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洞見和真相2——大虛法師講述

洞見和真相2——大虛法師講述 2009-06-23 08:47閱讀: 無量壽的秘密那麼現在我們回到經題,呵呵,終於講到經題了,回到經題:《佛說觀無量壽佛經》。這個「無量壽佛」其實是個簡稱,全稱是「無量光壽佛」,他就是我們經常念叨的阿彌陀佛啊,我們的至心皈依處!這個「阿彌陀」是梵語的發音,韓國人的念法跟我們好像不太一樣,他們是念阿彌「達」佛,好像是這樣子,發這個音。阿彌陀佛簡單翻譯成中文的話,就是「無量光壽佛」的意思,除了無量光和無量壽之外,其實他還有無量智慧、無量福德、無量慈悲、無量神通、無量德能、無量變化、無量創造、無量圓滿......等等等等,有這麼多含義。這個名稱裡邊有無量的含義,我們根本說不完,僅僅是「光明」一項,阿彌陀佛就有十二種說法,《無量壽經》上講的,什麼無礙光、無邊光、清凈光、歡喜光、智慧光、不斷光、超日月光等等,所以阿彌陀佛又被尊稱為「十二光如來」。由於佛陀的名號里含藏有這麼多意義,所以很多時候乾脆就不翻了,就算要翻,也只能像《無量壽經》和《觀經》那樣,選一個最扼要、最點題的名字來翻。很巧呵,兩部經典的譯經大師,都不約而同的選擇了「無量壽」這個名號,釋迦牟尼佛在經文里也交代過,最好要用這個做經題。那麼問題來啦,他們為什麼不選擇「無量光」這個名字,而偏偏要選擇「無量壽」來做經題呢?我認為,這裡面其實隱藏了一個很深的用意。有很多人都說,「無量壽」,顧名思義嘛,無量壽命,壽命無量,說明這尊佛陀擁有無限的壽命,他可以活得很長很長,活得時間很久很久;往生到他那個凈土的人呢,個個都能和他一樣,活得很長很長,活得時間很久很久,一直活到你成佛,你都不用再輪迴了,是不是這樣理解的啊,很多人?這種理解、這種說法的確很誘人,對比我們娑婆世界的眾生,對比我們那百八十年的壽命,乃至對比天道最長的壽命——無色界非想非非想天的八萬大劫,極樂凈土的壽命那都是太長太長了,那是真正的「萬歲萬歲萬萬歲」!無量的「萬歲萬歲萬萬歲」!但問題是,這種說法正確嗎?很多人對「無量壽」都是這麼理解、這麼想的,你們可能也不例外吧?這個倒也不能怪你們,因為你們已經習慣了站在時間的框架內、站在時間的架構內來思考問題,你們已經習慣了這樣去思考問題。以為這個無量壽就是壽命無量,以為永遠活下去就是永恆,是不是這樣?實際上這是一種外道的見解,這是一種錯解!這就是典型的「依文解義,三世佛冤」了!有很多外道修行者

載入中...內容載入失敗,點擊此處重試載入全文 ,他們執著肉體和精神的生命形態,以為這個就是「我」,所以他們想方設法、千方百計地想要延長這個色身的壽命。他們認為有生不一定必有死,生死並不是天經地義的,這個人只要能一直活著,不老不死,還能隨心所欲,飛天遁地,變化萬千,那應該就是解脫了。這是他們所能想像的生命最高境界,這個想法可能和很多人很相像,可能和你們很像,以為長生不死就是「無量壽」。所以這些修行者,奮起鑽研,「別求生理」,這是《楞嚴經》裡面的話,努力在身心上探索,刻意追求肉體長生。他們指望通過某種方法,把這個無常的身心複合體修鍊得「與天同壽」,乃至說破碎虛空,羽化登仙,這些詞大家都很熟悉了。他們以為這個就是得道,他們以為這樣就能超出生死了,從此就可以逍遙自在,不再受這個宇宙定律的支配。還別說,歷史上還真有不少人,真有不少修行者,由於他們的努力,他們發現了這個身心的很多很多奧秘,他們成功的延長了很大的壽命、很長的壽命。按照佛陀的講法,這一類的修行者修得好的話,活個千把萬年那是不成問題的,《楞嚴經》上面講的。