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橋山黃帝陵

橋山黃帝陵

9月23日上午,我們離開甘泉上了高速公路,一路經過安塞、洛川到達華夏始祖黃帝陵的所在地黃陵縣。

黃帝是中華民族傳說中的五帝之首,被認為是中華大地上的人文始祖。《史記》記載,「黃帝崩,葬橋山」就是說黃帝逝世之後葬於黃陵縣的橋山之巔。有專家考證,橋山是我國面積最大的古柏林地,共有8萬餘株古柏,其中千年以上的古柏就有3萬多株,使得山巔的黃帝陵顯得神秘而肅穆。

進入景區,首先看到的是一片寬闊明凈的水面,山色蔥籠的橋山與岸邊垂柳倒映在湖面上,儼然江南水鄉景色。湖的中段建有一座石平橋,遊客經過平橋,登上

五十多級台階,是寬大的平台。再登上五十多級台階便是軒轅廟正門前的廣場。軒轅廟正門五間四架,全部為石材製作,顯得異常的穩固而莊重。

軒轅廟大門為景區檢票口。進入大門,院中長滿千年古柏。最顯眼的一棵叫「軒轅柏」。介紹說:「柏高五十八尺,下圍三十一尺,中圍十九尺,上圍六尺,

為群柏之冠。相傳為黃帝手植,距今有五千多年。」穿過古柏,樹蔭下一座廊式建築,走近看名叫「誠心亭」,柱聯是「誠朝聖地人文祖;心寄神州兒女情」。讓游

人有一種到家的感覺。

走過「誠心亭」,寬敞的大院兩側建有碑廊,大都是當代著名書法家題寫的墨寶。其中有啟功先生題的:「華夏始祖,黃帝軒轅。垂億萬祀,異姓同源。遙傳四裔,共作本源。文明蕃衍,永世無限。」有趙朴初先生題的「華夏始祖」。有沈鵬先生題的「黃帝陵」。大院空地上立有古碑兩通,細看為錢塘程壽筠先生題寫的「軒轅廟」和「文明之祖」。古碑後面更是新碑林立,其中立在中間的兩塊碑是前國主席江澤民於1992年4月5日為整修黃帝陵題的詞「中華文明,源遠流長」。另一塊是前總理李鵬於1992年9月20日為黃帝陵基金會的題詞「發揚中華文化,振

奮民族精神」。右側立的是香港特首董建華先生題寫的「香港回歸紀念碑」和澳門特首何厚華先生題寫的「澳門回歸紀念碑」,碑陰均刻有碑文。另外還有一塊碑是「台灣光復致敬團祭黃帝陵文碑」。碑文悠韻,讀來感人。這篇碑文撰於1946

年,但碑卻是新刻的。看了碑陰題刻,方知事有曲折。碑文記載「公元1945年,日本帝國主義戰敗投降,台灣光復回歸祖國。次年,台灣島士紳代表組成台灣光復致祭團先到南京,又至西安。擬前往黃帝陵告祭軒轅始祖,至耀縣未克成行,就此遙祭黃帝陵,空留歷史遺憾。物換星移六十載,今原台灣致祭團後人為完成先人遺志,彌補歷史缺憾,承蒙中華台灣同胞聯誼會相助,再次組團拜謁黃帝陵,重將當年致祭黃帝陵文勒石刻碑,志於我民族始祖軒轅黃帝陵靈,並祝祖國早日和平統一,我族繁衍昌盛,以彰祖德。公元二零零六年九月二十日」看了這些碑刻,我才真正理解到什麼叫同宗同祖,什麼叫血濃於水。當我在讀那幾塊碑的碑文時,幾個台灣同胞在記者陪同下來碑前錄製節目。

再向前是一座碑亭。碑亭正面有付柱聯:「廣袤幅員三萬里;悠長歷史五千年」。亭內立有四塊重要的碑刻。一塊是孫中山先生於民國元年(1911年)題寫的

「中華開國五千年,神州軒轅古時傳。創造指南車,平定蚩尤亂。世界文明維有我先。」一塊是蔣中正於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題寫的「黃帝陵」三字;一塊

