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凍卵子:徐靜蕾的選擇,也適合你嗎?
徐靜蕾選擇了冷凍自己的卵子。據Vista看天下報道,她說冷凍卵子是「世界上唯一的後悔葯」。雖然她過去曾經表示過自己不想要孩子,但似乎也不願意放棄自己的這個選擇自由。
在醫學院耗費了5年青春的我,對這樣的想法有些共鳴。同事曾笑我這個大齡剩女不著急找老公卻要先把寶寶的衣服買了(都怪那件阿森納隊服規格的寶寶爬服)。我說,對,別人恨嫁我恨孕。大家笑過就算,可我卻覺得在那麼一瞬間我說出了自己的一點恐慌。
恨嫁背後的「恨孕」:握住生育的選擇權對我個人來說,我並不認為婚姻、孩子是我生存的終極意義,同樣,我也不認同用結婚生子作為評價女性社會?價值的終極標準。但不可否認,和男性相比,女性生育期限有限,卵子個數固定,不到500顆的卵子是非可再生資源,用完告罄。 而且,隨著年齡增加,不只是卵子數目的減少,卵子的質量也在下滑,女性成功生育一個健康寶寶的機率也大度降低。許多女性希望在正常生活的同時保持生育的選擇權,然而隨著時間流逝,這一選擇權卻也在逐漸流失。現代社會推遲婚育年齡的女性,很多人恨嫁的背後是有「恨孕」的因素在的。
令人生精彩充實的選擇有很多,但對人生計劃中有婚姻孩子或者至少保留這一可能性的女性來說,年齡二字已經讓這兩個選擇把心情弄得焦慮不已。在這種情況下,冷凍卵子的出現,似乎可以「保鮮」那些因故推遲生育年齡的女性的生育期,讓她們在面對生育這件事上能跟普通男性一樣自在地選擇。但這新鮮的冷凍卵子技術能不能「保鮮」女性的生育期限,讓現代女性鬆一口氣呢?
冷凍卵子技術,不是想用就能用說起冷凍,大家最熟悉的是冰箱的冷凍室,很多食物能在那裡保存很長時間。其實,冷凍在人類輔助生育技術中同樣起著核心作用,雖然具體操作可能更複雜,但原理與冰箱冷凍是類似的:低溫保「鮮」。
跟冷凍精子相比,冷凍卵子的出現要晚了很多。 1953年,人類首次冷凍精子成功,30年後也就是1983年,人類冷凍胚胎第一次成功受孕,直到了1986年,澳大利亞的克里斯托弗·陳醫生(Dr Christopher Chen)才報告了世界上第一例使用冷凍卵子成功受孕的病例。
從目前冷凍卵子在世界各國的應用來看,很多計劃推遲生育的女性未必能享受到這項生育保鮮技術。因為,在多數國家,冷凍卵子技術是有嚴格的適用對象的,通常都是出於醫學需求,作為一種治療措施出現:
有生育障礙需要做人工受精的
被診斷為癌症可能需要放化療,會損害生殖系統功能的
有家族性卵巢早衰史的
除此之外,能夠為沒有生育障礙,只是想要延長生育期限的單身女性或是夫婦提供冷凍卵子服務的國家只有:美國、英國、日本、西班牙。當然,女性推遲婚育年齡,已經變得越來越越普遍,隨之而來生育問題也使得很多國家考慮放寬冷凍卵子的申請條件。譬如日本的生殖醫學倫理委員會就是在2013年8月才允許40歲以下單身女性申請冷凍卵子的。據悉,新加坡正在考慮當中。
可事實上,就是在這些允許單身女性享受卵子冷凍技術的國家,大多數女性在考慮做冷凍卵子時,就已經晚了。只要有操作的可能性,一些商業機構並不會拒絕客戶的要求,即使如此,這些機構的醫生們也指出最好不要超過38歲後再來做冷凍卵子,通常在35歲之前會比較好。還有一些比較激進派則認為,冷凍卵子趁年輕,20-30歲就應該解決了這個後顧之憂。可有多少女性會在20歲時考慮自己是不是有可能出現高齡生育的問題呢?
