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Q訪談 | SNH48投資人:創造101成功了,但火箭少女隊未必成功

GQ訪談 | SNH48投資人:創造101成功了,但火箭少女隊未必成功

來自專欄 GQ中國


這是創造101系列報道的第四篇。

剛剛落幕的《創造101》,被視為「中國偶像元年」來臨的標誌。陳悅天是國內第一批偶像產業投資人,曾在創新工場主導SNH48的投資,2017年加入辰海資本,投資麥銳娛樂。今年,麥銳娛樂的旗下藝人李希侃、羅正參加《偶像練習生》;紫寧參加《創造101》,並以第七名成團出道。

在陳悅天眼中,《創造101》的一個重要意義,在於脫離了源於日韓的傳統偶像體系。人們不再只消費偶像的外形和藝能,而是基於偶像的「人設」進行心理投射。偶像作為符號化的存在,成了一種形象、一種情緒的代表。「偶像是個戲謔的臉譜。有的是堅持,有的是快樂,有的是憤怒。」

粉絲對偶像的喜愛,按照陳悅天的理解,往往以滿足現實中無法得到的體驗為基礎。粉一個偶像需要兩步:先為偶像的缺憾而共鳴,從而自我代入;接著又對偶像美好的一面感到憧憬,把偶像當作想像中渴望成為的那個自己。

但對於偶像本人,如何在取悅受眾與實現自我間尋求平衡,是個永恆的難題。粉絲的自我投射心理,決定了偶像作為符號被喜歡,卻很難作為一個真正的人得到接納和認可。受眾與資本的雙重裹挾之下,不會迷失自我的偶像,永遠是少數。「你最後作為一個人,被喜歡的終極狀態一定是你做你自己,不會是你做其他人。」

採訪、撰文 / 洪蔚琳

編輯 / 何瑫

攝影 / 賈睿

視覺 / 區楊

微信編輯 / 斯微

?

我給你投票,

你就得是我預期中的那個你。

GQ報道:覺得《創造101》和SNH48的選拔模式有什麼不一樣?

陳悅天:SNH48那個節目的情緒衝突會更激烈一點,因為真的就是淘汰。《創造101》不強調淘汰,有點像「帶著你朋友的夢想繼續前進」,是比較積極向上的情緒。

但你去看SNH48那個節目,每一次淘汰了確實沒有辦法,就在這裡停止了。旁邊的人也不會回去安慰她,說你不要傷心。沒有這些,我贏了就是我贏了。所以48的體系反而是更殘酷的,更叢林法則。

GQ報道:從SNH48到《創造101》,覺得粉絲對偶像的審美標準有變化嗎?

陳悅天:他們是兩個圈層的人啊。追SNH48的是喜歡日系偶像偏可愛型的女生,SNH48這個體系出來的,就算脾氣再差、再奇怪,也不可能像孟美岐那樣,都是可愛型的。

GQ報道:那粉絲和偶像之間的關係有什麼差異嗎?

陳悅天:巨大的差異。SNH48的粉絲就是應援會裡有權利的人,一方面真的是組織活動,更重要的是,裡面都是投票的,正兒八經花錢的,你如果不花錢,在飯圈裡沒太大話語權。但是《創造101》里沒怎麼叫你花錢,說實話,大家每天點贊,就花點精力,追星成本蠻低的。所以能夠收上來的錢,SNH48肯定比《創造101》多。

GQ報道:但考慮到投入的成本不一樣,粉絲從中想得到東西也會不一樣。

陳悅天:對,粉絲就會有要求啊。SNH 48里就很簡單,我給你投票,你就得是我預期中的那個你。如果做不到,我就開始diss你,而且diss得特別厲害。

GQ報道:「偶像失格」這個問題在SNH 48會是非常嚴重的。

陳悅天:非常嚴重,但在《創造101》里就沒那麼嚴重,因為粉絲沒有投入那麼多。

GQ報道:《創造101》里粉絲和偶像的關係沒那麼粘合。

陳悅天:而且因為SNH48有劇場,粉絲跟偶像真的挺近的。而且粉絲的圈子很小,他們都是在劇場認識的。你總能在劇場看到這麼幾個男孩子,相互之間都在一個圈子裡,一個消息過來,到底是不是真的,各方驗證。嘉興路那邊還有一大堆人在搞消息販賣。

