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轉載]范仲淹《和章岷從事鬥茶歌》解讀

2.范仲淹《和章岷從事鬥茶歌》

北宋政治家、文學家范仲淹留下的茶詩並不多,僅有兩首,而其中的一首《和章岷從事鬥茶歌》卻是宋代茶詩中可與唐代盧仝《七碗茶歌》相媲美。

年年春自東南來,建溪先暖水微開。

溪邊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從古栽。

新雷昨夜發何處,家家嬉笑穿雲去。

露芽錯落一番榮,綴玉含珠散嘉樹。

終朝采掇未盈襜,唯求精粹不敢貪。

研膏焙乳有雅制,方中圭兮圓中蟾。

北苑將期獻天子,林下雄豪先斗美。

鼎磨雲外首山銅,瓶攜江上中泠水。

黃金碾畔綠塵飛,碧玉甌中翠濤起。

鬥茶味兮輕醍醐,鬥茶香兮薄蘭芷。

其間品第胡能欺,十目視而十手指。

勝若登仙不可攀,輸同降將無窮恥。

吁嗟天產石上英,論功不愧階前蓂。

眾人之濁我可清,千日之醉我可醒。

屈原試與招魂魄,劉伶卻得聞雷霆。

盧仝敢不歌,陸羽須作經。

森然萬象中,焉知無茶星。

商山丈人休茹芝,首陽先生休採薇。

長安酒價減百萬,成都葯市無光輝。

不如仙山一啜好,泠然便欲乘風飛。

君莫羨花間女郎只鬥草,贏得珠璣滿斗歸。

鬥茶又叫「茗戰」,源於唐代,興於宋代。這是一首描寫鬥茶場面的詩作。「林下雄豪先斗美」,從茶的爭奇、茶器斗妍到水的品鑒、技藝的切磋,呈現的是一種高雅而又美的鬥茶賽。水美、茶美、器美、藝美、境美,直至味美,入眼處,鬥茶場面無處不美。這種美還體現人在鬥茶氛圍中的反差心態,獲勝者往往喜氣洋洋,高高在上宛如天山之石英不可及。失敗者往往垂頭喪氣,哭笑不得,猶如戰敗降將深感恥辱。在自然界的萬千物象之中,哪能缺少茶這樣的精靈。正因為有了茶,陸羽為她寫下了《茶經》而傳世,盧仝為她寫下《七碗茶歌》而歌唱;正因為有了茶,「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屈原《漁夫》);正因為有了茶,屈原可招魂,劉伶亦得聲,商山四皓不用食林芝,首陽山上伯夷、叔齊也無須去採薇;正因為有了茶,長安酒市疲軟,成都葯市不景氣。世人無須羨慕芳齡少女只因為鬥茶,所得財富滿箱而歸。不過,鬥茶若能達到蓬萊山仙人的境界,便會有盧仝那樣乘此清風欲歸去的感覺。

這首詩寫得誇張而又浪漫,似行雲流水,詩中有不少為後人反覆傳頌的佳句,的確可與盧仝《七碗茶歌》比肩。

注釋:

章岷:宋代詩人,天聖進士。官終光祿卿。從事:官名,州郡長官的僚屬。開:指水流動。奇茗:珍貴的茶葉。武夷仙人:指武夷君,為武夷山之神。新雷:春天第一次雷聲。穿云:此指上山採茶。採茶人在山中被雲霧繚繞所遮蓋。露芽錯落:指顯露的茶芽長勢錯落有致。綴:點綴。嘉樹:指茶樹。此句說茶芽如珠玉一般,點綴在茶樹上。襜(chan攙):系在衣服前面的圍裙。這句是說茶芽發得尚少,所以采了一天,圍裙還沒有采滿。研:把茶葉研碎。焙:把茶葉烘乾。圭:古玉器名,長條形,頭尖。蟾:即蟾宮,亦即月宮。表達做成的茶,是一種圓如月亮的團茶或者是像圭的條形茶。北苑:指北苑龍鳳團茶。雄豪:指有權有錢有勢之人。雲外:即雲表,形容山極高。首山銅:茶鼎用首山之銅鑄成,極為珍貴。中冷水:即中冷泉,在今江蘇鎮江,為煎茶好水。黃金碾:銅碾。綠塵:粉末狀茶葉。翠濤:形容茶湯青綠。醍醐:酥酪上凝聚的油,用純酥油澆到頭上。佛教指灌輸智慧,使人徹底覺悟。蘭芷:蘭和芷都是香草。品第:名次。表述鬥茶的名次是公正的。「十目」句:語出《禮記·大學》:「十目所視,十手所指。其嚴乎?」這句是說鬥茶時大家都在監視著。石上英:指岩石上生長的好茶。蓂:《集韻》:「蓂,蓂莢,堯之瑞草。」《白虎通·封禪》:「蓂莢,樹名也,月一日生一莢,十五日畢,至十六日去莢,故莢階生似日月也。」意思是從初一到十五每天生一莢,十六日以後每天落一莢,所以看莢的多少,就可以知道是哪一天。這句話是說茶的功用不下於階前的瑞草。屈原試與招魂魄:此句表達用茶來招屈原的魂魄。劉伶:西晉沛國人。「竹林七賢」之一,嗜酒。雷霆:疾雷。這句是說飲茶能有雷聲之效,使沉醉的劉伶驚醒過來。森然萬象:引申為自然萬物。茶星:茶或茶中人。商山丈人:即「商山四皓」。秦末,東國公、角里先生、綺里季、夏黃公四人隱於商山。茹:吃。芝:即靈芝草,古人以為瑞草或仙草。首陽先生:指伯夷、叔齊。商孤竹君之子,反對周武王討伐商紂,武王滅商後,他們逃到首陽山,採薇而食,終於餓死。「長安」二句:《酒譜》載:「元始五年,官賣酒,每升四錢,酒價始此。」唐鄭谷《輦下冬暮詠懷》詩:「煙含紫禁花期近,雪滿長安酒價高。」葯市:買賣藥物的市場。《老學庵筆記》卷六:「成都葯市,以玉局化為最盛,用九月九日。楊文公《談苑》雲,七月七日,誤也。」這兩句是說,由於茶味勝於酒,茶效優於葯,於是人們不買酒藥而買茶。冷然:輕妙的樣子。(未完待續——下篇:《黃庭堅「品令·詠茶」賞析》)


推薦閱讀:

董樹功:解讀相對論
人生如茶 解讀茶如男人
解讀周易八字論命的幾個基本術語
收藏 | 性激素六項檢測及臨床解讀!
乘風解讀《滴天髓》「體用篇」之一「道有體用」

TAG:轉載 | 解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