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與命門的鍛煉
湧泉、下丹田、命門,不得不說的三大長壽名穴
泉、下丹田、命門,不得不說的三大長壽名穴 我們每個人都有多個長壽穴,湧泉、下丹田、命門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三個穴位。若常「侍候」它們,便可身體健康、延年益壽。在人體諸多穴位中,有一些直接掌管我們能否長壽,湧泉、下丹田、命門就是三個非常重要的典例。常「侍候」它們,便可身體健康、延年益壽。 1.湧泉——人體長壽大穴 湧泉穴位於足底,在足掌的前三分之一處,屈趾時凹陷處便是,為全身腧穴的最下部,乃腎經的首穴。 中醫認為,腎是主管生長發育和生殖的重要臟器,腎精充足就能發育正常,耳聰目明,頭腦清醒,思維敏捷,頭髮烏亮,性功能強盛;反之,若腎虛精少,則記憶減退,腰膝酸軟,行走艱難,性功能低下,未老先衰。因此,經常按摩此穴,有增精益髓、補腎壯陽、強筋壯骨之功,並能治療多種疾病,如頭痛、休克、中暑、偏癱、耳鳴、腎炎、陽痿、遺精及各類婦科病和生殖類病。 同時,人體肩上有一肩井穴,與足底湧泉穴形成了一條直線,二穴是「井」「水」上下呼應,從「井」上可俯視到「泉水」。有水則能生氣,湧泉如山環水抱中的水抱之源,使人體形成了一個強大的氣場,維護著人體的生命活動。 具體按摩方法為:睡前端坐,用手掌來回搓摩湧泉及足底部108次,要滿面搓,以感覺發燙髮熱為度。搓畢,再用大拇指指肚點按湧泉穴49下,以感覺酸痛為度,兩腳互換。最後,再用手指點按左右肩井穴各49次即可。 2.下丹田(氣海)——人體性命之祖 下丹田在前面我們略有所提,它位於身體前正中線上,肚臍正中下1.5寸。古人認為下丹田和人體生命活動的關係最為密切。《難經》認為,下丹田是「性命之祖,生氣之源,五臟六腑之本,十二經脈之根,陰陽之會,呼吸之門,水火交會之鄉」,所以氣功家多以下丹田為鍛煉、會聚、儲存真氣的主要部位,此處也被稱為「氣海」。人的元氣發源於腎,藏於丹田,借三焦之道,周流全身,以推動五臟六腑的功能活動。人體的強弱、生死存亡,全賴丹田元氣之盛衰,所以養生家都非常重視保養丹田元氣。意守丹田,就可以調節陰陽、溝通心腎,使真氣充實、暢通八脈,恢復先天之生理機能,促進身體的健康長壽。本穴主治性功能衰退,對婦科虛性疾病,如月經不調、崩漏、帶下,或者男科的陽痿、遺精,以及中風脫症、脫肛都有很好的防治作用,特別對中老年人有奇效。 刺激下丹田可用按揉或艾灸的方法,還可以通過腹式呼吸達到保健功效。正確的腹式呼吸應首先放鬆腹部,用手抵住氣海,徐徐用力壓下。壓時,先深吸一口氣,緩緩吐出,緩緩用力壓下,6秒鐘後恢復自然呼吸。如此不斷重複,可強身健體,延年益壽。 3.命門——人體生命的根本 命門穴位於後背兩腎之間,第二腰椎棘突下,與肚臍相平的區域。取穴時採用俯卧的姿勢,指壓時有強烈的壓痛感。 所謂「命門」,即人體生命之門的意思,是先天之氣蘊藏所在,是人體生化的來源,是生命的根本,對男子所藏生殖之精和女子胞宮的生殖功能有重要影響;對各臟腑的生理活動起著溫煦、激發和推動作用;對飲食物的消化、吸收與運輸及水液代謝等都具有促進作用。近代中醫的觀點,多傾向於命門是藏真火,而稱之為命門火。 經常按摩命門穴可強腎固本,溫腎壯陽,強腰膝、固腎氣,延緩人體衰老;疏通督脈上的氣滯點,加強與任脈的聯繫,促進真氣在任、督二脈上的運行;並能治療陽痿、遺精、脊強、腰痛、腎寒陽衰、行走無力、四肢睏乏、腿部浮腫、耳部疾病等症。 此穴通常有兩種鍛煉方法:一種是意守法,即用掌擦命門穴及兩腎,以感覺發熱發燙為度,然後將兩掌搓熱捂住兩腎,意念守住命門穴約10分鐘即可。另一種是采陽消陰法,即背部對著太陽,意念太陽的光、能、熱源源不斷地進入命門穴,心意必須內注命門,時間約15分鐘。
