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涌:貧富分化令社會經濟畸形發展
註:本文摘選自江涌作品《我們的好日子到頭了嗎》
中國的貧富分化是過分追求效率的市場化結果,貧富分化迅速且不斷擴大同樣是市場化的結果。當今世界,中國市場化的廣度與深度大概沒有幾國能出其右。不僅是經濟領域,眾多社會領域(如教育、醫療、衛生等),甚至國防軍工也在不斷推進市場化,不可思議的是連政治也越來越多參與市場化——權錢交易盛行。
綁架政府。貧富分化使資本力量膨脹,富人們依照行業、地區組織起來,形成日益強大的利益集團,對國家決策乃至立法產生越來越大的影響。權力與資本交媾,商人與官員聯姻,政府的經濟政策被利益集團利用乃至綁架,越來越多的決策開始傾向富人,即便偶爾出台照顧弱勢群體、窮人的政策,也會被不斷侵蝕,使利好政策口惠而實不至。如此,使社會出現「貧者恆貧,富者恆富」的趨勢,貧富差距便會趨向穩定化和制度化,經濟學家吳敬璉先生也出來警告,中國經濟體制有迅速滑向「權貴資本主導的所謂市場經濟」的風險。
1997年發生東南亞金融危機。「病急亂投醫」,為確保GDP增長,在利益集團的鼓動下,相關決策者腦袋一熱,胸脯一拍,教育產業化與高校擴招便橫空出世。古今中外,教育都是需要政府和社會大量投入的事業,大力發展教育是關係國家前途、民族昌盛的戰略。但是,在當今中國,教育則成為一個暴利領域,成為政府與商人爭相謀取財富的產業,於是從幼兒園到大學,從學齡前兒童到博士,中國教育被廣泛、深刻地市場化。
2007年美國次貸危機爆發,而後演化為國際金融海嘯。金融危機爆發前,中國的房地產業由於強力調控而陷入低迷,全行業內有1/3企業倒閉或瀕臨破產。然而,利益集團利用國際金融海嘯,向相關政府及部門大力遊說,促使政府在極短的時間內「重拳出擊」投入數萬億資金。國際金融海嘯,歐美經濟飄搖,但是不知何故,中國拚命吃猛葯。大規模的經濟刺激政策以及對「二手房」實施稅收優惠等措施,一舉激發了各類購房需求,最終導致了新建住宅和二手住宅價格的同時飆升。地產商與投機商喜笑顏開,不僅得到喘息之機,還準備掀起更大的資產泡沫狂潮。
畸形消費。越是富裕的人,其一般消費傾向會越低,因此貧富分化嚴重的國家以擴大內需的方式來調整經濟結構是不會起到什麼效果的。富人在一般消費傾向降低的同時,對奢侈品消費傾向會顯著增加。長期以來,日本是世界第一奢侈品消費大國,日本人辛苦賺取的財富,通過鋪張的奢侈品消費,被法國人輕鬆獲得,一個LV皮包的成本遠遠低於一輛豐田汽車的造價,而一個LV皮包的利潤遠遠高於一輛豐田汽車的利潤。近年來,中國奢侈品消費一直以20%以上的速度增長。據世界奢侈品協會統計,截至2009年12月,中國奢侈品消費總額達94億美元,全球佔有率27.5%,超美趕日成為全球第二大奢侈品消費國。世界奢侈品協會預言,5年後,中國奢侈品市場將達到全球之冠。奢侈消費敗壞社會風氣,無端消耗國家財富,對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有百害而無一利。
2010年3月美國傳媒報道,中國一個新晉富裕的千人旅遊團到美國旅行,人均消費高達6000美元,美國商家看到中國遊客,無不眉開眼笑。在世界上,中國的新富遊客使美國、中東、俄羅斯的遊客黯然失色。2009年中國遊客在英國的開銷相當於2008年的3倍多,這些來自中國的年輕富有的遊客,打扮華麗,消費力強。每日大批中國遊客在希思羅機場退稅櫃檯前排隊退稅成為引人注目的一個新景象。2009年,中國遊客購買法國的退稅商品同比猛增了47%,成為在法國的「購物之王」。