卵子冷凍並不易首先,女性的生理特點決定了,卵子收集起來註定要比精子困難。
通常在各種激素的作用下,卵巢每月只會排一顆卵子。自然情況下,健康的年輕夫婦在排卵期限做愛,成功受孕的機率為35%左右。再考慮到冷凍可能降低存活率與受孕率,一次只冷凍一顆卵子顯然是不合理的,而收集卵子本身屬有創性醫療措施,每個月都去醫療機構收集卵子,同樣很難以做到。促排卵葯的應用就理所應當了。
女性在接受醫療機構的體檢後,在一定期限內按規定使用促排卵藥物,人為增加女性體內促進排卵的激素水平,卵巢會一次性成熟多顆卵子,然後在規定時間由醫生收集即可。B超引導下的經陰道收集卵子的過程並不恐怖,目前的醫療水平也可以保證做到無痛,時間不會超過30分鐘。
使用促排卵葯過程也存在副作用。輕度的副作用包括水腫、噁心、胃腸不適等,多數都會隨著停葯而恢復——但是還有一些發生率很低的嚴重副作用,下文將會詳述。
其次,由於卵子自身特性,冷凍起來也很困難。
冷凍精子技術先於冷凍卵子數十年,目前已經發展成熟,而冷凍卵子技術仍有很大的發展空間。這並非是研究者有性別歧視才先選擇先發展冷凍精子技術,而是與冷凍精子相比較,冷凍卵子本身的所遇到的問題確實更多,更複雜。
我們冷凍鮮肉時只需考慮保鮮問題,不用顧慮解凍後的「復活」問題。但冷凍精子和卵子的目的則是為了以備日後之需,解凍後復活,受精,順利植入人體發育成一個健康寶寶——而在冷凍然後解凍復活這一點上,卵子確實不如精子有優勢。
卵子作為人體最大的細胞,體積上大於精子,含水量也高於精子。大家都知道,水結冰時,會形成結晶,體積也會變大。如果是冷凍生殖細胞的話,細胞內的水結晶可能損傷細胞內的細胞器,而體積增大甚至可能直接把細胞膜脹破,直接宣告生殖細胞死亡。所以,不管是使用程序化冷凍(在程序冷凍儀的特定設定下降溫和冷凍,最後置於液氮中保存)還是採用超高速的玻璃化冷凍(卵子在冷凍保護劑里進行預處理後,用極快的速度直接將卵子置於液氮中冷凍保存),冷凍前的脫水就顯得極其重要。雖名為脫水,但實際上是用細胞保護劑將生殖細胞中的水置換出來。
可成熟的卵細胞這個人體最大的細胞含有大量的水分,比表面積(表面積/體積)小(比表面積與物質交換速率呈正相關),細胞膜對溫度變化的耐受能力和通透性都比較差,這些都會讓細胞保護劑滲入較困難。脫水不充分的話,在降溫過程中就易形成冰晶,損傷細胞膜和細胞器導致存活率降低。可細胞保護劑同時又具有細胞毒性,高溫(4-37攝氏度)長時間接觸同樣可能導致細胞死亡。
所以,尚未完全成熟的卵細胞,就是一個相對妥協的選擇,它含水量沒成熟卵細胞那麼多,細胞膜通透性還沒變得那麼差,能讓細胞保護劑在儘可能短的時間置換出卵細胞內儘可能多的水。
冷凍生殖細胞的終極目標就是解凍後仍具有生殖活性。可冷凍加解凍的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給細胞帶來一些損傷,有些損傷可能直接導致細胞死亡,有些雖然不會令細胞死亡,卻可能導致難以受孕。不過,有研究表明,解凍後,有些細胞器的損傷是可以自我修復,要找準時機,及時完成受精。
所以, 冷凍卵子的保護劑的成分、配比,解凍後受精的時機,對冷凍卵子的冷凍、復甦、受精和之後的發育,都是很重要的影響因素。
跟冷凍精子相比,冷凍卵子技術還未達成熟,但以目前技術來說,已經足以在臨床開展工作應用。事實上,世界範圍內,特別是美國、英國、義大利等國,冷凍卵子技術早就走出實驗室,進入臨床應用。
是延長女性生育期,還是涸澤而漁?