腎與命門的位置
我們知道,人體的腎臟位於腹腔後壁腰椎兩旁,左右各一。從西醫學的角度來看,。腎臟的主要功能是形成尿液,藉以排出體內代謝過程的最終產物即體內廢物。中醫學所說的w腎」.則是一個組合概念,是以腎臟為主體的一個系統.除了解剖學所說的腎臟本體中,為督以上幾種說法的相同之處在於,它們都認為命門是具有形質的,位置確定,有物可尋。此外,另有別樣說法,也為人們所重視,那就是…腎間動氣說」。此說認為:「命門乃兩腎中間之動氣」(明朝孫一奎《醫旨緒餘》),是人體原氣的發動、生成。這與《難經》所說的「十二經脈者,皆繫於生氣之原。所謂生氣之原者,謂腎間動氣也」是相吻合的。這「腎間動氣」的地方,是修鍊丹田功法的所在地。功家常說「。腎氣充盈,其氣沖督」,當丹田真氣飽滿充實之後,則經過第二腰椎的命門穴外,它還包含腎卜腺、性腺等內分泌組織和泌尿生殖器官;而且,中醫學還將人體一個極為重要的部位——命門,與腎聯繫在一起。所以,腎與命門常常被人們相提並論。
關於命門的位置,歷來就有多種說法。明朝趙獻可認為,「命門在人身之中,對臍附脊骨」,在「兩腎各一寸五分之間」(《醫貫》)。另一種說法,是將有腎視為命‥。中醫典籍《難經》說:「腎兩者,非皆腎也,其左者為腎,右者為命門。」更有醫家進一步強調兩腎與命門理功能的一致性,認為它們皆為「真元之根本」,故倡導「兩腎總號為命門」(明朝虞搏《醫學正傳》)。還有一種說法,把命門與丹田聯繫在一起,認為命門就是丹田。明朝張景岳就說:「人之初生,生由臍帶,臍接丹田。是為氣海,即命門也。」丹田為男子藏精之所、女子受胎之處,人在此處獲得生命並出生,稱其為「生命之門」也有道理。日常習練太極拳,習拳者在談動作要領時,也常說「命門」如何如何,但這往往是指人體後腰部的命門穴,該穴位於第二腰椎棘突下凹陷沿督脈向上移動,命門穴就成了「腎間動氣」這股力量輸注的門戶。這個過程關係到小周天功法,所以「腎間動氣說」更為功家和拳家所認可。
以上眾說,各有道理。或問:命門到底在什麼地方呢?結合下面談到的腎與命門的生理功能,可以幫助我們做出選擇。
腎與命門的生理功能
中醫學認為,腎與命門的功能是緊密聯繫在一起的。《難經》云:「命門者,精神之所舍也,男子以藏精,女子以系胞,其氣與腎通。」命門之氣與腎通,表明它們在生理功能方面是相互溝通、相互聯繫的,腎具有命門的作用,命門也具有腎的功能。
單獨來講,腎的主要功能是藏精,既藏有先天之精(生殖之精),又藏有後天之精(臟腑之精)。先天之精和後天之精的來源雖然不同,但同藏於腎,稱之為「腎精」。中醫學的氣化理論認為,精能化氣。腎精所化之氣,稱為腎氣」。腎氣之盛衰,關係到各臟腑的正常活動,這頗似現代社會時時刻刻都離不開的「能源供應」。若按中醫陰陽學說來講,可以將腎的生理功能概括為腎陰、腎陽兩個方面的作用。腎陰為人體陰液的根本,對人體臟腑組織起著滋養、濡潤的作用;腎陽為人體陽氣的根本,對人體臟腑組織起著溫煦、推動的作用。所以,無論是從「腎精化氣,為臟腑組織提供能源供應」的角度來看,還是從…腎陰、腎陽對臟腑組織的生理活動具有統轄、支配的作用」來講,腎功能的重要性是顯而易見的。