關於他們的傳說記載,古時候似乎特別多,那些什麼神仙方士,對吧?現在就比較少見了。這裡我有一個問題,我的問題是,這一類修行者的想法和精神雖然很可嘉,精神可嘉,但是,他們花畢生精力所追逐的,那種長生不死的生命狀態真的就是解脫嗎?嗯?長生不死就是究竟解脫嗎?而且,在物質宇宙,在我們這個宇宙,真的有長生不死這回事嗎?物質宇宙尚且有毀滅的一天,對不對?這個渺小的肉體你就算再長生,又能長生到哪裡去?其實說到底啊,這類修行者思考問題的出發點,他們思考問題的出發點,仍然是站在一種身心小我的角度,仍然是出於對自我形相的認同,換句話說,他們在根子上,仍然有我執我相我見,仍然有人我眾生的分別心。有分別心就一定會有種種顛倒妄想啊,就一定會有種種貪嗔煩惱,這是肯定的,這代表他們仍然活在一種二元對立的幻相里,所以這怎麼可能會是解脫呢?這種活在二元幻相里的人,他的身心不可避免地,聽清楚,他的身心不可避免地,肯定會受制於時空的虛擬模式——我用的詞夠現代了吧——肯定會受制於時空的虛擬模式,所以他們怎麼可能得到解脫呢?這幾個出發點一錯啊,那後面的修行基本上就不用問了,那當然就全錯了。這一類修行者,他們不知道用這個無常生滅的妄心,是不可能永遠堅固這個無常生滅的肉體的,而且,在無常虛妄的時空里,根本就沒有他們想像中的那種永恆,所以,他們的種種努力,種種追逐,到頭來,註定了只能是「竹籃打水一場空」!很可惜!大家不要以為我是在批斥外道,說他們不好呵,我不是這個意思,我只是說,這一類修行者的想法和做法,並不能真正地趨入無限的解脫境界,他們只是在堅固我執。他們想方設法拚命堅固的,其實是一個根本不可能堅固,也沒有必要去堅固的幻法,所謂「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這個怎麼可能堅固呢?對不對?不過大家不要因此看不起外道,這個外道的修行者並不是什麼壞人,外道不是邪道,更不是魔道,他們只是這個知見不太對頭。很多外道的宗教也很提倡行善積德啊,有些外道知見的修行者,他們的德行修養、精神境界,甚至比我們很多自詡為佛教徒的人都要高。再說了,所謂的這個外道內道,並不是以三皈依為劃分標準的,別說三皈依了,就算你已經受了三壇大戒,受了菩薩戒,如果說你們的內心深處知見不正,如果你的欲求想法正好是我們上面說的那種,呵呵,那麼不好意思,你也是個外道!你和他們一樣,你們追逐的,都是自我成就之道,是自我,而不是無我涅槃的正覺之道。所以,大家要好好反省檢查一下自己,不要搞錯走偏了。那麼,什麼才是真正的無量壽呢?簡而言之——簡單說,我們只能簡單說,點到為止——我們一切眾生的那個「妙明真心」,那個真如本性,圓滿覺性,那才是真正的無量壽!十方諸佛,包括我們的阿彌陀佛,他們證入的全是這個!諸佛證入都是同一個真如本性,明白嗎?要證入這個真如本性、涅槃妙心,嚴格來講,靠的不是在身心上用功,但也不離身心,禪宗祖師講,「不依身,不依心,不依也不依」,真正要在心地上用功是這樣的。希望大家了解,我們佛道修行者所追求的,並不是身心自我的成就,恰恰相反,佛道修行者最想做的,就是把這個狹隘分裂的身心小我,丟到陰溝里去!如果我們想要發現佛性,想要發現真如本性,那就必須把這個孤立的自我、假我徹底放下——自我必須死去,否則你們永遠也不會發現那個無量光壽的「真我」,這個是很重要的修行要點。講到這個真我,「常樂我凈」的真我,大家最好不要去想像它,你們不要去想像它,不要去想像它的樣子,因為你無論怎麼想像都不是,都不對的。你站在自我的角度去想像它,你所能想像到的其實還是自我,你充其量可以把它想像成一個無限大的「大我」,但這個「大我」還是自我啊,對不對?