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晉十六國篇:五胡亂華
西晉時期大型作戰只有徵吳和平定少數民族叛亂。東晉十六國時期,北方各政權時興時滅,雖稱十六國,實際上還未計及冉魏、西燕、代、北魏,吐谷渾、柔然等政權。各政權統治者素質多與三國時不同,故在謀略運用方面不及三國。少數民族多為全民皆兵、騎兵為主,所建政權,為保持民族特點,多實行兩種軍事組織體系。隨著戰爭發展,中原地區到處建起塢壁城堡,使騎兵難以攻堅,加之需擴充兵力,步兵漸多,但騎兵仍是主兵。少數民族本為輕裝騎兵,採用機動戰術。但在塢堡林立的中原,與用傳統方陣戰術的漢族軍隊作戰,加之此時已有了馬蹬,所以兩種戰法開始結合,出現了以密集方陣作戰為主的重裝騎兵,並出現了以掠奪人口、物資、摧毀敵方戰爭潛力的破壞戰略。東晉仍沿襲魏晉兵制,部曲私兵更為發展。因位於江南,水軍發達。西晉時的馬隆平羌人的戰鬥很有特點,但規模不大,所以沒有將他選入。東晉十六國時代名將如雲,可是多為君主,如後趙皇帝石勒、夏帝赫連勃勃、後燕皇帝慕容垂、後秦皇帝姚萇等,真正符合入選條件的反而不多。這一時期的名將還有:馬隆、劉琨、陶侃、劉牢之、朱序、王鎮惡(王猛之孫)等。
西晉:
杜預(222~284):字元凱,京兆杜陵(今陝西西安東南)人。祖父杜畿、父親杜恕都是魏國名臣。自幼博覽群書。在263年魏滅蜀漢之戰中任鍾會的長史,靠自己的才智從成都之亂倖免。司馬炎代魏後,杜預曾向他提出一套官吏考核制度,雖受讚賞卻並未實行。他任度支尚書數年,提出或實行了許多有利國家和百姓的舉措。278年接任去世的羊祜都督荊州軍事,開始為滅吳作準備,他選精兵襲擊吳西陵督、名將張政,獲勝,隨又送還所獲,以離間吳君臣(張政了隱瞞敗績),使吳主在晉大舉進攻之前,將張政撤換,削弱了吳軍守備。279年和張華等人力排眾議,使司馬炎決定伐吳。280年晉滅吳之戰中擔任總指揮。他陳兵江陵,派部將周奇等沿江西上策應王濬,為晉軍水師東下,實施水陸並進計划起了重要作用。又派部將周旨等率精兵乘夜渡江,奇襲樂鄉,俘獲吳西線統帥、都督孫歆。王濬至西陵,他即致書激勵其取勝後順流直取吳都建業,又令所部配合東進,一舉滅吳。晉滅吳後,他認為天下雖安,忘戰必危,於是勤講軍備,嚴求戍守,交錯屯兵於要地,以鞏固安定局勢。杜預號稱「杜武庫」,喜讀《左傳》,自稱「左傳癖」。據《隋書·經籍志》記載,杜預的書保留到唐世,還有《春秋左氏傳音》三卷,《春秋左氏傳評》二卷,《春秋釋例》十五卷,《律本》二十卷,《雜律》七卷,《喪服要集》二卷,《女記》十卷以及《晉征南將軍杜預集》十八卷(已佚)。
評分:統率B,戰鬥C,智謀B,戰績C,名氣C,綜合C。268年頒布的晉律,對後世的封建法律有很大的影響,全部的註解都是由杜預完成的。他發現當時通行的曆法有問題,經過計算,糾正了其中的誤差,修訂出《二元乾度歷》。孟津渡口水險,有覆舟之患,他主持修建了富平津大橋,解決洛陽的交通問題,從設計到施工都付出了極大的心血。杜預在軍事、經濟、政治、曆法、法律、數學、史學和工程等領域都有所作為,堪稱多才多藝。