至於命門,古代醫家把命門比喻為走馬燈運轉的動力源(走馬燈中點燃的蠟燭)——火,認為命門火就是人體的陽氣之源。命門火旺,身體強健;命門火衰,則體弱多病。這種觀點,與中醫對「腎陽」的解釋是一致的。更有醫家把這種「動力」的說法聯繫到五臟六腑的生理功能上,認為臟腑生理活動的正常運轉,皆依賴於人體陽氣的供應與推動,而這陽氣的根本所在,則在命門,故《難經》強調說:「命門者,諸神經之所舍,原氣之所系也」。
不難看出,強調「腎陽」的作用或是強調「命門火」的作用,都表明兩腎與命門是人體生命活動的動力之源,這自然會引起人們的重視。明朝張景岳就明確指出:「真陰真陽皆藏於腎。命門總主乎兩腎,兩腎皆屬於命門。故命門者,為水火之府,為陰陽之宅,為精氣之海,為死生之竇」。(《類經附翼》)於是我們可以認為:腎中內寓的腎陰即是命門之水,-腎中內寓的腎陽即是命門之火。由於腎陽對臟腑起著滋養濡潤的作用,腎陽對臟腑起著溫煦推動的作用,而這皆可視為命門的水火作用,故張景岳則進一步強調說:「命門為元氣之根,為水火之宅。五臟之陰氣,非此不能滋:五臟之陽氣,非此不能發」。(《景岳全書》)
在日常生活中,人們往往看重腎中的「精」——生命活動的物質基礎,強調命門的「火」——生命活動的動力之源。煉精化氣,命門火旺,皆為功家和拳家所追求。人們重視對腎與命門的認識和鍛煉,自然是在情理之中了。
前面談到,歷代醫家對命門的位置有不同的看法,但他們對命門與腎在生理功能方面相聯繫、相一致這一點上並沒有太的分歧。基於此,就可以回答前面提出的那個問題,即命門的確切位置。筆者認為,強調命門「腎間動氣——火」的作用,認為它寄附於腎臟實體,佔據著腹部丹田的後部空間即「後丹田」,並以督脈命門穴為其出入的門戶,這個地方就是「命門」。這樣理解,有利於習練太極拳時,對技術要領的掌握有章可循、有物可依。
對「氣」及其特點的粗淺解釋
人們常說,精、氣、神是人身三寶。三者既各有所司,又相互化生。一般來講,「精」是指精微有用的物質,是人體生命活動的物質基礎;「氣」是人體生命活動的動力,氣的運動一旦停止,就意味著生命的終結。將「精」轉化為「氣」,增強生命活力,這對人體健康有著重要的意義。為此,人們常常採取各種鍛煉方法,主動增強這種氣化作用。這個鍛煉的過程,就是人們常說的「煉精化氣」。由於腎與命門所處的區域,既是元氣之根,又是生氣之源,所以「煉精化氣」主要是指增強腎與命門的生理功能而言。
現代科學證明,「氣」是人體內運行著的能量流,是特定信息在體內的傳導。當然,在這個定義下所說的「氣」,是指「經絡之氣」,即功家和拳家常說的「真氣」、「內氣」。內氣運行有個顯著的特點,它會隨著人的意念而有趨向性,這就是拳論和功法中常說的「意之所注,真氣從之」。「意」與「氣」的這種關係,早已為古代功家和醫家的氣功實踐所體察和證實;而其實質的揭示,則有賴於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現代生物電的科學研究證明,當思想意識(意念)關注在身體的某一部位,尤其是經絡穴位處時,那裡就會產生生物電流;而生物電流的活躍,則有利於調整和改善人體臟腑、經絡的生理功能。這對我們理解w腎間動氣」、「意之所注,真氣從之」的實質,是有幫助的。
內丹功法的練功,一般是以意守腹部丹田為主,這個地方就涉及。腎與命門的領域。意守該區域,通過強化意識,必然會培育和增強「腎間動氣」。所以,許多功法的鍛煉.都重視這個區域,強調在這裡下工夫。我們知道,功家所說的「煉精化氣」修鍊法,其目的是培育丹田真氣以通任督二脈,這雖說是內丹功法的初級階段,但對現代人來講,這種操作仍有普及性。同樣是為了達到增強內氣的目的人們往往採取一些輔助性的鍛煉方法。下面我們談到的命門後撐、兩腎抽換,就是在習練太極拳時修鍊內功的鍛煉手段,就是在腎與命門這裡下工夫。
