貞觀年間堪稱大將的僅此三人:一人成仙,一人成道,一人被殺
唐朝貞觀年間,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盛世,史稱「貞觀之治」。貞觀年間的大臣名將如雲,單以名將來講, 有大家非常熟悉的李靖、徐茂公、秦瓊、尉遲恭,還有大家可能不太熟悉李孝恭、蘇定方、屈突通等人。
按理說,貞觀年間的名將如此之多,在打仗的時候可選餘地非常地廣。實際不然,每次大戰,李世民所選擇的將領就那麼幾個。可以說,貞觀年間的名將真正能夠獨當一面的名將只有三個人,而這三個人也是李世民每次大戰的首選人物,他們分別是李靖、李勣、侯君集。貞觀三年,在出擊突厥這個堪稱貞觀年間最重要一戰中李靖是實際的指揮者,李勣也作為一路統帥出征。貞觀七年,侯君集帶兵出征吐蕃,取得了大勝仗。貞觀八年,李靖、薛萬徹、候君集帶兵將十分囂張的吐谷渾給滅了。貞觀十五年,李勣帶隊與薛萬徹一起攻打內侵的薛延陀,打得首領夷男值得遣使求和。
無論是戰績,還是個人能力,貞觀年間最強的三人便是李靖、李勣、侯君集三人。那麼,他們的最後結局又如何呢?人各有命,大概可以這麼理解。
李靖應該是活得最痛快之人。李靖身前立下無數戰功,統一全國以前便已經獨當一方,在統一之後更是威震四方,他是唯一一個在軍事上能夠與李世民平起平坐的人物,公認為唐朝第一名將。李靖身前受到了李世民的萬分寵愛,不僅每次打仗都讓其領兵,即便是李靖病卧在床還時刻向其詢問,在李靖去世的時候,李世民將其墳墓築成突厥內燕然山、吐谷渾內積石二山形狀,仿照衛青、霍去病故事。李靖不僅僅在戰場上立下了功勞,還在朝廷之中出任丞相,出將入相達到了為人臣子的最高目標,還有大量兵書傳世。在隨後的年代裡,李靖的故事被不斷編寫、傳說,李靖本人也化身為托塔天王。
李勣可以說是李靖的學生,其實侯君集以及其他很多將領都是李靖的學生。雖說李勣的主要功勞在高宗時期,但是在貞觀年間也可以說是一枚將星。李世民去世的時候,李勣與長孫無忌、褚遂良、于志寧一起作為了顧命大臣,可見太宗對李勣的重視。不過,對於李勣李世民卻耍了個小滑頭,為了讓李勣感恩於李治,拚死效力,在去世之前將李勣給貶官了,讓李治將其提拔上來。不過這事卻給李勣帶來了心理陰影,在後來武則天扳倒長孫無忌等活動中(實際可能是李治想殺),李勣始終置身事外。說李勣大家也許不太熟悉,說徐茂公大家肯定知道,他們兩個實際便是同一個人。李勣在後來的故事、小說中被改編成一個能說會算的軍師、道士,也是後人對其能力、功績的肯定,可惜年紀給變大了。
侯君集是三人之中結局最慘的一個,不過怨不得別人。侯君集很早的時候便跟隨了唐太宗,與李世民一起衝鋒陷陣。在玄武門之變中,侯君集既是主要策劃者之一,更是直接執行者。這樣的身份,讓李世民對他十分的器重,不僅讓他帶兵打仗,還讓他跟著李靖學習兵法。與李靖一樣,侯君集也做到了宰相位置,真正的是位極人臣。在攻打吐蕃的戰鬥中,侯君集縱容部下搶劫,李世民也沒有過分追究。可惜的是,侯君集卷進了李唐的太子之爭中,還與李承乾密謀造反,這種行為無論是哪個帝王都不能容允,最後被處死。其實,發生這樣的事情,李世民都想放他一條生路,怎奈群臣進諫(這個可能是平時做人不好)。最後還考慮舊情,應了侯君集請求免除了侯君集家人的死罪,只是將他們外遷到嶺南。
以上三人是貞觀年間最為閃耀的將星,是能夠獨當一面的統帥級人物。當然,貞觀年間人才濟濟,除了他們三人之外還有許多名將,蘇定方、薛萬徹、李道宗等人也具備很強的統帥能力,但是他們或者貞觀年間戰績不突出要麼實力上略遜一籌,對於李世民而言始終是第二選擇。
推薦閱讀:
※《貞觀政要》全文註譯(下)
※清 顧貞觀《彈指詞》
※一場唐朝版的閃擊戰為李世民奠定了「貞觀之治」的千秋偉業
※房玄齡為何能做二十年宰相,成為貞觀第一功臣,只因這一過人品格
※貞觀壯歌:長孫皇后的賢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