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人生是一本太倉促的書

生活給了我們多彩的世界,世界給了我們繽紛的生活。

一個人如果出生在鄉村,童年也在鄉村,那一輩子鄉村都會給人以飽滿的形象。這飽滿的意蘊,深藏在鄉村的骨髓,是鄉村文明的生命的根基,也是鄉土文明的文化積澱,是文學的根脈。

青春是一本倉促的書,才打完腹稿,就匆匆去了。

中年呢?晚年呢?

一個人的生活,多麼短暫!

所以訴諸文學,總是憂傷。

文學來源於生活,這句話很實在。換句話說,文學來源於鄉村。仔細想想,我們會發現鄉村生活中處處是文字,處處是文學作品中所要創作的意境和篇章。喜歡文學,喜歡文字,是一個人本身所具有的特殊權利,鄉村生活中所蘊藏的文學材料是無處不有的。我們可以用自己的方式去發現、去思考,而後用文字的方式傾述和表達出自己的思想,讓自己的生活變得充實而富有。  生活是一種經歷,鄉村經歷是文學寫作的起點。

鄉村的山、鄉村的月,鄉村的平板布底鞋、鄉村那些頭上扎著白毛巾、戴著大草帽的樸實憨厚的農民,正是許多作家尋找的草根底色,是歷史賦予鄉村滋養生息的文化標籤。

自然創造了鄉村,創造了鄉村文明,這毫無疑問地給了人們一份豐厚的大禮,在品嘗其甘甜的同時,任人們揮毫潑墨把它變成一頓精神的饕餮盛宴呈獻給後人。

有人說,文學不是打造出來的。這句話很有道理。

我們可以創造生活,打造品質,卻不能打造文學,文學是靠自己心靈的體驗,豐富的閱歷,還有身邊熟悉的事物,用心靈的美麗創造出來的。我們寫文學作品,「要寫就寫我們的根脈,寫我們的先祖,寫出可以飛揚流動的文字來。」

文學不僅養人,而且養性、養心,我們也許永遠也不會到達文學那個神聖的殿堂,但是,我們要用仰望的姿勢來正視文學,用我們的眼睛去發現、去創造生活。   在寫作的時候,要有自己的底色,知道自己是誰,更要明白讀書與寫作的天然關係,讀一些經得住時間檢驗的好書。」蔣韻老師簡單的話語道出了寫作的和讀書的重要。一座清香曼妙的咖啡小屋,一條喧鬧繁華的鬧市小街,會激活我們寫作的思路,或成為我們寫作中的素材。蔣韻老師說,將來有這麼一天,我拿一本名著或經典,站在馬路邊,讓過往的路人讀其中的一段,不論讀得好壞,全部錄音。

天天如此,一直到讀完,那這不也是一部很好的「中國好聲音」嗎?這種行為藝術能鼓勵人們熱愛讀書,喜歡寫作,喚起人們對文學的思考,同時也能給我們許多生活的啟迪。生活實實在在存在於生活的每一個角落,汶川大地震失去雙腿的女孩廖智,用堅強的意志戰勝了困難,戰勝了自己,雖然失去了雙腿,但是她擁有一顆健全的心靈,她用殘缺的肢體展示給人們一副堅忍不拔的毅力,快樂地「舞出我人生」。

我們每一天都應該刷新自我,每天都應該有新的一頁,這些會在我們的人生路上寫出或憂、或喜、或濃、或淡的篇章。從「神一」到「神十」,從改革開放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從科學發展到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這些來自於現實生活的元素,都是我們謳歌和讚揚的文學筆觸。城市是美麗的,城市生活是多彩的。車水馬龍,鋼精水泥,農民工,蝸居房等等,反映現代生活的現狀的文字應有盡有。「尋找最美鄉村教師」、「尋找最美鄉村醫生」、「尋找最美消防員」,「最美媽媽」、「最美托舉哥」、「最美公交司機」……這些「最美」,匯聚成一股股「最美」的文字洪流,展示給人們一幅幅「最美」的文字畫面,最美欣賞,最美流傳。  文字是社會生活的一面鏡子,是時代精神的寫照,要有「十年磨一劍,霜刃未曾試」的勇氣和篤定信念,厚積薄發,不為浮華所動,真正沉下心來寫出點東西,寫出自己的作品,唱響「最美聲音」,弘揚「最美精神」,在傳播正能量中攥寫生活。

如果說生活是一片土地,那麼文學就是滋潤土地的雨滴,有了雨滴,土地很幸福。

推薦閱讀:

曼德拉的人生
人生的十大因素,您得到了幾個呢?
佛說人生:精選30條禪心真言,逐句讀完,如夢初醒
怎麼去發現自己內心深處真正想要得到的東西?
人生最寶貴的,就是一顆平常心

TAG:人生 | 太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