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了!一組老照片帶你回到老上海,看這座城市的變與不變

作者 魏婉琳

說到上海,自然會想到外灘、南京路等繁華所在。如果穿越回過去,老上海的街頭巷尾又會是怎樣的呢?百年歷史滄桑,給這座城市留下了什麼印記呢?

小編精心整理了一組上海標誌性地域的新舊照片對比,帶你領略時光交錯的奇妙感受。

1

人民廣場

今天的市中心原是租借內的跑馬場。

英僑於 1862 年圈下如今人民廣場及人民公園區域,建造了第一個跑馬廳。

1951 年,上海市軍管會正式下令收回跑馬廳土地,將場地一分為二:南面的人民廣場作為遊行集會場所,北面逐漸建成人民公園,供市民休息、遊玩之用。

2

外灘

位於上海市黃浦區的黃浦江畔,即外黃浦灘,1844年(清道光廿四年)起這一帶被劃為英國租界,成為上海十里洋場的真實寫照,也是舊上海租界區以及整個上海近代城市開始的起點。

曾經禁止華人進入的「外灘公園」,如今已成為中外遊客鍾愛的著名景點,52幢風格迥異的古典復興大樓矗立著,見證著百年來的歷史變遷。

3

外白渡橋

外白渡橋是位於中國上海市區蘇州河匯入黃浦江口附近的一座鐵橋,是中國第一座全鋼結構鉚接的橋樑。橋北有上海大廈和俄羅斯駐上海總領事館,橋南是黃浦公元園。

曾經橋上跑的是有軌電車和人力車夫,今天是熙熙攘攘的車流和拍照留念的人們。

4

郵政大樓

這張老照片拍攝的是1937年8月槍林彈雨下的四川路郵政總局,橋面上的路障與沙包依稀可見,它向世人講述著「八·一三淞滬會戰」的悲壯一幕;

新照片拍出了郵政大樓的神韻,它是我國仍在使用的建築最早、規模最大的郵政標誌性建築,它見證著中國百多年的郵政史。

5

五角場

江灣五角場 " 巨蛋 " 出現前,五條道路的中央是一塊圓形綠化島;五條放射主道路的布局是在 1927 年 " 大上海計劃 " 中制定的。

八十年代的五角場還只有雜亂的房屋和充斥著中低檔商品的店鋪;進入新世紀,五角場被定位為城市副中心,憑藉自己高校雲集的優勢,打造以科教和創業為特色的智慧型副中心。

6

復興公園

19世紀80年代,有個顧姓人家在此建造了一個私人小花園,人們稱之為「顧家宅花園」。

1900年,八國聯軍入侵北京時,法公董局買下了顧家宅花園,作為法軍屯兵之用。

1908年,公董局將顧家宅花園改建為公園,時稱顧家宅公園,俗稱法國公園。

抗戰勝利後,改名為復興公園,有「民族復興」之意。復興公園是上海唯一一座保留法國古典式風格的園林。

7

蘇州河

蘇州河,是上海人對長江支流黃浦江支流吳淞江上海段俗稱,是上海境內繼黃浦江之後的第二大河,是上海人的「外婆河」。

蘇州河的 " 黑臭史 " 始於三十年代河岸居民激增。閘北水廠直接向其排放工業廢水;移民和冒險家帶來了大量生活垃圾。曾經" 黑如墨,臭如糞 ",住在河旁的老百姓在夏天都不敢開窗。 2000 年的時候終於除黑臭,變清澈。

8

培文公寓

培文公寓由法商萬國儲蓄會投資建造於1923年,由賚安洋行設計,後為孔祥熙購置,屬於早期現代式周邊型布置公寓樓。

解放後是上海創建最早、規模最大的婦女用品專業商店。營業面積1100平方米,分設衣料、呢絨、時裝、服裝、針織、胸罩、百貨等部門,還有各種定製業務。

9

中共一大會址

中共一大會址房屋建於1920年秋,建成後不久,李漢俊及其兄李書城租將望志路106號、108號內牆打通,人稱「李公館」。

1921年7月23日,來自各地共產黨早期組織代表秘密匯聚在這裡,舉行了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

