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創造力之二:大學怎樣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

大學創造力之二:大學怎樣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

來源:新華網 作者:卜希霆 2011年09月09日08:55我來說兩句 (14) 複製鏈接列印大中小大中小大中小

  大學是我國培養人才的主要場所,而人才的本質特徵在於創造。21世紀,創新性人才將是最為核心的需求。而具有開拓進取精神、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將是知識經濟時代人才最重要的品質之一。因此培養具有創新意識、創造能力素質的人才,是中國乃至世界大學共同的神聖職責。

  目前,我國大學缺乏對學生進行創造性思維的訓練與培養。因而,創新能力、創新意識匱乏是我國大學生面臨的突出問題。造成這一狀況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中國的教育體制和國外的教育體制有著截然不同的差別,長期以來,中國一直施行的應試教育體制,以分數論英雄,在一定程度上扼殺了學生的想像力和創造力;其次,高中階段的文理分科進一步將適應21世紀發展要求的複合型人才扼殺於搖籃;第三,受傳統觀念的影響,授課教師教學缺乏寬鬆活躍的氛圍,不能給學生展示智慧和才華的機會,傳統教學模式抑制了學生個性的發展和創造潛能的發揮;第四,學生「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慣性學習方式束縛了其「求知」能力的養成。

  以上這些都與「著重於啟迪學生思維,發展學生智能,開發學生的創造性,努力拓寬學生的知識面,為探索未知世界鋪路架橋」的世界一流大學培養人才模式大相徑庭。

  那麼,我們的大學應該如何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呢?

  大學教育應切實轉變教育教學觀念。培養富有創造力的大學生,必須在教育教學的相關環節進行全面改善,即弱化應試教育錯誤引導,取消文理分科,培養塑造富有創造力的教師。在打破應試教育壁壘方面,南方科技大學(深圳)作為國家高等教育綜合改革試驗校做出了勇敢嘗試,雖然單靠一所大學似乎還改變不了應試教育的整體環境,但這畢竟是一個改變的開始。而取消文理分科也成為湖南、山東等省的教育改革的重要嘗試。與此同時,教師在教授過程中要切實改變「只注重知識的傳授,而不注重方法和能力的培養;只強調結果,而不注意解決問題的動態過程,只重視知識的積累,而忽視知識的創新」等弊病。

  注重引導大學生開展創造實踐 。早在19世紀初,德國教育家洪堡就提出大學教學必須與科研相結合。大學生在教師的引導和幫助下,進行科學研究,這實質上是將教學作為培養和進行創造力實踐的過程。而實踐活動本身也是創造力培養的一個重要途徑。因此,應該鼓勵和組織大學生積极參加鄉野實踐活動,一方面在實踐中運用所學的知識,另一方面通過實踐活動認識新事物,獲得書本上無法獲得的新知識,提高自己,豐富自己,培養自己的創造力。

  重視大學生「五商」的培養。大學生創新能力的基礎是智商和情商,而財商、科商和藝商則是其創造能力養成的保障。「智商」(IQ),是智力商數(Intelligence Quotient)的簡稱,反映人的觀察力、記憶力、思維力、想像力、創造力以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情商」(EQ),是情緒智力商數(Emotional Quotient)的簡稱,是一個人了解自身感受、控制衝動和惱怒、理智處事、面對各種考驗時保持平靜和樂觀心態的能力。「財商」(FQ),在英文中譯作「金融」,本意是「金融智商」,而在大學生而言更是規劃、運籌能力的體現。「科商」(SQ),是科學商數(Scientific Quotient)的簡稱,簡單而言就是科學管理的能力。「藝商」(AQ),是藝術智力商數(Artistic Quotient)的簡稱,是人們用藝術的方式認識世界,感受世界,判斷世界的方式。藝商是一種藝術感知力、鑒賞力,也是創造力的基礎。通過「五商」的綜合養成,可以為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奠定堅實的基礎。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想像力、創造力、創新力更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也是衡量新時期人才素質高低的重要標準。21世紀是一機遇與挑戰並存的時代。我們期待中國的大學能夠適應時代的要求,為創新人才培養做出應有的貢獻。

  作者介紹:卜希霆,中國傳媒大學社會服務與發展辦公室主任,中國傳媒大學校友會秘書長。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者。


推薦閱讀:

毛澤東說:陳獨秀創造了黨
腦洞 | 創造出?燚茻??這些字的古人,究竟經歷了什麼?
老鐵,2018年我要做這3件事,快來看這篇文章……
影響人們創造性思維產生的九種弊習
創造自然與生創造自然與生命的神――父親(李子勛)

TAG:大學 | 創造力 | 學生 | 能力 | 創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