貢獻出熱乾麵的秘方。無論是大漢口還是南街村,只要能把蔡林記味道做出來,即使是外地品牌也無所謂,若能將熱乾麵在全國推廣則更好。
◇新聞延伸
嫡傳人悲喜蔡林記
當年風光無限的「蔡林記」,今天卻是一個逐漸遠去的滄桑背影。
22日上午,記者見到「蔡林記」嫡傳人蔡漢文先生,雖年屆七旬,但蔡老精神矍鑠,身著黑色中長大衣,戴著黑框眼鏡,滿頭銀髮一絲不亂。但提起父親蔡明偉以及「蔡林記」的風雨變遷,他幾度哽咽,淚眼婆娑。
「說起來,我應該是蔡林記的第一個學徒!」採訪中,全然不顧寒冷的天氣,蔡漢文利索地挽起袖子,露出「異常」健壯的胳膊,「從4歲開始,我給父親幹活,扇面擀麵,這是歷史留下的印記」。
花了10塊光洋,寫下「蔡林記」金字招牌
蔡漢文介紹,1929年,他的父親蔡明偉從黃陂縣蔡家榨鄉間來到漢口,以挑擔賣麵條謀生。
當時的湯麵現賣現下鍋煮,蔡嫌這樣太慢,便起大早把面煮八成熟,挽成盤,客人來了,再往滾水裡撈一撈,加上佐料即成,稱把子面。
「打記事起,印象中的父母,每日起早貪黑,忙著做面賣面。」蔡漢文說,4歲起,他就拿一把跟自己個頭差不多的扇子,負責把熱騰騰的麵條扇冷,稍稍長大,就幫著父親擀麵。
解放前,漢口滿春路像北京天橋,打場賣藝五花八門,蔡明偉固定在一家楚劇院門口擺攤。「那時很多演員晚上唱完戲,都要吃父親下的面,父親每次都等到11點收攤。」蔡笑道,正因與當時的楚劇名角關係好,他們全家看戲都可免費。
1945年,蔡明偉邀約其弟蔡明經在滿春路口合夥租房開店,因店門前有兩棵苦楝樹,雙木成林,便將店名定為「蔡林記」。
「蔡林記這個招牌,父親格外歡喜!」蔡漢文說,那個年代,漢正街市場的「金字招牌」多為來自山西的書法家路達所書,落款「太原路達」。父親也花了10塊光洋,邀請路達題字。
忌諱「麻子」,麻醬麵改為熱乾麵
關於熱乾麵的來源,民間流傳有多種說法。有一個版本是長堤街賣湯麵的李包,怕未賣完的湯麵發餿變質,便把它撈起來晾在案上,不小心撞倒油壺,就把流出來的麻油拌到麵條里。
「但實際上是我父親在把子面中,加入芝麻醬改良,改名麻醬麵,就是後來的熱乾麵。」蔡漢文闢謠說,也有一種說法是這個典故其實是說我父親的,不過他從來沒有對家人提起。
除麻醬麵外,蔡明偉推出的牛肉麵、豬絲面等陸續上市,「蔡林記」因面好、味正,吃法獨特而聲名大噪。50年代初「蔡林記」遷至繁華的中山大道。
「父親背著一筐子銀元去,買下厚生里口的房子。」蔡漢文興奮地說,父親花半輩子積蓄,買下兩層樓房子,這個就是現在所說的「前店後廠」模式,家裡人住樓上,240多個平方米的店堂,每天賣出400—500公斤熱乾麵。「不過後來才發現,房子承租權只有20年!」蔡嘆息,這導致後來蔡林記再次搬遷。
當年秋天,工商稅務來登記,蔡明偉在經營欄目中將麻醬麵改了新名字熱乾麵!「父親要面子,不願別人叫他蔡麻子!」蔡漢文笑道 ,解放前生意人社會地位不高,父親因幼年出過天花,滿臉麻子,人們習慣地叫道:「蔡麻子,來一碗麻醬麵!」解放後,父親忌諱「麻」字,就將麻醬麵改為熱乾麵。
蔡家後人
淡出「蔡林記」
經歷半個世紀風雲變幻,以熱乾麵而聞名遐邇的蔡林記,如今風光不再……
蔡漢文說,至今他都清楚地記得,父親每次將生面下兩三斤在大鍋里,煮到八成熟後撈起來倒入冷水中浸泡,然後用右手抓起來,在左手繞兩三圈成小把子,放在簸箕中存放待用。
上世紀50年代以前,蔡林記一直是家族企業,只有蔡氏族人才能參與蔡林記運作。50年代後,蔡林記由私營改造成公私合營企業。隨著蔡明偉等老字輩一一去世,蔡家人漸漸淡出蔡林記,如今蔡家只有蔡漢文掌握蔡林記唯一核心配方和製作工藝。
「現在我年歲已高,子女們有各自生活,不願意做這個老行當。」蔡漢文無奈地說。作為嫡傳長子,蔡漢文從廣州美術學院畢業後,一直從事雕塑工作,沒有涉足「熱乾麵」家族產業,雖然幾年前嘗試過,但因種種原因沒有成功。
蔡說,一是商標註冊,使用權不在自家人手中;二是蔡氏晚輩都有自己事業,沒有精力,不願意來做老行當。
去年,蔡漢文把父親蔡明偉,以及當年幫助「蔡林記」運作的堂叔輩的墳墓,全都遷移到黃陂蔡家榨合葬了。
「因為財力有限,『蔡林記』的傳奇從父輩們到現在,也沒有個像樣的安息之處。」蔡老哽咽地說。(萬方 鄭良中)
推薦閱讀:
※生辰八字 - 八字紫微 - 【阿啟免費算命大全】
※周末到超市逛逛能免費吃飽喝好·每日商報
※免費古鎮 東南西北 走走瞧瞧
※秦緒文:度假酒店免費住不虧反賺的套路
※秦緒文:把免費做到極致就可以賺大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