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個離職率高的單位是一種怎樣的感受?


說說我曾經接觸的一家企業吧,這家企業其實還挺大,業內還挺有名氣的,在我剛畢業後(2014年初)打算轉型不做博後的時期接觸到的,開的價碼還挺高,於是就試著接觸了一下,但是在準備去就職的時候我就發現,整個應聘過程,居然是分五個HR在接觸我,每個人負責很小的一塊東西,比如說,前期問你要簡歷的是HR小A,然後等到打電話約你去面談的就變成了HR小B了,然後HR和主管面都聊完之後,就又來了一個HR小C來給你打電話說兩天內會給你發offer,然後一天後一個叫小D的HR給你打電話,再次問你要了郵箱,給你發offer,然後一天後一個叫小E的HR說,你到底接不接受。

然後我就直接懵逼了,於是就試著跟最早跟獵頭對接的HR小A聯繫,說,你們這到底是啥流程啊,結果小A發了一個微笑表情,說,你來了就知道了,不過我已經申請離職了。

然後,我就覺得不對勁兒,就跟主管說,我能不能先去試工一個月,雙方都覺得可以了再簽合同,這樣也省得雙方麻煩,於是就在我試工的這一個月,神奇的事情發生了,加過我微信和我聯繫過的那五個HR先後都離職了,然後公司很快又新招了五個HR去填坑,然後我去公司培訓期間,和我一個團隊的六個人,有兩個連一周的培訓都沒搞完,就離職走了。

再說說我對接的部門,我去了才知道,我是填上一個離職的人留下的坑,那個人做了一個規劃十分宏大的新材料項目,然後花了一堆錢,發現啥也做不出來,不辭而別了,連自己做的半成品是用什麼做的都沒留下來,然後領導直接對著一堆相當於廢物的複合材料跟我說,給你一周時間分析出來,這些材料是啥東西,再給你一周時間把這些加工過的材料變廢為寶。

然後我就一個

後來部門開項目會,每個項目負責人去講自己提出的研發產品的項目,並且分析其中的問題,然後有一個人的項目是對標杜邦的一個高分子材料產品,做了一年多了,啥也沒做出來,他分析其中最重要的問題是,無法確定人家材料的具體成分,說是自己打了紅外譜圖,只要能分析出來成分,他保證一個月出成果,然後領導大喜,把像亂碼一樣的紅外譜圖直接丟給我說,揚博,你解決一下!然後扭頭對著那個負責人說,明天小揚就把結果發給你,下個月你要是沒有進展,我就把你這個月的績效全部扣完,你同意嗎?那個人艱難地點了點頭。

我心想,你對著我裝糊塗,我就也裝糊塗了,於是我就把他喊過來,對著那張亂碼一樣的紅外圖,一本正經地說了二十分鐘正確而無用的廢話,然後跟領導說,已經跟他說完了。領導找來負責人,說,你好好乾,下個月看你成果!

然後一周後這個人離職了。

然後領導就要找人填坑,說這個東西,分三個人去接收,每人負責一塊。

再一周後,這三個人也離職了。

期間,我們去企業的一家供貨商考察,提出要看他們的生產線,那個老闆很糾結說,不是我不讓你們看,你們每次來的對接人都不一樣,去年還是小甲呢,一個月後就變成小乙了,上個月剛換的小丙,今天你又說以後都讓這個小丁來對接了,要看生產線,我們這東西,都是一層窗戶紙的事兒,別人不會的,可能看一眼就知道了。

領導滿口答應說,以後就一直是小丁負責對接了,你放心!

