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成恐襲目標並非難民政策的失敗

德國成恐襲目標並非難民政策的失敗

作者:和靜鈞

德國突然成了恐襲目標,並非是其長期堅持的移民與難民政策的失敗,而是有著近千萬移民的德國,在IS恐襲策略改變後的「獨狼式」行動的潛在自我激變者基數比較多,基數大,形成事實的幾率也就增大。

德國近一周之內連發四起惡性暴力事件,地點橫跨德國東南西北,至少三起可以指向伊斯蘭國(IS)為背景的「獨狼式」恐怖襲擊活動。而在法國,隨著7月26日的教堂襲擊案定性為「恐怖襲擊」,還未從7月14日尼斯重大恐襲傷亡事件中恢復過來的法國民眾,又再度陷入下一起恐襲會在哪兒發生的恐慌中。

頻繁的恐怖襲擊發生與報道,加重了歐洲民眾的心理陰影。據報道,德國一位「社會媒體專家」因為無法理解為何近來媒體頻繁報道恐怖襲擊而自殺身亡,留下了兩個幼小的孩子。他最後的幾篇推特中,有一篇提到了難民在地中海溺亡以及他被「最近幾天的事件完全摧垮了」。

一直以來,德國以其「免疫」於恐襲而暗自慶幸。自利比亞戰亂以來,法國、英國等歐洲國家常遭受恐怖襲擊,而德國幾乎未出現過緊迫的受到攻擊的威脅。德國「獨善其身」,原因有多重,如國內情報與恐怖襲擊風險控制能力水平高,就是一大主因。其次,德國寬鬆的移民與難民收容政策,與國內的工作崗位空缺率高相適應,移民融入容易,移民連帶次生社會問題小。二戰以來,德國以製造業立國,外來移民是滿足技術類工作崗位需求的最好補充。

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德國並未如法國、英國一樣追隨美國軍事參與到利比亞和敘利亞問題中。這一定程度上可以解釋當盤踞於阿富汗、巴基斯坦和中東與北非的各路極端主義恐怖組織,並未把德國作為恐襲目標。

但過去一周時間裡連發的幾起惡性恐怖事件,一方面說明恐怖活動的動向有了新的改變,另一方面也說明沒有一個歐洲國家可以「獨善其身」。

IS是為數不多的追求擁有領土的恐怖武裝組織。過去的恐怖組織,如拉登為精神領袖的「基地」組織,並未自張也不聲稱建立屬於自己組織的領土與政府結構,它們常寄居於某一個對其友好的政權之下,受其庇護。而IS卻追求一個包括伊拉克、敘利亞等大多數穆斯林國家在內的大一統「國土」,這一訴求「激勵」了分布於全球各地極端主義分子或自我極端化的年輕人,他們很容易自我激化為追隨者,要麼就跨出邊境加入其組織,要麼就在本地待時而動。

隨著IS意圖建立伊斯蘭國的軍事行動受到連續挫敗,IS改變了恐怖製造方式,從斬首人質,轉為鼓動歐美各地追隨者採取「獨狼式」攻擊。從近幾個月發生在歐洲各地的IS為背景的恐怖襲擊來看,大多是「臨時起意」的獨立行動,不再是如「9·11」一樣經過多年策劃和準備後的突然行動。所以,德國突然成了恐襲目標,並非是其長期堅持的移民與難民政策的失敗,而是有著近千萬移民的德國,在IS恐襲策略改變後的「獨狼式」行動的潛在自我激變者基數比較多,基數大,形成事實的幾率也就增大。

(作者為西南政法大學副教授)


推薦閱讀:

德國啤酒
德國人建房子紅磚服了工程師驚了
德國牧羊犬(靚照)
工業4.0:德國國家戰略 歐洲復興法寶

TAG:德國 | 政策 | 目標 | 失敗 | 難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