那不過是一個比較大的自我罷了,這並不是佛陀給我們講的法身「真我」,所以大家最好不要自己胡思亂想,我們要按照佛陀的教導來。講到這裡,突然想起一句話,這句話是十二世紀德國的一位神秘主義大師愛克哈特說的,愛克哈特,老外的名字,他說:「人類最大的力量,就是不去使用他的力量。」有意思嗎?聽得懂嗎?我們人類最大的力量,就是不去使用他的力量!這個見地很了不起!這實際上是禪宗的一種修法,「狂心頓歇」!當你的心停止,你這個妄心停止,當你停止所有的追逐,停止所有的分別,停止所有的妄想,當你不去使用這股造作的、妄造的力量,你一旦真正停止,那會怎麼樣?那就會像波浪回歸大海一樣,你的自我幻相會自然消失,你會重新成為你無法想像的無限,成為大海!成為大海之後,沒完哦,這個時候你再重新起用,不管幹嘛都好,那就是佛菩薩的無邊妙用、無量妙用了。這個時侯才是妙用,不是妄用,不是亂用。不過可惜的是,這個修法對修行者的根器要求實在太高了,它需要的是一種頓悟,否則你沒辦法契入那種大死大活的境界。所以,對我們一般人來講,這個修法並不合適,因為我們妄想造作的這顆心,我們這個習慣,我們向外追逐的這顆心根本沒辦法停止,那怎麼辦?我們停止不了怎麼辦?你一天到晚打妄想,停止不了怎麼辦?沒怎麼辦,既然停止不了,那就不要停!我們妄想執著的這股力量,力量本身是沒有對錯的,明白嗎?它本身並沒有錯,它的本質其實是一種創造力,只不過被我們用在了錯誤的地方,我們把它變成了造惡的破壞力,我們因此把世界、把生命搞得一團糟,你們敢不承認?所以佛陀告訴我們,這個力量你只要善用就對了,停不下來沒關係,你只要善用,那就對了。善用的原則是無執和慈悲,只有無所執著、充滿慈悲的心靈才能真正發揮出生命的創造力。這個時候我們的前五識:眼耳鼻舌身,就會轉變成可以成就眾生、成就凈土的「成所做智」,第六意識會轉變成「能善分別」、如理思維的「妙觀察智」,第七識會轉變為同體大悲、了無分別的平等性智,第八識呢,則會轉變為清凈圓明、圓照一切的「大圓鏡智」,這個時候,無垠無限的整個法界都會轉變為幻垢消除、真如不二的「法界體性智」,聽得懂嗎?妄識轉為智慧,分別識轉為無分別智,大機大用徹底現前,這才是真正的善用,佛菩薩的善用。那麼,至於具體的善用方法,那就有很多了,像什麼修福修慧、六度萬行、三十七菩提道品等等,我們講《維摩詰經》的時候都講過的,方法很多,數不過來,但是其中有一種方法對我們來說應該是最好的,因為那是最適合我們這些業障鬼子的,所以它是最好的——那就是念佛!最適合的,就是最好的!明白嗎?像本經講的念佛,不管是觀想念佛、觀像念佛,還是持名念佛都好,這些都是佛陀給我們介紹的最頂尖的善用心力的方法。佛陀的設計是很巧妙的,這個道理說白了其實也很簡單,那就是,與其讓眾生稀里糊塗地亂用這股力量來打妄想,倒不如把它就地一轉,用它來念佛、想佛、想凈土,這樣一來,眾生的這個心自然就能和佛心佛力相呼應、相對接了,這才是契入真如實相的正確方法、最佳方法,了解嗎?所以,相信的,有信心的,你只要老老實實地按照佛陀的教導去做就對了,這樣遲早有一天,隨著這個心境的專一和拓展,隨著你自己修行的心境的專一和拓展,特別是隨著凈土現前,那時你就會恍然大悟,哦,原來心的真相是這樣的,這時自我破除,幻相破除,你也就得到解脫了。所以這部《觀經》給我們講的,其實是一種很巧妙地「直接轉換」的方法,轉換原理就是「心佛不二」的「是心作佛,是心是佛」。這是只有佛陀的慧眼才能看透的真相,也只有佛陀才能給我們開示這樣的修法,我們前面之所以講《觀經》是大乘頓教的圓頓法門,它圓頓就圓頓在這裡。那麼,講到這裡就讓我想起了另外一個問題。