是毛澤東於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清明節撰寫的《祭黃帝陵文》:「中華蘇維埃政府主席毛澤東、人民抗日紅軍總司令朱德派代表林祖涵以鮮花時果之儀致祭於我赫赫中華民族始祖軒轅黃帝陵……」讀來蕩氣迴腸,感人至深。還一塊是鄧

小平同志於1988年題寫的「炎黃子孫」四字。代表中國近代社會各個時期的最高領導人對黃帝始祖地位的一致認同。

碑亭後面是「人文始祖」殿,匾額為愛國將領程潛先生所題。柱聯是「祖功澤

萬世;宗德潤千秋」。殿內神龕內供奉黃帝浮雕像,為墨玉雕刻,藝術水平極高。神龕四周飾以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圖案。殿前花壇里有兩棵高大的古柏,有介

紹說那是「漢武掛甲柏」,又稱「將軍柏」。史載,「漢武帝征朔方還,掛甲於樹。」從此,樹桿上斑痕密布,縱橫成行,似有斷釘在內,為黃帝陵群柏之奇。這座殿宇本是黃帝陵祭殿,不過近年在「人文始祖」殿後面又建起了一座全部用花崗岩製作的規模宏偉的祭殿。新建的祭殿前是一片寬廣的花崗岩鋪地的廣場,在電視

上曾看到過在那片廣場上舉辦過多次全國性的祭奠黃帝陵活動。廣場入口處按帝王規格立有一對三級石闕,場地上陳列左鍾右鼓,廣場兩側各列有一排鼎釜祭器。石制祭殿外廓為四方形,四坡屋頂,中央為一大型圓孔,象徵華夏先民天圓地方的宇

宙觀。大殿中間供奉一尊軒轅黃帝石刻浮雕像,陳設簡潔莊重。

從祭殿下來,黃帝陵還在橋山之巔,景區有遊覽車送客上山。到了半山,大約還有一華里路程則要徒步登山了。登山道是花崗岩鋪就的石級路,平整而結實,兩

邊古柏森森,環境異常幽靜。路邊不時能看到古人登黃帝陵後寫下的詩句。其中有北宋名臣范仲淹寫的《祭黃帝陵》「高陟橋山上,關河萬里長。沮流聲潺潺,柏干色蒼蒼。」還有是辛亥革命女傑秋謹題寫的一首《闕題》「黃河源溯浙江潮,衛我中華漢族豪。不使胡奴留片甲,軒轅華胄是天驕。」路邊還能看到中央領導及港澳特首前來橋山栽植的柏樹。

黃帝陵區前,建有一座高高的土台,陡峭的土台兩側建有盤旋而上的台級。台上樹木蔥籠,綠葉清香。看介紹,這台叫「漢武仙台」。漢武帝元豐元年(前110年),漢武帝北巡朔方,勒兵十餘萬。祭黃帝冢於橋山。築台於黃帝陵前,台高五

丈一尺,上圍六丈九尺,下圍三十六丈,以土築成,翠柏圍之,有曲徑過攀。東側有明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滇南名士唐錡題書「漢武帝仙台」石碑一通。明代武當道士張三丰曾賦詩一首「披雲履水謁橋陵,翠柏煙寒玉露輕。兗冕霞飛天地老,文章星煥海山清。巍巍鳳闕迎仙島,渺渺龍車駐帝城。寂寞瓊台遺漢武,一輪皓月古今明。」

黃帝陵坐落在蒼蒼的古柏林中,陵前有一座碑亭,亭內立有一通墓碑,「黃帝

陵」三個字為郭沫若先生題寫。靠墳堆邊另有一塊墓碑,上書「橋山龍馭」,為明

代唐錡所題。黃帝陵的墳堆並不很高大,塊石圍護,黃土覆頂,綠草如茵,掩映在古柏之下,顯得異常安寧。
推薦閱讀:

上古神話《黃帝大戰蚩尤》精美連環畫故事 | 旃檀大帝
《黃帝內經靈樞》
丙戌年黃帝故里拜祖大典
《黃帝內經》 十二時辰養生 5 學、醫、道
黃帝內經21——23

TAG:黃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