新富陳貴一擲千金,比闊鬥富,弱勢一族終日勞苦忙碌,仍有三餐不繼,付出超強的勞動,收穫低廉的薪水,成就一個又一個億萬富翁,而自己始終難以擺脫貧困噩夢。2009年12月美國《時代》雜誌把「中國工人」評為年度人物。《時代》評價稱,中國經濟順利實現「保8」,並帶領世界走向經濟復甦,這個功勞首歸中國千千萬萬勤勞堅韌的普通工人。《時代》另類註腳,給予中國的褒獎,更像是諷刺。
資源錯配。根據官方2008年度統計,中國平均工資最高的三個行業是證券業(17.2萬元)、其他金融業(8.8萬元)與航空運輸業(7.6萬元),分別是全國平均水平的5.9倍、3.0倍與2.6倍;平均工資最低的三個行業是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製品業(1.6萬元)、紡織業(1.6萬元)與農副食品加工業(1.8萬元),分別只有全國平均水平的53.6%、55.5%與60.1%。最高與最低行業平均工資之比為11:1。據2009年《福布斯》中國財富排行榜統計,前400名富豪中,房地產商佔154名;在前40名巨富中,房地產商佔19名;在前10名超級富豪中,房地產商佔5名。房地產行業已經成為中國財富的主要集中地。
經濟專家都清楚,服務業尤其是金融業更多的是分配而不能直接創造財富,中國的資本與房地產市場業已成為金融資本掠奪產業資本、大資本掠奪小投資者的賭博場與屠宰場。金融利益集團在利益驅使下,一方面不斷強化內部凝聚力,另一方面也在不斷增強對國家經濟與金融政策的影響力,不斷推動有利於集團利益的經濟與金融政策,使社會資源日益集中到金融領域。如此,帶來的直接後果是,實體經濟被棄之如敝屣,虛擬經濟因資本充斥而快速膨脹,股市房地產市場泡沫泛濫。長此以往,會嚴重侵蝕國家經濟基礎,使經濟結構虛實倒掛,頭重腳輕,最終出現危機,剛剛稍息的美國金融危機已經給了最好的佐證。
損害國家。缺乏道德與法律羈絆的富人的資本屬性要遠遠高於人性,強調流動性要遠遠高於約束性。中國的富人多因體制性缺陷而暴富成分居多,在這種情形下,他們想方設法使自己的資本與財富自由流動,不受監管。與此同時,人們對賺快錢、大錢的慾望強烈,對緩慢積累的實體經濟的興趣日益淡漠,導致實體經濟萎縮,經濟越來越虛。在生產要素分配中,資本占的比例越來越大,而勞動占的比例越來越小,從1983年的56.5%(峰值)下降到2005年的36.7%,22年間下降了近20個百分點;相反,資本報酬佔GDP的比重上則升了20個百分點,由此加劇了貧富分化。出現了富者愈富、貧者愈貧的「馬太效應」。
國際資本無國界,中國富人也無國界。據《福布斯》雜誌報道,在過去5年中,有超過1000億美元的資金流出俄羅斯,其中相當一部分被用於購買英國的住宅。就此,有分析人士指出,俄羅斯人已經買下英國的半壁江山。中國諸多富豪往往手持多本護照,懷揣多國「綠卡」,多半是國際主義者,居無定所,隨時作好崩盤之前跳船準備。新華社記者報道,溫州企業家層面約有1/3辦有綠卡,子女親屬一般於境外讀書、就業、落戶,裸商情形普遍。
更多分析,詳見江涌作品《我們的好日子到頭了嗎》
關鍵字: 貧富分化 社會經濟
推薦閱讀:
※46元就能上納斯達克廣告牌?白菜價背後50000名中國商家正在排隊……
※柯林頓時代:經濟繁榮,富者更富
※混合所有制經濟改革將是什麼結果的改革?
※當然要看進程
※中國的順差拉動已成為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