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這些北京最古老的塔,第一個就讓人驚嘆!

作為六朝古都的北京城,建築自然同樣飽經風霜,歷史悠久。比如那些風格迥異的古塔,有幾座頗有特色的,不能不提:

通州燃燈塔

李雪雲 攝

地點:通州老城

塔齡:約1400歲

最近大家可能都知道,通州老城的地標——燃燈佛舍利塔大修完工了。燃燈塔始建於南北朝時期,距今已有1400多年!千百年來,它都是沿著通州進入北京城的標誌,憑藉56米的「傲人它還是北京最高的古塔。

燃燈塔的塔身共十三層,是佛塔中的最高層數。和天寧寺塔一樣,它也是塔檐緊密重疊的密檐式塔,雖然不能登臨遠眺,但絲毫不妨礙人們遠望它的古樸雄渾。

近觀燃燈塔,會發現它有兩個令人稱絕的地方,其一是塔身雕有424尊造型、神態、裝著各異的神像,惟妙惟肖。甚至還有一尊神似肥頭大耳,噘嘴挺肚的豬八戒,十分有趣!

另一個就是塔身掛有2248枚銅製風鈴,堪稱世界之最!銅鈴大小不一,轉角檐頭是重2斤的大鈴,其餘是各重1斤的小鈴。以前每當風吹過,通州附近的人們遠遠能聽見風鈴「叮叮噹噹」的聲音,動聽悅耳的鈴聲,讓古樸的石塔彷彿有了靈動的氣息。

天寧寺塔

地點:廣安門外天寧寺內

塔齡:約900歲

站在天寧寺橋向西,遠遠就能看見這座巍峨高塔。作為北京現存最精美的古塔之一,為八角實心的十三層檐密檐式磚塔,高57.8米……

什麼叫「密檐式」塔呢?這種塔始於東漢、南北朝時期;盛於隋唐時期;成熟於遼金時期,是唐、遼代佛塔的主要類型。塔檐層數比其他樓閣式的塔檐要多,造型多為四角形、六角形或八角形。天寧寺塔就是八角十三層的檐密檐式實心磚塔,整體結構自下而上依次是基座、平座、仰蓮座、塔身、十三層塔檐、塔頂、寶珠、塔剎……全塔共懸掛風鈴三千四百個,風鈴齊鳴時鈴聲悠長;塔身還浮雕金剛力士、菩薩、雲龍等,形象生動。因為是典型的遼代密檐磚塔風格,所以它可是研究中國古代佛塔的重要實例!

1992年天寧寺塔大修時,人們發現了一塊遼代建塔碑,記載該塔建於遼天祚帝天慶9年~10年,也就是公元1119~1120年。這麼算來,天寧寺塔迄今快900歲高齡了!

根據清代的舊籍考證,大概在北魏孝文帝時天寧寺就存在了,不過最初叫光林寺;隋代改稱宏業寺;唐代改為天王寺;金代改叫大萬安禪寺;明代又改名天寧寺;明代又又改稱廣善戒壇;清代又又又改回天寧寺……感覺快不認識「改」字兒了

歷史上記載,春節時,皇帝會率領百官到天寧寺燃燈供佛,祈求一年風調雨順、國泰民安;每月初八點燃三百六十盞燈,百姓觀燈祈禱吉祥。此番景象還有古詩為證:燈明三百六十點,最好天寧雲外塔。風撼三千四百鈴,恨無梯級上青冥……」

妙應寺白塔

地點:阜成門內大街路北妙應寺內

塔齡:約750歲

北京人都知道阜成門內的白塔寺,因為有座白塔而得了這個俗稱,它的實名叫做妙應寺。

妙應寺的白塔是覆缽式塔,又稱喇嘛塔,是藏傳佛教的一種獨特建築形式。您看白塔的樣子就知道:高大基座上安置一個巨大的圓形塔肚,頂上豎立一根長長的塔尖。塔頂上刻有許多圓輪,再安置華蓋和仰月寶珠……

所以問題又來了:覆缽式塔是什麼時候有的呢?