然後這個小丁就是那個給我亂碼一樣紅外圖的項目負責人。當時我就覺得,這領導是不是有問題啊,他每攤派一次任務,被攤派的人就會馬上離職。

後來我問了問,發現,其他部門也基本一樣,這公司對外宣傳得挺有實力,實際上內部早就空了,啥新產品都沒有,完全靠對外釋放消息,在資本市場獲利,說今天我們又進軍什麼市場了,明天又要做啥新產品了,所謂的公司戰略級的新產品具體執行部分,就是一個小的項目負責人做的PPT而已,你想,一個公司戰略級的產品規劃,最後層層轉包,攤派到一個剛畢業沒幾年的小碩士頭上去做,誰不覺得扯淡,誰不覺得亞歷山大?儘管這家企業待遇好,別人也待不下去啊,也正是由於待遇好,才可以源源不斷地招來不明真相的人來不斷地填坑。

然後,我就通過同學聯繫到了一個業內的校友,我問他這企業咋回事,那個大師兄直接就說,你的直接上司是小六吧!他以前就是一個助理,後來他們部門有能力的人都離職走完了,他自己扛下來了,就成部門負責人了。然後我就又一個

這不是郭老師說的嘛,要成為老相聲藝術家,你就得活得久,把別人熬死了,你就天下第一了。

於是我迅速聯繫HR,說我不幹了,準備回學校了,然後神奇的事情發生了,我加過微信的HR,他們都告訴我說,他們離職了,這才一個月的時間。然後我就

最後去HR部門領勞務費(因為沒簽合同,所以不叫工資)的時候,我望了一眼,整個大辦公室各種紙箱子亂七八糟地擺放著,這時候才領悟每個人格子間上面一定要掛你的名字的最重要的原因了,因為你根本就來不及認識你的同事是誰啊!

這還是一家香港上市公司,被資本市場稱為明星科技公司,離職率簡直比創業公司和互聯網沒落企業都高,但是他們老闆資本市場玩得好,公司可以一直運營下去,超出市場平均水平的待遇可以一直招新人來填坑,至於留在那裡不走的人是怎麼想的呢?

就拿我去的那個部門來說吧,有三個人是已經幹了很多年的了,一個是學無機非的,這種出去找工作實在是太難了,他的想法就是和小六領導一樣,把小六給熬死了,他就是中層了,還有一個佛系青年,天天啥事兒都是慢悠悠地做,你罵他,催他,他都無所謂,反正大不了你把我開了,我就是來混日子的,每天最大的樂趣就是回到租住的房子里研究怎麼做飯,別人發出去吃飯的朋友圈,他最多的一句評論就是,這個菜我也能做得出來。我一直在想,你那麼熱衷於此,何不當個廚子呢?何必在這裡混日子。還有一個Ps用得還沒我好的設計師,出一幅圖要兩個月,估計是看中了這裡比較高的工資來混日子吧。

這企業有一個很好的優點,就是一切都按國家法律來,法定節假日,年假,調休絕不佔用,加班費工資獎金按時發放,連你請事假要扣工資,都是按照你工資攤下來,和每半天多少錢給你扣的。適合那種混日子的人,但是這種情況又能維持多久呢?

還有同一個開放辦公區的另一個部門,我看他們二十幾個工位上,常年都是空的,只有三個人常年在,這三個人每天早上一來,就泡上茶,開始討論問題,一開始還是圍繞自己部門的產品討論,後來就變成敘利亞局勢,美國霸權,上海好還是杭州好的話題了,我也挺佩服他們,可以一直從早上九點討論到下午五點,整個辦公區域都能聽得見,領導一來了,就拿起來圖紙,說兩句技術相關的話。

我也是

所以,這些經歷就提醒著現在的我,你無論是投資一家企業,還是買這家企業的股票,千萬不能聽別人怎麼說,也不能看新聞,一定要深入調研後,才知道一家表面光鮮的上市企業,內部究竟有多空虛,這樣當一家像當年的德隆系一樣龐大的企業轟然倒下時,你才不會覺得震驚。


批量招聘,篩選合適的人,逼走不合適的人。

等人走的差不多了,繼續這個流程,某房產業就是這樣,200人每個周期招聘,一樣的套路,然後批量培訓,批量入職,做的出的有錢拿,做不出的百般刁難自動離職,等人走完了繼續這樣。


作為一個所謂的研發人員說幾句:

第一個是,你接手的項目都是傳家寶,可能在公司內部已經運作了十年以上,查個過去的資料,看著5,6年前的記錄本,生怕它風化了,而且由於你已經是第四五六手了,那基本上看你悟性,悟性高還能找點有用信息,悟性不高那就從頭再來吧。

