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位山東人死後,皆有數百壯士甘願殉葬,田橫卻甩諸葛誕幾條街!
博聞通識,知古鑒今。有品有趣有態度。
文:桂(微信公號讀史專欄作者)
歷史上,真正能成就一番偉業的「人傑」都有一個共同特點,即深諳御人之術,能得人死力。他們生前往往具有很強的人格魅力光環,總是能聚攏起一批人才為其赴湯蹈火,但是隨著他們死去,則就「樹倒猢猻散」了。
而今天我們所要說的這兩位豪傑,他們不僅生前深得人心,死後仍有大批手下心甘情願為其赴死,用集體殉葬的方式在中國歷史上留下了一曲慷慨凜然的悲歌。
對,大家立即會想到田橫。而另一位諸葛誕則就應少為人知了。
是的,同樣讓部下慷慨赴死,也是有差別的。
田橫:齊之壯士耳,猶守義不辱
田橫是楚漢相爭時齊國著名的貴族,其兄長田儋、田榮相繼於齊地稱王自立。
田橫在田榮兵敗被項羽軍殺死之後,積極聚攏散兵,安撫眾心,收復城池,後立田榮之子田廣為齊王,自己名為丞相輔政,實為國家之主,成功實現了齊國的復辟。
在田橫平定齊國三年後,他接受了劉邦使者酈食其的意見,撤銷了對漢國的守備,決心投靠漢王劉邦。然而劉邦的大將韓信卻貪圖大功,不顧齊國已經投降的實際情況,對其實行了突然襲擊。
守備鬆弛的齊國很快失守,田橫本人也不得帶著親信們匆忙投奔了游擊大王彭越。
劉邦剿滅項羽後,彭越也順勢徹底投靠了劉邦,無家可歸的田橫,不得已再次帶領自己的部署展開了逃亡,直到流落到了海島之上。
劉邦在聽聞田橫已逃奔海上的消息後,擔心深得齊國民心的他早晚會是禍患,便以高官厚祿為諾,召田橫入朝。
對此,田橫心裡清楚:如果抗旨不入朝,劉邦更會堅定自己是要存心造反,這樣就連跟隨他的這些門客也要遭殃。權衡一番後,田橫最終決定去見劉邦。
於是,田橫帶了兩名門客直奔洛陽,當走到離洛陽30多里遠的一個名叫屍鄉村的地方時,他終究還是是按捺不住心中的悲傷,對兩名門客說:「我和漢王,本來都是南面稱孤的大王,現在漢王變成了天子,我卻成了亡國奴,還要北面稱臣去侍奉他,這已經是很大的恥辱了。更何況我還殺了漢王的寵臣酈食其,再和他的弟弟酈商同朝為官,難道我內心就不慚愧么?如今天子無非是想見見我的容貌,現在割下我的頭,快馬飛奔30里的功夫,我的容貌是不會改變了。」
於是遙拜齊國山河,大呼「大義載天,守信覆地,人生遺適志耳」,說罷就自刎了。
兵敗家國滅,正氣猶凜然。此時的田橫雖不是君王,卻表現出了一個君王的高尚氣節,他自知興廢在天,堅持守義不辱。他視富貴如糞土,豪氣沖雲天。
他內心明白,進朝封爵,只是劉邦好意安撫他的手段,只要自己不死,劉邦最終還是容不下他海島上的門客。
田橫想用這種最悲情的方式換得海上500人的生,這種視死如歸,英烈凜然的氣魄,至今讓人感慨不已。
聽聞田橫的死訊後,劉邦大為吃驚,感嘆說:「起自布衣,兄弟三人更王,豈不賢哉!」
說著,劉邦也為田橫流下了眼淚,下令以諸侯王身份下葬田橫,並封其兩個門客為都尉。
然而,安葬好田橫之後,兩名門客也相繼自殺。讓田橫最牽掛不已的海上500位門客,因仰慕田橫的氣節,也相繼投海自殺,在滄海上留下了最悲壯的一幕!