但《創造101》里,偶像和粉絲的距離還是比較遠。按理說距離遠,偶像容易保持一個相對完美的形象。但在節目里,這個形象不太可控。它畢竟是個節目,剪輯放哪一段話,哪一個表情,可能呈現出的人設就是什麼樣子。SNH48是在劇場公演,歌舞全部對外展現,反而更不容易人設崩塌,除非不自律。


?

粉絲追求兩個東西,

一個叫沉浸,一個叫上癮。

GQ報道:你比較看好101哪位選手的未來發展呢?

陳悅天:紫寧吧,比較全能,唱跳都OK。但個性上,她有點太用力了。這跟我們生活中、工作中碰到的很多人很像。有的人可以工作的同時享受生活,但有的人不行,她必須要很努力、很用力才可以。通過努力獲得好結果,這會成為她的意義。但這樣的話,你會讓旁觀者覺得你很累。

GQ報道:粉絲不願意看讓人心累的東西。

陳悅天:對,我看著你很累啊。她跟楊超越不一樣,楊超越知道別人在炒她,但是她說,對啊,粉絲給我投的,但我還是要努力。我雖然唱歌不好,但我還是要唱一下。

GQ報道:她傳達的是一種輕鬆的情緒?

陳悅天:對,而且是一種積極的情緒。你看紫寧有一次訪談她說,別人覺得我很高冷。

GQ報道:偶像就應該接地氣,就不能高冷嗎?

陳悅天:偶像可以高冷啊,但偶像需要有一個較定型的形象,他不能搖擺。偶像是個符號化的存在。

GQ報道:這個符號必須有一個固定的人設。

陳悅天:對,他要有一個比較明確的屬性,這樣你腦子裡才能留下印象。

GQ報道:這樣粉絲的心理投射,也是一個具體的投射。

陳悅天:你可能是一種形象的代表。你就想像偶像是個戲謔的臉譜。有的是堅持,有的是快樂,有的是憤怒。

GQ報道:他都可以用一個詞概括出來。

陳悅天:對,你看希臘神話里,神都有一個明確的表徵。偶像也是那樣的存在,你要成為這種情緒的一種代表,一個符號。

GQ報道:你提到過偶像不能過於完美,比如你不看好吳宣儀和孟美岐,可以理解為偶像要有一定的缺陷嗎?

陳悅天:她要有完美的地方,好的地方,這樣粉絲才憧憬。但她也要有不完美的地方,接地氣的地方,讓大家有共鳴。粉絲追求兩個東西,一個叫沉浸,一個叫上癮。沉浸就是共情,這個人有不完美的地方,讓人產生同理心;上癮就是看到完美的部分,是粉絲認為自己永遠無法達到的狀態,非常憧憬的狀態。

GQ報道:《偶像練習生》里主要是完美優質偶像的感覺。但《創造101》里一些選手有明顯的「缺陷」,比如外形不符的王菊、能力不足的楊超越。大家追男偶像和追女偶像,心態會不一樣嗎?

陳悅天:好問題。男性偶像的粉絲,男生很少,但女性偶像的粉絲男女都有。男性偶像,肯定和你身邊一般的男孩子要不一樣了,外貌上面肯定有要求。但女性偶像,我覺得中國相比日韓,還是女性權利比較高的一個國家。到今天,日本還是有很多全職太太,女人結了婚就不工作。審美和女性權利是有關的,中國社會普遍意義上,還是比較能接受不一樣的女孩子。

中國社會不要求女生一定是某個樣子。我覺得比起女團,男團更像消費品,就是我們說的男色經濟。男孩子都是漂亮的樣子,但性格的部分,好像沒有很大的差異。但女生的光譜,中間會切割得多一些。所以《創造101》最後做成了一個意見表達的產品。

GQ報道:選手風格的多元和粉絲慾望的多元有關嗎?

