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外經》
07-02
第二篇:順逆探原 伯高太師問於岐伯曰:「天師言顛倒之術,即探陰陽之原,其旨奈何?」岐伯不答。再問,曰:「唯唯」。三問,岐伯嘆曰:「吾不敢隱矣。夫陰陽之原者,即生克之道也;顛倒之術者,即順逆之理也。知顛倒之術,即知陰陽之矣。」 伯高曰:「陰陽不同也,天之陰陽,地之陰陽,人身之陰陽,男女之陰陽,何以探之哉?」 岐伯曰:「知其原亦何異哉!」 伯高曰:「請顯言其原。」 岐伯曰:「五行順生不生,逆死不死。生而不生者,金生水而克水,水生木而克木,木生火而克火,火生土而克土,土生金而克金,此害生於恩也。死而不死者,金克木而生木,木克土而生土,土克水而生水,水克火而生火,火克金而生金,此仁生於義也。夫五行之順,相生而生相剋;五行之逆,不克而不生。逆之至者順之至也。 伯高曰:「美哉言乎!然何以順而逆之也?」 岐伯曰:「五行之順,得土而化;五行之逆,得土而神。土以合之,土以成之也。 伯高曰:「余知之矣,陰中有陽,殺之內以求生乎?陽中有陰,生之內以出死乎?余與帝同游於無極之野也。」 岐伯曰:「逆而順之,必先順而逆之。絕欲而不為邪所侵也,守神而不為境所移也,鍊氣而勿為物所誘也,保精而勿為妖所耗也。服藥餌以生其津,慎吐納以添其液,慎勞逸以安其髓,節飲食以益其氣,其庶幾乎!」 伯高曰:「天師之教我以原者全矣!」 岐伯曰:「未也,心死則身生。死心之道,即逆之之功也,心過死則身亦不生;生心之道,又順之之功也。順而不順,始成逆而不逆乎!」 伯高曰:「志之矣,敢忘秘誨哉!」 1.岐伯創造了一個新名詞:顛倒之術,並稱其能探陰陽之原,於是有人很好奇,這人是伯高,這人是一位經常給黃帝講醫學課的大臣,同行是冤家,岐伯當然不願和盤托出。於是回答的比較含糊:「夫陰陽之原者,即生克之道也;顛倒之術者,即順逆之理也。知顛倒之術,即知陰陽之矣。」繞了半天,其實這句話不複雜,拆解一下:陰陽之原就是「生克之道」,顛倒之術也就是從陰從陽知順逆的原理,知道顛倒之術,當然陰陽不在話下,知陰陽么也就知道了「生克之道」,他說來說去,就表達了一個意思:我不好意思不講了,懂得顛倒之術呢,是為懂得「生克之道」服務的。原來不僅僅陰陽有顛倒之術(也就是陰極必陽,陽極必陰),五行生剋之中也有著顛倒之術導致的變化(見下文)。 2.五行「生克之道」中如何發生「顛倒」:所謂生克之道,就是五行之間相生相剋的關係,相生即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周而復始;相剋即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亦是循環不絕。這「生克之道」中如何會有顛倒?岐伯這下回答得很清晰:原來五行生剋中會出現「五行順生不生,逆死不死。」 這種情況,什麼是「順生不生」呢,就是「生而不生者,金生水而克水,水生木而克木,木生火而克火,火生土而克土,土生金而克金,此害生於恩也。」---金本生水,卻反而出現克水的變數;水當生木,卻出現克木的變數,這在臨床中常常會遇見的。這給予的恩情反而會變成毒藥,過分的溺愛會導致對孩子的不利。 那什麼是「逆死不死」:「死而不死者,金克木而生木,木克土而生土,土克水而生水,水克火而生火,火克金而生金,此仁生於義也。」----金本克木,但有時會出現金生木的情況,其餘五行類推,適度的制約反而會讓他所克的臟器能有順利運作的條件。「義者宜也」,制約得宜反能成全別人。 有以上的情況,所以五行生剋也不是完全絕對的,也有著顛倒的變數。 3.那怎樣調控五行生剋中的變數呢?---這正是伯高也在問的問題:「美哉言乎!然何以逆而順之也?」 岐伯的回答很值得深思:「五行之順,得土而化,五行之逆,得土而神。土以合之,土以成之也。」在古代,以土為「中」《禮記.月令》「中央土」,儒家更將「中」字提升至「中庸之道」,即凡是都要不偏不倚,無過不及,並有進一步的要求:「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本文的意思就是說,不論生克、順逆,都要做到「中和」,使五行間的利用和限制都達到無過無不及的程度,就能掌控生克中的變數。 4.「陰中有陽,殺之內以求生乎!陽中有陰,生之內以出死乎。」------伯高真切的理解了顛倒之術的存在,故而太極兩儀圖,陰中有陽,陽中有陰,這正是顛倒之術的存在的證明。詳解如下:陰主殺,太極陰中有白色的小魚眼,正是描述了陰極之時,產生了求生的陽(陽主生);而太極陽中有黑色的小魚眼,正是描述了陽極之中,會產生出死陰來,故而太極陰陽魚圖正是描述了陰陽中有顛倒之術的存在。 5.「岐伯曰:「逆而順之,必先順而逆之。絕欲而不為邪所侵也,守神而不為境所移也,鍊氣而勿為物所誘也,保精而勿為妖所耗也。服藥餌以生其津,慎吐納以添其液,慎勞逸以安其髓,節飲食以益其氣,其庶幾乎!」 」 「逆而順之,必先順而逆之」,要想做到「逆而順之」,必先「順而逆之」,什麼意思呢,從陰陽層面講,要想陰生陽,必須先陽生陰;從實踐中講,必須先生養滿後主動損耗,才能在損耗中的到新的生養,也就是流水不腐,戶樞不蠹的意思,但是有個先後,先持滿,後損益,就像性愛交合,必須持滿而後瀉精,而瀉精又能強壯,這是性愛中的顛倒之術{不屬於本篇探討範圍,有房中術專著專門探討這個技術命題(古代「房中」是一科)},也就是古代采陰補陽傳說的來源,當然,這是一門技術活,哈哈。 而我們養身能做的是什麼呢,那就是先持滿:絕欲而不為邪所侵也,守神而不為境所移也,鍊氣而勿為物所誘也,保精而勿為妖所耗也。服藥餌以生其津,慎吐納以添其液,慎勞逸以安其髓,節飲食以益其氣。。。。這些應該很好理解吧。但這些還是行而下的,形而上的在下一段。 6.養生的最高境界: 「心死則身生。死心之道,即逆之之功也,心過死則身亦不生;生心之道,又順之之功也」。 能看懂這段話的請舉手,呵呵!「心死則身生」心死,即斷絕一切私心慾念,這和孟子說的「養心莫大於寡慾」,佛家說的「斷絕塵緣,一切放下」道家說的「心死則性圓明」《黃帝內經》「心者君主之官也,主不明則十二官危....主明則下安,以此養生則壽」都是一個道理啊! 這句話中也有「顛倒之術」原理的運用,岐伯說:「死心之道,即逆之之功;心過死則心亦不生,生心之道,又順之之功。」即死心能生心,心若過死,那就從帝國大廈頂上跳下來了,這便走上了極端道路,不懂得真正的死心原來能給自己帶來無窮的希望!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黃帝陰符經》淺釋
※《黃帝外經
※黃帝陵簡介
※紅山文化區頻現黃帝文化符號
※【黃帝內經素問集注84】在線收聽
TAG:黃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