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中山統戰

新加坡的實例對建立我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啟示

來源於:中山統戰   

在亞洲新興工業化國家中,新加坡以其卓越的經濟成就、穩定的政治環境和良好的社會秩序而為世人稱道。新加坡成功的一個重要原因在於其發展模式之內核、文化軟實力之精髓的核心價值觀作用的出色發揮。 一、新加坡社會核心價值觀的借鑒 新加坡核心價值觀是在複雜的歷史與現實背景下確立的。一是長期殖民統治。從1824年淪為英國殖民地,到1959年實現自治, 100多年的殖民統治給人民的心理和精神造成了難以泯滅的傷害。在不同的社會制度、生活方式和價值觀念的長期影響下,民眾缺乏民族認同感和歸屬感,國家意識淡漠,價值觀念混亂。二是複雜社會結構。新加坡是一個多元種族的國家,華人、馬來人、印度人是三大主要種族,此外還有歐洲人、猶太人、阿拉伯人、泰國人、日本人、菲律賓人等少數種族。不同的種族擁有不同的語言文字、文化傳統、宗教信仰和價值觀念。三是社會加速轉型。在核心價值觀提出前的20世紀80年代,是新加坡經濟雖有波動起伏但仍順利實現人均GDP 6 000-10 000美元跨越的黃金髮展期。與此同時,社會步入迅速變革時期,社會階層分化加劇,利益格局分化明顯,價值觀呈現多元化發展態勢,價值衝突普遍化。四是西方價值觀的衝擊。20世紀70年代以後,隨著對外交流和開放的深入,西方個人主義和功利主義思想影響日甚,新加坡社會風氣大變,道德水準下降,價值觀念急劇變遷。1991年新加坡政府在經過反覆討論後,經國會批准發表了《共同價值觀白皮書》,提出了醞釀已久的核心價值觀即五大「共同價值觀」「:國家至上,社會為先;家庭為根,社會為本;關懷扶助,尊重個人;求同存異,協商共識;種族和諧,宗教寬容。」這一核心價值觀突出反映了新加坡作為多元種族、多元文化的資本主義國家,尊重少數民族文化和各階層思想,整合不同種族、語言、宗教信仰民眾的價值訴求所做出的努力。 二、新加坡實例對建立我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啟示雖然存在社會制度、經濟發展階段、歷史文化傳統、社會結構等諸多層面的差異,但在社會價值觀領域,當代中國社會與上世紀70、80年代的新加坡面臨相似境遇。因此建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整合多元價值、達成社會共識,已成為當代中國亟待解決的重大現實問題。 面對社會內部不同價值觀念的矛盾、衝突,我國必須建構起符合中華民族和社會主義國家整體利益的核心價值觀。一是中國的市場經濟是建立在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和原則的基礎上的,這一制度和原則要求人們要樹立以人民為價值主體和評價主體,並反映社會主義本質要求的佔主導地位的核心價值觀。二是多樣價值觀的存在,恰恰從另一個方面表明核心價值觀引導上的乏力。在多樣化價值觀面前,人們出現價值觀上的混亂是難免的,再像過去那樣強迫人們遵守一種統一的價值觀的做法也早已行不通。核心價值觀的創新也不是一定要在否定社會主義基本價值觀的基礎上去進行;相反它可以是社會主義價值觀念的自我完善和發展。正如當代美國著名社會倫理學家羅爾斯反覆強調的,普遍的社會正義觀念不可能建立在任何特殊的文化價值理想的基礎上,恰恰相反,必須基於社會公共理想和多元文化之間的「全體對話」,以達成一種合乎理性的「重疊共識」,從而最終形成一種可以為所有信奉不同宗教和道德觀念、承諾不同文化傳統的人們所共同認可和踐行的普遍正義觀念。因而一個社會的核心價值觀必須具備以下條件。1、是統攝性。要成為核心價值觀,就要能夠把它之外的各種不同價值觀凝聚在自己周圍,並對它們加以正確地協調、整合和引導。2、是為社會所普遍認同。3、是具有理想性。4、是要反映特定階級和社會集團的利益。 當今中國,惟有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統領多元價值觀,堅持一元引領與多元並存的辯證關係,才能在意識形態領域把握主動權,有力抵制各種錯誤思潮和腐朽思想的影響,尊重差異又包容多樣,最大限度地形成社會思想共識,增強國家的凝聚力、號召力,促進改革和發展;也以此來迎接西方價值觀念的挑戰,維護國家和民族的利益,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發布日期:2010年11月22日  作者:民革市委會 黃 靜  責任編輯:龍慧
推薦閱讀:

孫中山究竟是個什麼人?!
常說,山管人丁,水管財,其中山和水分別是什麼
黃金鋪路的中山五路
史話中山裝
中山裝的來歷

TAG:中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