王濬(206~285):字士治,弘農湖縣(今河南靈寶西南)人。姿貌俊美,自幼好學。269年任羊祜參軍,頗受賞識,後改任巴郡太守。巴郡當時與東吳相接,百姓多受兵役之苦,所以生下男孩多棄置不養。王濬一邊嚴禁這種做法,一邊更改兵役制度,規定凡生下男孩可免徭役,救活了數千男孩。272年任益州太守,在巴蜀大量建造戰船,訓練水軍。王濬所建造的大型戰船,長120步,可裝載2000餘人,上構木城,築起樓櫓,四面開門,船上可騎馬馳騁。他在一年就完成了造船任務,為實現水陸並進滅吳,提供了重要的軍事力量。279年上書請求伐吳,司馬炎在他和杜預等人支持下終於決定伐吳。他部下士卒中很多是他當年保全下來的男孩(此時也就十幾歲),他們的父母都囑咐他們要為了王濬的恩德奮勇作戰。280年王濬率水陸大軍自成都沿江而下,遇到了吳軍設置的攔江鐵鎖和暗置江中的鐵錐。他巧妙地以筏拔除鐵錐,又製作火炬,灌以麻油置於船首,燒化攔江鐵鏈。晉水軍艦船遂通行無阻,順流直下。王濬一路破城無數,率先入建業,使孫皓投降。滅吳之戰,他共攻克四州,四十三郡,俘獲人口五十二萬三千,兵員二十三萬,戰功卓著。王渾妒忌他的功勞,誣衊他曾總兵搶掠和焚燒吳宮,司馬炎沒有相信誣告,但也沒有處罰王渾。滅吳後王濬頗以功自驕,生活奢侈,285年去世。
評分:統率C,戰鬥C,智謀C,戰績C,名氣C。王濬占樂鄉後,為爭功,竟上報朝廷,謊稱他已得孫歆之頭。但孫歆已為杜預部所擒,王濬不知。後來杜預把孫歆活著送往朝廷,洛陽人大笑不已,一時成為笑柄。
東晉、十六國:
祖逖(266~321):字士稚,范陽遒縣(今河北淶水縣北)人。自幼輕財好施,慷慨任俠,與名將劉琨是好友。一天半夜,祖逖被雞鳴聲吵醒,便踢醒劉琨,邀其到戶外拔劍起舞。(「聞雞起舞」的出處)。311年洛陽陷落,他帶宗族南渡。313年上書力主北伐。司馬睿乃任命祖逖為奮威將軍、豫州刺史、前鋒都督出師北伐,只撥給他1000人糧餉,3000匹布,不給鎧甲兵器,而不給一兵一卒,讓他自募士眾,自製刀槍。他率領跟隨自己南下的流人隊伍百餘家,毅然從京口渡江北上。船到中流,祖逖眼望面前滾滾東去的江水,感慨萬千。想到山河破碎和百姓塗炭的情景,熱血涌動,於是敲著船楫發誓:「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復濟者,有如大江」!(「擊楫中流」的出處。)
渡江後,祖逖駐紮在淮陰,打造兵器,又招募到2000多兵士。316年十一月,司馬睿傳檄約期北伐,祖逖欣然受命。317年進駐蘆州,遭到塢主(建立塢堡自保的豪強武裝,常反覆於晉、趙兩大勢力之間)張平、樊雅攔阻。祖逖策反了張平的部下謝浮,謝浮殺死張平,率眾歸順。又連敗樊雅,並派遣桓宣招降了他,在豫州站穩腳跟,打通了北伐的道路。319年五月,進攻叛晉的陳川,但被後趙將領石虎擊敗。六月,祖逖進攻後趙將桃豹,兩軍相持40日。祖逖決定設計智取。當時,雙方糧草供應都很緊張,祖逖命令把沙土裝在糧袋裡,假裝成米,讓一千多人像運送軍糧一樣,忙忙碌碌運上東台。又故意讓幾個人真的挑著大米,走在後面,佯裝疲憊在路上休息,等敵軍來搶米。桃豹的軍隊缺糧已久,衝過來搶糧,那幾個人扔下糧袋倉皇逃跑。桃豹軍士搶得糧米後,以為祖逖士兵都能吃飽,而自己長久飢餓,於是更加恐懼,士氣低落。這時,石勒部將劉夜堂用一千頭驢運糧食給桃豹,祖逖偵知消息,派部將韓潛、馮鐵等部在汴水截擊,盡獲其糧食和腳力。桃豹聞訊,連夜退兵東燕城。祖逖乘勝進軍,派韓潛進屯封丘,威逼桃豹,自己統兵鎮守雍丘。並屢次派兵截擊後趙軍,後趙很多城鎮紛紛叛趙歸晉。七月,石勒派遣一萬多精銳騎兵反撲,又被擊敗。