命門後撐的細緻練法
著名太極拳家顧留馨先生在其著作《太極拳術》一書中講道,陳、武兩式拳家在講究身法時,主張全身整體勁的蓄髮相變是需要「一身備五弓」的。五弓以身弓為主,身弓以腰為弓把,腰脊命門穴始終以意貫注,中定而不搖擺。動作時以命門穴為軸心,以兩腰腎的抽換來變換身體的虛實。顧先生的論述,強調了「身弓」對於身法的重要性。我們知道,身弓備則腰脊堅韌有力,富於彈性,上與兩臂相系,下與兩腿相隨,腰脊一轉周身皆動,貫串協調主從不亂,既可八面支撐,又能八面轉換.確實體現了腰脊的主宰作用。而命門穴位於身弓的中心位置,是關鍵的節點,故命門運用得當,則有助於身體的動態平衡,體現的是身法中的中定作用。
重視命門部位的鍛煉,在陳式太極拳套路的練習中表現得十分明顯。如護心捶定勢時,雙臂合勁向前搠發,腰背部有後撐的微動,術語稱之為「前去之中必有後撐」。由前搠、後撐所呈現的,是一幅中正安舒穩固紮實的功架,習練者本人也會有支撐穩固、勁力集中的感覺。再如「六封四閉」之定勢,隨轉體雙手斜下按時,對腰背部仍有命門後撐的要求。此時的動作是「開」,勁力的運用為「放」,勁往前去,命門後撐。顧留馨先生在闡述「前去之中必有後撐」時說,身手腿前去時,襠勁下沉,足底著力,而內勁由襠中往上翻,經背脊透達於掌指而直射,腰脊命門穴須微往後撐,這是「有前必有後」的對稱協調的練法,也可說是前後的對拉拔長,目的是為了求得全身不失中正安舒的基本狀態,使前進的慣性運動受到制約,不致破壞自身的平衡(《太極拳術》,上海教育出版社)。顧先生的解析透徹明了,對我等後學者正確掌握「命門後撐」的細緻練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身弓備命門後撐,強調的是「內動」,重視的是「意」的運用。正如郝少如先生在《武式太極拳》一書中所講,習練太極拳必須靠意識的支配來獲得「張弓」和「放箭」的效果,「蓄勁如張弓,發勁如放箭」旨在用意,而不在於用形,切莫彎腰駝背。這樣看來,「張弓」強調的是「以意代形」,是「求其勁而非求其形」。同樣,也如顧留馨先生強調的「腰脊命門穴始終以意貫注」,是「在內而不在外」。所以,「命門後撐」技法的重要之處在於以意貫注之,它所體現的仍是「意之所注,真氣從之」的鍛煉法則。
虛實轉換在腰隙
清.王宗岳《十三勢行功歌》云:「十三總勢莫輕視,命意源頭在腰隙。」腰隙,俗稱腰眼,位置在後腰部腎腧穴處;該穴對應於兩腎,在第二腰椎棘突下旁開一寸五分(約5cm),屬足太陽膀胱經。兩腎腧穴的中間是命門穴,該穴在第二腰椎棘突下凹陷中,屬督脈。前輩名家指出:身法虛實的變換,關鍵在以腰脊命門穴為軸心的左右腰隙(兩。腎)的抽換;兩腎抽換變化虛實,是全身總虛實的樞紐所在。所以,兩腎抽換變化虛實,是太極拳習練時不可輕視的技術法則。
轉換之法,各派太極拳家都十分重視。郝少如先生著《武式太極拳》一書,專有一個章節講轉換之法。郝先生寫道:「轉換時,命意源頭在腰隙……邁左步時,左腰眼微向上抽,用右腰眼托起左腰眼,而右腿實股須精神貫注,左腿則氣勢騰挪;邁右步時,右腰眼微向上抽,用左腰眼托起右腰眼,而左腿實股須精神貫注,右腿則氣勢騰挪。」郝先生強調:「兩個腰眼總須一上一下,一虛一實,從實托虛,虛與實又要相吸相依。」這樣看來,郝先生講到的這個技法,可以理解為:兩腎抽換乃是陰陽互根、陰陽相濟的關係,這種練法反映了太極陰陽學說在行拳走架時的具體運用,是一種細緻的練法。