長期以來,大家都應該聽說過的,在我們佛教界一直有一種很流行的說法,大家都人云亦云地認為,佛陀教給我們的修行方法大概可以分為那麼三大類,那就是自力修法,第一個,第二個是他力修法,第三個是自他二力相結合的修法,對不對?自力修法、他力修法,以及自他二力相結合的修法。我們的這個持名念佛法門,就被定義為他力修法,全仗佛力嘛,他力修法;這個觀想觀像的念佛法門,還有禪宗啊,這些修法則被定義為比較純粹的自力修法,要靠自力突破,自力的修法;那麼密宗的上師本尊呢,這種則是比較明顯的自他二力相結合的修法,大家是不是這樣認為的?對吧,一般都是這樣講的。但實際上,這種區分,這種分類定義,我認為並不太準確呵,不太準確,這種劃分方法存在著很大的誤區,容易誤導修行者。因為佛陀教導的所有修行方法,嚴格來講,並不存在什麼自力和他力的分別概念,佛陀在經典里似乎從來沒有這樣說過。這種「自力」的提法,很容易讓修行者產生一種「我要靠自己的修行力量得到解脫」,「我要用功」、「我要努力」、「我要怎樣怎樣」,很容易產生這樣的想法,抱著這種念頭去修行的人,搞不好修了半天,其實只是在強化我執,鞏固自我,這就很麻煩了。很多人之所以越修越執著,越修越古怪,就是因為這點上沒搞清楚,他一直在自我的牢籠里打轉轉、轉圈圈,這樣的修持想要得到無上解脫,想要得到究竟解脫啊,哼哼,恐怕難如登天!而「他力」的提法呢,這種提法也很有問題,因為這是一種二元分別的、自他相隔的提法——他力,不是我的。大家要明白一點,佛力並不是「他力」哦,佛陀從來沒有這樣說過,佛力並不是外在於我們的一股其他的力量,這點千萬不要搞錯了!佛力是來自於真實而覺醒的妙明真心,它是徹底的、覺悟的「道」的力量,圓滿廣大,含攝一切,同時又超越一切,這個力量是「遍入一切眾生心想中」的,這句話是我們這部《觀經》裡面的一句話,很點題的一句話,遍入一切眾生心想,所以它怎麼可能會是「他力」呢?對不對?我們眾生所以為的「自力」,我們平常所以為的自力,自我的力量,這個才是「他力」呢,因為那根本不是我們真正的力量,那只是無明幻構的業力,是因緣所起的,會變化的,會消失,那個不是「自力」,明白嗎?比如說,你們在座的某某居士,上輩子是個很強壯有力的老爺們,或者你是一頭很兇猛的獅子、老虎,但是這一輩子你一轉生,咦?你卻變成了一個個子矮矮、愛哭鼻子的小女人,手無縛雞之力,跟老公打架也打不贏,那麼你上輩子的那個自力在哪裡呢?你這輩子是女人,但下輩子你一不留神變成東方不敗,那個自力又在哪裡呢?所以,要說自力啊,佛力才是真正的自力!那是所有眾生真正的自力!念佛為什麼容易往生啊?其中一個根本道理就在這裡,自性如來對自性眾生的救度,那當然是很簡單的一件事啦,對不對?因此,大家以前聽到的那些關於自力和他力的說法,那只是祖師大德的方便說,不是真實說,希望大家了解。佛陀教導給我們的所有的修行方法,其中普遍強調、最強調的,第一步就是破除我執和我相。可以說,佛教的修行方法,全部都是為了破除自我和自力而特別設計的,毫無例外,你們仔細想想看是不是這樣?我們所謂的自我和自力,還有我們的個性其實都是幻相來的,無常的幻相,生命的幻相,所以無論是大乘還是小乘,無論是禪宗還是凈土,無論是修福還是修慧,無論哪個修法,你們可以隨便去找一個來看看,你看看它們的最終目的,是不是為了引導你破除我執,破除自力的?所以佛法里哪有什麼自力修法和他力修法的分別呢?這種分別,這種說法,我認為是不符合佛意,不準確的。倒是在「破除自我和自力」的統一大前提下,我們可以把佛陀的教導大致歸納為三大類。哪三大類呢?這個破除自我是可以肯定的,但是具體怎麼破除那就很有講究了,那必須要針對眾生的根器來,這樣一來就有了千差萬別的各種修行方法,大致可以歸納為三大類:第一是正觀無我,智慧洞察之道:以禪宗和天台止觀、小乘的各類禪觀和三十七菩提道品為代表;第二是一心皈命,信願臣服之道:以持名念佛法門為代表;第三是心佛不二、無限創造之道:以各種觀想和觀像法門為代表,我們這部《觀經》裡面講的大致就是屬於這一類。