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中醫能解小兒出遊多汗

中醫能解小兒出遊多汗

閱讀原文   中醫認為 ,小兒為純陽之體 ,入睡時常有微汗出 ,尤其是頭額部位汗出較多 ,但小兒別無所苦 ,當屬正常現象 若小兒在安靜狀態下 ,如靜坐、靜卧、睡眠時 ,全身或身體某些部位出汗過多 ,甚則大汗淋漓不止 ,並伴有一系列異常病態 ,即屬於多汗症 ,多汗症常見於 2~ 6歲體質較為虛弱的兒童 ,故通常又稱為「虛汗」 ,臨床常見三種證型 ,應用藥粥治療 ,不僅患兒易於接受 ,且療效也較顯著。

  一、表虛不固型

  臨床表現以自汗為主 ,汗出以頭額、肩背部明顯 ,動則尤甚 ,平時易感冒 ,易感疲勞 ,肢端欠溫 ,舌質淡白 ,脈象較弱。治宜益氣固表止汗。葯粥方 党參 15克 ,白朮 10克 ,糯稻根 15克 ,大棗 6枚 ,粳米 50克 ,白糖適量。先將党參、白朮、糯稻根沖洗乾淨 ,共放鍋中 ,加水適量 ,煮沸 30分鐘後去渣留汁 ,再將大棗洗凈去核 ,粳米淘洗乾淨 ,共放葯汁中 ,先用大火煮沸 ,改用小火煮至粥熟 ,加白糖調勻即可 ,分2次溫服,每天一劑。

  二、營衛失調型

  臨床表現以自汗為主 ,患兒遍身汗出 ,微惡風寒 ,或伴有低熱 ,精神睏倦 ,胃納不振 ,唇舌淡白 ,脈象弱等 ,治宜調和營衛止汗。葯粥方 黃芪 10克 ,白朮 10克 ,浮小麥 20克 ,桂枝 6克 ,大棗 6枚 ,粳米 50克 ,紅糖適量。先將黃芪、白朮、浮小麥、桂枝沖洗乾淨 ,共放鍋中 ,加水適量 ,煮沸 30分鐘後去渣留汁 ,再將大棗洗凈去核,粳米淘洗乾淨 ,共放葯汁中 ,先用大火煮沸 ,改用小火煮至粥熟 ,加紅糖煮化即可 ,分2次溫服 ,每天一劑。

  三、氣陰兩虛型

  臨床表現以盜汗為主 ,常兼自汗 ,汗出較多 ,形瘦神倦 ,伴有心煩少寐 ,口乾 ,手足心熱 ,或伴潮熱 ,口唇淡紅 ,舌淡少苔 ,脈細弱等 ,治宜益氣養陰止汗。葯粥方 銀耳 10克 ,蓮米 15克 ,大棗 6枚 ,粳米 50克 ,冰糖適量。先將銀耳用溫水泡發,除去蒂柄後撕成小塊備用 再將蓮米用溫水泡一小時 ,與淘洗乾淨的大棗、粳米共放砂鍋中 ,加水適量 ,先用大火煮沸 ,改用小火將粥煮至五成熟時 ,加入銀耳 ,繼續煮至米爛粥熟,加冰糖調勻即可 ,分2次溫服 ,每天一劑。
推薦閱讀:

《三指禪》_六部脈解_中醫世家
老中醫坐堂 男科診治絕招50 淋病
如何避免成「特困生」? 每天吃腸胃神
鴻茅拙劣的公關再次證明:一個能打的都沒有!
老中醫告訴你,每周一次就能容光煥發

TAG:中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