陳悅天:有啊,中國的女性偶像她代表女性自己想要成為的樣子,中國女性就是可以多種多樣。每個人都能在《創造101》找到不一樣的代入,你可以做孟美岐的樣子,也可以做楊超越的樣子,也可以做王菊的樣子,都可以。

GQ報道:隨著偶像工業不斷成熟,未來對於偶像審美的標準是會更多元,還是趨向於標準化?

陳悅天:在中國會多元化。偶像最早發源於日本,當時在日本有個非常明確的定義,叫做自認為很有魅力的人。

GQ報道:聽上去有點自戀啊。

陳悅天:他是賣魅力的嘛。這和社會普遍審美有關係,日韓對於男人應該什麼樣,女人應該什麼樣,有較為明確的定義。中國就不是這樣的,中國在80年代末期經歷高速發展,特別是在2000年之後,整個社會的價值觀至今仍然沒有定型,還在不斷變化的。所以對於社會裡男人和女人該有的樣子,沒有什麼明確的定義,有很多可調的空間。

GQ報道:你覺得女粉希望從節目中得到的是什麼呢?

陳悅天:最底層的還是內容的消費,內容本身給人快樂。上面一層是普遍意義上的激勵,就是《創造101》的整個體系,你看到不好的人慢慢變好。第三層是像王菊和楊超越這種,女粉絲在她們身上自我投射。

GQ報道:那對於男生追女偶像呢,這是一種對女性的消費嗎?

陳悅天:對於某一些偶像是,但在《創造101》里已經不是了。要說消費的話,你去看YY的秀場,以前有人做過統計報告,女主播的迭代率比男主播高多了,其實女主播是作為類似於消費品的東西,在被不斷地循環使用和拋棄。她的形象、聲音、才藝被不斷消費,時間久了就喜新厭舊。

GQ報道:好像在日韓,一個偶像要盡量讓更多的人去喜歡你。

陳悅天:我覺得在中國已經很難辦到了。

GQ報道:《創造101》給人感覺就是不追求所有人喜歡,而是鎖定一撮受眾。比如說楊超越會說,雖然那麼多人罵我,但粉絲把我投到這兒,我就坐這兒。

陳悅天:楊超越講這話是對的,我覺得選手就應該說,我夢想中就是第一名,粉絲們就是要看到這種東西。日韓的商業模式是讓更多人喜歡,核心原因是它的媒體傳播。日韓做偶像產業的時候,電視和廣播還是最重要的傳播媒介,主要靠聽專輯,看電視打歌節目來形成喜歡。

但中國就是互聯網之星啊。互聯網在不斷拆散原來的組織結構和傳播結構,它天生是個長尾的圈層化傳播結構,這實際上已經改變了很多行業。你看我做的文化行業里,我那時候莫名其妙找到了米漫那家公司,專門做古風音樂的。他們就是北邊有個寫詞的,上海有個寫曲的,南邊有個編曲的,西邊有個唱歌的。大家就合作了一首歌,這在互聯網基礎架構不那麼發達的國家是不可能出現的,我感覺在美國也沒怎麼聽說過。

包括現在基於社交網路的追星,TFboys在他的圈層已經非常熱了,但是外面的人還不知道呢,上了一次《天天向上》,上了一次春晚,好了,炸了,出圈了。


?

除非前期一直在創作,

否則她們可能就是一個短期產品。

GQ報道:請預測一下《創造101》成團出道後的前景。

陳悅天:如果王菊和楊超越不在這個團里,這就是一個普通的女團。但如果她倆在裡面,這不會是一個壽命長的女團,因為她們太不搭了,不可能融合。

GQ報道:你覺得這個團未來面臨最大的困難是什麼呢?

