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之都:定位、動因和路徑
作者: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院長李強、中國人民公安大學社會學教研室講師 胡寶榮
建設學術之都的定位
建設學術之都首先需要解決定位的問題,亦即建設什麼意義上的學術之都。北京作為全國的政治文化中心,有著得天獨厚的學術資源和優勢,因此建設北京學術之都的定位必須是高起點、高標準。建設學術之都不應當局限於中國,而應當面向世界,面向全球。更何況,從全國範圍來看,北京早已經是當之無愧的「中國學術之都」。但毋庸諱言,從世界範圍來看,我們還有著明顯的學術差距,我們的國際影響力還很不夠。就目前的學術地位而言,我國可以說是學術大國,但很難說是學術強國。事實上,目前我國的學術體量已經很大了,每年在國際上發表的學術論文數量很多,但真正有影響力的並不多。就拿諾貝爾獎來說,我們就很少能看到中國人的身影。因此,建設「學術之都」不僅是建設「中國學術之都」,更深層次的意義在於建設「世界學術之都」。
為什麼要建設學術之都
建設學術之都第二個問題就是動因問題,即為什麼要建設學術之都。事實上,建設學術之都不僅是北京的一件大事,也是中國的一件大事。
一方面,建設學術之都是建設先進文化之都的重要內容。習近平同志在視察北京時提出把北京建成「五個之都」,其中之一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之都」。「學術之都」是「先進文化之都」題中應有之義。眾所周知,學術是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成體系、高層次的文化。學術的發展特別能彰顯文化的魅力,促進文化的發展。因此,建設先進文化之都自然也離不開學術的進步和發展。實際上,建設「學術之都」其根本意義就是建設「先進文化之都」,是建設「先進文化之都」的重要內容。
另一方面,建設學術之都關係到我國在國際社會上的話語權。從歷史上看,新中國成立後,「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中國開始在政治上成為世界上越來越有影響力的大國;改革開放以後,中國在經濟上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績,成為世界經濟大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甚至稱中國將趕超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然而,我們也清醒地看到,當前我國的文化軟實力與世界大國的地位還很不相稱。文化軟實力和硬實力是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兩個方面。硬實力是基礎;文化軟實力則是硬實力的重要延伸,它直接關係到一個國家的國際話語權。學術是文化的制高點,是最能體現一個國家文化軟實力的部分。可是,目前我國的學術發展相比於一些發達國家總體上還相對滯後,嚴重地影響了我國的文化軟實力和國際話語權。例如,我國現在的很多學術論文研究的領域和主題往往是「跟從」,常常都是在全世界發表了該主題的眾多論文以後,才有我們的論文出現。這意味著我們在學術創造和引領上已經落後了,那麼何來話語權呢?要掌握話語權首先要「引領」。建設學術之都,其本意就是要引領,而不是跟從。只有引領學術發展,中國在國際學術界說話才有分量,才能掌握國際話語權。
[責任編輯:康慧珍]21
#bShareRecommDiv{position:relative; z-index:1;} .b-recomm-tab li {background-color:transparent !important; } .b-recomm-panel{background-color:transparent !important;border:none !important;} .b-recomm-tab li.activated{border-width:0px !important;background-color:transparent!important;} .b-recomm-panel.activated{background-color:transparent !important;} .b-recomm-list li a{height:28px!important;line-height:28px!important;}
推薦閱讀:
※2016年道教學術事件盤點
※百說論——學術論文資料收集和整理應依循的原則
※對伊斯蘭教的幾點認識 —— 中文伊斯蘭學術城
※面對中國模式的歷史終結論 - 學術中華
※禁師生戀:為防性騷擾 更為防學術不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