這些法門似乎都可以統攝在大乘佛法的六度萬行里,當然,我這個分法可能有點粗糙,不太準確,應該還有其它更好的分類方法,但是不管怎樣,這些法門統統都是為了破除自我和自力的迷執而特別設立的,這點應當可以肯定。那麼我想告訴大家的是,修行者一旦通過這些方法突破自我,突破幻相,那麼他就會有一種很直接的體驗,這個時候他會直接體驗到個體「靈魂」的死亡,自我的死亡,以及生命本質、真實本質的蘇醒,真相開始顯現。在禪宗里,這種體驗被稱之為「明心見性」,在我們凈土宗呢,這種體驗則被稱為「花開見佛」,這兩者的意思其實都是一樣的,都是指修行者直接「看到」了自己的真如本性,直接「看到」了自己就是佛!這種經驗往往是非常戲劇化的,但也有可能非常簡單,對這個有一個比較直白的說法就是,你啊,就像突然從夢中驚醒過來一樣,你會發現你自己的生命,其實並不是這個身體,不是這個渺小的身體,而是你所看到和沒有看到的一切,超越所有想像和覺知的一切!你,以及這個宇宙,以及萬事萬物,真的就是一體的,真的就是「心佛眾生,三無差別」。你並不是變成和佛、和眾生是一體的,明白嗎?而是你本來就是那個狀態,你本來就在那個狀態,只不過從前你一直沒有發覺罷了。那麼,伴隨著這份經驗,這份發現,隨之而來的是一種非常明晰的體悟——你的小我、自我真的死了!你真的死了!聽起來很恐怖,這個詞,實際上這是好事。禪宗祖師把這種狀態稱之為「大死」,沒有自我的「大死」,就不會有無我的「大活」,「大死一番才有大活」,了解嗎?這時的修行者,他所體驗到的,才是真正的永恆,才是真正的無量壽。不過需要說明一點,這個永恆,這個無量壽,昨天我們也講過了,並不是時間的永續,並不是說你可以活得很長、活得無限長,這實際上是一種很恐怖的概念,俗稱的「老不死」啊,指的就是這個。真正的永恆,聽清楚,真正的永恆,其實並不是時間的無限延長,而是時間的消失!完全的消失!明白嗎?在那個沒有時間感的永恆的當下,那個才是真正的無量壽。所以,佛陀講的無量壽,並不是一般人所以為的,是一種可以在時間的長流中持續不斷、永恆存在的生命狀態,不是這麼回事。無量壽是指活在當下,活在沒有時間感的當下,這個當下是超越歷史、演變和一切時空的。這個無量壽的法身「真我」,是當下最純粹、最渾然圓滿的無限存在,難以形容,不可思議!對它來講,時間是不存在的,或者說,所有的時間都是一個時間,過去、現在和未來是同時存在的,這是最不符合邏輯、最讓人難以理解的地方,但這個就是真相,沒有辦法!其實《華嚴經》裡面,很多大乘了義經典裡面,都談到過或隱隱約約暗示過這方面的道理。像《華嚴經》裡面就說得很清楚啊,佛陀說,十方三世,聽清楚,十方三世是「同時炳現」、「一時俱現」的,在諸佛的境界里,一剎那即能含攝無窮的時間,無窮的時間普能含攝於一剎那。乃至光光互照,大小互容,諸佛的一毛孔中就含藏了整個法界,無限法界中又含藏了不可計數的世界諸佛,這些世界的諸佛毛孔中同樣也含藏了整個法界,這個法界里的每一個世界又都返回容攝了十方諸佛,這樣不斷不斷地交互容攝,最終展現在我們面前的,是一個盡顯無盡緣起的不可思議華嚴境界。而這個就是諸佛的境界,也是阿彌陀佛無量光壽的極樂境界,聽得懂嗎?聽不懂沒關係,先種個種子。我們一旦能夠往生凈土,往生到這個境界,那這些我們現在還搞不清楚、想不明白的東西,這個境界,這個道理,到時候你們就可以自己親身體會到了。到時候記得給我來封感謝信,給師父來封感謝信。(眾笑)所以,大家平時完全沒必要想太多,想不明白就不要想,與其浪費時間想那麼多,倒不如多多念佛,好好念佛,這才是最實際、最聰明的,對不對?