陳悅天:她們的合約只有兩年,要出特別好的作品還挺難的。除非前期一直在創作,否則她們可能就是一個短期產品,整個行業相關方在這個產品上不斷進行流量收割和變現。變現完了,它可能就解散,就沒了。

GQ報道:你覺得選秀節目跟打造女團之間存在矛盾點嗎?

陳悅天:它有一些是不相融的。偶像團體內容的極致性,沒有辦法在這樣一個選秀節目里來表達。

GQ報道:你覺得是節目周期的問題嗎?

陳悅天:不不不,你看做一個團,它要有相對的整體性和個體的分離性。你為了做出這種整體性,那你天生就是要把這幾個人聚在一起,它就有團感。但是選秀裡面是讓你從101個人里pick11個人。

GQ報道:你覺得一個團,它應該一上來就是這幾個人,一直是這幾個人?

陳悅天:對,非常整體性,然後個體之間有互補,但這個東西在綜藝節目選秀體制里是很難控制的。

GQ報道:粉絲只會說我喜歡這個人,我投他,不會考慮到這個人放到團里的融合度。

陳悅天:對,是的。

GQ報道:我能不能這麼理解,你認為審美過於多元化的團,不可能是一個持續發展的團?

陳悅天:嗯。團存在於娛樂圈,其實也是一個團作為整體,它符合了一部分受眾的需求。原來是個人作為一個整體,而團的力量會更壯大,覆蓋面更廣,但它同樣還是一個完整的產品,去統一一個市場,但在《創造101》里就不是了。

GQ報道:但我們剛才討論到,中國人對於偶像標準的多元化。

陳悅天:按道理,它應該是以團的方式在符合不一樣的品牌標準。各種標準不同的團出來,單獨哪個都能打。


?

你作為一個人,

被自己喜歡的終極狀態

一定是你做你自己。

GQ報道:如果讓你用一句話來形容粉絲和偶像的關係,會怎麼說呢?

陳悅天:偶像是粉絲想成為的那個自己,這是偶像粉絲經濟最好的狀態。

GQ報道:你覺得這是一種健康的狀態?

陳悅天:是。

GQ報道:但現在實際上呢?

陳悅天:實際上不是,實際上真的不是。

GQ報道:那有什麼樣的辦法可以達到這種健康的狀態嗎?

陳悅天:這件事情需要整個行業自律。我一直講自律自律自律,當然這個東西跟我的性格、個人經歷和工作都有關係。我覺得人很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能管住自己,偶像自律,你呈現出來的樣子就是對的,而且你自己也能不斷變好;粉絲自律,就不會跟偶像靠得過近,有一些非分之想;行業自律,就不會像娛樂圈一樣爆出烏七八糟的各種事情。所以整個產業,其實最終就是要自律啊。

GQ報道:在各方都自律的情況下,它就是一個單純美好的關係。

陳悅天:對,當然。

GQ報道:這個有沒有實現的可能性?

陳悅天:目前沒有。

GQ報道:你覺得現在粉絲追偶像,如果是在自我投射,追的是榜樣型偶像,那麼這個偶像到底是讓他們逃避現實,還是真的能激勵他們在現實中努力?

陳悅天:好問題,都有吧。

GQ報道:這是因人而異的嗎?

陳悅天:不,在同一個人身上都有。一個人往往是因為現實中碰到一些事,他才會希望偶像能表達自己,這和我們消費所有的內容都一樣。人對於故事的追求,本質上就是獲取不一樣的體驗,這個體驗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不能在現實生活中得到。

GQ報道:你覺得任何的精神消費都是心理補償?

陳悅天:對,這個是基礎。基於這個東西,有些人能從中汲取力量,往上走一點。有些人消費完了就完了,逃避後就結束了。

GQ報道:所以這其實有個順序。

陳悅天:對,第一步是脫離現實生活,然後再出來。

GQ報道:所以你覺得偶像的本質還是迎合粉絲?