祖逖在北伐中不僅善於分化瓦解敵軍,而且善於團結可以團結的豪強武裝集團和塢主,這是他能夠以弱小兵力多次打敗敵軍的重要原因。偵察兵常俘獲濮陽人,祖逖總是優待他們,送他們回去,這些人感謝祖逖的恩德,聯絡了鄉里五百家來歸附。當時河南境內有趙固、上官巳、李矩、郭默等割據集團,他們各據一方,經常以兵戎相見。祖逖多次派人從中調解,曉以大義,消除他們之間的矛盾,使他們都服從自己的統一指揮。黃河以南,原有一些塢堡主,迫於石勒強大的勢力,不得不臣服於石勒,送其子弟到襄國為人質。祖逖允許他們表面上仍歸附石勒,任憑他們兩邊交往,並常派些小部隊假裝攻打他們,以表明他們並未歸附晉朝,從而消解石勒的疑心,減輕塢堡的壓力。各塢堡主感戴祖逖的恩德,經常幫助北伐軍刺探情報,使得祖逖在戰場上始終處於主動地位。祖逖禮賢下士,善體恤民情。即使是關係疏遠、地位低下之人,也施布恩信,予以禮遇。將士「其有微功,賞不逾日」。祖逖在統治區內勸督農桑,恢復農業生產;在軍隊中一直實行且戰且耕,以耕養戰,以減輕人民的負擔。祖逖自身生活儉樸,自奉節儉,不畜私產,其子弟與戰士一樣參加耕耘、背柴負薪。他還收葬枯骨,加以祭奠。因此,北伐軍得到河南地區人民群眾的擁護和愛戴。
祖逖奮戰四年,收復黃河以南大片土地,連石勒這樣的梟雄也對他甚為忌憚,對北伐軍轉而採取守勢,並下令修繕祖逖祖墳示好,並寫信給祖逖請求互通使節和互市。祖逖雖未回信,但還是聽任雙方互市。但晉朝廷知道祖逖屢戰屢勝,而且深得民心,害怕他會危及自己地位,所以不但不援助,還屢次對其牽制,祖逖憂憤交加,終於病死,死時豫州百姓無不痛哭流涕。
評分:統率C,戰鬥B,智謀B,戰績C,名氣B,綜合B。祖逖渡江時無一兵一卒,竟能於四年間收復大片土地,堪稱一代名將。
附:南奔書懷 (李白):
遙夜何漫漫,空歌白石爛。甯戚未匡齊,陳平終佐漢。欃槍掃河洛,直割鴻溝半。曆數方未遷,雲雷屢多難。天人秉旄鉞,虎竹光藩翰。侍筆黃金台,傳觴青玉案。不因秋風起,自有思歸嘆。主將動讒疑,王師忽離叛。自來白沙上,鼓噪丹陽岸。賓御如浮雲,從風各消散。舟中指可掬,城上骸爭爨。草草出近關,行行昧前算。
南奔劇星火,北寇無涯畔。顧乏七寶鞭,留連道傍玩。太白夜食昴,長虹日中貫。秦趙興天兵,茫茫九州亂。感遇明主恩,頗高祖逖言。過江誓流水,志在清中原。拔劍擊前柱,悲歌難重論。
謝玄(343~388):字幼度,陳郡陽夏(今河南太康)人。謝安之侄。21歲時為大司馬桓溫的部將。377年為抵禦前秦襲擾,經謝安薦為建武將軍、兗州刺史,領廣陵相,監江北諸軍事。他招募北來民眾中的驍勇之士,組建訓練一支精銳 部隊,號為「北府兵」(劉牢之、劉裕、檀道濟等人都是出自這支軍隊)。379年二月,率兵萬餘人救援被前秦將彭超圍困的彭城,謝玄揚言襲擊敵軍在留城的輜重,彭超回兵救護,彭城守軍乘機突圍撤出。同月,彭超入彭城後,留治中徐褒守衛,與俱難會師向南進軍。