新中國建立後,上海市政府經過恢復了中共「一大」會址原貌,建立了會址紀念館。

10

馬勒別墅

馬勒的小女兒一天夜裡做了個夢,夢見一幢童話格局的大房子。她父親馬勒於是便根據女兒夢中所見造了這座別緻的挪威式住宅。

1941年,為躲避戰亂,馬勒離開了中國,留下了這棟無法帶走的「夢幻城堡」。

馬勒住宅多歷戰亂,幾經轉手,1949年後成為共青團上海團市委辦公場所。後改建成小型精品酒店。

11

卡爾登公寓

派克路(黃河路)65號白克路(鳳陽路)口卡爾登公寓建於1935年。據記載,卡爾登公寓在1934年由沙遜洋行業廣地產公司投資興建,因臨近卡爾登大戲院而得名。

張愛玲和姑姑曾經住過卡爾登公寓301室房間,但少有人知。這裡也是張愛玲在上海的最後一個落腳點。

12

尚賢坊

得名於法國天主教會的尚賢堂,是1921年房地產商利用尚賢堂的名氣建造的里弄住宅。

尚賢坊居住者以小商人、教師、作家居多。著名作家郁達夫經常到此訪友並與居其他文化人聚會聊天。在此結識了20歲的大家閨秀王映霞,爆發了一場轟轟烈烈死的愛情。

13

哈同大樓

南京路河南路口東南轉角處原哈同大樓,1936年冬老介福入駐,也曾是德國西門子上海辦事處所在地。

經歷了一百多年經營綢緞、呢絨高檔紡織品的歲月,當年上海灘規模最大的綢緞店,如今經營著美國時尚品牌FOREVER21。

14

靜安別墅

上世紀30年代,蔣介石的老師張靜江家族在上只角建造靜安別墅,當時租金貴得離譜,要用金條來付。上世紀三四十年代,蔡元培,于右任,孔祥熙等諸多社會名流和名門望族曾居住於此。

如今,靜安別墅是上海保存最大的新式里弄住宅群,183幢老式紅磚房裡住著900多戶居民。

15

諾曼底公寓

武康大樓,原稱諾曼底公寓,始建於1924年,是上海第一座外廊式公寓大樓,位於原法租界霞飛路(今淮海路)與武康路的交口。

在這個被老上海們稱「諾曼底拐角」的路口,淮海路、武康路、天平路、興國路和餘慶路等五條馬路在這裡交匯,至今每至早晚高峰時段,這個獨特的六岔路口依然是一片車水馬龍的繁忙景象。

16

百代小紅樓

小紅樓是1930年代英商上海百代唱片公司地址。1935年,《義勇軍進行曲》首次在此灌制唱片並發行。

2000年唱片廠變身徐家匯花園綠地,唯有小紅樓建築留存,改為餐飲地點。

17

衡山路

貝當路即今天的衡山路,於1922年由法租界公董局興建,當時沿路為高級住宅區。上圖中的建築為惠斯樂公寓,路口有法租界特有的棱形電線杆,一位外國女郎牽著小狗走入鏡頭。路邊栽種的法國梧桐遠沒有今天這般高大茂密。

歲月悠悠,滄海桑田。

也許你不經意間走過的一條街、路過的一間屋,就寫滿了歲月沉澱的無數故事。

細心觀察,你會發現更多身邊的歷史。

推薦閱讀:

你小時候最可愛的照片是哪一張?
文革老照片(之二十七)
如何使照片變得更清晰、更艷麗?
這些像屏幕表面雙曲線一樣的條紋是什麼?
沒那麼簡單——彩色照片轉黑白方法大揭秘

TAG:城市 | 上海 | 照片 | 穿越 | 老照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