陳悅天:對,但不是說迎合粉絲,就是你肯定滿足了他們的需求。整個內容產業的邏輯是相通的,好的傳播內容一定是這樣的:有一大批受眾,他們有一種情緒想表達,但因為他的工具、渠道和能力沒法表達,你表達了他無法表達的東西,他就會號召大家都來看你。

GQ報道:那麼對於一個偶像來說,她應該怎麼做呢?究竟是努力讓別人喜歡我,為了受眾去改變自己的一些東西,還是說我就這樣,我看誰會喜歡我?

陳悅天:商業上選擇,最好前一種。比較穩定,可預期。它邏輯是,我已經知道市場在哪兒,我針對這個市場去做東西。但究竟哪一種在產品層面更好,在創新層面更好,不太好說。

GQ報道:對,很多時候我們會發現,迎合受眾的打造很難造出王菊這種一下子爆火的,或者李宇春這種引領時代風潮的,真正能火的往往是個性特彆強的。

陳悅天:對,但風險也很大。如果作為商業運轉邏輯,就有點像騰訊做遊戲。他們的爆款邏輯是:我的團隊都很強,體系內部的知識和工具匹配的資源就是比外部都好,我的土壤天生比別人肥沃,所以我長出參天大樹的概率比別人大。所以你要打造個性化,前提是體系足夠健壯,土壤足夠肥沃,才能用撒種子的方式去做。

GQ報道:那如果從偶像個人的角度出發呢?有時迎合受眾是在失去一部分自我。

陳悅天:這是娛樂圈多年來所有人的困惑。

GQ報道:那你有自己答案嗎,你覺得兩者間能找到平衡點嗎?

陳悅天:找到平衡點是什麼樣子呢,就是我一開始是大眾偶像,我迎合大眾,但到了某一天,我基礎有了,突然之間說我不想迎合大眾,我想做自己。

GQ報道:比如張曼玉嗎?到了50多歲突然開始玩搖滾。

陳悅天:對,就是你最後作為一個人,被喜歡的終極狀態一定是你做你自己,不會是你做其他人。

GQ報道:但一開始很難做到。

陳悅天::因為你得先有種子用戶啊。

GQ報道:我最近採訪《創造101》的選手,感覺很多女孩為了爭取粉絲,過於在意別人的看法了,有點迷失自己。

陳悅天:這件事特別容易發生在十幾歲的孩子身上,她們的性格未成型,又頻繁接觸市場和受眾,就是說,頻繁地在和客體接觸,當客體對你提出要求,由於你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沒成型,你就會迷失。

GQ報道:能不能理解為,基於認同和意見表達而吸粉的偶像,本身就是很難持續的?

陳悅天:所以說偶像是個符號化的存在,但她要有符號之外的東西,比如藝能和形態。她代表的情緒和意見,可以讓粉絲群體在短時間內迅速擴張,因為她有個清晰的定位。但時間久了之後,她肯定是作為一個更立體的人呈現。你喜歡一個立體的人,就不只是喜歡她的一面。這樣才能長期地追,她還會不斷給你驚喜。

GQ報道:偶像作為一個人的真實,可以被粉絲完全接受嗎?

陳悅天:不能接受,他們只能看正面的東西,一丁點負面都聽不進去。路人,只是有點喜歡,有點關注的人是可以接受的。但粉絲喜歡一個偶像,就完成了投射,會覺得這個偶像其實代表了自己。所以偶像如果有意料之外的,容易受到攻擊的地方,粉絲會自然而然地感覺自己受到了攻擊。


?

一個什麼都不會,什麼都做不好的人,

她能在偶像業里持續生存下去,

這是不可能的。

GQ報道:你怎麼看待楊超越現在面臨的網路暴力?這是她作為偶像必須承受的東西嗎?

陳悅天:這是經營偶像的藝術啊,飯圈不能有出格的應援行為,特別是捧一踩其他。有的飯特別友好,知道怎麼跟大家拉攏關係,但有的飯圈剛剛形成,裡面沒有懂運營的人,就經常會出這種事兒。

GQ報道:那你怎麼看待粉絲的窺探欲呢,一個偶像應該有私人空間和隱私嗎?