四月,秦將毛當、王顯率步騎2萬自襄陽出發,與俱難、彭超等人會合,進攻淮南。五月,俱難、彭超攻下盱眙。秦軍6萬人將晉幽州刺史田洛圍困於三阿。晉廷極為震驚,速派謝石率水軍屯塗中,毛安之等率4萬人屯堂邑。秦將毛當、毛盛率騎兵2萬襲擊,毛安之等潰退。謝玄自廣陵出發救援三阿。不久,秦軍失敗,退保盱眙。六月,謝玄與田洛率軍5萬進攻盱眙,俱難、彭超再次失敗,退往淮陰。謝玄派何謙等率領水軍乘潮而上,乘黑夜焚燒了前秦在淮水上鋪設的浮橋,邵保戰死,俱難、彭超倉皇北渡淮水。謝玄與何謙、田洛共同率軍追擊,與秦軍在君川決戰,晉軍大勝,俱難、彭超隻身逃往北方。謝玄因功進號冠軍將軍,加領徐州刺史。
383年八月,苻堅率苻融、慕容垂、姚萇、張蚝等將領大舉攻晉,總兵力達87萬,號稱百萬。東晉朝廷派謝石、謝玄等率兵8萬餘人抵抗。苻堅先派晉降將朱序勸降,朱序卻將秦軍軍情告知謝玄等人,並建議趁秦大軍尚未完全集結,儘快攻擊其前鋒(約有30萬人),謝玄採納了他的建議。於是他先遣部將劉牢之率部夜襲洛澗,首戰告捷,陣斬秦將梁成、梁雲,殲敵1.5萬餘人。又派人通告苻融:「君遠涉吾境,而臨水為陣,是不欲速戰。諸君稍卻,令將士得周旋,仆與諸君緩轡而觀之,不亦樂乎!」很多秦將都表示反對,苻堅卻認為可以趁晉軍半渡擊之,苻融也贊同,於是下令前軍後撤,結果造成混亂,朱序乘機大喊:「秦軍敗了!」秦軍於是大亂。謝玄等乘勢率精兵8000猛攻。苻融馬倒被殺,秦軍失去指揮,潰不成軍,互相踐踏,死者無數。謝玄率兵追擊,收復壽陽等地,朱序等復歸晉。苻堅中流矢逃走,一路收集散兵,至洛陽時僅剩10餘萬人。384年,謝玄率兵乘勝開拓中原,先後收復了今河南、山東、陝西南部等地區,回軍途中染病,數年後病死。
評分:統率C,戰鬥C,智謀B,戰績B,名氣C,綜合C。淝水之戰的苻堅的敗因有很多,包括苻堅低下的指揮能力;苻堅近衛部隊多為青年貴族子弟,沒有作戰經驗;前線指揮苻融意外地死於亂軍之中;前軍漢人沒有士氣;朱序在關鍵時刻喊的兩嗓子;還有謝玄的奮戰。而且苻堅的百萬大軍分散各處,前軍不過十幾二十萬烏合之眾。所以對謝玄的實力和戰績不宜估計過高(參考閱讀:《參合陂·慕容垂》)。
桓溫(312~373):字元子,譙國龍亢(今安徽懷遠西北)人。北方世族。據說他「眼如紫石棱,須作猥毛磔」。328年六月,其父桓彝被蘇峻部將韓晃所害,江播曾經參與此事。當時桓溫年僅十五,「枕戈泣血,志在復仇」331年,江播病死,其子江彪等兄弟三人為其父守喪,因怕桓溫前來尋仇,預先將兵器放在身邊。桓溫化裝改扮,詭稱來弔喪,衣袖內暗藏兵刃,手刃江彪於喪廬之中,又追殺了其二弟,終報父仇。桓溫由此為時人所稱。成人後,娶南康長公主(明帝長女)為妻,拜駙馬都尉。345年被任命為安西將軍,持節,都督荊、司、雍、益、梁、寧等六州諸軍事,領任護南蠻校尉、荊州刺史。
346年,桓溫上疏朝廷要求伐蜀,不等迴音就率精兵萬餘人,溯江而上攻打成漢,屢戰屢勝,平定蜀地。354年彈劾了北伐失敗的殷浩,獨攬大權並開始北伐,連敗前秦軍,至抵長安城下,但頓軍灞上,貽誤了戰機。隱居關中的王猛聞桓溫入關,前來相見,與桓溫談當世之務,旁若無人。桓溫大為驚異,問王猛:「吾奉天子之命,率銳師十萬,杖義討逆,為百姓除殘賊,而三秦豪傑未有至者何也?」王猛說:「公不遠數千里,深入寇境,長安咫尺而不渡灞水,百姓未見公心故也,所以不至」。桓溫默然無以應。王猛意思是說桓溫志在立威,以功名鎮服江東,並非真心伐罪弔民,恢復晉土。這正說中桓溫心事,故其無所答對。隨後前秦組織反擊,桓溫糧盡退兵,損兵折將。
