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無用論」這種鬼話,你也信?
來自專欄曾少賢
剛剛畢業的時候,曾少進了一家物流公司上班(別問我為什麼會去物流公司上班,因為我的專業就是物流管理……),當時的老闆,對我還算是比較器重,還囑咐我的主管,說一定要好好培養我。
在上班的過程中,公司的老闆經常有句話掛在嘴邊,這句話就是:
讀書有什麼用啊!你看我,一個小學畢業生出來,混到現在,還不是在廣州有車有房?
一次兩次當然沒有什麼關係,但因為三番五次向我灌輸「讀書無用論」,我實在是聽不下去了,於是就離開了那家公司,重新去找了別的工作。
畢業這麼久,除了在職場上經常有人提起「讀書無用論」這種論調之外,我過年每次回到老家,驚訝地發現,老家的人不但把這句話掛在嘴邊,而且還拿自己的孩子去做實驗,這種實驗包括但不限於:
從小對孩子的教育不聞不問、貶低讀書的價值、信仰早早出來打工,也好過交學費去大學讀書、放縱自己的孩子沉迷於各種遊戲和直播……
城市的中產階層,有些已經不把高考當作是必選項(例如在高考之前,將其送出國),而農村的底層家庭,卻也早早地把高等教育給打入死牢,讓自己的孩子,不斷重複父輩的艱難的命運。
1,
彭丹萍在她的碩士論文中提到,自新中國成立以來,社會總共有3次瀰漫著「讀書無用論」的陰霾。
第一次是出現在1966年到1976年,由於各種各樣的原因,導致當時整個社會對待知識分子,都是一種「讀書越多,越是反動」的態度,大部分的知識青年,不得不去上山下鄉,接受改造。
第二次出現在1984年到1993年,受制於計劃經濟的影響,導致當時社會商品大量緊缺,這時候一些人借著中國改革開放的紅利,率先下海經商,即使產品質量不怎麼樣,沒有什麼核心技術,甚至還制假售假,也能賺到人生第一桶金。
「傻的像博士,窮的像教授」,這句話,就是當時社會輿論風氣的最好證明。
第三次出現在21世紀初到現在,越來越多的農村子弟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放棄高考,放棄去接受高等教育,而選擇和自己的父輩一樣,不斷重複著不可改變的歷史命運。
「讀書改變命運」這種說法,已經被越來越殘酷的現實給消滅掉。
第三次「讀書無用論」,與前兩次最大的區別在於,其影響的主要群體是社會的底層,主要表現在大量底層學生尤其是農村學生厭學、棄學甚至主動放棄升學,選擇外出打工。
2,
為什麼會出現第三次「讀書無用論」?越是仔細思考,越是發現,這種信念之所以能夠流行起來,並沒有我們想像中那麼簡單。
首先,身處於底層的父母,越來越發現,自己的孩子想要通過高考,然後接受高等教育這個途徑來實現階層的跨越,幾率已經越來越小了。
或者乾脆說,「高考」這項制度,已經完成了社會分層的功能,現在它發揮更多的作用,是實現社會再生產。
什麼意思?
在高考還沒有開始擴招之前,農村子弟一旦通過高考,考到了一所不錯的大學,對於他而言,就是命運的巨大轉變,他不用繳納學費,畢業後還有體面的工作,令家人更加感到高興的是,他往往可以獲得幹部身份。
那時候,高考其實在某種程度上來說,充當這為國家完成社會階層分層的作用,通過高考和接受高等教育,可以穩紮穩打地改變一個人的命運。
但現在的情況,已經和以前的大不相同。
而現在的農村家長,也就是底層出身的人,越來越發現,即使自己再怎麼努力,把省下來的錢拿出來給孩子接受高等教育,想要在一代人的時間裡,改變整個家庭的社會階層,幾乎可以說沒有任何希望。
為什麼?
