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養生保健:原來艾灸有那麼多好處,你相信嗎?

三、經絡穴位調節作用

中醫學認為,作為一個整體,人的五臟六腑、四肢百骸是相互連接協調的,而起連接作用的正是身體的經絡穴位。

艾灸通過藥物對穴位的刺激,可以通過相連的經絡釋放到全身,起到相應的作用。

四、藥理作用

這是艾灸區別於針灸和穴位按摩顯著的不同,艾灸必須要使用原料「艾」的藥效功能。

清代吳儀洛在《本草從新》中說:「艾葉苦辛,生溫熟熱,純陽之性,能回垂絕之亡陽,通十二經,走三陰,理氣血,逐寒濕,暖子宮,止諸血,溫中開郁,調經安胎……以之艾火,能透諸經而除百病。」

知識小鏈接

艾灸療法的起源

艾灸療法究竟是何時,由何人發明的,至今未得到解答,並無從考究。但是根據文獻記載與考古發現,及人們的推測,艾灸起源的時間為西周之前。

宋代沈括《夢溪筆談》卷十八載西戎的卜法:「以艾灼羊髀骨,視其兆,謂之死跋焦」。以此印證,我國殷商以前的甲骨卜法,也可以用艾作為燃料。

這個距今2000年以上的古代醫療方法,在中醫學上至今仍發揮著較大的防病治病的醫療作用。

第二節 艾灸的功效

艾灸很早就被人們所重視,由於其安全性高、無毒副作用、具有養生保健治病之功效,因此流傳很廣。

生活在現代社會的人們對自身健康的重視度越來越高,同時也想了解如何獲得經濟有效、安全係數高的綠色醫療方法,而艾灸療法正是合適的最佳選擇之一。它既能治好人的病症,又不傷害人的身體。

艾灸的六大功效

運用艾灸進行溫熱刺激,通過熱灸對經絡穴位的溫熱性刺激,可以溫經散寒,加強機體氣血的運行。

可用於血寒運行不暢,留滯凝澀引起的痹證、腹瀉等疾病,療效甚為顯著。

人體或局部氣血凝滯,經絡受阻,即可出現腫脹疼痛等癥狀和一系列功能障礙,此時,灸治一定的穴位,可以起到調和氣血、疏通經絡之效。

臨床上可用於瘡瘍癤腫、凍傷、癃閉、不孕症、扭傷挫傷等,尤以外科、傷科應用較多。

扶陽固脫、昇陽舉陷

陽氣是人體之根本,對於陽氣虛弱的患者,用大艾炷重灸關元、神闕等穴,由於艾葉有純陽的性質,再加上火本屬陽,兩陽相得,往往可以起到扶陽固脫的作用。

臨床上艾灸對於中風脫症、急性腹痛吐瀉、脫肛、子宮下垂、久泄久痢等症有一定的療效。

艾灸對人體機體的功能狀態起到雙向調節作用。能以熱引熱,使熱外出。既能散寒,又能清熱。

唐代《備急千金要方》進一步指出灸法對臟腑實熱有宣洩的作用。

中國古代醫學家中早就認識到預防疾病的重要性,提出了「防病於未然」的思想。

艾灸可以溫陽補虛,人體陽氣盛、精血充,自然身體抵抗力強,疾病難以侵擾。

人體有多個保健效果顯著的穴位,如關元、氣海、足三里,老人經常艾灸這些穴位能增強自身免疫功能、強健體魄,亦能延年益壽。


推薦閱讀:

太極養生
小滿節氣養生謹防六種疾病
那些喝茶的人,你知道一天該喝多少嗎?
秋季養生食譜要注重調脾潤肺
著名中醫費開揚教授的養生粥

TAG:中醫 | 養生 | 保健 | 相信 | 中醫養生 | 艾灸 | 好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