要懂得依仗這句佛號所蘊涵的無上佛力的加持,儘快把自我和自力的妄心打掉,把幻相打掉,把懷疑打掉,這樣你們往生就不會有任何問題了。新嘗試 真打假好,下面我們回到經文,經題解釋完畢,我們回到經文。我們來看本經的翻譯,翻譯本經的是劉宋時候的畺良耶舍大師。這個劉宋是南北朝時期,宋、齊、梁、陳的那個「宋」。這個「宋」是由東晉的大將,東晉時候有一個大將叫劉裕的,他把東晉皇帝廢掉後自己創立了這麼一個國家——「宋」,一個小國家,不是後來趙匡胤的那個大宋。那麼歷史上,關於畺良耶舍大師的記載並不太多,我們只知道他是印度西域那邊過來的,而且,他像唐玄奘一樣,是一位精通經律論三藏的大法師。畺良耶舍大師大概是在劉宋元嘉年間,應皇帝的恭請,在揚州、現在的揚州翻譯的這部經典。雖然說大師並沒有像其他人那樣留下很多故事供我們緬懷,但是就憑大師翻譯的這部經典,就憑這部文辭優美的經典,已足以讓我們在千百載之下,向大師表示深深地感恩和頂禮了,所以等一會兒下課之後,大家要向大師、向大師給我們翻譯的這個無上大智慧好好頂個禮,不要忘了。那麼,下面我們就正式進入本經的正文。一開始是序,從「如是我聞」開始,一直到「教我觀於清凈業處」,這一大段都是本經的序分。大家可能已經發現了,我講經的時候,不太喜歡按照嚴格的程序來,因為那套程序是天台宗的祖師制訂的,像什麼五重玄義,釋名、辯體、明宗、論用、判教等等,一溜,歷來講經的法師基本上都是按照這個程序來的,像上回仁修法師給你們講《阿彌陀經》,就是按照這個程序來的。這種講法很嚴謹、很細膩,有它很明顯的優點,但同時,有時候卻顯得有點兒「模式化」。法師如果說死板板地,你死板板地按照這個程序照本宣科的話,那麼搞不好啊,你就會把好好的佛經,把本來很活潑靈動、很有趣味的這個真理給講「死」了。這樣的講經我看過很多,真理一旦被組織,佛法一旦變成模式,那麼聽的人往往就會覺得很枯燥了,是不是這樣?尤其在這個時代,尤其是對你們,諸位菩薩,你們是已經習慣了快餐文化、習慣了輕鬆閱讀的現代菩薩,如果法師還是一成不變,還是按照那種嚴格的、古老的模式來講的話,那麼這種講法的吸引力和成效到底有多大呢?能聽得進去的人又有多少呢?這兩個問題恐怕是要打個大大問號的。當然了,這只是我個人的一點淺見,不見得正確,但是因為我有這樣的想法啊,所以師父才開始嘗試著,用一種更自然、更生動的方式,來給大家詮釋佛經,詮釋佛法。我希望能讓大家都了解一點,在佛法裡面除了真和智,除了善和愛之外,還有一種有如行雲流水般的、生動的美,甚至,還有一種能讓人開懷大笑的樂!明白嗎?所以,諸位菩薩,特別是某些菩薩,請你們來聽經的時候,你們只要把注意力集中在法上就好,其它與解脫無關的東西,我認為你們就沒必要留意太多了,希望你們能體諒師父的用心。那麼這次講經,我會盡量只講主題,只講要點,我會把佛法的要點,把跟修行、跟生死有關的觀點、要點提出來,直探驪珠,其它不太重要的旁枝末節我們輕輕帶過就好,我不會啰里啰嗦講太多,這點事先說明。那麼,下面請大家看經文。「如是我聞,一時,佛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中,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菩薩三萬二千,文殊師利法王子而為上首。」「如是我聞」,這是我們大家都很熟悉的開場白了,一般來講,這句話它代表的是阿難尊者的人格保證,因為這些經典基本上都是他回憶、口述的嘛,對不對?所以呢,「如是我聞」這句話,代表的是阿難尊者的人格保證,我們可以從這個角度來理解。