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斯科訥戰爭中瑞典軍在波美拉尼亞的情況?

1674年-1678年與勃蘭登堡選侯國作戰時,瑞典軍的具體狀況是怎樣的?瑞典軍內部是否存在嚴重逃兵問題與財政問題?


謝邀。


在斯科訥戰爭中,可以肯定的是——瑞典當時的確很窮。財政問題一直困擾著瑞典,在這個國家廣泛的分布著一小群人,最多可以徵收200萬人的稅。雖然此前的戰爭給瑞典帶來的好處總體上更大些,但對其造成的傷害也不小。因為深陷戰爭泥潭,瑞典的國庫應該早就空空如也了。當卡爾十世於1660年去世後,新的君主尚還年幼,在攝政委員會的長期管理下,政府所有部門的混亂和軟弱都如此廣泛,幾乎令人難以置信。重稅使人民不滿,他們因此抱怨政府,委員會沒有找到任何有效籌集資金的方式來滿足國家機構的需求。通常情況下還是要請求國外的財政支援。關於軍隊(尤其是海軍)的發展,瑞典遠遠缺乏這方面的資金:

在許多要塞堡壘中,士兵們因飢餓而死,並出現了集體逃跑現象。軍服和武器都蹤跡難尋。「(正規士兵)幾乎沒有什麼,」議會聲稱,「情況跟我們的民兵一樣質樸簡單。」[1]

這還只是在(小北方戰爭結束後的一段時間)和平時期的情況,那麼可想而知的是,在戰爭中瑞典軍隊的情況會比這樣更糟糕,更何況在波美拉尼亞戰場上瑞軍還是處於被動的局面。財政問題長久以來困擾著瑞典的軍隊,直到在斯科訥戰爭結束之後,卡爾十一世進行改革才解決了這一難題。當然,法國在財政方面還是給予了瑞典支持,只要瑞典肯加入戰爭,路易十四世就會立即支付10萬泰勒(riksdaler,瑞典舊時貨幣,又譯「國家圓」)。

在費爾貝林的失敗簡直就是一場災難,雖然這只是一場小規模的戰鬥,損失也很小,但卻使瑞典的大國威嚴遭到了嚴重的打擊,可又恰恰鼓舞了其敵人進攻的步伐。投入作戰的瑞典軍隊規模還是太小了,他們要分散開來保衛其綿延漫長的國境線,而他們都要面對的卻敵人又是如此之多。在接下來的三年里,波美拉尼亞戰爭變成了一場持續數年的漫長的要塞戰爭,最終瑞典失去了其所有的德意志屬地。 在這裡,瑞典很少有較大的軍事行動,關於這方面的記載資料也很少,但瑞典的逃兵的確是有的,其也確實深受德意志僱傭軍臨陣脫逃所帶來的困擾。

但瑞典本土士兵的作戰能力如何呢?我們從另一個德意志戰場來窺見一斑吧:

……在亨里克·霍恩(Henrik Horn)元帥的指揮下,瑞典軍隊已經於去年10月(即1678年10月)突破並通過庫爾蘭到達普魯士邊界。但行進路上遇到了很大的阻礙。即使戰鬥還尚未打響,部隊還在行進時,就遭到了敵人的伏擊,士兵幾乎永遠處於戰鬥狀態。更糟糕的是,有些士兵甚至缺少槍支。變化莫測的天氣和坑坑窪窪的道路使行軍變得複雜困難。火炮的運輸要費好大力氣才能趕上。更不幸的是,波蘭承諾的援兵遲遲沒有出現。不過,霍恩一直在向前推進。在與物資匱乏和疾病困擾做鬥爭的同時,他於12月1日攻佔了蒂爾西特(Tilsit)和幾座要塞堡壘,幾天後越過了普魯士邊境。隨後,有軍事情報稱勃蘭登堡將領格爾茨克(G?rtzke)正率領4000人的部隊前來迎戰。霍恩的副官建議指揮軍隊快速撤退。因為當時許多士兵幾乎赤身裸體,騎手缺少可供使用的馬匹。但霍恩決定堅持到最後。1月初,他一直前進到韋勞(Welau)。在這裡,他了解到,選帝侯擁有一支由7000多名男子組成的作戰軍隊。霍恩召集了一個新的戰爭委員會,並且一致通過了一次撤退行動。鑒於敵人有追擊的時機,因而軍隊應分散開來撤退,以達到最小的損失來甩開敵人,最終到集結點集合。(為了抓緊時間)因此撤退已經進行,並且在2月初已經在利沃尼亞集合了部隊。徒勞無功的是,選帝侯還是將他們攔截於撤退路線上了。在激烈的戰鬥和巨大的犧牲後,他們英勇地衝破了封鎖。然而,當他們回到家園時,力量已經縮減到了出發時的一半多。整個炮兵部隊都覆沒了。但瑞典英勇的部隊很少證明比這次行動更令人讚頌。儘管歷經各種飢餓、疾病和意外,各團仍忠實地團結在一起。只有在提爾西特,敵人成功地擊退了幾百人。但在所有其他戰鬥中,瑞典人贏了。[2]


參考資料:

[1]、[2]古斯塔夫·比約林(Gustaf Bj?rlin)著,《Kriget mot Danmark 1675 - 1679》,Utgiven i Stockholm 1885


推薦閱讀:

為什麼古斯塔夫二世一定要出兵德意志?
瑞典行-Agile
北歐四國行08:瑞典斯德哥爾摩
在瑞典留學的感受?
瑞典厄斯特松德是一座怎樣的城市?

TAG:瑞典 | 近代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