陳悅天:這個邊界非常模糊,公眾人物可能有一些權利,就是讓渡給大眾和輿論的。

GQ報道:比如記者去採訪楊超越父親,你認為這是侵犯隱私嗎?

陳悅天:很難說。因為她作為一個符號,已經擺脫了她這個人本身。就像俞敏洪拔高了是新東方的精神,是他所有故事的傳承;馬雲拔高了是一個成功的符號。但這兩個東西的邊界是非常模糊的,你說採訪你爸爸是侵犯隱私,但這可能就是你楊超越所有符號體系中的一部分,這種信息攫取是不可能停止的。

GQ報道:你覺得偶像必須要努力嗎?因為很多人看《創造101》,覺得楊超越不夠努力,就拿這一點去批評她。

陳悅天:我覺得《創造101》這個體系已經和傳統日韓的偶像體系脫開了。日韓、包括《偶像練習生》里,說的都是你必須要努力。你不努力,粉絲這麼辛苦,你怎麼給我們交代,但在《創造101》里,大家真的都在消費他們所有的人設,心理投射特彆強,而不是在消費傳統意義上偶像的外形和藝能。不然不會先出來一個楊超越,後面又出來個王菊。但在我的定義中,要長期從事偶像職業,還是要努力的。

GQ報道:有些人認為,偶像不同於藝人,是另外一個工種。

陳悅天:對,所以前面講,他是基於人的魅力而存在。魅力切分成兩部分,一部分是藝能,一部分是性格。如果在偶像和藝人之間劃一條線,線上面的是「大藝人」,比如楊冪、趙麗穎。剛過線的,比如鹿晗、張藝興,他們是正在從偶像過渡到主流娛樂圈。線下面的就是偶像,以前中國沒有這麼一批人。最早出現了TFboys,他們就不斷地往線上沖,至今還在過渡期。

GQ報道:這條線本質上是什麼呢?劃分的標準是什麼?

陳悅天:大眾的認可程度,就是看她出不出圈。

GQ報道:你覺得楊超越作為一個偶像,她是合格的嗎?

陳悅天:不合格,我說實話。我腦子裡面有一個非常明確的框架,就是偶像這個職業應該幹什麼,我拿這些框架一框,楊超越是不合格的。

GQ報道:你主要從她的藝能上判斷嗎?

陳悅天:對。

GQ報道:但有些人覺得,粉絲對偶像需要的就是一種想像式的情感連接,唱跳好不好並不是很重要,能滿足粉絲的情感需求就行。

陳悅天:要持續性運營的話,唱跳實力很是重要。粉絲的喜歡能持續多久呢,你要露出形式啊。

GQ報道:那你覺得,她為什麼會得到這麼多人的喜歡?

陳悅天:引起共鳴啊。第一次宣布淘汰那場,楊超越的形象真的開始出來。然後你會覺得,哇,真的有這麼傻的人嗎?

粉絲需要什麼,粉絲們需要的很多共鳴點是:我是一個不起眼的人,普通人。你看那邊有普通人實現了自己的夢想,那麼我應該也可以。粉絲就是因為這個東西,願意去支持偶像。

GQ報道:我採訪過她的粉絲,粉絲們說,他們不那麼在意楊超越到底有沒有實力,即使沒有實力,他們也很喜歡。這樣來看,消費者已經滿意了。

陳悅天:如果她不努力,如果她的藝能不補上,粉絲應援會就要一天到晚被其他人的粉絲diss。社會有一個普遍意義上的成功評價體系,這個東西隱含在所有行業中,在偶像行業也不例外。偶像行業中的成功定義就是唱跳要好。一個什麼都不會,什麼都做不好的人,她能在偶像業里持續生存下去,這是不可能的。社會主流標準再怎麼樣,也不會降低到這種程度。

GQ報道:假如楊超越真的出道了,但是唱跳實力和其他隊員差距過大,這會成為一個問題嗎?這個問題有哪些可能的解決方法?