楊式太極拳,欲左腳向前上步以移動身體重心,意念一動,先是右側腰腎漸漸下落,右胯根相隨內收下沉;左側腰腎緩緩上提,左胯根提帶左足跟離地,此時彷彿是右腎在托左腎。隨著左側腰腎繼續上提,左胯根將左腿屈膝提起向前邁出;然後,左側腰腎漸漸沉落,右側腰腎緩緩提升;右腳蹬地右腿內旋使軀體平穩前移,左腳踏實。這樣的練法,表明身體重心的移動與腰腎的虛實轉換密切相關。前進後退左顧右盼之時,腰腎管著兩腿:腰腎落實的這邊,下面的腿也落實;腰腎松虛的那邊,下面的腿也有松虛的意味。就是說,以步法上虛實的轉換來變換身體的重心,是由腰腎的內動來支配的,動步時應首先動腰腎。顯然,這也是太極拳的細緻練法。為什麼要這樣動步呢?顧留馨先生說過,凡欲往左邁步,右腰隙先下抽落實,右胯同時內收落實,左腿邁步就輕靈,反之亦然。這是「意欲往左,必先往右;意欲往右,必先往左」的原理在步法上的運用(《太極拳術》)。
虛實轉換在腰隙,是太極拳動作要領中重要的一項,它的重點處仍是強調「由內及外」。至於腰腎提升沉降的程度,則在於個人練拳時的揣摩與體悟。從生理結構方面來講,兩腎均為筋膜脂肪所固定,不可能有明顯的位移。腰腎的移動,它的抽換升降,實際上是反映在空間運動軌跡上的。對於一側腰腎沉降的感覺,主要是習拳者在意念上加重了對這一側腰腎的關注,是「意之所向,全神貫注」所產生的效果,相比之下,另一側腰腎則顯得松虛自在。如此這般地反覆調整意念上的關注,「意之所注,真氣從之」,就達到了鍛煉腰腎的目的。兩腎抽換於拳術動作上是虛實轉換,於強身健體的客觀效果上是「活腰壯腎」,這種鍛煉方法有利於人體精氣的轉化。
命門之火的生理作用 命門為人生先天真火,火不足何以治水?水不治,真火何能發生?此水火升降之機.若陽和布敷.蒸騰妙用,命門之激豈可誤?既得雙手採氣之妙,身無真火之激,內外如何相合?是故經雲,「少火之氣壯、壯火食氣氣 人身之所以呈現出生機,那L因為有火之作用.而命門是藏火的地方。人身是物質和精神的統一體,沒有火的溫煦不行。古人把人比作小天地,所以又把命門比作龍雷,龍雷火是天地間真火,在人體可溫養勝腑,四肢百骸。此火升騰不能水折,一般採用滋水平陽法。因為這種火是靠水來滋養的。水來源於腎水,龍雷之火寄於兩腎之間,水足則火旺,火旺則水足.所以古人有「腎無實證」,治「腎無瀉法」,其道理也在於此。 命門之火在生理上對人體起到廣泛地溫養作用: (1)、可以溫暖脾土,熏蒸水谷,使脾土健旺,運化正常,化源充足,後天之本健旺.脾旺則有生生不息之機,身體就會健康。若命門火衰,則脾運無力,消化不利,出現食少,腹脹,久瀉不止,五更瀉等。從頂防學上講,四季脾旺不受邪,即使受邪而病也輕微,都是因為脾土旺,胃氣充足,邪氣易祛,易於康復之故. (2)命門之火可以納肺氣,使呼吸息息歸根。祖國醫學認為呼吸雖為肺所主,但吸入之氣,必須納歸於腎,故有「肺主呼氣、腎主納氣,為氣主根.」之說。腎的納氣功能,對人體呼吸有重耍意義,只有在納氣功能正常的情況下,才能使肺呼吸均勻。如納氣功能減弱則吸入之氣浮於上,就會出現呼多吸少的氣喘病。所以臨床上怡療某些氣喘病症、就得用補腎納氣法,使腎納氣功能得以恢復,則喘自平. (3)命門之火主管三焦、膀耽兩個水暗,使其氣化正常,水道通調,而不致於使人體內液泛濫成災。水液在人體內的代謝與脾、肺、腎三臟功能密切。水液入於胃,由脾上輸於肺,肺氣肅降、三焦氣化,則水液流歸於腎,再經腎氣蒸騰,推動和腎司「開閡」的作用,使水液排出體外.