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印度與小印度:印度國家戰略的抉擇和糾結

正如同日本近現代史上,存在著大日本與小日本的爭論。在印度獨立後的歷史中,也存在著大印度與小印度的抉擇。

我們知道,印度在歷史上多次為外來文明所征服,在近代史上,長期淪為一個地理概念,既缺乏明晰的主權邊界,也缺乏明晰的文化主體,甚至拿不出一個權威性的官方語言。以至於獨立之後的印度,直到今天還只能繼續用英語來維繫凝聚力。

這種支離破碎,讓西方殖民者得到了趁虛而入、四兩撥千斤的最佳抓手。而帝國主義的征服,反過來又強化了這種支離破碎。

※莫卧兒帝國的擴張與西方殖民者的早期據點

英國之所以能夠用東印度公司征服次大陸,征服後又能長治久安,創下三千文官治理數億異教徒的傳奇。根本原因就在於,英國充分利用了印度的內部張力。在這個以印製印的過程中,英印總督直接控制的行政領土其實非常有限,大約僅相當於目前印度領域的一半。在其外圍,是數以百計的「土邦」。這些土邦必須接受英國的外交指導,同時為英國的軍事、經濟影響力所籠罩,但自身仍享有很強的獨立性,而且互相之間糾紛不斷,全靠英國扮演分餅的狐狸。

但同時,相對於直接行使行政治理權區域的小,英印總督的事務管理範圍又非常之大。不僅治理印度,而且包括今天的阿富汗、巴基斯坦、孟加拉、不丹、錫金、尼泊爾、緬甸、馬六甲海峽、亞丁灣、阿拉伯半島、非洲之角……簡直可以稱為印度洋之王。順便多說一句,為了對沖俄羅斯在新疆的擴張,英國還積極干預西藏事務,扶植藏獨勢力。這個西藏事務,同樣是英印總督的職能範圍。

※英國治下的大印度

這就出現了兩個印度,一個是英國一再肢解、蹂躪後的小印度,一個是日不落帝國抱印度洋為內湖、深入亞洲大陸腹地的大印度。

以尼赫魯為代表的獨立精英,當然不甘心於小印度方案,而是處處以英帝國的私生子、繼承人自居。既然帝國是曾經的印度洋之王,獨立後的印度就應該當仁不讓地成為新王。如果說以往印度洋是大英帝國的印度洋,未來的印度洋則應該是真正的印度的印度洋。

而印度要繼承的還不僅僅是海上的霸主,更要繼續深入亞洲腹地,夢想成為一個海陸雙元的超級大國。

※印度政府成立後升起印度國旗

但是,英國從一開始就不支持這個大印度方案。所以,對印度所宣稱的繼承權問題,英國不以為然,不僅拒不承認英印總督與獨立印度有繼承關係,還要讓巴基斯坦獨立,緬甸獨立,幾百個土邦繼續獨立。

而印度也實在是孱弱的可以,對內幾乎沒有任何工業基礎,對外也說不上有什麼外來助力。

這個時候,如果印度滿足於命運的安排,結局只能有一個,那就是淪為一個三流國家,而且是一個周邊存在大量領土糾紛、宗教矛盾、歷史遺留問題的三流國家,搞不好就會由三流而四流,由四流而不入流。

※印巴分治後,逃離家園的難民居住的窩棚區

正是看到了大國博弈不進則退的現實,印度在獨立的那一刻就做出了抉擇:印度要做一個有聲有色的大國。

他利用英國退潮、日本戰敗、中國內戰、美蘇爭霸的有利節點,毫不遲疑的將那數百個土邦全部拿下,同時對巴基斯坦開戰,對不丹、錫金、尼泊爾全面控制。

當我們今天嘲笑印度的內部問題,嘲笑印度的工業匱乏時,都忘記了一個基本點:正是一個國力極其有限的弱國,在短短十餘年內進行了驚人的不斷擴張,吞併了難以計數的獨立政治體。而且,他還讓大家在嘲笑他孱弱、內亂的同時,不動聲色的偷換辯題,讓全世界都默認了他今天的國境線就是合法合理合情合歷史的權威界線。

※印度的擴張,圖中邊界為印度主張線,不代表本公號觀點

同時,正是靠了這種對外的不斷行動,印度成功完成了民族神話的重塑,實現了內部力量的向外團結。

但是,真相終究有人記得。英國無疑最清楚所謂現代印度的前世今生。美國同樣清楚。

讓印度最頭痛的問題莫過於,他那個全盤繼承英印總督治理區的倡議,從未獲得英美的認同。雖然印度曾經很嚴肅地與英國商量過亞丁灣的委託治理問題,但更多的是被當成腦子燒熱的不正常表現。而美國自然不希望印度洋上剛走了大英帝國,又來個大印帝國。

說起來,印度確是個善於對強者韜光養晦,對弱者有所作為的國家。奈何美國同樣是這種國家,當年,正是靠了對英帝國韜光養晦,對墨西哥、印第安人、夏威夷、西班牙有所作為,美國才得以一路在英帝國鞭長莫及之地崛起。

※印度亦位於美國權勢的遠端

故而,美國對同類國家向來最為忌憚。這就決定了印度想輕而易舉地實現對美戰略忽悠,是非常非常困難的。而一旦當美國開始發力阻止印度的大印度之夢時,印度精英們就不得不糾結的再度抉擇:是停止擴張,還是繼續擴張?如果繼續擴張,如何找到平衡點?

這就引出了另一個印度包裹很深的外交秘密。雖然印度長期喜歡拿在中印關係說事,但實際上,自獨立的那一刻起,印度精英的主要精力就不在中印關係,而在美印關係。但是,就是這個牽涉了印度精英主要精力的美印關係,恰恰磕磕碰碰,一直沒有理上正軌。正是這種磕碰,為印度的未來蒙上了陰影。也可以說,如果不能看清美印關係的真相,就難以認清印度洋周邊大國博弈的真相。這就是周五的文章要和大家分享的內容。


推薦閱讀:

論國家戰略傳播的道義感召力
特朗普的軍事鐵鎚可能砸向哪裡
為什麼製造業必須成為國家戰略

TAG:國家 | 印度 | 國家戰略 | 戰略 | 糾結 | 抉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