首先我們來看看「輸入端」,「輸入」指的是哪些人可以獲得更為優質的教育資源。
北京大學教育學院教授劉雲杉統計發現,30年時間,北京大學農村學子比例從原來的三成降到了一成,清華大學2000年農村學生為17.6%,比 1990年減少4.1%(雖然北大和清華近兩年來比例有所上升)。
但還是掩蓋不了這樣的一種事實,農村子弟想要考上一所名牌大學的難度,可以說尤如登天。
接著我們來看看「輸出端」,「輸出」指的是那些接受高等教育的人,畢業之後最終都去哪裡了,他們各自身處於社會的哪個階層,有沒有實現階層的流動乃至跨越。
來自於底層階層的大學生,由於自身家庭缺乏必要的經濟資本支持,在畢業後求職的過程中,尋找到好工作的深度和廣度,都不能和來自中產階層的大學生相對比。(當你還在為工作崗位尋尋覓覓的時候,別人的父母大手一揮,直接就搞定了。)
也就是說,無論是在「輸入端」,還是「輸出端」,來自於農村的子弟,既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去爭取進入名校的機會,還要面臨讀了4年大學,畢業後找不到好工作的風險。
名義上大家都是在接受高等教育,手頭上都有學生證做為證明,但實際上,「學生」這個看似公平的身份,恰恰掩蓋了彼此家庭所屬階層的不同。
大家經過4年大學生活之後,很大的概率又再回到了自己所屬的階層,有可能畢生都不會發生任何的改變。
很多農村的父母,當自己辛辛苦苦把自己的孩子供上大學,畢業後發現家庭所在的階層,並沒有發生任何改變,收入連隔壁家小明早早進廠打工都不如。
正是自認為看多了這樣的一種現象,導致「讀書無用論」成為了他們無法撼動的人生信條。
3,
如果你經常混跡於互聯網,最近肯定被一段短視頻給刷屏了,視頻中的女孩子,叫做溫婉,據說只有17歲。
借著抖音這個平台,憑藉著自己充滿魔性的肢體動作,在不到幾天的時間裡,就收穫了近千萬的粉絲,兩千多萬的點贊數量,全網的瀏覽量過幾億應該是沒有問題的。
但就在她大紅大紫,全網皆知之後,抖音把她的賬號給封了,我不知道抖音以什麼樣的名義,把這個溫婉這個賬號給封了。
但我認為,抖音之所以會犧牲掉這個流量巨大的IP,很有可能是擔心溫婉會給當下的年輕人,帶來巨大的負面作用。
你可能會覺得這是在危言聳聽,一個在互聯網傳播短視頻的女孩子,怎麼可能會把自己的粉絲給帶偏呢?
溫婉爆紅了之後,無數16、17歲的女孩子在她的評論區留言,聲稱自己將來也想當網紅,接著靠做網紅髮大財。
身處輿論風口的抖音,正是考慮到這一點,才不得不將她的賬號給封掉了。
我們的父母經常會向我們誇耀,自己以前讀書的時候,是多麼的專心致志,不像我們,讀沒有多久,就會拿起手機來刷刷刷。
父母沒有注意到的一點是,他們的那一輩讀書的時候,就是讀書,根本不知道別人正在幹些什麼,別人一下子暴富的消息,傳遞到他們的耳朵里,早已經是明日黃花。
但現在那裡是這樣子啊!
打開任何一個社交軟體,無論是微信、知乎、微博、抖音,我們都可以接受到數以千兆的信息,這些信息,往往都是在刻意刻畫人物有多麼牛逼。
去年正值直播封口,一個個美女主播只要喊一聲「謝謝哥哥的跑車」,就能月入十萬;
今年流行的短視頻,長相甜美的溫婉,靠著一段「gucici,gucici」,就能獲粉無數;
別的年輕人,不用心讀書,依靠當網紅,做主播,炒比特幣,個個實現了財務自由,天天看著這樣的信息,會對正在讀書的年輕人產生怎麼樣的影響?
他們會認為,讀書多累啊,將來的收入還不能確定,還不如拼一把,自己也去當網紅,自己也去掙快錢。
很多人以為社交媒體傳遞的信息,根本就不會有那麼大的威力。但實際上,信息對人的影響,很少有轟轟烈烈,一蹴而就,更多的是潛移默化,春風化雨。
4,
來自底層的父母,不相信讀書可以改變命運,更不願意拿他們的血汗錢出來冒險;他們的子女,在抖音和快手這些短視頻的狂歡之中,誤認為成為網紅,是迅速改變當下所在階層,改變人生軌跡的最佳方式。
這樣一來,「讀書無用論」在某些地方蔓延開來,就不難解釋了。
當「讀書無用論」成為一個人的人生信條,成為一個人畢生的認知圖式,冥冥之中,他的所有注意力焦點,他的行動方向,都會拿來證明讀書是沒有任何用處的。
當你跟他說要好好學習,努力讀書的時候,他跟你說人家比爾·蓋茨,喬布斯都是輟學出去創業的,讀書根本就不重要;
當你跟他說要好好學習,努力讀書的時候,他跟你說,北大學生畢業後都得出去賣豬肉,讀書根本就不重要;
當你跟他說要好好學習,努力讀書的時候,他跟你說,我們村誰誰誰,人家小學畢業,依舊可以在廣州買車買房,讀書根本就不重要;
當你……
這也印證了心理學上的一個觀點:
當一個人擁有不正確的信念時,想要用理性的數據來說服他,只會讓他原來的信念,越來越濃烈而已。
最好的辦法,就是讓他去吃苦,去吃沒有讀書,沒有掌握基本知識體系的苦,只有吃過苦之後,他才能夠明白讀書,是有用處的。
希望對你們有啟發。
本文首發於公眾號「曾少賢」,現在關注,回復「學習」,就能獲得一份關於如何高效學習的清單,熱愛學習的人必看;
回復「筆記」,就能獲得學霸們都在用的高效記筆記方法;
回復「冥想」,就能獲得冥想究竟是如何操作的步驟方法;
回復「書單」,就能獲得20本心理學和認知思維書籍PDF版本的下載鏈接。
推薦閱讀:
※時隔40年,「讀書無用論」捲土重來,手藝人才是窮人家娃的出路?
※李岩:天價學區房的出現,至少見證了讀書無用論的消亡
※關於讀書無用論