他保證下面的經文內容都是他親身經歷、親耳聽到的,至少,是得到了佛陀的印證和印可的。這個有點兒像我們現在的質量檢查一樣,蓋章,「如是我聞」一蓋,產品的質量和品牌的信譽度就得到保證了。不過很可惜,有一點可惜又討厭的是,在我們這個娑婆世界,五濁惡世,很多事情都是這樣的,越是質量好信譽高的東西,大家就越愛去仿冒。尤其是像佛經這麼有影響力,這麼有號召力,這麼多人崇拜,咦?但偏偏沒有知識產權保護的文化產品,那假冒偽劣的就更多了。在佛教歷史上曾經出現過很多偽經,偽造的經典,像什麼《佛說天地八陽神咒經》,有的居士可能都看過,還有什麼《血盆經》、《地母經》等等,這些偽經歷史上不知道迷惑了多少人,它們也是用「如是我聞」開頭的。不過幸好有一點,假冒佛經,就像所有的偽劣產品一樣,不管外包裝再怎麼相似,那裡面的產品質量也相似不了。佛經的文字你可以仿冒,但佛經的義理,尤其是了義佛經的義理,那都是相通的,那是佛說的究竟的東西,那種高深的生命境界,那種文字般若,邪門歪道根本沒辦法模仿得了。所以,大家如果以後萬一碰到那種文字粗鄙,連話都說不清楚的經典,那就要小心了;還有,那種你從來沒看過的、來歷不明的經典,那也要小心,特別是一些所謂的秘密法本,後人的論著,有時候,越是吹得厲害的越要小心。不要輕易相信那個向你推薦的人,因為搞不好他也是個糊塗蛋!在這種事情上我們要絕對地依法不依人,要以公認的、歷代祖師大德都認可的那種了義經典,來作為選擇和判斷的標準,符合的我們就學,不符合的我們就放到一邊,這樣子就算你今生不能成就——當然這是不可能的事,除非你自己不好好依教奉行——這樣就算你今生不能成就,那至少也不會走偏了,不會走偏,不會出錯,不會被誤導到地獄裡去!這點很重要,這種理智很重要!這是最根本的見地和原則,牢記這點你就不會被騙了,任何人都騙不了你!很多聰明人啊,我見過的,很多有福報的聰明人之所以最後會誤入歧途,求升反墮,淪為魔子魔孫,他們之所以會這樣,就是因為在這點上沒有把握好。那麼,師父下面給大家推薦幾部可以作為參照物的經典,我給你們推薦幾部經典,大家最好能把它們的名字都記住了,得空最好都看看。這幾部經典都是經過歷史檢驗的,屬於那種絕對沒有問題的經典,所以它們可以說是照妖鏡,任何邪說魔說,你只要拿它們來一照、一對比,那就清清楚楚,無所遁形了。這些經典,我們的凈土五經算是一份,其它如《華嚴經》、《法華經》、《楞嚴經》、《楞伽經》、《金剛經》、《圓覺經》、《維摩詰經》、《心經》、《涅槃經》、《大寶積經》等等,類似的經典還有很多,但是有這十部經典,再加上凈土的五部,我們能把握這些就已經足夠了,對很多居士來說已經足夠了。希望大家明白一點,凡是跟這十五部經典中任何一部說的法理義理相違背的經論,那很可能就是有問題的,建議大家對這種經論最好敬而遠之,明白嗎?不要隨便地依止修學,因為這樣做比較保險,比較妥當。希望大家以後,能把心眼擦亮一點,要有擇法眼,不要再被那些似是而非的、亂七八糟的偽經偽論給忽悠了。往下,「一時」,我們來看看「一時」的道理。「一時」往淺了說,是指本經故事發生的那個時間,往深了說,「一時」是指時間的奧秘,這個道理我們在講《維摩詰經》的時候講過的,那個「如是我聞,一時佛在」的故事,還記得嗎?像我們前面講的無量壽的道理,其實也就是「一時」的道理,不過這個道理不那麼好講就是了,語言很難解釋清楚,因為那個境界,或者說那個「地方」,不是靠語言和思維能達到的。除非你真正悟道了,要不就是你曾經對「道」有過一瞥,至少至少,你也要是一個解悟的、大開圓解的人,否則你永遠也不可能、也不會知道「一時」到底是什麼意思。修行者通過修行,這個時間的幻相一旦突破,修行者一旦回歸「一時」的狀態,那個無量光壽的光明覺性就會自然顯發,所以這種證悟是很殊勝的。