第二個是,離職率高,那麼領導給你畫的餅就夠大,你一個小小本科生,他能指著分部門主管的崗位給你畫餅,你要信了那就是你傻,畢竟前面四五年工齡的研究生都盯著呢。

第三個是,你會看到許多光怪離奇的事情,比如,前面給你畫餅的領導,第一個消失了,然後部門主管能夠同時上兩個,然後迅速變成一個,接著你會看到在閑職領導崗位養老的關係戶也不見了,前面帶過你的老員工也一個個不見了,於是恭喜你,你以一年半的工齡榮升老員工,後進來的研究生都得叫你一聲哥,哪怕他比你還大兩歲。

最後就是,你看著物是人非的辦公室,暗搓搓的準備下一份工作,畢竟你要是再不跑,可能你就要以三年工齡,本科學歷榮升副主管啦。


去年12月部門經理辭職,今年2月,我和部門另一個同事Z同時辭職。

其實,我和Z都是早有離職計劃,剛好時間點碰在一起了。

但是因為突然接連有三個人出走,造成了一系列的連鎖反應。

3月,部門同事F、Z跳槽;

4月,部門副職J跳槽;

5月,新任部門經理L帶項目出走,部門骨幹M提出離職,要去創業;

到目前6月了,據說整個部門瀰漫著一種莫名的氛圍,但凡有人出辦公室接個電話,或者某一天請假了,就會被大家問:獵頭打來的哇?請假去面試哇?

甚至在公司待了5年的老員工J,一直覺得自己會在這個公司工作到退休的人,也在問我:是不是我也應該跳槽了,不然顯得我沒有能力似的……

這件事情直接給公司經營層帶來了很大的壓力,各種給大家許諾升職加薪,都不能讓大家靜下心來工作。

仔細想想,其實公司在這半年來並沒有發生什麼重大變革,但為什麼會發展到這一步?

我想真的會和自身價值被否定有關~

比如我和Z的離職,會給其他同事帶來一種錯覺:

公司經營不善了?先溜了?

跳槽外面待遇更高?他們的能力也不比我強啊?

這麼多人都跳槽了,我一直不動,大家會不會覺得我沒能力,不敢跳,到時這邊公司領導會不會覺得我是職場混混?要不要投投簡歷試試?

……

就這樣,即使從來沒有要離職想法的同事,也會開始尋覓新的工作機會~


不請自來。

說到離職率高的話,會計師事務所一定榜上有名。

說一下具體情況,我所在的部門每年4.5月發獎金,獎金髮過之後部門離職率大概在30%-45%之間,有一年一個合伙人出走,帶走了60%的人;還有一年ipo關閘,獎金髮不出來,一年四期累得要死,那年年審結束之後就走了一半以上的人。

離職率高嘛,按馬雲說的,要麼錢少了,要麼員工心裡委屈了。而對事務所來說,這倆基本的都能占上。年審項目還好,ipo項目真的是錢少活多,把人往死里用,一個ipo下來,基本項目組的人都是死走逃亡。

具體體驗嘛:

1.工作方面,員工更新太快,培訓好一茬走一茬,慢慢把重心放在模板建立的流程式控制制上,不用擔心因為人走造成工作無法交接;

2.擦屁股的活兒特別多,尤其是接那些打定主意要走的人的活兒,坑坑等填;

3.客戶滿意度低,年年換人,重複詢問相同事項,經常被投訴;

4.特別關注工作底稿完成度,審計說明詳細程度,以便於交接或被交接;

個人情感方面:

1.同事不在一個項目的話,見面間隔可能得有半年,經常干著項目接到電話,問散夥飯能不能來吃,或者打開郵箱就好多farewell letter。很揪心,不敢在同事身上傾訴情感。

2.審計嘛,基本都是「遊走在生活邊緣」,離職換行業的,就回歸了生活,於是對他們偶爾嫉妒,經常羨慕。

3.總能認識新妹子。

大概就是這樣。


推薦閱讀:

聽說你不想上班,想成為自由職業者
關於問題(一)
如果你想換工作,先給自己分析診斷下具體問題!
一個機械工程師辭職前的獨白
九零後為什麼總是愛辭職?

TAG:辭職 | 準備辭職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