356年再次北伐,擊敗羌族首領姚襄,攻入洛陽。但很快還兵江陵,只留兩千多人戍守。以後穎川、譙、沛諸城相繼為前燕佔領。362年,桓溫建議遷都洛陽,主張永嘉以來流播的北人全部遷回河南。南下士族紛紛反對,而桓溫也只是藉此威脅朝廷。東晉大臣相互猜忌和牽制,力量內耗,給前燕可乘之機。365年三月,洛陽終於被前燕佔領。369年他趁慕容恪病故之際第三次北伐,攻擊前燕,四月,率步騎五萬自姑孰出發,進至金鄉。遣毛虎生鑿鉅野三百里,引汶水會於清水,溫率舟師自清水入黃河。一路所向無敵,七月進至枋頭。晉軍離燕都鄴僅二百餘里,燕主一度想出奔龍城,向前秦求援,同時令慕容垂率軍五萬以拒晉軍。桓溫進至枋頭後,不敢乘勝進軍鄴城,又徘徊等待,妄圖「坐取全勝」。這時北方乾旱,原水道已不能利用,進軍之初,桓溫雖命豫州刺史袁真率軍攻譙郡、梁郡,然後打開滎陽的石門以通水道。袁真攻下譙、梁,卻沒能打開石門。桓溫終因孤軍深入,軍糧不繼而被迫焚燒船隻,拋棄輜重、鎧仗,從陸路撤退,鑿井而飲,行七百餘里。在襄邑遭燕軍慕容垂和慕容德夾擊,損失三萬多人。在譙郡再受前秦軍襲擊,又損失一萬多人。此役遂以慘敗告終。371年廢掉晉帝海西公,立司馬昱為帝(簡文帝)。372年平定政敵庾希、庾邈等人的叛亂。他想模仿前代先加九錫再受禪讓,但因謝安等人的拖延和阻撓未成,自己又立不下決心篡位,不久病故。
評分:統率C,戰鬥C,智謀B,戰績D,名氣C,綜合C。據說桓溫在攻打成漢途中,到達魚復浦,看穿了諸葛亮布下的八陣圖。名句:「大丈夫不能流芳百世,亦當遺臭萬年。」桓溫用兵能力不弱,只是私心太重,屢屢坐視戰機,又總是碰上慕容垂之流的狠角色,所以每次北伐都虎頭蛇尾,白白斷送了大批士兵的性命。
慕容恪(324~366):字玄恭,鮮卑族,昌黎棘城(今遼寧義縣西北)人。338年五月,後趙石虎率兵數十萬攻燕,進逼棘城,年僅十五歲的慕容恪率2000騎兵與清晨突擊,大破石虎的大軍,斬首3萬餘。十二月,段氏鮮卑首領段遼遣使向後趙請降,中途反悔,又遣使請降於燕,並與燕合謀設伏,欲消滅趙軍。時趙王石虎已派征東將軍麻秋、司馬陽裕等率兵3萬前去受降。前燕王慕容皝自統大軍前往迎段遼,派慕容恪帶精騎7000埋伏於密雲山。慕容恪大敗麻秋於三藏口,趙軍死亡大半,麻秋步行逃脫,司馬陽裕被俘。341年鎮守遼東,屢敗高句麗軍,使其不敢入犯。344年大破宇文部,使其散亡。346年率兵1.7萬攻扶餘國,擒其王,俘其部眾五萬餘人。349年後趙主石虎死,後趙大亂,慕容恪與慕容評、慕容垂等人攻後趙,屢勝,攻佔中山等地。