僅就冷凍卵子技術而言,它確實是延長了女性生育期限。理論上,在-196攝氏度液氮中保存的卵子新陳代謝已經停止,可以一直保存下去沒有期限。到現在為止,冷凍卵子成功受孕的最長冷凍年限是12年。但這畢竟是一項只開展了十幾年新的技術,還需要更多更深入的研究。
英國人類生育及胚胎委員會(Human Fersilisation and Embryology Authority)規定,冷凍卵子存儲10年,只有在特殊情況下才可以延長。而美國也是建議存儲10年,雖然他們暗示,理論上可以能存儲更久。
而根據美國冷凍卵子機構的數據,38歲女性冷凍卵子的解凍復甦率及之後的受孕率大致都為75%。也就是說,如果冷凍了10顆卵子,那解凍後復甦的大概只有7顆,能成功受精發育為胚胎的有5-6顆,而為了保證受孕成功,通常會移植3-4個胚胎。這也是為什麼做一次人工受精通常要存儲10顆卵子。另外,解凍復甦率和受孕率也受卵子自身質量的影響。
看起來,就算是冷凍卵子也只是能在一定程度上延長女性的生育期限,而不太能讓女性獲得跟男性一樣近乎沒有限制的生育能力。
另一個質疑是,促排卵藥物的應用會導致女性卵巢早衰。他們認為,女性卵子個數有限,冷凍卵子時使用的促排卵藥物一次性收集多顆卵子,可能導致卵巢提前衰老。所幸,生理性排卵與使用促排卵藥物導致的超排卵並不完全一樣。
所謂不到500顆固定數目的卵子是指最終成熟的卵子。而出生時,女性卵巢內有10萬顆原始卵泡,到了青春期,每個月兩側卵巢都會有10顆左右卵泡準備發育,但女性體內的激素只能夠供應1-2顆卵泡發育成熟為卵子,所以,只有那個優勢卵泡能繼續發育為卵子,其他的卵泡就萎縮了。但使用促排卵藥物時,人為補充足夠多的激素,支持這10顆左右的卵泡都能發育成熟為卵子,從這個方面說,這並沒有影響到卵巢正常的生理壽命。而在年齡較小的時候冷凍的卵子,無論是從數量上還是質量上,都是在延長女性生育年齡。
冷凍卵子,風險與利益的博弈美國從事健康報道的記者薩拉·伊麗莎白在自己36歲-38歲時,花費5萬美元冷凍了70顆卵子。她為此事而寫的文章《我為什麼要冷凍卵子?(你也該這麼做)(Why I Froze My Eggs (And You Should, Too))》發表在了《華爾街日報》上。作為冷凍卵子技術的擁躉,她從自身的經歷向那些因故推遲婚育年齡的女性宣傳了這項技術帶來給女性的全新選擇:
「當你獲得跟男性一樣近乎無期限的隨時生育能力時,你會發現跟那些讓女性靜候靈魂伴侶的心靈雞湯相比,冷凍卵子才是切實地讓你放鬆心情尋找真正適合自己人的那個人。」
薩拉本人也確實做到了,她自信地結束了一段不那麼適合自己的戀情,在將近40歲時完成職場挑戰,並在42歲時遇到最適合的人生伴侶。她說,如果在43歲時,沒能自然受孕,那她之前冷凍的卵子就派上用場了。
然而,冷凍卵子對於女性的風險還是要遠高於冷凍精子給男性帶來的風險。
首先, 促排卵藥物有兩個非常嚴重的副作用:
(1)卵巢過度刺激綜合征(Ovarian Hyper-Stimulation Syndrome, OHSS),其嚴重癥狀的發生率約在0.4%-2%之間。OHSS的主要癥狀是胸腹積水、卵巢囊性增大,同時還可能有脫水、血液的高凝狀態(容易形成血栓)、腎衰竭、中風等嚴重的後果。
(2)卵巢扭轉, 有不到1%的發生率,一旦卵巢扭轉,扭嚴重的情況,會很快切斷卵巢的血液供應,出現卵巢缺血、壞死的嚴重後果,不得不開腹手術切除壞死的卵巢。
發表在《Nature》的2篇科學報道也表明,雖然現在還沒有充分的證據表明促排卵葯與某些癌症的關係,但已經有研究者認為,促排卵葯可能會提高某些特定癌症的發病率。
另外,B超引導下經陰道取卵也是有風險的。手術過程中,子宮、膀胱、腸管、血管及其他卵巢周圍的盆腔結構,還是可能被損傷,如果創傷嚴重,可能還需開腹修補損傷。另外,手術還可能造成卵巢急性損傷、出血、感染、甚至不孕。只不過這類嚴重併發症的發生率很低,在1‰-2‰。
上述風險的發生率都不高,但都是比較嚴重的副作用及併發症,一旦發生,很可能導致與美好計劃相反的惡劣結果。
而最後的問題,就是前文提到過的冷凍過程中的損傷。迄今為止,全世界有約2000個孩子是從冷凍過的卵子中誕生的,比起其他成熟的生育輔助技術,還是太少太新了,不太容易評估其長期後果。不同的機構復甦卵子的成功率有很大差異,平均而言每顆解凍卵子成功受孕的概率(約20%-30%)也低於試管嬰兒。某種意義上,與其說冷凍卵子是保險,不如更像是彩票;以目前的技術,還不敢擔保它一定能帶來一個有孩子的未來。
那麼,是接受這些風險,冷凍卵子,換取長一些的生育年限?還是因為這些風險卻步,趕著在35歲之前完成結婚生子計劃?如果你可以選擇,怎麼選?