陳悅天:她自己要補得上,不然時間久了,就被稀釋掉。如果做影視,這就涉及到我說的,偶像是個符號化的存在,你腦子裡已經有了一個明確的「楊超越是個什麼人」的定義,那麼她能演什麼角色呢?她不能演和自己人設相差太大的角色。除非有人做劇本,讓楊超越演她自己,肯定火。


?

速成造星會變成一個

常態化的成長模式。

GQ報道:王菊走紅是你料到的嗎?

陳悅天:沒有。我看她那一期節目,其實沒覺得她能那麼炸,上網才發現這麼火。

GQ報道:她在節目里有很多個人表達,你當時聽了有什麼感受?

陳悅天:我在SNH48裡面聽太多了。我覺得最重要的,不是說其他選手沒這個想法,是她們不會表達。王菊在那一期講的女中校訓,其實真的,上海的圈子裡還出了蠻多類似的傳播事件。我一看那個校訓,我就知道是市三女中的校訓,而上海很多標識性的東西,對於上海人這個群體本身是特別有自豪感的。papi第一段火的視頻,裡面就有上海話,表現的很多東西,上海人看了就特別有感覺。

GQ報道:其實是偏精英化的這種表達。

陳悅天:對,他有一個區域性的,然後可能是階層性的表達,一下子就點中了。他們看王菊,就覺得說,我可以參與到這個節目裡面了。這幫人資源調度能力又很強,比如我就在那個復旦大學護菊聯盟里。

總之王菊會火,我一看就知道,這個肯定是粉絲經濟,一定是因為外貌或者其他原因不符合主流,被diss的人他們共同的意見表達。

GQ報道:所以你怎麼看待她未來的前景?

陳悅天:我就是覺得她不應該在女團里啊,她就是應該做一個獨立的藝人。

GQ報道:你覺得她其實應該是藝人,而不是偶像。

陳悅天:對,那天馬東對她的感覺是對的,像范湉湉,只不過范湉湉可能更彪悍。我覺得王菊應該去上《奇葩說》啊。因為《奇葩說》是一個包容的地方,你什麼樣子都可以,你只要有思想就行,我們在那邊進行靈魂和思想層面的碰撞。

GQ報道:你覺得偶像這個職業本身是有年齡限制的嗎?

陳悅天:再往後面走就不行了呀,再往後就必須進入上面那個塔尖。

GQ報道:那一個女性偶像,她最大能做到多少歲呢?

陳悅天:25歲吧,最多。過了25歲大家就不認為你是那種女性偶像,需要保護的,需要我們大家支持的,你開始要自我奮鬥了,你得靠自己的努力在社會上生存了。

GQ報道:偶像不應該是自我奮鬥的嗎?她必須靠人支持嗎?你對偶像的定義,聽上去是養成系的邏輯,偶像應該也不只有養成系吧。

陳悅天:但是粉絲的參與感在哪裡呢?為什麼我特別喜歡養成系偶像,因為很多東西,我在那種比較成型的,一上來就特別炸的偶像身上找不到。我覺得粉絲的參與感是非常非常重要的,這會導致偶像和粉絲之間黏結、陪伴的時間比較長。

GQ報道:粉絲要覺得,你是需要我的。

陳悅天:對,你不需要我,大家都很好,那接下來出另外一個更好的,我就走了。

GQ報道:在成長空間這一點上,養成系可能好一點,因為養成周期比較長。

陳悅天:對,長周期當中會考驗人的各種東西,不適合的人在這個過程中自然就會被淘汰,而養成系在這個過程中,自律這件事特別重要。這麼長的時間裡,你一旦中間哪個時候不對了,形象馬上就塌掉,然後就被淘汰了。

GQ報道:那你怎麼看《創造101》里,很多選手是素人,訓練三個月就出道的模式?

