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式啞巴英語」是誨人不倦,還是毀人不倦?

續:一則刊登在搜狐首頁的新聞令我有了一種「想說」的衝動。所以,就有了以下的這篇博文。該新聞題目是:「外教體驗湖北高考英語卷:第一題就傻了眼(圖)」 (http://news.sohu.com/20130609/n378527216.shtml)。該新聞的主要內容是:「湖北高考英文試卷的不少語法題慘遭兩外教「吐槽」。兩人表示,英文語法很重要,細微的語法差別,就會導致句子的意義發生變化。但是這些高考題卻幾乎出自「中國思維」,以中文的方式「硬翻譯」過來,卻不重視句子的實用性。。兩人反覆強調,語法題讓他們非常困惑,他們不明白,中國學生為什麼要花大量時間在這些題上。。」

「中國式啞巴英語」是誨人不倦,還是毀人不倦?

E愛麗斯

上個世紀,在我就讀高中時,英語是高考科目中的重要一項,所以,那時,為了通過高考,我每日里不得不耗時耗力地學習英語。但是,每日里,我學習英語的主要方式是做各種各樣的英語語法題,而英語口語的教學,至多是聽聽卡帶錄音,再或者聽聽老師的中式英語發音,僅此而已。在如此的英語教學模式下,我在最終的高考中,英文到是考出了一個不錯的成績,但是,我,卻是一句英語不會講(啞巴英語)。

多年後,當我決定移民他鄉後,當我重拾英語的那一刻,我發現:我不僅一句英語不會講,而且為了開口說英語,我不得不從最基本的「英語音標」開始學習,也就是說,當年,我辛苦學習的那些複雜的英語語法在現實生活面前統統白費。

而且,由於我的英語口語基礎太差,所以,在和老外的日常交流中,我的口語發音常常因為不標準而鬧出「笑話」,甚至,還幾乎「出了大事」。例如,初到紐西蘭時,一對紐西蘭夫妻到訪我的家時,我滿懷熱情的招待他們道:「Haveashit」(請來點糞便!)事實上呢,我本想說: "Haveaseat"(請坐!),但是,由於我發音不標準,於是,我把seat(座位)錯誤地發成了shit(糞便),OHMYGOD!

幸而,這對夫妻了解我,否則?否則誰知道會引發啥樣的後果呢?

再者,一次,我對一位紐西蘭朋友說:「我很想去beach(海灘)玩。」結果呢,我卻錯誤地發音成了「我很想去bitch(婊子,淫婦)玩」,結果是,那位朋友聽罷我的話,冷冷地看了我好一會,還好,最終,她總算是明白了我想表達的意思。

誠然,學習一門語言時,學習其語法是必備的一個內容,但是,一個事實是:我們大多數人學習一門語言的首要目的是為了在現實生活中實用,而不是成為語法家,甚至是語言學家,,不是嗎?

在紐西蘭,我發現:很多來自國內的華人朋友(無論是年輕的留學生,還是中年人),在英語學習上,大都會遇到一個和我相似的窘境,即,相比較其他國家的移民人士來說(例如印度),華人的口語稍遜,或者說,很差!例如,一個常見的現象是:很多國內來的留學生,即使是在紐西蘭取得了大學學位證書,但是,英語口語依然不咋地,甚至,有的學生在進行日常交流時都有困難。其主要的原因是:我們這些被「啞巴英語教學方式」教育長大的學生,依然會慣性地承襲著從國內學來的那套「重語法和書面學習」的學習方式,卻是忽略了英語口語的練習和實踐,這種學習方式導致的後果是:由於英語口語不好,很多華人在國外找不到工作,當然,也甚難融入當地的社會。(註:在紐西蘭,想找到一份工作,面試考試是必須的一道程序,如果口語不好的話,甚難過「面試」關。)

我感覺:我們很多人學習英語的目的是:為了走出去;為了更多地了解這個世界;為了與這個世界有更多的接觸和交流,說白了,我們很多人學習英語的目的是以實用為主,而非是成為英語語法家,不是嗎?一個事實是:很多英語是其母語的人士或許壓根就不懂英語語法,但是,這並不影響他們(她們)進行日常的交流,這就如同很多中國人根本不懂漢語語法,但是,依然可以和他人正常的交流是一樣的道理。一個明顯的例子是:一個小嬰兒在呀呀學語時,我們是先教他(她)學習語法?還是直接教他(她)說話?再舉一個例子,我女兒初到紐西蘭時,一句英語不會講,她在國內的小學除了學習過諸如:「Good morning Misswang(早上好!王小姐) 之類的幾句英文之外,從未學習過任何的英語語法。結果,她到了紐西蘭後,不到半年的時間,便和小朋友之間交流無阻了。(下圖展示的是:我女兒在學校里用英語演講時的情景。)

既然大多數人學習英語的首要目的是:為了在現實生活中實用,而非成為語法家,語言學家等,那麼,為何依然沿用這種耗時耗力耗資卻不實用的「中式啞巴英語」教學方式呢?如此的教學方式,到底是誨人不倦?還是毀人不倦呢?


推薦閱讀:

【網路文章】賣豆腐的故事 我的啞巴父親
清陵中的啞巴院
啞巴八字案例匯總
英語老師:把這些英語口語讀30遍,擺脫「啞巴英語」!
未婚同居的女人為何總吃啞巴虧?

TAG:中國 | 英語 | 中國式 | 啞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