是個人生活選擇,還是社會倫理問題?現代社會,女性婚育年齡普遍推遲,高齡女性的生育問題遲早成為一個社會問題。為什麼還有這麼多國家不允許非醫療行為以外的冷凍卵子申請呢? 或者,那些允許女性自主選擇冷凍卵子的國家,為什麼還要限制冷凍保存期限呢?
對於這兩個問題的解答在某種程度上是一致的,當女性可以隨意推遲生育年齡時,隨之而來的是一波問題:
當女性也不再為學業、事業與家庭,同時並進的時間線所困擾,她是否還應該被社會默認為應該對家庭付出更多的一方?
當男女雙方都推遲婚育年齡,高齡生育帶來的家庭與社會責任問題怎麼解決?七八十歲的父母與青春期的孩子,這樣的家庭無疑要面對更多的問題,也可能動用更多的社會資源。
家庭是否還會是我們這個社會的基本單位?
……
這些問題太大,我回答不了,也不敢給個膚淺說法敷衍了事。可接下來的問題關乎自身,我仍然無法回答:
卵子冷凍後無疑都要使用人工受精技術,如果開放冷凍卵子申請,當我有機會選擇時,是否會放棄這個可以定製後代的機會? 對我來說,通過基因診斷從開始就保證自己孩子的健康,沒有心理障礙,那當我請醫生們選擇或者修補出了一個在健康上無瑕的孩子,為什麼不順便利用一下先進技術保證自己孕育的同時還是一個美麗的小女孩兒呢?天知道我有多喜歡可愛漂亮的小女孩兒。
當我做完這一切選擇,在她出生後的漫長時間裡,我該以什麼樣的心態來面對她、養育她呢?她是我從工廠里訂製的完美玩具?還是那個我滿心期待帶來驚喜的生命禮物?我是否還能容忍她生命里的不完美?
這些問題,我想想就頭大。更不要說,還有隨之而來的社會公平問題。當放開這些生育輔助技術,它們很快就會走向商業市場,它是會成為誰有錢誰就能享受到新技術?還是由國家負擔的醫療保障之一呢?
最後但絕非不重要的一點是,要保證胚胎的存活率,醫生會儘可能多地向女性子宮移植胚胎,但如果每一個成活下來,也是個大麻煩。因為,採用冷凍卵子輔助生育的女性,多數年齡偏大,大齡生育對女性本就是風險因素,多胎妊娠更是會加重母體負擔,如果不做選擇,可能會影響到母子健康,甚至可能流產。雖然依我國現行法律制度以及多數國民的信仰情況,胚胎並不算生命,對胚胎的選擇不構成社會倫理困境,但在其他國家,從胚胎開始,就已經是一腦門的官司了。
當然,就算冷凍了卵子,也不是能無限期推遲生育時間的——大齡生育的問題絕不僅僅在於後代,它本身對女性就是一種風險。一些國家限制冷凍卵子保存時間,也有避免超高齡孕婦出現的考慮。這個問題,也許就要期待人造子宮的出現了。
那麼,在考慮了所有的收益和風險之後,你會選擇這種不確定的自由嗎?
(編輯:Ent)
推薦閱讀:
※每個凍品老闆都是從「苦」水中泡出來的~
※世界首例:9歲冷凍卵巢,15年後解凍產子
※冷凍電鏡——「諾獎助手」終獲諾獎
※冷凍人,是帶來重生希望的科技,還是利用人類恐懼的卑劣生意?
※酷塑冷凍溶脂,可以讓你,簡簡單單雕塑體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