在我們這個物質宇宙,二元時空,時間感可以說是眾生最大的束縛,這是最大的束縛之一,而渴望永恆、渴望突破時間限制的那種欲求,則是我們人類最大的無明之一,聽得清楚嗎?我們每個人都很害怕生命的中斷,害怕死亡,每個人都想無量壽,但每個人都找不到正確的方法。這個方法,不謙虛地說,只有在佛法里才有,在本經就有。不然你們以為,佛陀為什麼會把「無量壽」這三個字,特別提出來作為經題啊?這裡面其實是有很深用意的,大家要留意。那麼,本經故事開始的時候,這個時侯,佛陀大概已經有七十多歲了,老人家已經開始步入這個肉體生命的晚年。這一年,佛陀正在王舍城東北面的耆闍崛山中安居、度夏。王舍城是當時位於中印度的摩揭陀國的首都,一個大城市。而耆闍崛山翻譯成中文的話,大家就會覺得很熟悉了,因為耆闍崛山就是靈鷲山啊,簡稱靈山。這座山的形狀有點像鷲鳥的頭,你們看動物世界,就應該知道鷲鳥長什麼樣了,那個頭,所以它有時候又叫做鷲頭山。這是非常有名的一個佛教聖地,佛陀當年經常在這個地方給眾生講經說法,有很多經典,像《法華經》、《大般若經》、《金光明經》,還有《無量壽經》都是在這個地方說的,都是在靈鷲山說的。傳說中的「拈花一笑」,禪宗的那個典故,「拈花一笑」,那個也是在這個地方發生的。根據台灣道源長老的說法,他有一年去印度朝聖,到印度朝聖,他曾特意去了一趟靈鷲山,去朝拜,他發現靈鷲山早就大變樣了,現在的靈鷲山已經不再是佛經上記載的那個樣子。比如佛陀當年講《法華經》的那個地方,道源長老說,那裡不但草木凋零,而且很早以前,那個地方本來是有一個陡崖的,有個懸崖,但是很早以前,那個懸崖就已經變成了平地,這種滄海桑田的變化讓老和尚很感慨,所謂「曹溪路遠,鷲嶺雲深,此處故人音杳」,所以老人家很是唏噓了一番。但是,在本經開始的那一年,靈鷲山還是很美的,原來的靈鷲山還是很美的,因為有佛陀在啊!很奇怪呵,很奇怪,只要有佛陀在的地方,似乎連空氣都會變得純凈莊嚴許多,那顆偉大的心靈,他的光芒所到之處,無論到哪裡,哪裡即成凈土!當時一直跟隨在佛陀身邊的大比丘僧,出家人,一共有一千二百五十人左右,他們大都是跟隨了佛陀很多年的耆宿長老,都是有大成就的老修行。同時,經常來聽法的,隱形或不隱形的菩薩一共有三萬二千之多,這個數字和《維摩詰經》一樣。這麼多菩薩,他們公認、公推的代表人物只有一位,那就是文殊師利法王子,也就是文殊菩薩。因為他的智慧和德行,也因為他證入的那個不可思議的解脫境界,所以他很順理成章地成為了菩薩們的首座、上首。這裡注意,文殊菩薩的出場,暗示了本經的一個要點,那就是本經的修法內容,本經的內容,非大智慧者莫能理解,你沒有足夠的智慧是不可能信解的。對本經,對十六觀法門,沒有很大的善根因緣,沒有相應的福德智慧,一般人根本就不可能相信它!他們只會把這本經典當做誇張的神話,翻翻看看,看不懂,就丟掉了。所以對本經,如果你連基本的智慧判斷,連基本的信心都沒有,那往後的修持就不用說了,那是不可能修得好的。因此,本經和所有的大乘經典一樣,那都是需要大智慧來領悟的,要以「智為先導」,明白嗎?這點提請大家注意。

分享

  • 我的博客
  • 微博
  • 微信
  • 朋友圈
  • 1 N同時轉發到微博 發送
    推薦閱讀:

    如何無節操地看電影?
    99%的中國人不知道的歷史真相(3)
    周恩來故鄉的真相!
    性侵者才是受害者!被謊言掩蓋的真相,你真的看透了嗎?
    存在的真相——談真相之一

    TAG:真相 | 法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