350年,冉閔(當時首屈一指的猛將)稱帝,國號魏(即冉魏)。352年四月,慕容恪率軍進攻冉閔,初始十次戰鬥皆敗,後以輕騎擊之,然後佯敗誘敵至平地,並將燕軍分為三部;自率主力加強中軍,選善射者5000人,以鐵鎖連戰馬結方陣而前,另兩部各置一側配合主力進擊。冉閔恃勇輕敵,果然中計,直突燕軍中部鐵馬方陣。燕軍側翼部隊即從兩面夾擊,大敗冉閔軍,斬7000餘人。冉閔突圍東走,坐騎忽然倒斃,被俘。不久,冉魏遂滅。冉閔被慕容恪軍俘虜後,其子冉操投奔鎮守魯口的王午。七月,王午自稱安國王,對抗前燕。八月,慕容俊遣慕容恪攻打魯口。王午憑藉城池之險進行抵抗,並把冉操送於燕軍。慕容恪料魯口城池堅固,暫難攻克,遂將城外的莊稼盡數收割,撤回中山。 十月,慕容恪屯安平,積糧,修築攻城器具,準備攻討王午。時中山蘇林起兵於無極,自稱天子,慕容恪率軍先攻討王蘇林。閏十月,慕容俊派慕輿根幫助慕容恪,斬蘇林。不久,王午為其將秦興殺死,呂護又殺秦興,繼承安國王。354年二月,慕容恪再次發兵圍魯口,於三月克之。呂護逃往野王。
355年十一月,進攻廣固的叛將段龕。356年正月,於淄水擊敗段龕軍3萬,擒其弟段欽,斬袁范等,數千名士卒投降燕軍。段龕逃回廣固,閉城固守。他運用長圍久困戰法,待其食盡,輕易攻取堅城,迫降段龕,平定齊地。在圍困廣固城時,他手下諸將曾請求加速攻城,他則說了一段令人感懷不已的話:「軍勢有宜緩以克敵,有宜急而取之。若彼我勢均,且有強援,慮腹背之患者,須急攻之,以速大利。如其我強彼弱,外無寇援,力足制之者,當羈縻守之,以待其斃。兵法十圍五攻,此之謂也。龕恩結賊黨,眾未離心,濟南之戰,非不銳也,但其用之無術,以致敗耳。今憑固天險,上下同心,攻守勢倍,軍之常法。若其促攻,不過數旬,克之必矣,但恐傷吾士眾。自有事已來,卒不獲寧,吾每思之,不覺忘寢,亦何宜輕殘人命乎!當持久以取耳。」(為將有如此仁德之心,士卒怎會不效死力!)358年十月,擊敗晉將諸葛攸,渡過黃河,佔領河南部分土地。360年燕帝慕容俊去世,任恪為輔政大臣。361年二月,鎮守野王的呂護投靠東晉。三月,慕容恪率兵5萬討伐,在野王城外築深溝高壘,進行圍困,七月,攻克野王,呂護單騎逃走。365年二月,和慕容垂共取洛陽,三月,攻克,斬晉將沈勁。隨即略地至崤、澠,關中大震,苻堅親自率兵防備,慕容恪遂回兵。
慕容恪治軍很有特點,「恪為將不尚威嚴,專以恩信御物,務於大略,不以小令勞眾。軍士有犯法,密縱舍之,捕斬賊首以令軍。營內不整似可犯,而防禦甚嚴」。所以慕容恪一生用兵,卻始終未遭戰役層面上的敗績。行政上也多有建樹。
評分:統率A,戰鬥B,智謀B,戰績B,名氣C,綜合B。慕容恪的一生,也是前燕由弱變強的一段時間,他在燕國所佔的重要地位是不言而諭的。苻堅、桓溫等人對慕容恪都極為忌憚,他在時無人敢犯前燕。
王猛(325~375):字景略,北海劇(今山東昌樂西)人。354年會見北伐的桓溫,溫拜以高官,邀其南下,被他拒絕。355年被呂婆樓推薦給苻堅,兩人一見如故,苻堅大喜,自認「玄德之遇孔明也」,對他委以重任,在即位前秦皇帝後不停地提升王猛。王猛以法治政策獲得了巨大的成功,有效地抑制了氐族貴族豪強的勢力,加強了前秦的中央集權,並以一系列的革新措施使前秦成為當時最為繁榮強大的國家。用兵的才能毫不遜色其政治才能。366年七月,王猛率姚萇、楊安等攻東晉,掠人口萬餘戶退兵。李儼佔據隴西獨立,366年十二月,羌人斂岐率略陽4000戶叛前秦,向李儼稱臣。李儼於是和前秦、前涼斷絕關係。367年二月,王猛率姜衡、邵羌、姚萇等率兵1.7萬討伐斂岐。三月,前涼主張天錫也親率步騎3萬屯駐倉松,以討李儼。