腎除本身的蒸騰氣化作用外,其對肺脾的溫煦作用是使二臟能維持正常生理之根本.所以命門之火的盛衰,直接關係到人體內水液能否正常代謝。 (4)促進生殖、生長發育的作用。 (5)壯腎以杭衰老作用。 關於腎與命門的作用,前人有云:「五臟六腑之陰,非此不能滋,五臟六腑之陽非此不能發」.「命門無形之火,為十二經之主.腎無此不能作強,而技巧不出矣。膀耽無此則三焦之氣不化,而水道不行矣;脾胃無此則不能腐熟水谷,肝膽無此則將軍無決斷,而謀慮不出矣。大小腸無此則變化不行,而二便閉矣;心無此則神明昏,而萬事不能應矣」。此即對命門之火生理作用的精闢論述。煉功的人,要使身體強健,祛疾除病,非強化命門之火不可。只有命門之火壯旺,腎水自然升騰,而心火下降,陽和布敷,蒸騰妙用,激發命門真火不可耽誤。 雙手相搓,在配以神、意相合,緊貼命門,這是道家壯命門之火的真傳.為什麼電激命門可添壯命門之火?這是因為人身十二經之中,屬火的有四條,如手少陰心經,手厥陰心包經,手太陽小腸經,手少陽三焦經。此四經均循於手上。兩手相遞,四火相激,隨即貼於腰間,四經之火與命門之火相合,就可激發腎中真陽,只要真陽壯旺,就可產生生理之火,即少火,少火生氣,從而使正氣壯旺,無窮生生之象由此而始。 對於修真來講,只有命門火壯旺,才能采進外面的客氣。命火不足,一是采不進天地陰陽二氣,正所謂:先天不足,後天何以招攝。二是即便采來客氣,也無力燕騰妙用,不能為我主氣所用,更不能產生浩然之氣。采不進客氣,就不能使體內真火壯旺,修真無望,即是身無真火之激,內外如何相合,後天無所取先天豈能變通。所以,在采來外來客氣之時,必須電激命門,使命門之火壯旺,方可有生生不息之象,才能使人體氣機通暢,陰陽平衡,以成健康長壽之體。
叩齒咽津坎填離(升降水火既濟) 客氣外來,元氣發動,此時自然心火下降,腎氣升蒸.心腎交會,水火相濟,坎離易位,使得滿口津液.玉液金津,得之不易,急須吞下十二重樓,返本還原,回歸於下,周而復始、無窮之機也. 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在長期與大自然協調的過程中和自我身心修復的過程中,創立和總結了許多有利於健康和長壽的方法,如I俗面梳頭摸耳朵,搖頭擺尾舒手腳,叩齒咽津鳴天鼓,搓腰抹腹熱湧泉等,這些傳統的養生術,至今仍被養生者視為至寶,為人類的健康事業發揮重大作用.
此文出自《中華峨眉內功(方宗驊)》 11.5元 1991年 307頁
命門一詞,最早見於《內經》,系指眼睛而言。如《靈樞·根結》說:「太陽根於至陰,結於命門。命門者,目也。」將命門作為內臟提出則始於《難經》。明清以來,對命門開展了較為深入的研究,才出現了各種不同見解,命門的重要性也引起了廣泛重視。歸納種種見解,其分歧主要體現於以下幾個方面。 1.關於命門的形態 從形態言,分有形與無形之論。《難經》以腎為命門,是為有形。如《難經·三十九難》說:「腎兩者,非皆腎也,其左為腎,右為命門。」明·張介賓認為命門為子宮,為精室,亦為有形。他在《類經附翼·求正錄·三焦包絡命門辨》中說:「子宮之下有一門,其在女者,可以手探而得,俗人名為產門;其在男者,於精瀉之時,自有關闌知覺。請問此為何物?客曰:得非此即命門耶?曰:然也。請為再悉其解。夫身形未生之初,父母交會之際,男之施由此而出,女之攝由此門而入,及胎元既足復由此出,其出其入,皆由此門,謂非先天立命之門戶乎?」他在《質疑錄》中又進一步指出:「命門居兩腎之中,而不偏於右,即婦人子宮之門戶也。子宮者,腎臟藏精之府也。」 2.關於命門的部位 從部位言,有右腎與兩腎及兩腎之間的區別。 (1)右腎為命門說:《難經》首先提出右腎為命門說。自《難經》之後,晉·王叔和、明·李梴等人均認為右腎為命門。其中,李梴《醫學入門·命門賦》對命門的部位和生理功能論述得較為詳盡:「命門下寄腎右,而絲系曲透膀胱之間,上為心包,隔膜橫連脂漫之外,配左腎以藏真精,男女陰陽攸分,相君火以系元氣,疾病生死是賴。」 (2)兩腎總號為命門說:元·滑壽首倡此說,認為「命門,其氣與腎通,是腎之兩者,其實一耳。」明·虞摶明確提出「兩腎總號為命門」,其在《醫學正傳·醫學或問》中說:「夫兩腎固為真原之根本,性命之所關,雖有水臟,而實有相火寓乎其中,象水中之龍火,因其動而發也。寓意當以兩腎總號為命門,其命門穴正象門中之杖闑,司開闔之象也。」虞氏否定了左為腎右為命門之說,認為「若獨指乎右腎為相火,以三焦之配,尚恐立言之未精也。」張介賓《類經附翼·求正錄·三焦包絡命門辨》也說:「是命門總乎兩腎,而兩腎皆屬命門。」 (3)兩腎之間為命門說:此說首推明·趙獻可。他在《素問·靈蘭秘典論》「主不明,則十二官危」的啟示下,認為十二官之外,還有一個人身之主,即是命門。「命門即在兩腎各一寸五分之間,當一身之中,《內經》曰『七節之旁,中有小心』是也,名曰命門,是真君真主,乃一身之太極,無形可見,而兩腎之中,是其安宅也」(《醫貫·內經十二官論》)。趙氏之說對後世影響很大,清代醫家陳士鐸、陳修園、林珮琴等皆認為命門部位在兩腎之間。 3.關於命門的功能 從功能而言,有主火、水火共主、非水非火為腎間動氣之不同。如明·趙獻可認為命門即是真火,主持一身陽氣。他在《醫貫·內經十二官論》中說:「余有一譬焉,譬之元宵之鰲山走馬燈,拜者舞者飛者走者,無一不具,其中間唯是一火耳。火旺則動速,火微則動緩,火熄則寂然不動……夫既曰立命之門,火乃人身之至寶。」
清·陳士鐸在《石室秘錄》中也認為:「命門者,先天之火也。」明·張介賓則強調了命門之中具有陰陽水火二氣,從而發揮對全身的滋養、激發作用。他在《景岳全書·傳忠錄·命門余義》中提出:「命門為元氣之根,為水火之宅。五臟之陰氣,非此不能滋;五臟之陽氣,非此不能發。」明·孫一奎則認為命門在兩腎中間,非水非火,只是存在著的一種元氣發動之機,是一種生生不息造化之機樞而已,即《難經·八難》所謂的「腎間動氣」。他在《醫旨緒餘·命門圖說》中指出:「越人亦曰:『腎間動氣者,人之生命,五臟六腑之本,十二經脈之根,呼吸之門,三焦之原。』命門之意,蓋本於此。……命門乃兩腎中間之動氣,非水非火,乃造化之樞紐,陰陽之根蒂,即先天之太極。」 綜觀以上各種認識,雖對命門的形態、部位有不同見解,但在命門的生理功能與腎息息相通的認識上是基本一致的。歷代醫家大多認為命門與腎同為五臟之本,內寓真陰真陽。明代命門學說的興起進一步為「重腎」理論奠定了基礎。因此可以認為:腎陽即命門之火,腎陰即命門之水。腎陰、腎陽,即是真陰、真陽,或元陰、元陽。古代醫家之所以稱之「命門」,無非是強調腎氣及腎陰腎陽在生命活動中的重要性,「命門」亦即「生命之門」。正如孫一奎在《醫旨緒餘·命門圖說》中所說:「追越人兩呼命門為精神之舍,元氣之系,男子藏精,女子系胞者,豈漫語哉!是極歸重於腎為言,謂腎間原氣,人之生命,故不可不重也。」
推薦閱讀:
※「硬「是受不了 男人必學的PC肌鍛煉方法
※腹橫肌鍛煉方法,腹部真空收縮動作圖解教程
※八卦掌鍛煉要領-
※教你鍛煉胸肌的最快方法
TAG:鍛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