諸葛誕:麾下諸君底心性,海中五百又揚州
諸葛誕同樣出生於山東望族(今山東沂南人),性情嚴毅威重,自幼就好結交天下豪士,但由於其族兄皆在吳、蜀擔任要職,所以諸葛誕在曹氏掌權期期間並不受重用。直到司馬懿上台執政,諸葛誕憑藉與司馬懿的親家關係和軍事才能,才做了揚州刺史、昭武將軍,成為掌權一方的實力派。
司馬懿獨霸朝綱的做法逐漸引起朝野不滿,淮南一帶相繼發生叛亂。首先是老臣王凌趁著東吳進犯之際密謀消滅司馬懿,後來又是猛將毌丘儉公然起兵反抗司馬師。
在威脅司馬氏統治的兩次叛亂中,諸葛誕都堅定不移站在司馬家族這邊,前後兩次幫助其平定叛亂,表現出了極大的忠心。司馬懿、司馬師也對諸葛誕的功勞給予了豐厚的賞賜,一路提拔其為征東大將軍,諸葛誕也順理成章成了名副其實的淮南之主。
司馬師死後,心懷更大野心的司馬昭開始執掌大權,蓄謀篡權的他開始猜忌異姓強族,並不斷排除異己。
隨著朝中好友鄧彪、夏侯玄等人相繼被殺,有著功高蓋主之嫌的諸葛誕更加惶恐不安。於是,他私下裡開始蓄養死士,無視法度,施人恩惠,賞賜親信不計其數。
在聚攏人心的同時,他又以東吳進犯為名,要求增添10萬士兵增強自己的軍事力量,以增加手中與朝廷對峙的籌碼,這更加讓司馬昭猜疑不已。為此,司馬昭的長吏賈充特意去淮南考察他的志向,在察覺了到諸葛誕的反意之後,賈充立刻建議司馬昭徵召諸葛誕入朝。
諸葛誕在得到詔令後,懼怕不已,即刻打起匡扶魏室的旗號起兵。孤注一擲的他聚攏起十八萬大軍,並將兒子入質吳國請求增援,決心背靠壽春城與司馬昭一決雌雄。
司馬昭也不含糊,徵集手下幾乎所有可徵調的26萬精銳大軍,帶上皇帝、太后一起出征,賭上所有政治資本,與諸葛誕決一死戰。
面對諸葛誕防守待援的策略,司馬昭採用鍾會的計策,一面派遣主力部隊阻擊吳國援軍,一面採用圍而不打的策略對壽春城進行施壓。
由於天旱,援軍不至,壽春城馬上陷入糧絕的危機之中。守城的10萬將士平時就看不慣諸葛誕的賞罰不均,此時就更不肯為其賣命,軍官士兵相繼出城投降,逼不得已的諸葛誕只能親自率領周圍親信突圍,最終落了個死於亂軍之中的下場。
不過,諸葛誕的親信們被活捉後,皆齊聲高喊「願為諸葛公死,無憾」,司馬昭將效忠諸葛誕的親信們排成一列,從第一個殺到最後一個人,始終竟無一人投降。
只是,幾百人的誓死效忠與10萬大軍的不戰而降形成的鮮明對比,反而成了一種莫大的諷刺。
雖然田橫、諸葛誕手下的勇士們都對其忠心不二,甘願為之集體殉葬,然而從客觀上說,還是有很大區別的。
諸葛誕靠的是過度的賞賜、廢弛法度來收攏敢死之徒,他並沒有族兄諸葛亮心懷天下的無私胸懷,他只是心懷私心地培植親信,這種厚此薄彼的做法反而引起了將士們的不滿,幾百人為他殉葬,表面看是很得人心,實則卻是盡失人心。
一句話,諸葛誕用私恩收攏人心,與田橫靠高義震服的人心相去甚遠,表面上看都是都是數百人為之就義的悲壯場景,但實際折射出的卻是人心向背的巨大差異。
讀史
博聞通識,知古鑒今。
點擊關注推薦閱讀:
※田橫——寧死也不與劉邦合作
※田橫五百士
※【祭田橫墓文】
※讀《史記》田儋列傳—從田儋開始,到田橫結束
※劉邦VS齊相國田橫雙方如何過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