斂歧不戰而降,王猛遂克略陽。四月,張天錫率步騎3萬攻下李儼的大夏、武始二郡,進屯左南。李儼畏懼,退守枹罕,派侄子李純向前秦謝罪並請求救援。苻堅派楊安等率騎兵2萬會合王猛,救援李儼。王猛派邵羌追擊逃奔白馬的斂岐,自與楊安往救枹罕。張天錫派楊通迎戰於袍罕城東,王猛大破前涼軍,俘斬1.7萬餘人,和張天錫在枹罕城下相持。但王猛審時度勢,不想和張天錫繼續糾纏,這時,邵羌已於白馬俘獲斂岐。王猛便遣使送信給張天錫,陳利害關係,張天錫遂接納王猛所言,率兵退回涼。前涼兵撤退後,李儼存心反悔,閉門不降,王猛便身穿白衣,坐在車上,只帶幾十個隨從,在枹罕城下請求見李儼。李儼下令打開城門,還沒反應過來,埋伏在附近的秦兵相繼湧入城內,李儼束手被擒。賀肫曾勸說李儼不可放王猛入城,王猛知道後,將其斬首,帶李儼東回長安。368年,參與平定苻氏貴族的反叛,生擒苻柳、苻庾。
369年六月,率軍六萬攻前燕,七月,王猛自率主力攻壺關,令楊安率一部兵力攻晉陽,以掩護主力之左側背。八月,慕容暐命太傅、上庸王慕容評率軍30萬援二城,另遣慕容桓率軍萬餘屯沙亭為後繼。是月,王猛攻破壺關,俘上黨太守南安王慕容越,所到郡縣,皆降附。安攻晉陽不克。九月,王猛留屯騎校尉苟萇守壺關,自率主力援揚安。猛以地道攻城,破之,俘前燕并州刺史、東海王慕容庄。慕容評畏猛怯戰,率援軍滯留於潞川,不敢前進。十月,王猛留部將毛當守晉陽,率主力進軍潞川,與前燕軍隔河相峙。慕容評認為秦軍深入,不利持久,企圖據河防守,堅壁不出,以疲憊秦軍。王猛派游擊將軍郭慶,率精騎500,乘夜由小道迂迴至燕軍後,燒其輜重。火光見於鄴城,慕容暐遣使催慕容評速戰。慕容評被迫出戰,其兵力雖占絕對優勢,但由於慕容評為人貪鄙,官兵怨憤,軍心離散,戰力不強。二十三日,雙方交戰半日,前燕軍大敗,被殲5萬餘人。前秦軍乘勝追擊,又殲10萬餘人,前燕軍全軍潰散,慕容評單騎逃回鄴城。秦軍遂進圍鄴城。為保證必勝,苻堅令王猛圍而不攻,陣前休整,候主力到達後合力攻城。同時令李威輔佐太子留守長安;令陽平公苻融屯洛陽,對東警戒,確保後方;自率精兵10萬馳赴鄴城。到達後,在組織攻城的同時,命鄧羌率軍攻信都,以牽制北部前燕軍。十一月初六,慕容桓由內黃退去龍城,初七,前燕散騎侍郎余蔚等夜開北門,迎接前秦軍,慕容暐等逃向龍城,被前秦軍追俘;各州郡牧守先後降,前燕亡。372年受封丞相,不久病死。
評分:統率B,戰鬥C,智謀A,戰績B,名氣B,綜合B。王猛政治上堪稱中國古代史上頂尖級的大政治家;謀略上算無遺策,連慕容垂這樣的一代梟雄也被他玩弄於鼓掌之上,不僅送掉了長子的性命,差點連自己的人頭也不保;用兵上也堪稱一代名將,是前秦統一北方的第一功臣。臨終前深刻認識到了前秦強大表面下的危機,可惜苻堅平時對他言聽計從,唯獨沒有聽從他的遺言,最後導致前秦的崩潰,使北方的人民又一次陷入了戰亂之苦。
推薦閱讀:
※【南北朝】侯景奸詐反覆,高澄羞辱孝靜帝
※統一三國的西晉王朝,為何只是曇花一現?
※姜維把五胡亂華推遲了十年|文史宴
※亂世三百年——閑話兩晉之五胡亂華(連載13)
TAG:五胡亂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