陳悅天:這個是沒辦法,這是中國偶像產業的現狀。經過訓練的人天生就少,但是我又要說,這個東西到了第二年和第三年,可能就不再是這樣。因為今年這麼炸了之後,馬上第一是前端人才有供給,第二是後端開始成立培訓學校,整個產業鏈都會一下子起來。比如《創造101》到了第三季,選手說不定已經是訓練兩年的人了。

GQ報道:所以這種速成造星以後會變成一個常態化的成長模式嗎?

陳悅天:對,會變成一個常態化的成長模式,訓練兩年的人來參加這個節目的狀態就不一樣,他只是短期內灌流量,但是他這個人絕對不是速成的。

GQ報道:你覺得偶像在中國是一種必需品嗎?

陳悅天:對啊,我覺得是必需品啊。

GQ報道:為什麼呢?

陳悅天:偶像其實是,你看他作為一個人被喜歡,你喜歡他的經歷、他的精神、他的故事。他作為一個人是在用他實際的人生鼓勵著你,而不是用一個虛構的體驗,所以這個東西就是必需品。不然你光消費故事沒有實感,你所有獲得的精神食糧都沒有說服力。

GQ報道:但以前我們沒有偶像的時候,社會也在運轉啊。

陳悅天:社會在消費其他的偶像,就像大家就會去消費俞敏洪,消費徐小平,消費蔡文勝,消費李開復,消費王石,就是在消費這些東西。從前是重商文明,其實你看前面20年是在消費商業文明相關的所有東西,但現在大家能夠接受一部分娛樂化的東西,所以在娛樂化里,會有一些偶像出來。

GQ報道:你同意「做偶像是對人的物化」這個觀點嗎?

陳悅天:我說是符號化嘛,我不是說物化,符號化是個更升華的吧,變成一種象徵。

GQ報道:那你覺得她們在這個過程中會失去什麼呢?

陳悅天:做這件事情還是有風險的,最後如果沒什麼結果,那就是付出了青春啊。但對於每個人來說,青春和結果是不一樣的。有的人為了這個結果,就是願意付出青春,我這輩子不做一次偶像,我老了就是後悔。我甚至不用老了,我可能快30歲、25歲之後我就後悔了。所以他就願意十幾歲開始在團裡面天天苦哈哈地練,也沒有什麼生活費。

GQ報道:你在這個事情上看到的,還是收穫比失去更多的嗎?

陳悅天:對,現實意義上,如果沒有SNH48,曾艷芬就是在廣州那邊,繼續在村裡打工;李藝彤還是繼續在動漫展里整天走秀,最多小網紅;黃婷婷畢業就是去做日語翻譯了,還能怎麼樣?這就是SNH48對她們的意義。

GQ報道:從商業角度,韓國就是流水線製造。把人都訓練成差不多的,成本比較低,也是可複製的。

陳悅天:對,它是可持續的。

GQ報道:這樣可以穩定產出,但如果把人打造成各種不同的,成本和風險都要加大。

陳悅天:沒錯,而且這個人很容易就變了。沒了之後,資產就流失了,再培養一個這樣的資源就很難了。

GQ報道:站在從業者的角度講,你覺得哪條路比較好呢?我們到底是要流水線複製還是打造個性化?

陳悅天:基礎都是一樣的,中國肯定先得把流水線搭起來,把所有的產品搞到一個標準以上,起碼唱跳要過關,要保證穩定產出。在這個基礎上,再做一些其他層面的創新,可以時不時冒出一些有個性的偶像。

GQ報道:所以中國應該搭的流水線,是指藝能訓練?但個性上不需要?

陳悅天:日韓的偶像工業里,有一類人專門搞偶像塑形,就是發現你性格中有特色的地方,不斷地引導,讓你往那個方向發展。但是我覺得,這個過程不一定是必要的。當基數足夠大的時候,裡面自然會有出現有個性的人。█

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 GQ報道,第一時間獲取《創造101》系列報道的後續內容。


推薦閱讀:

TAG:訪談 | 創造101綜藝 | 火箭少女101女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