往前倒一倒時間的話,最早在北魏時期的雲崗石窟中就出現了覆缽式塔,到了元代時隨著喇嘛教的興盛,覆缽式塔也開始流行……

妙應寺白塔建於元代至元八年(1271年),塔高51米,因通體皆白,俗稱白塔,塔內迎釋迦佛舍利藏於其中。至元十六年(1279年)忽必烈以白塔為中心建造寺院,當時名為大聖壽萬安寺。除白塔外建築群還包括鐘鼓樓、天王殿、三世佛殿、七世佛殿……而妙應寺白塔是元代北京城最重要的地標,也是如今北京現存年代最早最大的覆缽式喇嘛塔了。

如今白塔依舊靜靜地矗立在妙應寺中,猶如一尊端坐的大佛,造型典雅又莊嚴肅穆,恢弘的氣勢讓人無不震撼。

北海白塔

地點:北海公園瓊華島

塔齡: 約360年

提到妙應寺白塔,就不能不提北京人熟悉的另一座白塔——北海白塔。它們就像一對姐妹遙相呼應。

白塔是皇家園林北海的代表性建築,它矗立在瓊島頂峰。和白塔寺的塔一樣也是一座藏式喇嘛塔。清順治時期,藏傳佛教盛極一時,因此順治帝在當時廣寒殿的廢址上建造一座藏式白塔,在塔前建了白塔寺,塔所在的山稱為白塔山(既如今的瓊島),在康熙和雍正時期白塔還經歷了兩次修復。

白塔通身磚砌,塔高35.9米,塔身呈寶瓶形,上圓下方,塔座為方形折角形須彌座,上部有兩層銅質傘蓋,塔頂有寶蓋、寶頂,裝飾日、月、火焰等花紋,邊緣還掛著十四個小銅鐘,最頂是鎏金寶珠塔剎。塔內藏有喇嘛經文、衣缽和舍利。

作為著名的燕京八景「瓊島春陰」的一部分,端莊矗立的白塔與北海成蔭的綠樹,微瀾的湖水相互掩映,巍峨壯美,引人矚目。

萬松老人塔

地點:西四磚塔衚衕東口

塔齡:約6~700年

和天寧寺塔一樣,萬松老人塔也是一座密檐式磚塔,它所在的西四磚塔衚衕至少有六百多年歷史,是京城歷史最悠久的衚衕之一。

這座塔高15.9米,八角九級,比起天寧寺塔「身量」要小巧不少,塔底層為須彌座,須彌座上為九層疊澀磚檐,檐下無斗拱。最高一層建有八條垂脊,中間坐落兩層剎座,座上置寶珠形剎頂。有趣的是,在1986年西城區維修塔時,人們發現塔里竟然還「包裹」一座塔。原來塔在元代修建時是八角七級,到了清代乾隆年間重修並加高到九層,就才造就了「清塔」包「元塔」這一奇觀。

說起來,這座塔也是少有以人命名的塔了。

之所以叫「萬松老人塔」,源於經歷了金、元兩朝的一位高僧——禪師萬松行秀。他15歲出家,後雲遊天下,精通諸子百家,著有《從容錄》、《清益後錄》、《萬壽語錄》等著作,曾被金章宗召見並為仰山棲隱寺住持,後來又成為元代開國重臣耶律楚材的師父。萬松老人圓寂於元定宗元年(1246年),他的弟子就為他修建了這座磚塔。

除了上面這些,京城的古塔還有各種樣式:樓閣式、亭閣式、花式、金剛寶座式、經幢式……林林總總近300座。您要是有興趣,也許還能發現很多有趣的故事……

推薦閱讀:

北京銀錠橋2016
小輪車市場借北京奧運提速?
在《Ingress》里打開另一張北京地圖
北京、上海的家庭,年收入多少可以進入前 20%?多少可以進入前 50%?

TAG:北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