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法讓我移情的南京故事

有劇透,建議看完後再閱讀。 首先我要說,我個人非常喜歡張藝謀導演的片子,在上映前也對這部影片充滿了很高的期待。在此之前有一種強烈的預感告訴我,這部電影有可能圓張導的奧斯卡之夢,但我可能要保留意見了。 必須說,這是一部好電影,也是張藝謀導演近幾年來拍過最有誠意也是最大野心的作品,這部電影在開頭五分鐘讓我在南京話的旁白中熱血澎湃,可是好景不長,在影片中後段,既是豆蔻死亡後,我卻突然失去了情感。我發現自...... 顯示全文 有劇透,建議看完後再閱讀。首先我要說,我個人非常喜歡張藝謀導演的片子,在上映前也對這部影片充滿了很高的期待。在此之前有一種強烈的預感告訴我,這部電影有可能圓張導的奧斯卡之夢,但我可能要保留意見了。必須說,這是一部好電影,也是張藝謀導演近幾年來拍過最有誠意也是最大野心的作品,這部電影在開頭五分鐘讓我在南京話的旁白中熱血澎湃,可是好景不長,在影片中後段,既是豆蔻死亡後,我卻突然失去了情感。我發現自己無法移情於角色之上,就好像《飲食男女》里的父親,一個失去了味覺的廚師,對於電影來說,這是最可怕的一件事情。一開始,我以為是我的問題,因為周圍的觀眾都哭得稀里嘩啦的。或許是我看電影太過於理性了,影響了情感的投射,在地鐵上我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甚至於還打電話給同學說我這樣一個容易被電影影響的人居然在影片高潮時眼眶是乾澀的,情緒是平靜的。想了一路,我終於想明白這部電影的問題出在哪裡了,不是導演,不是剪輯,不是攝影,不是演員,更不是音樂,而是電影的核心——劇本。本片的編劇是嚴歌苓和劉恆,前者不用多說,大家想必都讀過她的小說或看過她作品改編的電視劇;後者我曾在晚宴上見過,我這種小咖甚至連說句「你好」的資格都沒有,可見其江湖地位有多高。但是這部電影中,他們的組合卻犯下了一些失誤。第一個要回答的問題是:為什麼我不能移情於角色之上?我思考的答案是:重複。片中的矛盾大多圍繞於生與死之間的糾葛,從開場的【學生生與死】發展到【國民黨軍隊生與死】發展到【學生生與死】發展到【浦生的生與死】再發展到【豆蔻的生與死】再到【學生生與死】再到【妓女和學生的生與死】。劇本很好的設計了每一幕的高潮,而力度和震撼性都很強烈,但是恰恰是因為每一幕的高潮都是如此強烈,以至於觀眾會在觀影時產生重複感,這感覺就像你在飢餓的時候吃了一頓很豐盛的大餐,但第二天、第三天、第四天你還是吃大餐,你會覺得疲憊甚至是抗拒!這就是為什麼看到中後段我無法移情的原因,因為之前的劇情實在太強烈了,我們得到了情感上的滿足,對於高潮和結尾期待的必定更多,這應該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而不是平均分的。第二個問題就是劇情沒有一個強力的阻力來勾住觀眾的情緒。簡而言之,就是劇情的障礙過於簡單。開場驍勇善戰的國民黨軍隊、日軍保護之後的教堂、曹可凡給的那張通行證、卡車修理、喬治男扮女裝上車,這幾個劇情中我們都沒有找到扣人心弦的點,雖然在邏輯上都說得通,但是難道大家不覺得這些劇情幾乎沒有遇到阻力嗎?尤其是卡車修理和喬治上車的部分,這應該是編劇著重設計阻力的兩個劇情啊,若不能讓觀眾揪心,談何移情呢?電視劇是可以平淡如水,但作為電影卻萬萬不可,編劇應該儘可能的抓住觀眾的內心製造窒息和緊張感。這點比起同樣類型的荷蘭電影《黑皮書》來說,實在差了不止一點半點。第三個問題則是來源於人物,除了主角以外,劇中的人物大多是平面的,或者僅是二維的。其實貝爾所扮演的約翰神父一開始的人物寫作是成功的,一個「賞金獵手」似的人物,在孩子的生命和自身利益之間出現了矛盾的二選一,而在日軍侵入教堂之後,我們就發現這個內心複雜的人物立刻變得臉譜化起來,可是作為緣由的事件力量遠遠不足與支撐他走完整個劇情,這是我認為貝爾的表現過於平庸的一個原因,但倪妮扮演的玉墨以及姐妹們之間就寫很好,這群「商女」們的群戲寫得極其精彩,而且與女學生們之間的互動事件也很有意思。題外話,我非常喜歡嚴歌苓的這個故事,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她所設置的少女/妓女之間的潛在衝突:保守/放縱,成熟/年輕,妒忌/無視,可是電影中卻縮小了這些潛在衝突,不得不說是一件很遺憾的事情。回到正題上來,渡部篤郎所飾演的長谷川這個角色實為一個敗筆,他就是一個平面化人物的典型代表,大家仔細想一想,他對劇情的推動有著怎麼樣的作用嗎?他在全片中僅出場2次,但第一次他彈了鋼琴,給人物進行了設計,我第一反應就是這個人物一定會很出彩而且會對劇情有著密切的關係,但第二次的出場卻讓人失望,即沒有揭曉第一次出場的設計,也徹底成為了提線木偶。第四個問題就有點意思了。我之所以不同意大部分人說此片是一部好萊塢風格的電影原因在於對白,不是說對話的風格,而是全片中對白過於直白的交代了劇情和人物,而在好萊塢的劇本創作理論中,是通過動作、行動和事件來一步步的塑造人物,而非對話和旁白。約翰神父在沒有任何鋪墊的情況下和玉墨說提起了自己曾有女兒的背景故事,觀眾驚訝嗎?是的,但仔細想來這句話的衝擊力並不強,因為貝爾在影片一半時已經淪落為一個單一化的臉譜式人物,倘若是一個複雜的多維度人物講述自己則會強得多,不用列舉其他電影的例子,還記得玉墨說想變成13歲時的那句話嗎?這就夠了。劇作中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要揭示,不要解釋。」嚴歌苓也寫了一個非常精彩的故事,但是劇本的種種問題導致其沒有成為一部撼動人心的神作,實為可惜。坦誠的說,《金陵十三釵》確實是一部製作精良的電影,強於《南京,南京》但亞於《黑皮書》。也許吧,如果拋開我對劇情的苛刻,這部電影確實值得四星。電梯http://movie.douban.com/review/5214842/?start=100#commentshttp://movie.douban.com/review/5214842/?start=200#commentshttp://movie.douban.com/review/5214842/?start=300#comments
推薦閱讀:

這位奇女子成全了丈夫的移情別戀,含恨苦練終成民國金融女大亨!
不同人格水平下的防禦機制19(移情4)
來訪者的黃色笑話,我笑不出來。
移情

TAG:故事 | 南京 | 移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